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体会古诗的意境(案例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03:07:03
最优体会古诗的意境(案例16篇)
时间:2023-10-30 03:07:03     小编:MJ笔神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济是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益协调的学科,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数学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一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是先秦时代卫地汉族人民赞美男子的诗歌,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全诗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一章到三章的变化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一生画竹最多。此诗中,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咏竹》

【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

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

留向纷纷雪里看。

赏析:白居易爱竹、咏竹、种竹、玩竹、赏竹、食竹,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竹”字不少于三百处。在《白居易集》中以咏竹为题的就有十六首,这些诗作成为白居易咏物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意蕴。在对竹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赋予竹虚怀亮节、坚贞不移的品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赏析: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全诗清新雅致,是首咏竹佳作,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咏竹》

【宋代】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

终随松柏到冰霜。

赏析: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将诗人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更多关于竹子的诗句:

1、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曹组《卜算子·兰》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6、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7、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8、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9、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10、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1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王维《山居即事》

1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3、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14、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5、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6、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17、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18、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9、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0、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1、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2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4、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5、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26、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2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28、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9、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30、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3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5、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6、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卓文君《白头吟》

37、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8、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9、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40、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41、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42、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43、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44、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45、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46、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杨万里《夏夜追凉》

47、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48、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4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0、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二

当前,汉语热已遍布全球,国际社会掀起儒家经典的学习热潮。熟练掌握汉语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古诗词重在意境的理解。

何为意境?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实感性意境即王国维所云“写境”。诗人调动状物、描写、叙事等艺术手段,通过刻画形容,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常言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有的诗通过破败景象,表达一种忧伤的心情。杜甫的《春望》就是这样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作者亲眼所“望”,看到这样一幅意境图:国都沦陷,成池残破,乱花遍地,林木森森。通过这幅意境图,谁不为自己的祖国遭受苦难而悲痛伤心?我们便能理解作者战时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情怀。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又是另一幅春景图:“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一幅春光明媚的西湖春景图:春水涨平提岸,春云舒卷贴近湖面,莺在阳光照到的树上鸣叫,燕子衔泥喃喃筑巢,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缭乱,绿荫般的春草可以淹没马蹄,垂柳拂着苏堤。诗人通过水、云、莺、燕、花、草等的描绘,表现西湖春色的美好,意境美在本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曹操的《观沧海》是通过勾勒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意境,来抒发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水何澹儋,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宏伟,意境粗犷深远。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意境图: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草木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日月星辰的运行似乎环绕着大海的怀抱。诗人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通过开阔宏伟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改造性意境即王国维所说的“造境”,或“有我之境”。西方文艺理论将其称为“表现”,即将客观环境和事物,经过主观的想象加以改造再表现出来。其手法或者是以人拟物,赋予无生命的事情和物体以生命动态,或是赋予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以人的思想和情感,或是以物喻人,将无知的物体寄以灵性、托为有情,以造成物我交会的境界。王国维曾以北宋词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初花弄影”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境界全出”的“有我之境”。

一种改造性意境是以人拟物,即让无生命事物带上人的感情和动作,从而使得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据孟綮的《本事诗》:中唐诗人崔护清明时节在郊外城南庄有次艳遇。第二年清明,他再次游城南庄,“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此诗的特点:以人拟物,让无生命的桃花带有人的情感和知觉。“笑”是灵长类独有的表情,桃花是不会“笑”的,那么,诗人刻意地强调“桃花依旧笑春风”意义何在呢?今年与去年,春光依旧,桃花仍然那样鲜艳,但是去年那个和桃花一样艳丽的姑娘却不在“门中”了。这株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发对往日的美好回忆,徒然增添无限的怅惘外,再就是对好景不长、命运多变的感慨。这些都是通过以物拟人的手法来实现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类似的以物拟人诗例还很多,如龚自珍的“西池酒罢龙娇语,东海潮来月怒明”“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紫皇难慰花迟暮,交与鸳鸯诉不平”等。其中“东海潮来月怒明”的“怒”字,将东海夜色的黝黑,海上浪涛的汹涌,在此背景下月亮在海上的升腾,皎洁和幽冷、硕大和园足,写得极富动态感,充满外张力,给人一种魂悸魄动的异样感受。

