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教案设计要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下是教育界一些专家学者提供的优秀教案范本,供大家共享。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一
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二
1、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用生字组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和运用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小黑板。
2、生边听边想。
3、师介绍王儿小及故事背景。
师: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山区里。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而解放区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都躲在山沟里。八路军在山口设下了埋伏圈,我们的儿童团员王二小机智,冷静的把敌人引进了埋伏圈,他自己却光荣地牺牲了。他牺牲时,仅仅只有12岁。他用自己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没有战火燃烧的幸福生活。王二小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那不平凡的事迹,却永远被人们讴歌,被人们传诵,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将永远为人们所传唱,他响亮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复习认识生字的四个步骤。
3、独立识字,小组交流。
要求:标出哪些字是自己独立认识的,哪些是在小组中合作认识的。
师:自己勾画出的生字都认识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在课文中勾出的生字我们要放到课文中来解决。
(师板贴15张生字卡片)
(一)1、(男一人)抽生读第一节。其余同学观察一下,在第一节中出现了哪些生字。他读准这些生字没有。
2、抽生上黑板摘卡片。
3、生领读,齐读卡片。
4、组词换卡片。生字:贪,耍。
(二)1、(女一人)抽生读第二节。其余同学观察一下,在第二节中又出现了哪些生字。他读准这些生字没有。
2、抽生上黑板摘卡片。
3、生领读,齐读卡片。
4、组词换卡片。生字:敌,沟,荡。
(三)1、轻声自读三段,找一找出现了哪些生字,并且读准它。
2、抽生上台摘卡片。
3、生领读,齐读卡片。
4、组词换卡片。
5、一、二组女生读,男生听。生字:危,昏。
(四)1、默读第四节。
2、抽生上台摘卡片。
3、生指名读卡片。
4、组词换卡片。
5、三、四组男生读,女生注意听字音。生字:埋,炮,受,骗。
(五)1、出示多音字:“挑”。师:请你们仔细看生字条,找一找他在课文中的读音,把正确的'读音,放在课文中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互听第五节。师:你知道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吗?
3、出示小黑板。师:你能用不同的读音来组词吗?
4、多音字组词。做动作理解不同字音时候的意思。
5、牺、牲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说。生字:挑,牺牲。
(六)师:看看最后一个生字出现在哪一节啊?
1、男,女生轮流读六、七节。
2、认读生字,组词。生字:含。
小结男女生比赛情况。
1、出示生字赛读。(男女生轮读)
2、出示词语,小老师教读。(一名男生,一名女生)
3、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书写生字。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三
1、学习本课1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机器人的特征及用途。教学重点: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认识机器人的特性和用途。教学步骤:
一、导入:以一段电影导入。
孩子们,机器人能干吗?还有些机器人也在不同的领域为我们人类服务(出示课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会做家务的机器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范读课文,学生划出不懂的词,不认识的字。
2、让学生提问不认识的不理解的生字。
3、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其它同学的提问。
4、抽生读文中的生字。
5、让全班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6、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出语气,把字音读准。
7、抽生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清位置与结构、部首。
2、指导:“临”字右下是横“日”不是横“目”。日字头的书写。(显、最)
3、学生练习书写。
一、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识记情况,让学生复习后听写生字。
二、理解课文,深入感知。
1、齐读1――6自然段。
(1)机器人长什么样子?在文中找出句子,并画出来。板书:怪模怪样
(2)说说你新学到的词语。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打量:上上下下的看。滑稽―可笑(3)抽生表演汤姆不由得笑的动作及吓了一跳的动作。
2、齐度7、8自然段。
(!)思考机器人是怎么擦窗户的?(2)汤姆的反应怎样?(看呆了)
(3)机器人还做了哪些事?收拾房间、扫地、疏通下水道、割草。(4)汤姆的心里怎么想的?佩服极了。(指导朗读)
3、齐读第9自然段。
(1)机器人又做了什么让人惊奇的事?
