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17:39:19
最新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0 17:39:19     小编:笔舞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思考和思维进程的外显。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知识。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十月八日,作为“第二届鄱阳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我很荣幸地和其他学员一起,参加了由校团委组织的参观和考察新农村建设的活动。

伴着午后朦胧的细雨,我们踏上了一段新鲜而又难忘的历程。几番急切的期待后,我们到了熊万村。

(熊万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乡,熊万村以优质精细高效藤果菜和以鱼类生产为主的田园合作社“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被市委农工部列为全市六个重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村。熊万村自2006年以来,采取先村庄整治后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抓手,不断探索村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新办法。村党支部始终把培训党员和农民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确保培训效果,一大批从事种养的党员、干部、能人逐步富了起来,带动了全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村建了藤果菜西红柿300亩,热瓜260亩,葫子380亩,将20亩低洼田改造成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现已培植10亩以上的鱼类生产大户30户,1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户30户,200羽以上的养鸡养鸭专业户6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2户,有力地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摘自百度百科---熊万村。

一下车,当地的村干部便充当起解说员,带着我们一行人环绕着村子参观了一番。从中,我了解到:熊万村是一个以种植蔬菜、渔业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示范村。其中,最让我惊叹的是村中的绿化面积之大。在我们参观途中,目之所及处,必是绿意盎然、朝气蓬勃之景。真不愧为“青山湖区十万树木进农村的示范村”呀!

然而,在观察的途中,我却发现了一些与之不太协调的东西。比方说我们刚下车时闻到的那一股腐烂尸体的味道,着实是让人心情郁闷的。还有就是说我们参观途中有看到村民在焚烧秸秆,浓烈的白烟似乎在为雨中的我们增添一丝意境,可我们同学走过那的时候,几乎都是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

参观的最后,我们在一个精致不错的地方留影作纪念。紧接着,我们收拾好行李,上了校车疾奔下一个目的地。

校车里,充满的是年轻的笑容和爽朗的谈话声,和车窗外阴沉沉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校车经过反复的几次左转弯、右转弯、“红灯停绿灯行”之后,我的身体感受到了一个微微向前倾的趋势。是的,进顺村到了。

(进顺村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6个村民小组、419户、1441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盘活资产打基础、以地换地拓空间、招商引资谋发展”三个阶段,拥有“一个集团”、“三家宾馆”、“三个园区”、“五大市场”。创下了江西省的村级“六个率先”。荣获了 “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进顺集体固定资产达5亿元,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完成税利7309万元,实现村级收入266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9547元。)摘自百度百科---进顺村。

作为江西省的首富村,进顺村确实给了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同学们纷纷惊呼:这哪是村啊?这简直比我们那一个镇还要强大!的确,进顺,是一个村,一个都市里的村庄。

我看到的,是宣传栏上“文明进顺”、“实力进顺”、“炫彩进顺”、“阳光进顺”四个鲜活的板块,它有力地展示了进顺的魅力;是宣传栏上对进顺村历年来重大事件的记录,它记载着进顺成长的点点滴滴;是宣传栏上幅幅关于领导视察进顺的照片,它折射出了各级领导乃至整个名族人对进顺的夸耀;是宣传栏上关于进顺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罗玉英女士的介绍,以及她那句饱含深情的“我爱进顺,我爱这个都市里的村庄。”

解说员是一个漂亮大方的女生。她仿佛读懂了我们眼中不满足的暗示,随即又带着我们离开村委大楼,进村参观赫赫有名的“小康家园”。

“进顺小康家园”是2003年7月,进顺村投资1亿元在邻村购地并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要求建起的。与其说是村民的住房,它给我们的感觉更像是大城市里一个管理得当的富人小区。单单是房屋的风格、规模就够让我们咋舌的了,再加上那些正规公园才有的健身设施,停车位上各式的小汽车,都让我们有种想竖起大拇指的冲动。要知道,全村419户人家,家家都住这样的楼房,是一种多么难得的高度啊!

当然,进顺村会有这么好的发展,是离不开好的政治措施的。他们的股份集资,他们的优厚福利,他们的明主政策,他们的丰富活动,都是奠定他们富裕生活良好村风的基础。

这样的新农村面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论是熊万村还是进顺村,它们都有值得其他所有村庄学习的地方,当然,不足也是存在的。如何弥补不足,让强大变得更强大,是我们下一个要深思的问题。

材料学院:杨玲

2011/11/12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当前,各地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上海,更是把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农村建设总体形势不错,各级政府决心大,动作快,投资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明显。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顺利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次,上海市委把全会的主题,聚焦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这也是上海发展中的第一次,上海市委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推进政策和工作措施。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地区还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重视形式,轻视内容,对农村产业建设支持不够;重视政府作用,忽视社会力量参与,对调动和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作用不够;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关注不够。

