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与他人分享,互相启发和交流。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统筹全文结构,使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里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一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时,给我带回了一本《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说很好看,可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妈妈见我无动于衷,便说:“这可是关于小狗的故事哦,你不看的话……”话还没说完,我就把书抢了过来,哈哈,妈妈一下就击中了我的“要害”,因为我超喜欢小狗呢!
傍晚,吃过晚饭,我便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起来,一读就让我爱不释手了。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两只猎犬的感人故事:在奥沙克山区的一个人烟稀少的美丽山谷中,住着小男孩比利一家,比利家很穷,可他一心想要两只小浣熊猎犬。一次,比利在钓鱼人的宿营地找到一本杂志,()看见上面有一条消息“出售小型红骨浣熊猎犬,每只仅售25美元”,他决定自己赚钱买猎犬。从此,比利非常努力地干活:把蔬菜卖给钓鱼人;摘下浆果到老爷爷店里去卖;冬天出去打猎,卖猎物……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他终于攒到了50美元,如愿买到了两只猎犬——老丹和小安。看到这,我打心眼里为比利高兴,他用毅力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真是太棒了!
后来,比利花了一年时间训练老丹和小安,还参加捕浣熊比赛,得了冠军……可是好景不长,一天晚上,他们遭遇了山狮的攻击,眼看小主人危在旦夕,勇敢的老丹用生命守护了小主人。看到这儿我既伤心又气愤,我恨那头狮子,是它从比利身边带走老丹的。老丹死后没多久,深情的小安拒绝进食,最后死在了老丹的坟墓上。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为什么老丹和小安都死了?它们是那么的可爱、勇敢、忠诚!
故事的最后讲到在两只小狗的坟墓之间,长出了一株美丽的红色羊齿草,相传红色羊齿草是天使种下的。我想:老丹和小安应该就是来到人间的天使吧。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温暖了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落泪。我要把它推荐给我的同学们,让他们一起来感受这份温暖的力量。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诗相信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诗人在诗中描述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及英勇无畏,一直以来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至今回想起来每个人敬佩之情仍是油然而生,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红色之旅”再次去聆听红军长征路途中的点点滴滴吧!
红军长征,红军个个为了北上抗日,救国救民,他们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尽管这次远征路途艰辛,环境恶劣,但是红军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你瞧,面对气候的变幻无常,时而阴云密布,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雨幕茫茫,时而大雪纷飞。但是红军个个是铁铮铮的汉子,他们相信只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大雪山一定能被他们踩在脚下。尽管空气稀薄,头晕目眩,红军仍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走着——大雪山翻过去了!红军们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征服了大雪山。
红军翻过大雪山之后,又得穿越一望无垠的草地。茫茫草地,荒无人烟,既无道路。又无干粮,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不少红军身患重病甚至牺牲于这片草地里。他们顶风雪,冒冰雹。忍饥挨饿,吃野草,啃树皮,经过艰苦行军,虽然不少红军牺牲了,但也留下来的红军们吃苦耐劳、患难与共的宝贵精神。
看看红军,再瞧瞧我们,如今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一遇困难,个个泪流满面,不战而败。只想要父母已铺好路,等着自己去走,只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平坦笔直。但却从来不想,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前天,我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老师们带一群学生到军营接受训练,不到半天,学生们有的晕倒,有的中暑,还有的叫苦连天——看到这则新闻,我一下子愣住了:红军们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都能够战胜。而我们......
同学们,听完以上这些故事,不知你是否颇有感受?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三
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
文中的主人公——江姐,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四
何为魂?精神之魂!何为魄?勇气之魄!中华之魂魄,是辉煌,是灿烂,更是奇迹。
翻开历史画卷,伫立凝视:从“开天辟地,党的创立”到“百色风雷,两江红旗”再到“东进序曲,决战淮海”直到“红旗飞扬,中国成立”,无一不向世人证明了传奇的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更是一个不可击败的民族!
何为神话?中国的诞生,中国的建立,中国的成长都是神话。是用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沟通所书写的神话,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渲染的神话,是一代又一代人用生民创作的神话。于是,便有了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有了这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它创立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造的长征精神就好似“艰苦奋斗,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的真正含义。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优良作风,就是“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巩固团结的坚决斗争,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前进”的最恰当的解释,就是历史长河不朽的历史,命运画卷不凡的命运!