(2)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并理解“绅士”一词。
三、小结,思维扩展。
1、你想要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说一说,画一画。
2、收集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作业:
1、用词语造句。
2、画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条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三课时
1、向父母了解一下关于奥运会的知识。
2、会上的小朋友自己查一些关于奥运会的知识。
3、把暑期看雅典奥运会的感受和小朋友们交流一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看来大家真是关注奥运了?那你知道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吗?
二、初读感知
1、 请听:北京人是怎么欢庆申奥成功的!(播放课件中的朗读录音。)
2、 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要把课文中的生字的字音读准。
3、 齐读、指名、开火车读词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纠正字音。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再次进行正音。把课文读正确。
5、 标一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按自然段一段一段读流利。
6、 开火车比赛,看谁读得流利。
三、指导写字
1、 先学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小朋友们,看课后的小生字表,哪几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场 此 刻 汇 ),让我们和他们交朋友。
2、 教师示范:老师和“场”交上了朋友,因为昨天晚上,我去广场了。在回来的路上,我想起了去年去天安门广场的事。(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这个字组词,并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
3、 学生轮流和生字交朋友。
4、 想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5、 认真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好看呢?
6、 指导学生描红、临贴。
7、 学习一个独体字:“申”,想办法记住它。注意中竖要长。
四、课堂作业:
1、 把这五个生字注一个音,组一个词写一遍。
2、 抄写:广场 成功 跳跃 人山人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口头听写:(学生书空) 场 此 刻 汇 申
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3、 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好这两个感叹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
2、重点理解“申奥”“沸腾”。教师简介“申奥”就是“申请举办奥运会”的简称。你见过水开的样子吗?想一想北京怎么会沸腾了呢?看25页和27页图来理解一下。怎么读能突出群情激动,热闹非凡的场面?分组比赛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找一找描写天安门广场人多的句子。(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怎样读出才能突出人多呢、场面大、气氛热烈的气势?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让学生谁读得好。
2、在二至五句中找一找哪些动词是表现人们喜悦心情的?指导学生读出热烈激动的气氛。
---------------------------
4、 再读一读,看一看人们都在干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2、指导学生满怀激情地读好这句话。“8,北京!”要读出坚定的信心和无比的自豪。
三、指导写字
1、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中,除上节课学得之外,哪个字你以前就会写?说说看。
“句 京 国 举 亮”这五个字中,前三个学生都会写。但对“勹”这个偏旁要加以说明。可让学生自己说说怎么认识这个字的,什么时候会写的,来增强学生的识字信心。重点指导“举 亮”两个字。
2、指导学生描红、临贴。
四、课堂作业
1、把刚学的五个字注一个音组一个词写一遍。
2、抄写:北京 飞奔 狂欢 四面八方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书空听写本课的十个生字。
2、指名认读偏旁:“勹”
二、识字
2、认读生字卡:“赢 奥 讯 沸 抛 帜 敲” 教师分别出示,学生给这些字口头注音、组词。
三、指导背诵课文
1、先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指导一下第三自然段。先放课件中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录像,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课文怎么说的。之后一句句地背。
3、用比赛的办法分男女生两组背诵。给十分钟的时间,看哪一个小组所有的同学都能背下来。
4、比赛。学生背教师看口型,哪些学生背得还不熟练。然后个别指名背。
四、为8北京设计吉祥物。
发表于《新》教学版3年第10期,现略有改动。
在想象中创造,在合作中竞争
_____《为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吉祥物》教学设计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市实验学校 韩淑华
习作内容:
请你为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先想一想,然后画一画,最后写出你的设计构想。
活动训练目标:
1.在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自主合作探究的。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绘图习文的能力。
课前准备:
1.重温《8,北京》一课,并收集8年奥运会资料。
2.将全班同学分成以四人为单位的若干小组。
3.每位同学准备好美术纸和彩笔。
4.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大屏幕出示8年奥运会知识竞赛题:
1. 最早申办的是哪一届奥运会?( 0年奥运会.)
2. 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是哪一天?(1年7月13日)
3.你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代表意义的纪念形象,东道国为祝愿运动会圆满成功,选定一种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动物作为什么?(吉祥物)
4.你知道哪一届的吉祥物?