我认为,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六大关系。

一要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的作用都很重要,但两者在建设中地位有所不同,政府起主导作用,农民则是建设的主体。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要根据农民的真实需要,搞好规划,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公共服务,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建设,要让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贴近农民的需要,着重在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下功夫。要让农民感受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是建设的主体,自觉参与规划制定,积极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身力量。从目前新农村建设实践看,各级政府的决心大、动作快,调集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而对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得不够,发挥得也不充分,一些农民还处于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农民个人的关系,政府该干什么,农民要做什么,要尽量界定清楚。同时,政府要通过引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要处理好“近”和“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既有长远任务,也有近期任务。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基本国情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制订出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长远规划,同时选好切入点,解决好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贵、养老难、生活环境差等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要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展开,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要量力而行。同时,还必须考虑农民长远发展的需要,从现在起就要谋划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如何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如何解决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如何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问题;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三要处理好“城”和“乡”的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需要农业、农村的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动、互补关系。新农村建设不但不排斥、不阻碍城市化,而且还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培训及转移、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的提高,去推动城市化。同时,一些农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小城镇,这对促进城市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农村为了解决城市的吃饭问题、饮水问题,发展工业受到限制,而农业的效益远远低于工业,这也可以说是农村为大局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对于农村人口,他们所需要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必须提供,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发展,政府也必须给予必要的支持。否则,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享受不到或很少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社会结构必然会失衡,现代化进程也可能会被打断。当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可以将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一方面促进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减少农业人口,使农业成为少数专业农民的主业,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励志天下)

四要处理好“表”和“里”的关系。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形象多,偏重于抓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项目,比如搞道路硬化、墙面白化,这些形象要抓,但更不能忽视那些影响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关键项目,如抓好农业、农村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要多出实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好比是一辆赛车,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制度建设则是“四个轮子”,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上来看,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不应该被忽视,它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应该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五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搞试点不行,光搞试点不推广也不行,因为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所以等试点全部搞好再推广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将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以点带面。从目前新农村建设进展的情况看,全国各地,包括我们上海,十分重视试点工作,在示范试点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大、进展快,路电水气、通讯、广播电视、学校、卫生所等改造建设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示范试点的经验如何向面上推广,如何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筹集必要的资金,向示范试点以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让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必要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政府在这方面考虑的还不够。在农村建设中搞示范试点,让一部分农民优先享受到公共产品服务的“阳光”,是在现阶段根据国情做出的必要选择,但是,当试点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应尽快组织力量向农村各地推广,使试点之外的农民也能尽快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六要处理好“上”和“下”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的供给、产业能力建设、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建设等都有明显的层次性,作为地方政府,市、区、镇也应根据权力分配和财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一些大型工程和项目,牵涉面广,需要资金多,市政府应予以承担,而在区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救灾、扶贫等方面,市政府要协调区、镇,制定政策,明确各级职责,明确资金来源,防止上级喊口号,下级等政策,“眼睛向上”,依赖上级政府的思想。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不仅解决了建设新农村“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农民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自古以来,所有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无不凝聚着万千农民的心血与智慧。翻开中国近现代史,正是有了农民这一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才铸就了民族抗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国以来,国家采取了以农补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方针,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进步,同时,经过几十年农民艰苦卓绝地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因为有了小岗村十几户农民“分田到户”的改革创举,就有了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农民的这种首创精神,才促成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的发展局面。其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能力。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公共财政特别是支农财力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主要依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决定了农民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自由主体,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将主要是引导和扶持,而不是大包大揽,否则,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掩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新农村建设丧失其根本的基础的力量。第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为亿万农民谋划福祉的治国方略。在实施和推进中,国家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由此必将会吸引、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各种生产要素投向新农村建设,其结果一定会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长期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自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从当前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认识上的问题。对农民的认识上,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不相信依靠农民能够建设新农村。同时,从农民自身看,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很容易形成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泊,自强、自主、自由的意识不强。二是行为问题。由于对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有些基层政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结果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加重农民的负担。三是体制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制度性壁垒使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既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打击了农民的能动性、创造性。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县县委、县政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面”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点”上,我们建设**村等__个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3、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管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4、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根据县委新农办关于驻村建设指导的相关文件精神,在xxx的指派下,我于xx年xx月xx日到xx村负责驻村指导相关工作。半年来,通过不断对新农村建设相关知识的学习,驻村走访调查,使我深刻体会到:

一是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把党的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作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首先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各项工作的带头人,“三农”建设的言行标杆,而且还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和推动者。各项政策、工作知识、相关法律以及科技知识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调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班子建设的影响力。与群众要紧密结合,亲密相处,遇事急于扑下身子,乐于解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更好地发挥驻村指导员的工作效能。