何为传奇?党的诞生,党的建立,党的成长都是传奇。是“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是“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慷慨激昂,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是怒吼,是咆哮,是“抵御外侮”的怒吼,是“保卫民族”的咆哮!是党员们思想和思想之间的升华,是情感与情感之间的流露,李大钊、邓铁梅、董存瑞、刘胡兰、杨子荣……是前赴后继,源源不断的中华儿女与敌人的斗争,是他们力量之间的对抗,书写着强盛与不屈,是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纪律捍卫的荣誉,用精神铸造的奇迹!历经磨难,方能获胜,久经风雨,才会成功,就是这样一支经过了千难万阻的队伍,成功地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我们感激前人,为之赞叹!如今,中国巨龙正在腾飞,而且越飞越高,处处留下龙的足迹,处处留下龙的传奇,我们就是要让壮阔的中华魂流芳百世,让全世界的人们铭记“中华民族是坚强的民族,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龙!”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五
经历风霜雨雪,历经苦难坎坷,我们的祖国母亲在岁月的长河中,一步一步,艰难的挪动脚步。祖国母亲用大步前行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国母亲却已经六十周年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坚守某种精神。要争一口气。这气不是别的,是浩然正气之“气”。人类从蒙昧蛮荒时代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等发展到今天的现代文明社会,除了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种正气的引导。尽管历经曲折,人类社会朝向最终的合理目标的步伐不可阻挡。正气左右规律,规律决定成败,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在本质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气。
此时,是中国共产党以傲然之气担当天下之大义。在血与火的考验下,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前赴白后继,英勇战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民不聊生的封建中国,走向一个人民可以当家作主的新生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高举着光辉的旗帜,引领着中华民族去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接力棒要由我们传接。祖国在我党的光辉下一天比一天富强,而这些来之不易的一切,是多少中国人和革命战士历经艰辛万苦才改造的新中国。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一定将取得更大的,让人瞩目的成就。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六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就应在这最秀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秀丽。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七
红色经典读后感 篇3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用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这本书主要描述的事革命者们在狱中与反动派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于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斗争中牺牲了,但她却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线奋斗。之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万县被捕,后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再那里,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但是她丝毫没有动遥甚至于当敌人残忍地将竹签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时,她也是面无惧色,还说:“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就这样,江姐宁死不屈,就在重庆即将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
我读完书后,又深入地查了资料。我发现其实书中的众多烈士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如许云峰的原型徐建业,敌人用酷刑拷打,他只字不招,之后改用利诱,他仍然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给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罚,但他仍是沉默。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奄奄一息的他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最后,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我们这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历史,我们怎样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应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终如一,这对我们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此刻的许多人,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下。但革命先烈们在遇到数十倍、数百倍于此的困难时他们畏惧了吗?他们退缩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用鲜血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石,这难道不应发人深省吗?读完这本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岩,出现了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身、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我们时刻都应铭记:胜利的旗帜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我们更应为了完美的明天而奋斗!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庄西北角上住着一位张姓的老奶奶,她有个外孙叫张嘎。老奶奶热心肠,住的地方僻静,常有八路军干部和伤员来这儿隐蔽,她就和八路军成了亲人,张嘎他很喜欢抢,很想当八路军。
通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嘎子用自己的机智勇敢战胜了敌人,也战胜了自己,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通过这篇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应该学会勇敢和坚强,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我真心祝愿祖国母亲永远幸福、平安!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不再有战争,但是我们要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为成为祖国的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无数个“小嘎子”们在天堂看到这一幕,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九
这是《红岩》这本书中开头的一段话。它极大的震憾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位为了革命的胜利,面对敌人的枪口而临危不惧的共产党人的勇敢。在这种时候连死亡也变得十分的渺小,还有什么可以令我们害怕的呢。
在这两天的阅读中有一个念头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打转——“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个人站起来了”。在解放前,这句话在时刻激励着共产党人团结一心奋勇向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与敌人做着殊死搏斗,打跑了日本鬼子,粉碎了蒋美联合的阴谋,最后成功的解放了全中国。
生活在安定社会下的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这些为了今天的幸福安定生活而牺牲的那些英雄们。同时,我们更应该让他们的这种团结奋勇向前的精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以延续。在团体合作和竞争中,一个人失利了,后面的人要跟上来继续努力,只有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劲往一处使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通过这两天的阅读使我懂得了一些的道理: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必胜的信念;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在今后,遇上困难我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能够打败困难取得胜利,同时还要学会团结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面对困难,这样困难就更容易解决了。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十
雷锋——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雷锋——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却永存的伟人。而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自打雷锋一生下来,厄运就缠上了他。家里没有温暖的炉火,没有香甜的乳汁,更没有大碗大碗的红烧肉。
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可我们却为了自己一时的图方便,造成土质污染、空气污染,因而加深了温室效应,对地球对人们极大的伤害!我们虽然碰不上战争时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吧!只要把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我们就是伟人,就是英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十一
《红色之旅》是未成年人革命传统教育读本,这几天,我不停地看,不懂的就问妈妈。读着读着,我仿佛来到那火热的革命年代。我一次次地走进那闪耀着革命光芒,印记着红色史迹的革命圣地,一次次地被感动着。
我看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了解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少年时就是一个勤劳、懂得关心别人并有着高远志向的人。十几岁,他就学会了干很多农活并干得很出色。在学堂里,有个同学叫黑皮伢子的没钱吃中饭,他就带饭分一半给他吃。而且,从小志向高,一个人出远门求学,学不成名誓不还。我想:平时我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时,自己不满意了,还要冲妈妈大声嚷嚷,我真是不应该。以后,我也要像毛主席那样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在家里,我要帮妈妈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我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学习上,我要继续奋发向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能为取得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一定要学习毛主席,从小立大志,刻苦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攀登。
读着《红色之旅》,我仿佛又来到“刘胡兰纪念馆”,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让我暗暗落泪。我仿佛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让我看到了更多的英雄,知道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心灵是多么纯洁,精神是多么可敬可佩。我想: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将压在我们的肩上,只有具有烈士们大无畏的精神,才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对照他们,我觉得很惭愧。平时,自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作业一有不会,便想也不想,马上大声喊:“妈妈,快点过来,这道题我不会。”从没想过要先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现在,我想:自己这样怕困难,怎么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呢?我一定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做一个坚强的小学生,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依靠别人,要有毅力,去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红色之旅》,是心的旅程,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学会了感恩。我将继承先烈的遗志,用我们的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十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红色之旅》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多少杰出的英雄豪杰!