二. 信息引入,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
大屏幕出示上下载信息:
最近六小龄童告诉记者,他最大的计划是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无偿给国家奥委会,希望孙悟空能够成为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据其透露,目前孙悟空的形象是国家工商局惟一注册并保护的艺术形象,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孙悟空武艺精湛、不屈不挠、追求真理与奥林匹克的体育不谋而合。他表示,最近将向奥委会提出申请。
---------------------------
同学们,看了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生:我同意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作为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
生:我知道了奥运会的吉祥物必须是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动物。
生:我也想为8年的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
生:就让我们全班同学开展一次为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吉祥物大赛吧!
三. 明确要求,满足学生的创作愿望
1. 提出要求:
小朋友们,你们的想法真好!如果让你为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个吉祥物,你准备怎样设计?想一想,说一说,再画一画。
2. 指名说一说
生:我想设计一只大熊猫,因为她是国宝。
生:我想设计一只大公鸡,因为我国的版图像一只雄鸡。
生:我想设计一只东北虎,因为它威风凛凛,代表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生:我想设计一只喷火龙,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听了后,真是太高兴了,那你们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再把自己的设计构想写出来。我期待着你们设计成功!与你们共同分享快乐!
4.学生构思、绘画、习文。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意绘画和习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他们以信心和勇气。
四. 交流品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小朋友们,老师知道你们想急于介绍自己独特的设计,这样好不好,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大家轮流汇报,小组成员听后,要针对每一个同学作品的优点充分给予肯定,有不足之处也指出来,请他(她)根据你的意见进行修改。
2.学生很有秩序地交流,教师巡回浏览学生作品,并掌握同学们交流的情况。
3.小朋友们在交流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给组内同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老师觉得你们真会学习。下面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评出组内最佳创意奖来代表你们组参加一会儿举行的“奥运会吉祥物新闻发布会”。
4.教师继续巡回观看指导。
5.小朋友们,再有5分钟新闻发布会就开始了,请各组推选一名同学对本组的设计做简要的说明,并请最佳创意的同学做好展示说明的准备发言。
五. 新闻发布,展示学生的创作才华
1.(教师做主持人)同学们,第29届北京8年奥运会吉祥物新闻发布会在此举行,我代表组委会向各位设计者表示忠心的感谢,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一项,有请各组代表简介本组同学的设计。
2.按组指派代表上台发言。
3.师:下面进行发布会的第二项,有请本组“最佳创意者”展示并说明自己的作品。
4.各组“最佳创意者”展示作品并作说明。
5.投票?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五
1. 会认14个生字。
2.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
3.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二、 学习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课件或演示图
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 合作识字、游戏识字:(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 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 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再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播放课件或演示图片。
普通雨衣—旋转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 出示挂图二,小林的充气雨衣怎么样?为了解决遇到的难题,为了做出这种新式雨衣,小林不断地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勾出小林想办法的句子读一读。)
6. 小结:小林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7. 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吗?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太满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思考、讨论、交流)
2. 课后动手做一做,用我们勤劳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六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爱动脑、爱观察的习惯。
学生对诗歌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诗歌的形式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不错,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生活是“生”的,生活是“活”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即使教师不说一句话,学生也能掌握知识。本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不是由抽象的旧知识引入,而多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例,让学生发现新知识产生的规律。
知识技能:
会写“盏”字,能正确理解“忠实、向导、稀、稠”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四种天然指南针的用法;
过程方法:
通过拓展资源、写作、比赛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1、重点: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任务驱动法
本首小诗以“什么样的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种指南针的用法进行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学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0分钟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1、复习字词
2、 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成功的闯过了迷宫。现在,准备出发!呀!老师忘记带指南针,不过没关系,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我们辨别方向。他们呀,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小诗中,这首诗是——(课件出示课题,生读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理解各种指南针的用处:
1、整体感知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与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将诗中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找出来,看看谁找的又对又快。注意读课文的时候不读错字,不拖音。
(生读文——同桌交流——个别汇报——贴图)
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该怎么用呢?张老师要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2、 挑战一:“帮小女孩找方向”(课件出示女孩迷路图)
(1)、图中的小女孩在什么时候迷路了?她该请那种天然指南针辨认方向呢?(指导学生看图,引出天然指南针“太阳”)
(2)、生读第二小节。
(3)、理解词语“忠实”、“向导”,并用“忠实”练习说话。
(生读文——同桌交流——汇报交流——指认“南”“北”并板书)
过战成功!自己给自己鼓鼓掌。再看挑战二:“完成表格”还有胆量挑战吗?