二是只有树牢服务意识,才能让公仆形象永驻群众心窝。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新农村驻村指导员具备的基本素质。xxx村是一个地域宽广、人烟稀少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而且居住分散,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通比较落后。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高寒山区。当面对这些现实的困难和新的挑战时,我们不能只树官的形象,不立官的榜样,要迎着困难上,具体分析,逐步解决,做到小事急办,大事专办。各项工作只有先让群众信服,新农村建设才能有推动的活力。

三是只有深入调查论证,才能科学迈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驻村以来,在各级的帮助下,为xx村解决困难家庭救助资金xx元、被子xx床、衣服xx套,xxxxxxx,虽然驻村半年来,工作成绩还不突出,但我觉得深入科学研究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制约村发展建设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村情民意、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等,如果不深入调查了解,就不能制定出科学地解决对策,更谈不上发展的要求。作为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没有缜密的思维,科学的眼光,就不能把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坚持到底。

通过开展驻村工作,使我的思想进一步成熟,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对农村工作的认知特别是山区农村的情况进一步的了解和加深。自身各方面素质明显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政权领导成员的管理能力,他们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职责明确,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监督。

建设和谐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领导,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建设和谐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要把存在了几千年的、保守的、简单循环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充满激烈竞争的、面向世界市场的、为消费者服务的、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的,要在多元文化的组合中实现其价值的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和平的、渐进的、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将会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当前的“三农”问题,其基本的原因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矛盾造成的。换言之,必须彻底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和交往方式,才能使传统的农村实现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也必须实现了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能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完成和谐新农村的建设。村党支部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因此,农村领导班子的建设必然成了极为重要的,不能不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带领农民致富奔康的能力”,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关键问题。

二、这个模式,通过“三化并举”,把“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终极目标。

以工业化为中心,促进产品化和城镇化的建设。平地村“两委”明确提出“工业富村”的发展思路,以万象工业园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先锋,以工业化带动种植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来。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固本强基工程”以“富民”为根本的任务,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政为民所执,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在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优秀传统。历代儒家都把“富民”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启蒙思想家唐甄明确得出,“立国这道无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国贫而可以为国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决定的、是自觉的,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付诸实践的。不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不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发展商品生产,就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财富分配的公平,这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经过我xx镇新农村指导员工作队杨队长的辛苦努力和精心组织,我和xx镇的新农村指导员一道,于20xx年8月26日对xx县xx镇、xx镇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参观学习。经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大开眼界,从xx县新农村建设中学到不少经验。

我镇30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26日上午8点从xx镇出发,首先到了xx镇xx村xx组,xx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xx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接着又到了xx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xx村xx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xx公路,接着我们到了xx县xx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xx县城,集体逛了步行街,参观了xx县文庙,然后到了xx县招待所,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下午接着到xx镇董扁村、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1、xx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18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100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

2、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

3、xx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5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xx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

4、xx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示范点,由于xx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设的政策作补助进行建设,得到xx集团每户30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

5、董扁村建设点,该村地处xx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

6、安石村,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茶园内间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叶生产以产业协会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厂、稳龙茶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盘活产业发展,为农户带来较高经济收入。民居房建设上,一部分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了新民居,一部分农户住房改换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墙体。该村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设了一条宽敞的水泥硬板路。优美的茶园、果园、别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间,实属人间一仙境。

新农村建设必需以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结合,并以产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需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相结;新农村建设政府一定要做好统一规划,适当的投入补助引导,完善服务措施,以农户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新农村建设学习体会)

新农村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文明和谐文明新农村

通过参加我乡党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和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讨活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如何做好全乡的各项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是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坚持专业化生产、系列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目前我乡四家较大钢铁企业每一企业的产品都拥有多条生产线,每个企业都能同时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这些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5万吨以上,并且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系列化生产,因此今年在其它钢铁企业进入困境时,这些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唐成的工字钢无论是销售的数量还是效益一直保持良好的局面。

二是要提高产业集中度,把产业链不断向纵深方向延伸,实现产业对接与互补,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在这一理念和思路的指导下,今年我乡几个大的钢铁项目的建设都进展顺利。我乡国宏钢铁公司30万吨电炉连铸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现已投入1500万元;金航钢铁公司30万吨型钢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新上650轧机一套,现已投入1200万元,这两个企业厂址相邻,产品相对结互补,因此从立项到开工都进展顺利,预计年内投产。

三是要在产业结构上不断培植新的亮点,保证整体上的经济发展不受某一行业的影响而大起大落。我乡,除了钢铁、水泥两大优势产业外,其它项目如造纸、包装、陶瓷、钢结构、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此外年产40万吨的洗煤厂、200万件的骨灰瓷生产线今年都相继投产。因此,虽然钢铁、水泥形势不景气,我乡的经济发展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是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解决好土地、电力等瓶颈问题,才能保证经济建设持续较快的发展。在土地使用上我们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了只有平均每亩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才有资格在我乡落户,力争在有限的资源上,少盖温饱型的.“经济适用房”,多盖含金量高的“精品工程”。东马庄村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规划了工业区并投资建成了11万伏变电站,构筑了企业用地和用电的优势,直接吸引了总投资1.3亿元的金山钢铁等项目在东马庄工业区落户,为我乡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

