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人们在某个时间段内对自己所经历、所思考、所感受到的一种概括和总结。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需要对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出自己的成果和不足;其次,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总结中要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观点,在心得体会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还有,我们应该关注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最后,我们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简洁,避免空洞和浮夸的词句,真实传递自己的心得与感悟。借助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写作形式的特点和要求。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一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放松心情、放大欢乐的时刻,更是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在中国,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体会到了亲情的厚重、友情的深沉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传统节日给予了我对家庭的更多关注和重视。在传统节日里,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庆祝和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比如在春节,全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共同吃饭团圆。这时,亲情在心中流淌,家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年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制作年夜饭,边做边聊,笑声不断。这让我明白了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港湾,是我人生航程中最舒适、最温暖的港口。
其次,传统节日让我体验到了友情的深沉和珍贵。在传统节日里,朋友们互相之间会互赠礼物、互相祝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比如在端午节,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包粽子,大家相互交流包粽子的技巧,分享彼此的喜悦和期许。这种友情的传递和渗透,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和珍贵。
再次,传统节日是我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传统节日正是传承这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我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故事。比如在中秋节,我了解了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也知道了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来源。这些传统文化积淀在节日中,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最后,传统节日让我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在传统节日里,人们放松了工作和学习的节奏,享受了快乐和悠闲的时光。这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更多地体味生活中的美好,懂得享受当下。比如在清明节,我和家人一起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无穷的可能性。这让我明白了生活有许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和享受,我们应该珍惜当下,深度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总之,传统节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浓厚、友情的深沉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节日里,我继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培养了真挚的友谊,了解和感悟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珍惜和享受了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希望人们能够重视和传承这些传统节日,让这些节日继续给予人们积极的能量和美好的回忆。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暗然的氛围,给人带来哀愁和悲伤。我和父母由于思念家乡,便一块到漂亮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大家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大家赏析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个时候,两个纯真无邪烂漫的小孩映入了大家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小孩给美好的春季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大家走进农家的花园,漂亮的景色让大家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样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大家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兴盛,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成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领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4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沉了下去。空气异常的凝重,像积满了灰尘的古屋,凝重、凄清、幽暗。微风在树枝上缠绕着,像是淘气的小孩,弄得早春的嫩叶瑟瑟发抖。所有都是湿漉漉的,拥挤的街道,门前的自行车,悬挂的条幅,还有那些表情凝重的大家。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里说的那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哪个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所有的所有都在想大家传递着一种清冷的气息。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三
一年又要过去了,又到了我最盼望的除夕。
一大早,“公鸡”就不停地叫我们一家起床,这时候,我可不像之前那样赖床不起,而是一骨碌爬起来。妈妈给我们炸了许多油糕。吃了油糕后,妈妈就带我和“跟屁虫”去超市购物,车里有鱼,有虾,有水果,还有一大罐水果糖。花了二百元。
我们顺风南下,到了爷爷奶奶家后,大家都很忙,我也不闲着,一会儿帮忙做饭,一会儿把菜端上桌……“吃饭了!”妈妈大声喊。桌上的菜真多,有鱼。有虾。还有一大锅鲫鱼苦瓜豆腐汤。
除夕真是热闹,说说你是怎样过的呢?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四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
从前楚国有一位诗人叫屈原,他是一个很爱国且很有才华的人,因此受到楚王的重用。他向楚王提出了一些治国的建议,却遭到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但楚王还是很信任屈原,大臣们不甘心,联合起来陷害屈原,最后导致屈原被楚王降职流放。因为楚王没有采纳屈原的建议,所以不久后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十分伤心,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附近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划船去救屈原,在江中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人们就把用叶子包好的饭团扔入江中。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我比较熟悉的有赛龙舟、佩香囊、悬艾、点雄黄酒、吃粽子等等。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史书记载,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衣服点缀装饰。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家长会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据说这种做法可以驱赶蚊虫。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吃粽子。粽子里包的馅料种类繁多,有红豆、鲜肉、豆沙等等多种口味。一个个粽子用翠绿的粽叶包裹着,煮熟之后粽香四溢,拆开一个轻轻咬上一口,唇齿留香,美味极了!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那你喜欢什么节日呢?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五
清明节到了,天气阴沉沉的,奶奶很早就起床了。她一大早就开始忙着准备清明节的物品。
等大家都收拾好,我们一家就出发了。我们去老家的山上给爷爷扫墓,我感觉爸爸开了很久,我们才到。下车之后我们一直沿着山路往上爬,刚开始我很吃力,爬山爬不上去,奶奶鼓励我。我咬咬牙,心里默默下决心:一定要爬上山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爬上来了。
我们来到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墓碑前,我看到奶奶给他们放纸钱祭奠,大人们给他们点香祭拜。我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心里知道这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最后我们一起来到了爷爷的墓碑前,我看到了奶奶眼睛红红的,眼里都有泪花。奶奶给爷爷烧纸钱,点香祭拜。接着还给爷爷端出来一些各种各样小菜和一杯可口的美酒,嘴里自言自语地念着什么。奶奶的表情非常伤心,我知道奶奶应该是非常想念我的爷爷,希望爷爷在天国可以保佑我的奶奶身体健康!
