最优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9:33:23
最优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范文(16篇)
时间:2023-10-30 19:33:23     小编:XY字客

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总结应该注重实用性,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选读,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一

咕咕哒,咕咕哒……小鸡出来咯!母鸡下蛋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永远都是新鲜的。“小小蛋儿把门开”这首歌的内容能够让幼儿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个过程,并提高了幼儿的音乐兴趣。

活动目标:

图谱一张、制作蛋壳一副。

1、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幼儿能基本掌握音乐游戏的玩法及表演动作。

1、幼儿知道小鸡是由鸡妈妈生下鸡蛋后孵出来的。

2、幼儿能大胆地到前面来表演动作。

1、语言游戏,拉开故事帷幕。

教师带领幼儿扮做鸡妈妈和鸡宝宝一起念“小鸡”的儿歌,一边捉虫子吃。幼儿自由走动,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图谱,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第一张图谱,引导幼儿观看图谱上的是谁?它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

(1)教师告诉幼儿鸡妈妈今天要下蛋了,一边模仿母鸡下蛋时的叫声“咕咕哒”,一边将蛋宝宝从母鸡妈妈身后抽出,到第三个时,让幼儿一起模仿叫声帮助母鸡妈妈一起下蛋。逐个出示鸡蛋里的鸡宝宝,并引用歌词。

(2)教师告诉幼儿鸡蛋里的.小鸡宝宝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一边学习歌曲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

3、出示第二张图谱。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全身长满了毛,胖胖的),学习词语“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讲歌词“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张图谱。

(1)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在做什么?(唱歌)

(2)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模仿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3)幼儿重复歌词内容。

5、重复学习图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1)教师告诉幼儿这里还有小鸡宝宝也很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然后出示第二只鸡蛋里的鸡宝宝,继续学习歌词,并跟音乐演唱。

(2)出示大鸡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鸡妈妈还生了一个这么大的鸡蛋,我们也一起来和蛋宝宝唱歌、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二

活动目的:

1、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尝试创编简单的歌词并进行演唱,培养初步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小猫、小兔、小猴、小ji等木偶各一只。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入场。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走路呢?我们一起来学它们好吗?

3、出示木偶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一只大猫出来了)它怎么了?(肚子饿得咕咕叫)你们猜它看见谁了,那么高兴?(看见了小老鼠)大猫将老鼠怎么了?(啊呜,啊呜吃完了)

8、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小朋友,你们想想,还可以创编哪些小动物饿了?怎么唱呢?

9、活动结束。

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来模仿这些小动物边唱边表演好吗?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三

1、用好奇、欢快的情绪唱歌。

2、想像并用各种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小鸡出壳的样子。

音乐磁带及录音机、实物教具蛋壳及小鸡、挂图、大蛋壳教具、电子琴或钢琴

1、幼儿听《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律动,走进活动室。

2、发声练习。用小猫叫“喵喵喵”、小狗叫“汪汪汪”引导幼儿练习发声。

1、 出示鸡蛋及小鸡实物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讲小故事,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小朋友知道谁在里面吗?(教师说,叽叽叽、叽叽叽)让我们仔细听一下,小鸡在说什么(做倾听状)‘咚咚咚、咚咚咚!’(边敲蛋壳)蛋壳,快开门,我要出去和小朋友唱歌、做游戏。蛋壳听了小鸡的话,把门打开了(边打开蛋壳)小结: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教师边操作教具边领小朋友念一遍。

教师:小鸡身上长满了毛,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呢?(让幼儿摸小鸡),引导出词语:毛绒绒;小鸡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黄色)。引导:小鸡长得黄绒绒的。身体长得什么样?(教师做动作引导出词语:胖乎乎)。小结:小鸡长得黄绒绒,胖乎乎。

教师:小鸡在蛋壳里呆着,太闷了(语调、表情变化),现在蛋壳打开了,小鸡可高兴了,就“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1、教师完整的有表情的示范演唱歌曲。

2、结合挂图,编成儿歌,按歌曲的节奏朗诵儿歌。唱到“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时,教师做动作(食指并拢,转圈)