五是要把搞好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放在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文明素质和思想水平,优化村一级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用地涉及土地流转和占地补偿,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重点项目在我乡顺利落户,在做此类工作时乡机关人员都坚持逐家逐户进行走访,反复征求意见,反复宣传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宣传中央、省、市和区乡对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宣传上项目给国家带来税收、增加集体收入、解决村民就业及富一方百姓等种种好处。大家虽然放弃了星期天,放弃了国庆长假,中午和晚上加班加点,但都毫无怨言。有了广泛的宣传,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最终都能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使每个项目能够在我乡顺利落户。

六是要树正气、讲团结、保稳定,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正气、讲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树正气以振奋精神,讲团结以凝聚力量。正气不树、歪风邪气盛行,什么事也干不成,不讲团结,力量得不到凝聚,一盘散沙,正事就要受到干扰。因此我乡坚持在全乡长期开展以“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来审视,就必须以大和谐谋求大发展,以大发展促进大和谐。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和保障。多年来我们坚持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以工业项目的发展支持和带动第三产业、农村养殖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并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在全乡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良好风气,构建起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一.参观的简要过程:我镇30多名指导员分乘两辆中巴车,于26日上午8点从_镇出发,首先到了_镇_村_组,_县新农办的吴主任等东道主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吴主任为我们介绍了_组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接着又到了_镇厚丰村新农村建设点参观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示范点,吴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这一示范点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接着又到_村_庄新农村建设点,吴主任作了介绍和讲解。顺着_公路,接着我们到了_县_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的新农村建设点,参观完这一示范点接着到了_县城,集体逛了步行街,参观了_县文庙,然后到了_县招待所,吃过早饭稍作休息后,下午接着到_镇董扁村、安石村进行参观学习,吴主任均为我们作了全面的介绍和讲解。

二._县介绍的成果及经验:1、_组建设点,通过组织村民理事会,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18户农户的民居房新建,部分农户民居房的防险加固,并对墙体进行了美观粉刷,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下拨100多万元资金为该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桥,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的老大难问题。2、厚丰村建设点,通过山区村民用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通过统一的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村民投资建设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对集中,结合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户按指定户型建设民居房。3、_庄建设点,经过政府组织完成平整地基后,划给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建设民居房,政府按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进行补助,并协调农业银行给予每户5万元以内的贷款,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将由农户投工投劳进行建设。通过_庄点的建设,将把附近几个自然村连为一体,并对周边新农村建设起示范作用。4、_集团搬迁移民安置示范点,由于_集团的搬迁,对部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进行了拆迁,政府按规定补偿了征地补偿资金,再由政府统一规划,以新农村民居房建设的政策作补助进行建设,得到_集团每户30吨水泥的补助,政府统一提供厨房用瓦和院子的围栏,建成了一个以体验茶文化为目标现代新农村。5、董扁村建设点,该村地处_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导致必需进行建设,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获得宅基地,政府帮助规划建设一条进村弹石路,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享受相应新农村民居房建设补助政策。经过建设,建成了一个干净整洁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安排资金给予建设了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靠进城务工经商和在村内一个核桃加工厂打工取得的收入。6、安石村,通过建设高优生态茶园,茶园内间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叶生产以产业协会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厂、稳龙茶叶公司两个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盘活产业发展,为农户带来较高经济收入。民居房建设上,一部分农户按要求的户型建设了新民居,一部分农户住房改换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墙体。该村建设成就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设了一条宽敞的水泥硬板路。优美的茶园、果园、别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间,实属人间一仙境。

新农村建设要以居住相对集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逐步把农民从单一从事农业逐步向其他行业转移,多种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来源,保障新农民安居乐业。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不仅解决了建设新农村"为了谁"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农民是历史进步的推动者。自古以来,所有璀璨夺目的文明成果无不凝聚着万千农民的心血与智慧。翻开中国近现代史,正是有了农民这一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才铸就了民族抗争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建国以来,国家采取了以农补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方针,有力促进了工业和城市的进步,同时,经过几十年农民艰苦卓绝地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因为有了小岗村十几户农民"分田到户"的改革创举,就有了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了农民的这种首创精神,才促成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的发展局面。其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能力。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公共财政特别是支农财力仍很薄弱,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需求,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主要依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决定了农民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的自由主体,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将主要是引导和扶持,而不是大包大揽,否则,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掩盖农民的主体地位,让新农村建设丧失其根本的基础的力量。第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为亿万农民谋划福祉的治国方略。在实施和推进中,国家必定会采取一系列的扶持发展政策。由此必将会吸引、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各种生产要素投向新农村建设,其结果一定会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村社会构成的主体,长期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民,自然会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从当前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认识上的问题。对农民的认识上,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认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不相信依靠农民能够建设新农村。