另一种改造性意境是以物拟人,即是用无生命的事物或动植物来喻人。这种手法为古典诗人们常用,如用鲜花比喻美女,以猿猴比喻人的矫健,前面提到的以草喻愁等皆是如此。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使人兼摄了物的时态功能,使抽象的人情意态有了具体的形状和过程。如,前面提到的“愁”,这本是一种人的情绪,它不断地变化,又不好形容捉摸。中国古典诗人为了使它变得具体可感,并使它的发展变化过程清晰可见,就使用了多种以物拟人之法,如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等。前者,词人以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之多、愁之深、愁之滚滚而来,源源不断;后者则比作春草,春草的特征则是既多又乱,而且蓬勃滋生。南宋词人李清照擅长白描,善于通过寻常事物来比附自己内心曲折深隐之情,她的词作中的愁不但可以移动,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而且还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改造性意境,从而达到赏析、理解诗词的目的。

总之,意境领悟得越生动准确,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词的主旨,提高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五代.李煜《渔歌子》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唐.李白《越女词》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唐.冯延巳《清平乐》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唐·李商隐《牡丹》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清.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风入松》

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近代.王国维《虞美人》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宋,周邦彦《夜游宫》(私货私货,我的qq昵称就从这里来的)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宋.苏轼《汲江煎茶》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明.唐寅《一剪梅》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五代.李煜《谢新恩》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宋.吴文英《风入松》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宋.秦观《桃源忆故人》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四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6、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8、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9、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10、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11、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1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3、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1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1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8、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1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2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2、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23、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24、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2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9、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五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六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5.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6.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7.要知兵器为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10.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七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八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九

一、想一想。思考能让人变得聪明,想象能让人加深体验,不断创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可以培养孩子们善思乐想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也使他们敢于想象创新。所以,在指导学生讨论诗意,体会情感后,让他们闭眼听教师(或录音)朗读古诗,要求孩子们边听边想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图画。

二、说一说。善于思考,还要善于表达。常常训练孩子们把思考、想象的内容说给别人听,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完善想象。所以,听完朗诵后,让孩子们睁开眼,把刚才脑里构想的景象说给小组同学听,互相取长补短,完善构想。

三、画一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把自己心中的事物画下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可以帮助他们领悟古诗意境,也可帮助教师了解他们究竟领悟得怎样。在小组上描述完以后,让孩子们马上动笔,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构想的景象勾勒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例如,在九年制教材第八册,学习了杜牧的《江南春》后,就让孩子们听、想、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水彩笔画的简笔画,有颜料画的国画,也有素描画。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鸣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树,红绿相映。那依山傍水的村镇,酒幌子在风中飘动。还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庙,这些亭台楼阁留在濛濛春雨之中。好一派美丽的江南春光啊!

四、解一解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更赞赏自己的画,孩子们一定好想给老师和同学讲解自己画的意思。教师要多给孩子们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启发他们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所以,在展示图画时,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作品当解说员,其他同学还可提问。五、评一评。通过展示、解说,师生可以一起评一评,谁的构想丰富,符合诗句意思,而且画面美观,比例恰当,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六、写一写。为了把精炼的古诗中包含的丰富语言,意义体会得更深透,画好评完后,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诗中人物、景物或事件加以扩展,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小练笔,把隐含在诗句中的情境描述出来,更进一步剖析诗句意境。还可把古诗与小练笔进行比较,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古诗这一文体独特的魅力。

如此一诗一画,一诗一文,既可以使孩子们对古诗意境领悟得更深透,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让教师得到教学的信息反馈,真是两全其美。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是先秦时代卫地汉族人民赞美男子的诗歌,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全诗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一章到三章的变化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书、画世称“三绝”,一生画竹最多。此诗中,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咏竹》

【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为呜凤管,

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

留向纷纷雪里看。

赏析:白居易爱竹、咏竹、种竹、玩竹、赏竹、食竹,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竹”字不少于三百处。在《白居易集》中以咏竹为题的就有十六首,这些诗作成为白居易咏物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意蕴。在对竹的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价值观和美学追求,赋予竹虚怀亮节、坚贞不移的品德。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代】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赏析: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全诗清新雅致,是首咏竹佳作,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咏竹》