祭拜活动结束了,我在回家的路上问奶奶:清明节的由来?奶奶说:“从前有一个晋公子重耳,他和他的仆人流亡国外,生活艰辛,吃不上饭,有一次重耳饿得昏了过去。他的仆人介子推就端来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下那碗肉汤,果然就精神饱满,但是晋公子看到介子推腿上流着血,伤心地哭了起来。过了几年以后晋公子如愿当上了皇帝,他对当年跟着他的仆人全部重重的奖赏,唯独在这个时候他忘记了介子推。有一个仆人提醒晋王:在你流亡期间,介子推对你忠心耿耿,你为何不奖赏他。此时晋王才想起来介子推,开始命令大臣们全力寻找介子推。可介子推已带着老母亲去了深山,晋王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介子推。这时有一个大臣对晋王说:我们可以火烧深山,这样就可以把介子推逼出来了,晋王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也就下命令火烧深山,大火烧了几天几夜都不见介子推的人影。这时晋王带着大臣们前往深山中寻找介子推,他们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可是他们早已经被大火烧死了,然后在介子推的身上找了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肉救主,愿主公常清明!晋王看到这封血书,抱着介子推又伤心又后悔,然后大哭起来,接着就命令大臣把放火烧山的这天定为清明节。
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终于明白清明节的意义了,原来清明节是用来纪念逝去的亲人!烧完钱纸、放过鞭炮后,我们就下山了。我回头看了看,只见树木和杂草在春雨中挂满了泪泪的水滴。我心中生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面对天地相隔的亲人亡灵,活着的人应该加倍地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200字)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它们是人们记录历史、庆祝丰收、弘扬道德价值观的场合。我在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有很多心得体会,这些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思考了很多深层次的意义。
第二段:参与乡村春节的体验(200字)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曾经亲身体验了乡村春节的喜庆氛围。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庄,整个村子都笼罩在喜庆的氛围中。村民们一起腊八节杀猪宰羊,准备年夜饭;大年初一,村庄里张灯结彩,人们身穿传统的华美服饰,互相拜年。参与这个传统节日,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温暖而难忘的春节。
第三段:思考中秋节的家庭意义(200字)
中秋节是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家庭团聚的象征。我记得每年的中秋节,我和家人都会在一起吃月饼和煮龙眼,同时还会赏月。中秋节期间,我和父母共同品味着传统的美食,彼此倾诉着生活的点滴。这个节日给我传达了家庭的重要性,它让我更加珍惜和爱护家人,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和彼此之间的关怀。
第四段:感悟重阳节的尊老精神(200字)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孝敬老人的节日,它让我对尊老爱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天,我会去探望老人,为他们准备一些礼物,并陪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这个节日让我意识到老人们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辛苦和努力,我们要尊重他们并为他们创造幸福的晚年。同时,重阳节也使我更加注重与年长的人交流和学习,去汲取他们的智慧和人生经验。
第五段:总结及展望(200字)
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我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这些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场合,更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情感和彼此关怀的重要媒介。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美好传统,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体会,共同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我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层次的意义。它们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社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思想观念。我会继续热爱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美好。(1136字)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七
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弘中化传统文化,展名校学子风采。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八”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有诗云:
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八
你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它就是元宵节!