同时,从农民自身看,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大,很容易形成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淡泊,自强、自主、自由的意识不强。二是行为问题。由于对农民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清,有些基层政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代替农民包办一切,违反农民的意愿,结果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加重农民的负担。三是体制问题。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制度性壁垒使农民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这些制度包括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不符合社会公平原则,既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打击了农民的能动性、创造性。

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1、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这方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最现实、最需要、最直接的问题,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我们**县县委、县政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在"面"上,我们提出以解决农民"增收难、行路难、饮水难、养老难、上学难、就医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在"点"上,我们建设**村等__个新农村示范村,使其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好示范作用。

3、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生活宽裕是根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积极研究 生产发展问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特色种养业发展,以特取胜,以优取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宽输出渠道,提高培训水平,增加劳务收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支持乡村干部、农村经营管理能人、产业大户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开发农副产品资源,促进农村货畅其流。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改造完善市场体系,为农民自主创业搭建平台。

4、要通过完善机制保护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重点要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理财的力度,保证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商议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和实现农民的合理意愿。二是农民培训教育机制。加大"阳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县职业技术学校和乡村农民培训机构,积极培育技能型、文明型农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三是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健全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办法,构建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适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体系。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介绍青岛新农村的背景和目的 (120 words)

近年来,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都涌现出一大批富有特色的新农村。最近,我参观了位于山东省的青岛新农村,深切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变化。青岛新农村的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保护传统农村文化。我们的参观旨在借鉴这种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二段:新农村的环境优美和农民生活改善 (240 words)

参观青岛新农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环境优美和整洁。村庄中满是鲜花和绿树,道路宽阔干净,周围清澈的河流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是因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农村环境,并加强了乡村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青岛新农村的建设还带来了农民生活的巨大改善。新村建设了现代化的住房、饮水设施和学校,农民们不再担心缺乏住房和基础设施。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旅游,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第三段:优质农产品和农村文化的传承 (240 words)

青岛新农村的另一个亮点是农产品的质量和农村文化的传承。政府鼓励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加强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我们参观了一些农产品加工厂,看到了精细化加工和包装过程,以及农产品输出到中国和海外市场的情况。

此外,青岛新农村也非常重视农村文化的传承。村庄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农村的传统节日和技艺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我们参观了一个民间艺术表演,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风情和农民的自豪感。

第四段:村民的获得感和挑战 (240 words)

青岛新农村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很多获得感。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环境更加宜居,收入也有所增加。农民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他们开始重视教育和健康,希望给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然而,新农村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有些村民对新生活的变化不太适应,他们可能遇到困惑和挫折。另一方面,村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新农村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360 words)

总体而言,参观青岛新农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展示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和潜力,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乡村环境、发展优质农产品和传承农村文化是农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如农民的适应问题和基础设施的不足。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农村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政策。农民也需要积极适应和接受新生活,学习新知识和技术,提升自身素质。

我相信,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农村的面貌将会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农民的获得感将会进一步增强。青岛新农村将成为一个成功的示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中国农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九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产线进行半成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部”负责向企业直接供给原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劳务输出服务部”负责对到企业打工的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管理。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四)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工业,签订了《劳务承包和租赁意向协议书》,进行了生产加工,招聘了———名剩余劳动力,聘请了专家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截止现在,劳务经济已达——万元,增加集体收入—万元。矿产资源部每月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元。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产值————万元,使农户人均比去年增收230元。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三个居民小组新区规划,制定了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现已办好了新区建设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起了宣传、科技、法制、文艺四支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召开“三务”质询听证会,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通过半年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的部分建设工程难以按期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社区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结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

最近我有机会参观了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前衙新农村,这是一座农村改造示范点,也是近年来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案例之一。我深感这次参观收获丰富,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新村环境的变化

前衙新农村位于房山区西南部眉山镇,距北京市中心约60公里。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被淘汰,人口逐渐外流。而前衙新农村却抓住了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打造出集休闲、居住、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村。通过对山区土地进行改造、植树造林、修建道路,并按照当代思想理念建造房屋和场馆,将传统的农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现在,前衙新农村已经成为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胜地。

第三段: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为典型的生态村庄,前衙新农村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他们倡导“绿色发展”,提倡垃圾分类、堆肥制造等方法,以此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在前衙新农村,我发现一些新的方法,例如储存雨水,然后利用雨水进行耕种和灌溉。此外,这里采用生态养殖,提高了动物饲养环境质量,减少了污染。这些环保方法得到了村民们的全力支持,村民们都加入了绿色发展的行列。我相信,在前衙新农村这样的生态村庄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