【宋代】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

终随松柏到冰霜。

赏析:诗的头两句赞扬了竹的不可毁其节的刚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种考验相抗,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这首诗将诗人百折不挠的气概与宏伟博大的抱负跃然纸上。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一

一剪梅(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喑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二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东方须臾高知之。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三

《采莲曲》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山有扶苏》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暮秋独游曲江》

年代:唐作者: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愁倚阑令·花阴月》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

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

红笺纸、小砑吴绫。

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竹枝》

年代:唐作者: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钗头凤·世情薄》

年代:宋作者: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四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坐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如芙蓉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五

唯美意境樱花古诗句1

1.层层围珠玑,团团锦绣簇。

2.乡情莫问天边月,自有樱花胜洛阳。

3.来看阳明山上花,红云一抹泛朝霞。

4.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

5.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6.昨日南园新雨后,樱桃花发旧枝柯。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

7.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

8.残雪冰凌未消尽,枝条雏蕾已示人。待到日暖寒气退,百花丛中不见君。

9.桃花樱花红雨零,桑钱榆钱划色青。昌条脉脉暖烟路,膏壤辉辉寒食汀。

10.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

11.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12.片片雪花飘未飞,妆成玉树报春回。青白一身本雅洁,偏招蝶绕蜂儿追。

13.东风渐暖满城春,独占幽居养病身。莫说樱桃花已发,今年不作看花人。

14.佛光塔影净无尘,几点樱花迎早春。踏遍松阴何忍去,依依小鹿送游人。

15.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16.黄金捍拨紫檀槽,弦索初张调更高。尽理昨来新上曲,内官帘外送樱桃。

17.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柳色青堪把,樱花雪未干。宫中裁白苎,犹怯剪刀寒。

18.不分群芳首尽低。海棠文杏也肩齐。东风万一尚能西。见说墨江江上路,绿云红雪绣双堤。梅儿冢畔惜香泥。

20.画省三休伫玉珂。峨冠宝带惹香多。锦云仙路簇青娥。似此春华能爱惜,有人芳节付蹉跎。隔花犹唱定**。

21.何处楼台罨画中。瑶林琼树绚春空。但论香国亦仙蓬。未必移根成怅惆,至今顾影越妍浓。怕无芳意与人同。

22.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23.何止神州无此花。西方为问美人家。也应惆怅望云涯。风味斯闻樱饭好,天台容易恋胡麻。一春香梦逐浮槎。

24.烂漫枝头见八重。倚云和露占春工。十分矝宠压芳丛。鬓影衣香沧海外,花时人事梦魂中。去年吟赏忒匆匆。

25.且驻寻春油壁车。东风薄劣不关花。当花莫惜醉流霞。总为情深翻怨极,残阳偏近茜云斜。啼鹃说与各天涯。

26.剪绿裁红十四词。迷花我合署樱痴。花能惹泪怕花知。安得蹑云飞绮梦,尽教浥露折繁枝。三山立马艳阳时。

27.舜水祠堂璨云霞。广平铁石赋梅花。葛薇身世一枯槎。红树仙源仍世外,彩幡春色换邻家。过墙风蝶近纷挐。

28.万里移春海亦香。五云扶舰渡花王。从教彩笔费平章。萼绿华尤标俊赏,藐姑射不竞浓妆。遍翻芳谱只寻常。

29.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31.樱花已熟酴?放,春去虽忙意尚夸。叶底红圆珠映树,架边香瘦玉开花。有书可读常无暇,对月方闲柰忆家。始悟渭城寒夜唱,饼炉须是小生涯。

32.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33.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体会古诗的意境篇十六

有些诗句就像是诗人的神来之笔,看似随意却浑然天成,读起来清新明丽,就如同走进一幅恬静优美的画面中,而你仿佛也成了诗中的主人公。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菩萨蛮五首(其二)

【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一藏一露”艺术描述,绝妙创造出一个美丽的诗的'意境,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情感直率而不落于轻浮。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词中的每种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寻常可见,词人却能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却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远近有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情致盎然、意蕴深厚的田园早春图。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其构思之精巧,意境之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深挚之情的统一,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824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