3、教师弹琴,与小朋友一起唱歌。

教师:小鸡从蛋壳里出来,非常高兴,小朋友用最好听的声音给鸡宝宝唱歌。

4、听歌曲录音。

教师:我们和录音机里的小朋友一起唱,比比谁唱得好!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为歌曲编动作。

教师:小朋友歌唱得很好,我们给歌编好看的动作吧!教师启发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对创编出动作的幼儿,教师及时表扬,并让他到前面示范动作。

2、教师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演示游戏玩法。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四

(音乐:大钟小钟)

1.谈话法:让生谈谈自己家里的成员,描绘一下爷爷奶奶的样子、在家怎样帮助他们等,引出歌词并展示出来。

2.师生一起有节奏的念歌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词,并用动作来体现其内容。

3.观看屏幕上的孩子是怎样做一个好娃娃的。(熟悉歌词并开始接触歌曲旋律)

4.听唱法学习歌曲。(听歌2次,小声哼唱1次,为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尊敬老人有礼貌呀”那一句或学生不会唱的其他地方,可以先叫同学自己说,然后请会唱的同学起来教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5.有感情的唱歌。

1.引导生可以自由发挥,除了歌词中的人物爷爷奶奶以外,还可以是爸爸妈妈,除了送水,让座以外,还可以是扫地,切水果等,从而引导学生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进行歌词的创编,如:“爸爸工作忙呀,工呀工作忙,我帮爸爸切水果呀,切呀切水果”。。。。。。

2.生生互评,师总评。

3.学生自己找小伙伴分角色表演,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突出“家”的氛围。关键在于能随音乐完整的完成彝族表演活动,有角色,有内容,有道具等。

思考一:脉络清晰,谈话式导入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本堂课脉络清晰。以亲切的谈话式开场,我认为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一下子把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学生带入了主题:在家要做好娃娃,怎样做好娃娃。同时,抓住了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说完就模仿屏幕上的孩子,在模仿时学生已经能随节奏念歌词了,这样即起到了引导作用,有为歌曲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思考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学习并拓展在表演的时候,引导学生除了歌词内容外,还加入了自己的内容,这样摆脱了让声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使之边为了自主式,探究式,创造式学习,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了。

当学生把歌词创编成:“爷爷年纪大呀,总是爱睡觉,我给爷爷被子盖呀,爷爷笑哈哈,姑姑爱跳舞呀,总是爱跳舞,我给姑姑端水喝呀,姑姑笑哈哈。。。。。。”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以及新观念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五

教学目的:

1.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按简单的.规则快乐的游戏。

教学准备:

一套钓鱼的玩具,海底鱼群图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袜子,水果图片教学过程:

一、游戏“钓鱼”

1.出示钓鱼杆: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师玩钓鱼,幼儿说说钓了几条鱼?(一条鱼)小鱼长的怎样?

每位幼儿发一双袜子,自己动手套在小手上,听音乐边唱歌边学小鱼游2.套小鱼游戏师:在唱到最后一句“赶快抓住时“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没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师的小圈套住。

游戏1~2次3.认水果图片游戏师:被老师套住的小朋友,要说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戏1~2次三、边玩游戏边带幼儿到室外去玩,活动结束。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六

1、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尝试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玩具大树、音乐。

一、游戏:挠痒痒

1、师:宝宝们,你们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挠痒痒好吗?

2、老师挠几位幼儿,提问:“挠痒痒是什么感觉?”

3、师:我又要来挠痒痒咯。老师再次挠幼儿痒痒。提问:“被人家挠痒痒,你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二、学唱歌曲。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也要来玩挠痒痒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是谁啊?“哦,是毛毛虫,我们一起来跟它打声招呼,好不好?毛毛虫你好!”

2、师:听,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的。范唱啦啦啦……毛毛虫怎么唱的歌?学唱啦啦啦……

4、幼儿自由学学。

5、师:我们来听听大树爷爷是不是像你们一样笑的。

6、师范唱:哈哈哈哈。师:大树爷爷怎么笑?