第四段:经济效益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前衙新农村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并形成了一套健全的村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他们从传统的农业产业转型到现代化的农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这样不仅能提高利润和品质,同时也能够减少因为中间流通环节而导致的损失。利用村办企业、租地经营等方式,前衙新农村在粮食种植、林木、畜牧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可观的收入,村庄的整体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段:结语

前衙新农村的发展之路固然还需要充分完善,但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前衙新农村更加注重了人文和生态环境建设,这也是其能够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我深信,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通过这次参观,我进一步了解了村庄改造发展的过程和取得成绩,增强了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支持。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美丽的青岛新农村,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体现了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在这次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独特魅力和发展前景。以下我将就新农村的环境、村民的生活、农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五个方面详细展开,分享我对新农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农村的环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乌沧区蔚蓝山水的海岸线,新农村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我参观的村庄里,道路平整干净,一片绿树环绕,花草繁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庄周围的自然景观也是如画般迷人,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这里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也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其次,新农村为农民提供的生活条件也是令人羡慕的。首先,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村里修建了一批美观、实用的新型农民住房,有的甚至还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等绿色环保设施。村民的厨房、卫生间、客厅等硬件设施和室内装修也相当不错,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另外,村里不仅有运动场和公园供村民休闲娱乐,还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村民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便利和舒适,也可以在村里举办各种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交流。

第三,新农村的农业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在参观中,我看到了现代化的农田、设施农业大棚和科技农业示范点,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农民带来了丰收和致富的机会。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得到了改进和改造,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新农村的发展使得农民可以自己创业就业,不再完全依赖务农,他们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第四,新农村注重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在我参观的村庄里,我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文化符号和民俗活动。新农村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得村庄变得更有独特的魅力。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乡村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增加社区活力。乡村旅游因此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不仅关注经济繁荣,更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这样的新农村发展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最后,新农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新农村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乐趣。在新农村的学校里,我见到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传统的课程,学校还开设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农艺课、手工课、音乐课等,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村里也会定期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竞赛,让青少年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总结起来,参观青岛新农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农村的建设不仅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良好,而且农业发展、乡土文化和对青少年的关怀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成就和前景使我对我们国家农村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有更多的地方能够借鉴新农村的经验,为农民提供更美好的未来。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二

前衙新农村是当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是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一个具体实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前不久,我有幸前往参观前衙新农村,深入了解了这里的村庄建设和农民生活变化,受益匪浅。

第二段:前衙新农村的建设

前衙新农村的建设可谓是一场综合性的变革和创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道宽敞,灯光充足,环境整洁;在土地利用方面,农田合理规划,有机物循环利用;在房屋建设方面,农村居民房屋采用了大量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不仅环保、舒适、宽敞,而且还可以干湿分离,自给自足等。这些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让我对现代村庄的建设更有了深度的理解。

第三段:前衙新农村的发展

参观前衙新农村,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农村的翻天覆地变化。不久前还是贫困落后、荒芜不堪的村庄,现在却焕然一新,成为了新时代下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代表。国家对于农村的发展投入很大,也得到了一些市场和企业的关注,在这种正面推动下,前衙新农村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活力、有梦想的地方。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性很高的过程,但总的来说这个进程还是非常令人振奋和鼓舞的。

第四段:前衙新农村的文化

参观前衙新农村,给我最深刻的体会之一就是这个村庄文化气息悠久而底蕴丰厚。村落中保存着许多传统建筑,有屈冠的人文古迹{文化遗产},还有乡音和民歌一样的文字和音乐风格,这些都成为了前衙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文化的介绍和传承上,前衙新农村也十分注重。举办广场舞、健身运动、农家乐等活动,让大家可以在乡村生活中同时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第五段:结尾

总之,参观前衙新农村,让我对于中国乡村和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村庄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衙新农村不仅发生了朝气蓬勃的变化,更开拓了农民的眼界,成为了现代农业和人文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希望这样的农村,能够不断地繁荣发展,积极活跃得驱动中国全国经济的增长。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转型,新农村建设已经在我国农村地区展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地区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亲身参与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并体会到了其中的变化和带来的效益。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过去,农村地区的农民主要以种地和养殖为生,收入有限且不稳定。而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可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及电商等产业,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在我所在的农村,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田开展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游玩,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一些农村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通过这些变化,农村地区的经济日益繁荣,农民也有了更好的生活。

其次,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农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随着新农村建设中文化设施的兴建和文艺活动的举办,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我所在的农村,政府为农民修建了一个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群众性活动,吸引了很多农民参与其中。同时,农民还能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信息,增长自己的知识和修养。这些举措不仅让农民拥有更多的精神享受,还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此外,新农村建设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过去,农村的环境相对落后,生活条件较为简陋,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严重不足。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宽敞明亮的农民住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和标准化的卫生设施。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推行垃圾分类和生态农业,使农村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这些变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新农村建设激发了农民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过去,农民主要在传统的农田种植和养殖上谋生,缺乏创业的动力和机会。而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可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厂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我所在的农村,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农民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培训,开办了农产品加工厂,生产出一系列的加工食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收来源。通过创业,农民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它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农民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然而,新农村建设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相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将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繁荣。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四