小小身子白又白,碗中之花元宵开。元宵节的推广大使非汤圆莫属了。糯米里包着花生、黑芝麻、甜甜的红豆……咦,想想就流口水。汤圆非常黏,轻轻咬上一口芝麻味儿汤圆,甜甜的。里面一股芝麻的香味飘进了鼻孔。
汤圆有个表哥叫山粉糊。它口味丰富,材料众多。山粉糊分“男的”和“女的”,男的是咸咸的,女的是甜甜的,真不错!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九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它展示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化精髓和源远流长的民族特点,是值得大家继承和坚守的传统文化之本。而近些年,因为西方文化的侵入,导致一些传统文化被忽视、被遗忘。如今,发扬和守护传统文化本真从新被看重起来,的确值得整个中华民族感动开心。
说到传统文化就不能不说说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的形成,无一不是从中国古时候进步而来的,每个节日都有着不一样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从每个节日风俗里,都能看到古时候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寓言故事、古时候诗词到各种节日食品,无不展示着传统节日的特点。大家都记得“新年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等,每一种食品都携带不一样的含义,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还有代表节日物品“春联、艾草、剪纸”等。更有各个节日那脍炙人口的谚语和诗句,如“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每个节日都看上去那样隆重、庄重,仿佛带领着大家重回到古时候社会大家的生活当中。
每个佳节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期望和祝福,都是经历了世世代代持续的传承、延续和进步而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引领着大家56个民族凝聚在一块,跨越_年的艰辛磨难,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牢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守护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大家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因为端午节的活动很好玩,美食也十分好吃。好啦,接下来听我介绍吧!
粽子有许多品种,有甜甜蜜蜜的蜜枣粽,有斑斑点点的豇豆粽,有咸咸的肉松粽,还有……各式各样,品种相当丰富。粽子是用青翠欲滴的箬竹叶包裹着的。箬竹叶比一般的竹子叶大得多。里面是奶白色的糯米。再里面就是“精华”——馅料了,无论包什么,都很美味。剥开的箬竹叶,犹如一片青翠色的小竹筏,在水中飘荡。咬一口粽子,嗯,粘粘的,甜丝丝的,真好吃!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喝雄黄酒等。
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端午节也有一个故事。传说屈原跳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不让江里的蛟龙吃掉他,就把饭团包在箬竹叶里,扔到江里,让蛟龙吃。然后,用雄黄酒把蛟龙灌醉。据说,后来有一条蛟龙浮出了水面。
呵呵,想到这些,我有一首打油诗送给大家:
端午时节雄黄酒,路上行人吃美食。
借问粽子怎么包,传统节日真是好。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一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春节。每到新年,人们喜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街道上热闹非凡,有的人在卖春联,有的人在卖烟花,有的人在卖鞭炮,非常热闹。每家每户都在贴春联,我们把“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迎接美好的新年。
一家人围着桌子包饺子,我看到奶奶包的饺子很好看,就让奶奶教我包。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饺子皮放在手上,放一些馅在饺子皮上,向里卷一卷,然后把两角轻轻的捏好,结果馅放的太多了,一下子把肚子给撑破了。我又试了一次,一个饺子就做好了,像元宝一样。吃着我亲手包的饺子,感觉格外香。
突然听到了外边噼噼啪啪的巨大声响,我连忙跑到院子里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放烟花呢!烟花拖着长长的尾巴升到空中,在空中绽放。有的像仙女洒下的美丽花朵,红色、蓝色、黄色;有的像美丽的小星星一样,慢慢的变成了绚丽的线落下来。绚烂的夜空变成了美丽的大花园。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地传承下去。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二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会比赛包粽子,比谁包得好。那么现在就让我——倒数第一名的杨桐羽来给你讲讲怎样包粽子吧!
我们要准备浸泡后又绿又光滑的粽叶,还有泡得胖乎乎的糯米。当然,还得有红枣或豆沙做馅儿。开始包粽子了。我一边学着大人的样子叠粽叶,一边唱了起来:“两张粽叶叠一起,折成漏斗放点米。放上豆沙或红枣,最后别忘再加米……”突然,我听到了“沙沙沙”的声音。嗯?怎么回事?啊,米从漏斗下面漏出来了!怎么办?怎么办?对了,再拿一张粽叶把它包起来不就行了吗?我真是太聪明了!于是,我拿了几张粽叶开始补漏。啊,这里漏了,包起来!啊,那里漏了,也包起来……吁,最后一步,用绳子把它扎紧,橫一下,竖一下,横一下,竖一下……终于,一只五花大绑的粽子包好了。接下来要把粽子煮熟,然后再闷两个小时才能吃哦!