老师,这位出色的导游者,带领我们怀着对那些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顺利地完成了“红色”之旅。我在每一个“景点”上留连徘徊,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启迪,意志更加坚强,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我掩卷沉思: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未来的红色之旅又在向我们召唤。
在那浩渺的宇宙之中,有一个地球在运转。在那地球的东方,有一个中华民族在发展。我仿佛听到一个宏大的声音在提醒我:“你们的祖辈完成了民族解放的伟业,赶走了西方列强,建立了新中国;你们的父辈正在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他们为国家富强而勤勤恳恳地工作;你们的双肩即将担上祖国未来发展的神圣的.使命。”
是的,未来在召唤我们。这声音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仿佛来自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角落,提醒着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每一个少年。
解放旧中国,需要军事家;建设新中国,需要科学家;发展新中国,需要各行各业的新“能人”。我们不能从别的星球上去借人才,也不能穿越时空从春秋战国年代去借人才。未来的中国只能靠我们这一代人来改造和发展,因为只有我们最了解这个中国,只有我们最爱这个中国。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湖南师范读书的时候,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兴亡为已任;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的愿望已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变成了光辉灿烂的现实。
常听有的同学在一起幻想着说:“要是我们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或那样的环境,也一定能有声有色地干一番大事业,而现在没有那样的机会留给我们。”这是多么错误的想法!
的确,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年代,但是,任何时代都可以造就它的巨人。我们的祖辈,为了建立新中国,历尽了多少艰辛!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民族的新生。是这些困难,是这些英勇的行为,让他们英名长存。今天,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会也不必要去爬雪山、过草地,更不须要我们去吃树皮草根,可是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和勇气。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勇气,我们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一定也会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流芳百世的!
也有的同学会说:“等我长大了,再为祖国做贡献也不迟。”这种等待的心理,恰恰是懦夫的表现。“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智慧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立志”这个词,寓意是很深的。志向不是生长出来的,只有从小下决心去立,才会有。也只有从小给自己立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才能使自己有可能走向成功。“人若无志,不知其可也。”只有乘志向的“长风”,才能破“万里浪”。“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是的,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不是一年,不是一月,更不是一日就能成长起来。只有持之以恒,辛勤耕耘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未来在召唤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读书时,在毕业前夕与同学们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今天这句话仍然对我们有激励作用!
读红色经典火种读后感篇十三
《红色记忆永放光芒》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英勇事迹。这些人中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终身残疾,有的用动听的歌声和婀娜的舞姿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还有许多不同职业的'人为祖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如:警察维持治安,工人做建筑,宇航员探测太空等。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文章有两篇,分别是《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与《护士长的最后四天》。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讲的是许多大学生因帝国主义压迫中国而全体并在街上高呼口号,表示反抗,其中有刘和珍与杨德群等人壮烈牺牲。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非常激动,还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来的感觉,《纪念刘和珍》一文中曾说到,“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么多大学生就好比这么多勇士,个个都不怕死,都有着一种钢铁般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护士长的最后四天》讲的是神经内科护士长丁艾梅为了病人把休息日全部换掉,就算发烧了也坚持上班,最后因得了重症病毒心肌炎去世。读完这篇文章,我被丁艾梅阿姨的精神而感动了,她为了病人,连休息日也不要了,对现在的医生和护士来说,休息日是她们最期望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多么大呀!老护士长程良媚曾说过:“护士长就是这样的人,在她的心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唯独没有她自己。”可见得,丁艾梅阿姨是一个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胜过亲人的人。有一种记忆抹不去,早已融入脚下的土地……当我再次翻开书的第一页,看到这首诗,便回想起那么多感人的事情,我也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叫《红色记忆永放光芒》,因为这记忆是血染红的,所以叫做红色记忆,而永放光芒意味着红色记忆代表着一种钢铁般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永远的流传下来,应该永远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8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