前段时间,我参观了著名的前衙新农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小村庄所呈现出来的悠久历史文化、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和当地群众的生活变革。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参观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历史背景

前衙新农村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是一个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曾经的繁荣和富足已成为记忆,然而后来的新农村建设在这里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注,以及村民们的协力合作,前衙新农村不断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第三段:村庄新貌

当我们到达前衙新村,我们可以确信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长足进步的地方。这里的村庄闲置土地得到了合理规划和充分使用,各家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外墙都改建得整洁、漂亮、大方,楼房相对高大,规格不等,整个村庄呈现出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画卷。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卫生环境非常好,明亮干净的街道,漂亮整洁的庭院走路人们感到非常愉悦。

第四段:创新思路

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创新馆”,这里展示了前衙新农村所推广的创新技术和村里的开发方式。在这里可以看到不同的农业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推广,都已落地生根,成为了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村里的群众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这些创新活动,通过包装水果、制作制作花盆等活动获得了实际收益,从而提高了生活水平。

第五段:启示

参观结束后,我深深地感悟到前衙新农村所展现出的农村发展的道路,即创新、融合与共享。在这个小村庄中,我们看到了改革创新带来的成果,看到了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推动发展的成果,看到了人与土地、环境紧密共生、相互依存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需要融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科技优势,并适应当地资源禀赋,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在今后的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引进、创新理念的引入与推广,十分看重乡村的人文、文化特点,并在建设中加强生态文明的意识,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这次参观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认真总结前衙新村的成功经验,为全国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五

不知不觉已工作两年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完成了从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转变。

了解、熟悉村情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方式上,要多跑,要向田间地头跑,往群众家里跑,多和群众交流沟通,对本村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将会有很大的益处。同时要尽快掌握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理论还需与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向乡镇领导、驻村干部及其它村里的优秀村支部书记学习实践工作,他们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很多不同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与他们多沟通,边做边学,在实际工作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

党建工作是农村基层的灵魂,党支部要积极发挥桥头堡作用。首先要做好党在基层的代言人,维护党在基层的形象,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立党为公的信念;其次党支部平时要多召开党员大会和党员民主座谈会,以学生的身份向老党员讨教,以党组织的身份关心每一个党员,积极营造“党员之家”的气氛;再要积极培养农村青年当中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党组织队伍,为党组织输送新鲜的血液,形成一支朝气蓬勃、能力较强、作用明显的党员队伍。

在农村工作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新时代的农村基层工作,给予我们村干部的更多是机遇,是挑战,是锻炼。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要边学边用、边悟边做。诚然,想当好一名村干部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要求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和想不到事情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去摸索、去领会。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六

当前,各地对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视,特别是上海,更是把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农村建设总体形势不错,各级政府决心大,动作快,投资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明显。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顺利通过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次,上海市委把全会的主题,聚焦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这也是上海发展中的第一次,上海市委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推进政策和工作措施。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地区还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重视形式,轻视内容,对农村产业建设支持不够;重视政府作用,忽视社会力量参与,对调动和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作用不够;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对农民的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关注不够。

我认为,在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中,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六大关系。