我问妈妈:“包粽子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妈妈告诉我,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因为被人陷害,无法报效国家,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了。老百姓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尸体,就包好粽子扔到江里喂鱼。这样流传下来,就有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端午节仅仅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吗?不!它还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三
我梦寐以求的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节日了。
我过元宵节,第一件大事就是拿着钱,跑到大街上买花灯。兔子灯地上跑,龙灯天上飞,鱼灯水里游,各种各样,数也数不过来。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糖画——它是用冰糖做成的模型糖,有大公鸡,龙,羊……既好吃又好玩。
孩子们欢,大人们也忙。妈妈急急忙忙的炒菜,爸爸拿着钱到市场买来新鲜又美味的菜,给掌勺妈妈当下手。老人坐在椅子上吃着花生,看电视。
到了晚上,家家张灯结彩,这时,除了万不得已,每人都要回家吃饭。吃好了饭,就要上街了,街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可好玩了,我拉着鸟灯在天上飞来飞去。近处的烟花不断地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一颗颗滑落的流星,五光十色,非常好看,家家户户的人都乐开了怀。
元宵节真热闹!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四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非常喜欢它。
一大早,我就被妈妈叫醒:“宝贝起床了!” 我迷迷糊糊的刷牙洗脸穿衣服,然后我打着哈欠说:“妈妈这么早叫我起来干啥?”妈妈突然对我说:“今天是元宵节啊!” “可以放烟花喽!”我高兴地跑出门外。妈妈一把拉住我说:“醒醒吧,现在可是早上,放烟花得到晚上去。”我叹了口气。
大约等了一万万个钟头,终于到了晚上。我们兴奋地跑出家门,街上灯火通明,人山人海。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的是可爱的兔子灯笼,有的是美观的亭子灯笼,还有的一条条的,像一场灯笼雨。
看完灯笼,我们又去看烟花了。烟花闪闪烁烁,非常漂亮。有时工作人员一时半会儿放不出来,人群就异常安静,等到几束菊花烟花在天空中响起时,人群又爆发出一阵欢呼。这时奶奶叫我们吃元宵。我们便赶紧往家里赶去。
吃完元宵,我打了个哈欠,最后,我满脸微笑,怀着愉悦的心情,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五
中国的节日可多啦!有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在那一天,人们常常会包粽子、看赛龙舟还有挂艾草。
清香的粽叶碧绿可人,用水浸泡过的糯米看上去晶莹剔透,用调料腌制过的五花肉红白相间,花生、青豆、豆沙……显得美味极了。爷爷奶奶用又大又粗糙的双手把粽叶左折右叠,放入糯米和馅料,再用绳子层层缠绕打结,不一会儿,一个个精致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们吃完粽子,就去看赛龙舟了。
那里的人好多啊!赛龙舟刚刚开始,我向湖面望了望,看了看,数了数,一共有十六条龙舟,然后,红色的龙舟划在最前面,后来绿色的龙舟和红色龙舟齐平了,再后来,黄色龙舟超过了绿色龙舟和红色龙舟,最终,黄色龙舟赢了。
我们看了一场精彩的赛龙舟,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回到家,爸爸去屋外拿了几枝已经准备好的艾草,准备挂在门上。我跑了出来,问爸爸:“爸爸,这艾草是从哪里来的啊?”爸爸只是笑了笑,但没有回答。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充实啊!晚上我还梦见了自己正在划龙舟呢。
中华传统节日心得体会篇十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的夜晚,处处张灯结彩。大人和小孩都涌到街上,行走在花灯中,聊着天儿,看着星空,猜着谜语。夜,从未如此热热闹闹。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被称为“元宵”。
元宵节的习俗有很多,看花灯、吃汤圆、放烟花……我最喜欢看花灯。
我正陪爸爸猜着灯谜,忽然耳边传来了“咚锵、咚咚锵”的声音。突然,一条金色的龙将我围了起来。原来是舞龙队来了!我们这些小孩都跟着鼓声一起大叫、嬉戏,真是太好玩了!
我太喜欢元宵节了,元宵节可真热闹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31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