7、师: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8、幼儿欣赏音乐。

9、师:我们跟着音乐也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个有趣的事吧。

10、学唱歌曲两遍。

三、听音乐玩游戏。

1、师幼扮演毛毛虫,唱到13 53 63 |5——|处,教师引导幼儿挠“大树”痒痒。

2、请幼儿用一个手做毛毛虫,另一只手做大树,进行游戏,可反复进行。

师:我们的两只小手就是毛毛虫和大树爷爷,我们接下来听着音乐一边唱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吧!”

3、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挠痒痒是出自小班建构书里的一节音乐课,是一首非常有趣快乐的儿歌。活动目标为: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挠痒痒的乐趣。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挠痒痒是小班幼儿嬉戏和用来表达亲密的方式之一。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小班的年龄特点,纯粹的歌唱活动,就会很单调,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会很高,所以设计成了音乐游戏,以游戏为主。幼儿喜欢,参与性高,课堂就会活跃。这次活动《挠痒痒》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师幼和幼幼在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的同时,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增进友谊,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七

1、初步了解舞蹈,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在做动作的同时,体验舞蹈带来的兴趣。

背景音乐:我的身体的音乐。

2、引导幼儿一起做热身活动,播放背景音乐。

3、休息片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动作,让幼儿体验舞蹈带来的兴趣。

4、根据音乐的节奏节拍,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跳2—3遍,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5、请幼儿上台表演给小朋友看。

【小朋友们真棒,一会儿爸爸妈妈来接我们的时候,表演给他们看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收拾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课。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八

姜老师执教的《小茶壶》,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活动。这节课姜老师在活动设计上充分展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活动的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各个环节中,以教唱歌曲为主,注重了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知识的渗透。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丰富生动,活动中能面向全体幼儿,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幼儿始终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情绪和氛围, 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下面我就对该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基本功过硬、活动效果好。

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能为幼儿上好音乐课。在本次活动中,姜老师以自然亲切的教态,传神的表情和富有感染力的儿童语言深深感染着孩子、影响着孩子。从问题的设计到提问,从知识的讲解到歌曲的范唱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于兴奋状态,活动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2、新课导入设计巧妙,衔接自如。

在活动导入时,姜老师首先利用《变变变》的游戏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情绪。然后把本次活动的主角放在游戏中自然地引出来。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童趣,导入非常自然,瞬间就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

3、活动目标合理,准备充分:

(1)充分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目标方向明确、全面;目标内容关注“情感、技能、知识”。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环环相扣,能基本完成目标。

(2)教师自身准备:活动中教师态度温和,声音轻柔,非常得有亲和力,这就使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孩子在活动中没有一丝紧张感,孩子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为活动创编了手的情境表演,虽然很简单,却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3)物质准备:教师在活动中准备了小茶壶、图谱,这些材料是随手可得的,但却都体现了教师的用心。

4、面向全体幼儿, 以“动”为主。

姜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始终能面向全体幼儿, 让所有的幼儿都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教师能真正扮演好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从有认识茶壶,突破难点乐句到演唱歌曲,从个别演唱到集体练唱,从师幼互动到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听课老师间的互动,都充分体现了全体参与的设计理念,简言之,幼儿在活动中都“动”起来了。随着钢琴弹奏和歌曲的流动,调动了幼儿听觉的动、思维的'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孩子们在动中感受到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例如:

1、《小茶壶》这个题材来自于生活,但又离幼儿的生活太远,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是快节奏的,喝水都是简单的茶杯,几乎无人会悠闲地用茶壶去泡茶喝,所以幼儿对茶壶的认识很少,教师应该做一些前期的铺垫,让幼儿对茶壶的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这个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

2、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让幼儿展开想像进行自由的创造,但是由于教师在前帮助幼儿认识茶壶的时候做了太多的动作,已经框住了幼儿的思维,所以在主个环节中幼儿没能很好地打开思路进行创造。

3、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时候,教师出示了几幅图谱,意图很好,但是没能很好地发挥图谱的作用,使这图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九

一、活动目标:

目标:

1.初步理解歌曲,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使幼儿了解蜻蜓有预报天气的本领。

3.通过歌曲,萌发幼儿保护蜻蜓的欲望。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歌曲,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能在游戏中探索,并了解蜻蜓有预报天气的本领。

三、活动准备:

铅画纸、蜻蜓图片三张、太阳、雨云图片各一张、纸飞机一个

四、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师:有一个好朋友,要飞来跟我们见面,猜猜它是谁?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哪些动物、昆虫是能飞的)

二、理解歌词,感知本领

1.教师出示蜻蜓图片

师: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呀?(蜻蜓)

师:是什么颜色的蜻蜓?(共同学说:绿色的小蜻蜓)

2.教师手执蜻蜓纸偶,边念:绿色的小蜻蜓,轻轻向前飞,飞得高,飞得低,好像小飞机。

师:蜻蜓好像什么?(幼儿回答)

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飞机。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念念吧。

3、师:蜻蜓还有看天气的本领呢,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看天气的。

师念歌词第二段,再提问:蜻蜓是怎么看天气的?.

蜻蜓飞得高,是什么天气?(好天气)

蜻蜓飞得低呢?会怎么样?(要下雨)

根据相应回答出示图片。

4、师: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念一念吧。

5、师:蜻蜓有这么多本领,我可真喜欢它。我要把他的本领唱出来,我们一起听听。

教师范唱歌曲《蜻蜓》,请幼儿欣赏。

三、学唱歌曲

1、师:好听吧,我们一起跟着钢琴轻轻地唱一唱

请配班老师弹琴,教师范唱。

2、师:这么好听的歌曲,你们一定很想唱一唱吧,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学唱吧。

(教师手指图片,请幼儿看着图片一同学唱歌曲)

请个别幼儿上前演唱——分组唱——集体唱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可以一边唱,一边表演了呢。请你们一起唱,我先来表演。

请幼儿轻轻地跟着唱,教师做动作。

4、请幼儿分组表演。(个别表演——分男女表演)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集体有感情地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小结活动情况,表扬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

3、教师扮演蜻蜓妈妈,带领“蜻蜓宝宝们”去观察天气。

本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幼儿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通过提问——回答——小结,帮助幼儿熟悉歌词。结合图片,让幼儿对歌词的记忆更加形象化,更加方便记忆歌词。

重点学唱歌曲,以集体唱——个人唱——集体唱的形式,加深记忆,巩固歌曲,为表演环节的开展做铺垫。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

活动目标

认识蜻蜓。

培养学生爱护益虫的情感。

培养学生留意周围事物,培养探究精神。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蜻蜓,培养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

蜻蜓,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这一天,我正在给孩子们组织主题活动,“吴老师,有一只蜻蜓。”宝宝稚嫩的声音吸引了我们每个人的目光,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了。动作灵活的刘晓敏捷地捉住了站在玩具架上的蜻蜓,跑来交给我,孩子们立刻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蜻蜓。我没有像过去那样,为了完成预定的目标继续上课,而是请孩子们围着我席地而坐,引导孩子们观察起蜻蜓来。

“这是什么?”我指着蜻蜓的头部问,“蜻蜓的`头。”陈啸文抢着说。“你们看蜻蜓的头都有什么?”我指着问。“有眼睛。”汪芷菱小声地说。“眼睛好大呵!”李明宇大声地说。“它的眼睛像什么?”我又问,“像皮球。”“像灯笼。”“像纽扣。”……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我简单地向孩子们讲了蜻蜓的眼睛是复眼,可以看到上、下、左、右和前方的各个地方及后面的大部分等知识,孩子们听得可入神了。接着,我又请孩子们观察其胸部、腹部、腿和翅膀,纠正了孩子们把腹部误认为是尾巴的错误。