一要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的作用都很重要,但两者在建设中地位有所不同,政府起主导作用,农民则是建设的主体。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府要根据农民的真实需要,搞好规划,增加公共投资,提供公共服务,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建设,要让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贴近农民的需要,着重在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下功夫。要让农民感受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是建设的主体,自觉参与规划制定,积极为改变家乡面貌贡献自身力量。从目前新农村建设实践看,各级政府的决心大、动作快,调集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而对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得不够,发挥得也不充分,一些农民还处于观望态度,甚至还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今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农民个人的关系,政府该干什么,农民要做什么,要尽量界定清楚。同时,政府要通过引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二要处理好“近”和“远”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既有长远任务,也有近期任务。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基本国情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制订出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长远规划,同时选好切入点,解决好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贵、养老难、生活环境差等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要按照规划,有步骤地展开,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要量力而行。同时,还必须考虑农民长远发展的需要,从现在起就要谋划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如何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如何解决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如何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问题;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三要处理好“城”和“乡”的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需要农业、农村的迅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动、互补关系。新农村建设不但不排斥、不阻碍城市化,而且还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培训及转移、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的提高,去推动城市化。同时,一些农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小城镇,这对促进城市化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农村为了解决城市的吃饭问题、饮水问题,发展工业受到限制,而农业的效益远远低于工业,这也可以说是农村为大局所作的贡献和牺牲。对于农村人口,他们所需要的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必须提供,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发展,政府也必须给予必要的支持。否则,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农民享受不到或很少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社会结构必然会失衡,现代化进程也可能会被打断。当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可以将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一方面促进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减少农业人口,使农业成为少数专业农民的主业,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四要处理好“表”和“里”的关系。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形象多,偏重于抓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项目,比如搞道路硬化、墙面白化,这些形象要抓,但更不能忽视那些影响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关键项目,如抓好农业、农村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要多出实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好比是一辆赛车,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制度建设则是“四个轮子”,一个也不能少。特别是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上来看,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更不应该被忽视,它是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应该将其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帮助农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五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搞试点不行,光搞试点不推广也不行,因为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所以等试点全部搞好再推广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展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将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以点带面。从目前新农村建设进展的情况看,全国各地,包括我们上海,十分重视试点工作,在示范试点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大、进展快,路电水气、通讯、广播电视、学校、卫生所等改造建设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示范试点的经验如何向面上推广,如何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筹集必要的资金,向示范试点以外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让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必要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政府在这方面考虑的还不够。在农村建设中搞示范试点,让一部分农民优先享受到公共产品服务的“阳光”,是在现阶段根据国情做出的必要选择,但是,当试点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应尽快组织力量向农村各地推广,使试点之外的农民也能尽快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六要处理好“上”和“下”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的供给、产业能力建设、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建设等都有明显的层次性,作为地方政府,市、区、镇也应根据权力分配和财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一些大型工程和项目,牵涉面广,需要资金多,市政府应予以承担,而在区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救灾、扶贫等方面,市政府要协调区、镇,制定政策,明确各级职责,明确资金来源,防止上级喊口号,下级等政策,“眼睛向上”,依赖上级政府的思想。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七

近年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片美丽繁荣的景象,这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次新农村建设的现场,对其中的变化和进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此次观察,我深深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意义和内涵,也受益匪浅。以下,我将从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的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观察新农村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乡村的道路已经宽敞平整,不再泥泞难行,而是铺上了柏油路,既美观又方便。不仅如此,农村的电力供应也得到了改善,多数农民家庭已经能够使用稳定可靠的电力,这确保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在农村的卫生设施问题上,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农民家庭拥有了改善的厕所条件,同时,废水处理设备也得到了普及,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使农村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

其次,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新农村的建设不仅给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到了更便捷、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例如,在农村小学的建设上,新农村建设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使得乡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和硬件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农村的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农民在需要就医时可以选择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这些变化使农民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也提高了农民对生活的满意度。

第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过去,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收入水平有限。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农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观察新农村时,我发现许多农民家庭已经转变了种植方式,开始种植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各地也在建立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将农产品销售到城市和国际市场。这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推动了相关农业企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最后,新农村建设也促使农民素质的提高。在过去,农民主要靠耕地劳作以维持生计,缺少相关知识和技能。然而,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们开始接受更加广泛和系统的培训,学习农业新技术、经营管理技巧等。这些培训使农民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现代知识,提高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素质。此外,社会的进步也促使农民转变了观念,他们开始注重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更加注重科学种植,不滥用化肥农药,这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起来,新农村建设对中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观察新农村的建设,我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的巨大贡献。但是,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结构的优化仍然亟待加强,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建设还有待提升。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使农村更加美丽、富饶、宜居。

农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篇十八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力度,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深入了解和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变化与成就,我专门前往了某地的农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与农民交流,我收获颇多,深感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明白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下面,我将围绕观看新农村建设所获得的心得体会,分为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新农村的环境日益改善。进入新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道路更宽敞了,街巷更整洁了,房屋更整齐了,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村中的老旧房屋也经过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此外,新农村的卫生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都变得井井有条。我深感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改善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其次,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农村旧貌换新颜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农民们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一些传统的农村产业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重塑,同时新兴的农村产业也迅速崛起。一些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实现了就地就业,不再流失城市。他们通过创业致富,既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新农村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新农村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在参观中,我了解到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果园里,我看到了一些种植大棚的农民,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单产和质量,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在畜禽养殖方面,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投资养殖合作社,改善养殖设施,引进高品种牲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了养殖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第四,新农村建设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去过乡村的人就知道,过去的农村生活简陋,缺少丰富的文化活动。我观察到,新农村建设中着重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建设了图书馆、文化广场和文化站等设施,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也促进了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他们收看电视、上网、读书的机会更多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的发展增光添彩。

最后,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观看新农村建设中,我感受到了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传统观念中乡村与城市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城市与乡村的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一方面,许多城市居民重拾乡村生活的美好,纷纷返乡定居。另一方面,近年来,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的速度加快,在乡村兴办一些产业,带动了乡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让农民享受到城市的便利和发展红利,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总之,通过观看新农村建设,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农村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并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可以说,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也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768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