“吴老师,蜻蜓是吃什么的?”好问的陈啸文问道。“蜻蜓最爱吃苍蝇和蚊子了,苍蝇飞得虽然快,但蜻蜓飞得比他们还要快。蜻蜓能在1小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者840只蚊子呢,是了不起的捕虫‘飞将军’呢。”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了孩子们。“噢,蜻蜓帮我们抓虫子喽。”平时不多话的晓宇拍着小手说,“对啊,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呢,帮我们捉害虫,我们要爱护它啊。哦,现在蜻蜓的肚子饿了,我们把它放了,让它去吃害虫,好吗?”我提议道,“好!”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一放手,蜻蜓展开翅膀,围着活动室优美地画了一个圈,好像在和我们说再见,然后呼地一下,飞出了活动室,孩子们跳起来,拍着小手追出活动室欢呼道:“噢!小蜻蜓飞走了。”“小蜻蜓去捉虫子了咯。”······活动后,我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看有关蜻蜓的资料和图书,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我们的孩子是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较弱,易受外界影响。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小昆虫、宠物等小动物。因此,我组织活动时,小蜻蜓的突然来访,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发其探究小蜻蜓的兴趣。我及时抓住这教育契机,生成《认识蜻蜓》的科学探究活动,小蜻蜓客串了一回活教材,既形象又生动,比看图片和说教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实作为科学探索对象。”我们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以孩子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教育内容与幼儿兴趣相结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注重启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益虫的情感,使幼儿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并伴随他们的一生。当然,并不是说每个突发事件都象以上那样做,要根据实际情况、知识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等等,不能因为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而沿用下去,这样会适得其反。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一

1、在日常生活上丰富一些上肢体和下肢体的动作(双脚平移重心、单腿跪、双腿跪、原地自转)

2、能模仿大人的动作进行游戏。

音乐磁带。

孩子学者妈妈爸爸的样子哄布娃娃睡觉的情景。在日常生活动作的基础上丰富一些表情动作,除了上肢动作外还可以丰富一些下肢的动作(双脚平移中心、单腿跪、双腿跪、原地自转等)。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二

1、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

3、加深对音乐课的兴趣。

幼儿已入园有一段时间了,仍有一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十分强。由于三岁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我希望幼儿能在故事引导下自然投入表演及学会唱歌。另外通过听音乐及欣赏音乐现两种方式同时练习幼儿的节奏感。

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 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

小手铃若干 《铃儿响叮噹》磁带 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小星星》磁带。

1、圣诞节快到了,昨天夜里圣诞老人提前给我们班小朋友送礼物来了,你们猜猜是什么?(出示小铃噹)

2、老师和幼儿一共欣赏4|4音乐《铃儿响叮噹》并用手铃作手腕转动状打节奏。

1、故事内容:太阳月亮和星星原来是一家人,可后来太阳爸爸沾上了喝酒的坏毛病,经常训斥月亮妈妈和星星宝宝。于是月亮带着小星星都藏起来了。白天太阳爸爸从东方一直找到西方,天黑了只好回去睡觉了。这时,月亮就带着小星星们出来玩了。

2、分角色表演——配班老师带上头饰扮演太阳,主课老师带上头饰演月亮,幼儿则带着粘贴演小星星。

3、圣诞节快到了,太阳爸爸又出来找他的家人了,他怎么也找不到月亮和星星, 只好回家睡觉了。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出来了,她们还唱歌跳舞呢。(唱《小星星》一遍并表演。

4、天亮了,太阳爸爸又出来了......老师带幼儿藏起来。太阳爸爸只好又回家睡觉了。老师同幼儿出来,合唱《小星星》并表演。重复情景表演一次,重复合唱一遍。

5、太阳爸爸终于悔改了,他决心改掉坏毛病,做个好爸爸。 月亮和星星都欢呼着同太阳爸爸一同唱起《小星星》,整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三

1.会唱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做穿大鞋的模仿动作。

2.体验在活动中的有趣、快乐。

1.初步会唱歌曲《穿大鞋真有趣》。

2.给每位幼儿一双成人的大鞋。

1.复习歌曲《穿大鞋真有趣》。

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

2.练习穿大鞋的动作。

幼儿穿大鞋边唱边走。

幼儿脱下鞋子,模仿出自己穿大鞋左右摇摆的样子。

3.完整地表演歌曲2―3遍。

4.幼儿穿上大鞋跟着音乐歌表演,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1.在活动前让幼儿多次欣赏歌曲,并初步能跟唱。

2.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在集体面前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请幼儿涂色 “有趣的大鞋”。

1.喜欢演唱,并能初步表现歌曲的有趣。

2.能初步跟随音乐表现穿大鞋走路的动作。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四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随音乐有节奏的开汽车。

2、会听辨音乐中的“嘀嘀”声,增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座位呈半圆型;

2、录音机、音乐磁带;(音乐选自音乐游戏王国《4》颜色汽车)

3、自制方向盘人手一份;

4、红、绿二色灯各一。

活动过程:

1.倾听、感受音乐。

(1)教师:“猜猜谁来了?”提问:“汽车开在马路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

(2)请幼儿再次倾听音乐,要求听的时候注意音乐中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放音乐时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幼儿。

(3)提问:“音乐中什么时候红灯亮了?红灯亮小汽车要怎么样?”(请小朋友用动作学一学)“什么时候绿灯亮了?绿灯亮了,汽车就可以怎么样了?”

2.学习音乐游戏“开汽车”。

(1)教师随音乐示范“开汽车”。交待椅子作为车库。提出要求:观察汽车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开回车库的。

(2)请幼儿跟音乐做开汽车的.游戏,提出要求:要用小耳朵听清音乐,心里想好什么音乐,汽车该怎么做。

3.分组游戏

(1)请男孩为大家表演音乐游戏开汽车,女孩的“汽车”停在“车库里”,拍手伴奏。

(2)交换角色,女孩开汽车,男孩拍手伴奏。

(3)幼儿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建议:

1.活动前教师应注意收集,整理交通规则。

2.活动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提示幼儿掌握节奏和方向。

3.体育活动开展过“开汽车”游戏。

日常生活渗透:向幼儿介绍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请幼儿讨论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创设相关的活动区角.

家园同步:如有条件,可以带幼儿坐不同类型的车,感受不一样的车,并丰富有关车辆,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

活动反思:

最近我发现他们对车子极为感兴趣,尤其是男孩子更喜欢汽车,于是产生了音乐活动《开汽车》。

孩子们即产生兴趣、创编动作,其中随音乐大胆创编肢体动作以表现开汽车的乐趣,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编等一系列动作,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动。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五

1、学唱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做动作。

2、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用手套做成的小手宝宝。

一、谈话导入:

出示小手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小手宝宝)。

我的本领可大呢!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本领吗?(幼儿自由讨论)。

(小手可以吃饭,刷牙,梳头,洗脸,穿衣服,画画,做早操等等)。

二、1、小手的`本领可真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关于小手的歌曲:《小小手》。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歌词,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我们都有一双手,唱歌我们拍拍手,跳舞我们拉拉手)。

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真不错!

三、1、教师一边弹琴一边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幼儿仔细倾听。

2、小朋友们,这首歌曲好听吗?那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3、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二、三遍。

四、1、根据歌词内容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2、创编得好的幼儿予以表扬,其他幼儿跟着一起模仿。

3、全体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五、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幼儿园音乐课评课稿小班篇十六

香蕉是托班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水果之一,本次活动,能很好地整合幼儿对于水果的零散经验,提升幼儿对于水果的认识。

《香蕉船》这个活动我是根据小班的《橘子船》改编的,因为《橘子船》本来是一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因此我根据幼儿的特点改编了歌词,只有四句歌词,很适合托班幼儿学习,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直观的认识香蕉,并在情感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1、理解歌词,初步学习演唱《香蕉船》。

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表演的快乐。

多媒体课件、音乐、若干香蕉块。

一、导入

1、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一样宝贝,就在这个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什么?(请2—3位幼儿)(长长的、滑滑的、弯弯的、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

2、到底是什么呀?胡老师把它拿出来看看好哇?

3、看看,是什么水果呀?(香蕉)

4、多可爱的香蕉呀,你们看看它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弯弯的香蕉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要怎么吃吗?(剥开来)

5、如果我把香蕉剥开来里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橘子内部的构造)

6、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7、今天我们的香蕉变成了什么呢?(出示ppt,引导幼儿为香蕉取个好听的名字)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香蕉船要开咯,听听,它会开到哪里去呢?(欣赏歌曲第一遍ppt)

2、香蕉船开到哪里了?

3、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

4、这首歌好听吗?还听到了什么呀?哦,没关系,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欣赏歌曲第二遍,ppt)

5、这次听到了吗?歌里唱了什么呀?(教师边念歌词边做动作,熟悉歌词)

6、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想做香蕉船吗?让我们一起来做香蕉船吧。(幼儿跟唱歌曲)

三、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

1、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4143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