第一次挑
我们知道太阳在中午的时候告诉人们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在北方。可是其它天然指南针在什么时候怎样帮我们辨认方向呢?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找一找,将找到的答案填写在你手中的表格之中。填的又对又快的小组老师会为他们颁发“智慧星”。
(1)、小组成员合作填写提前准备的表格,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汇报一:北极星在夜晚的时候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夜晚的北极星像什么?引出“盏”。
c、认读并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书写“盏”。(出示两个书写不同的“盏”,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中该注意什么?)
d、夜晚的北极星这盏指路灯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夜晚星空图。)这七颗星想什么?叫什么?它在夜晚的时候会告诉迷路的人们什么?(相机板书“北”)
e、语言创设情境,怀着轻松的心情朗读第三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汇报二:大树在阴雨天帮我们辨认方向。(出示阴雨天情境图)
a、生读文
b、学习反义词“稀”和“稠”、
c、看图辨认哪边“稀”“稠”?哪边“南”“北”?(相机板书。)
d、启发学生质疑并解疑。
e、指导朗读,并评价。
汇报三:沟渠里的积雪在冬天帮我们辨认方向。
a、生读文。
b、引导学生自己质疑。
引导:沟渠里的积雪有的化得快,有的化得慢,那么哪边是南?哪边是北呢?
c、实物分别演示沟渠里的积雪和山坡上的积雪如何帮我们辨认方向。(注意区别山坡与沟渠的不同,可让学生板书“南”“北”。)
d、生读解疑后的第五小节。
过渡:表格完成,我们再一次挑战成功!再次将掌声送给自己。现在我们轻松轻松,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郊外去游玩吧!(出示美丽的郊外风景图,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3、总结全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可加入自己的动作。
(2)、师总结
无论在大自然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做有心之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多多(观察),用自己的脑袋细细(思考),这样才能成为聪明的孩子。(板书:观察,思考)
三、拓展延伸:
1、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知道大自然中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吗?(生自由交流)
2、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天然指南针,教给学生辨认方法。(课件,实物出示。如:苹果、树桩、大雁、向日葵等。)
3、根据所学各种天然指南针的辨认方法,并完成小诗。(课件出示)
苹果是个忠实的向导, 树桩是个天然的指南针,
它在____指引方向。 它在_____指引方向。
红的一面是____, ____的一面是____,
黄的一面是_____。 _____的一面是_____。
(后略)
4、教师总结:
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其实,在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神奇与奥秘。我们一定要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北边
中午:太阳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书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图片,谁能够来说说图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老师呢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个季节里出现呢?(学生:春天)回答正确,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现。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1、教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呢?(点名回答,并给予评价)
学生:清朝的高鼎。
教师:回答的不错,这首诗是清朝的高鼎所写。我们对诗人仅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多媒体上,让我们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朗读
三、初步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4)请学生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在学生自读古诗时进行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鸢”不要读成yan)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1)出示“醉、烟、童、散、忙”这些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成员一个一个接着朗读生字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5)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描红、临摹。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3)配乐练读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全班齐读
四、品悟古诗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五、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啊!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3、集体配乐吟诵。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出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来读一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沾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八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称赞的作用初步学会用言语来称赞别人的优点。
课件,苹果若干
1、屏幕出示“称赞”语,同桌互相大声读读这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2、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板书)齐读词三遍。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称赞为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那就赶快读读课文吧。
1、生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圈出生字,自己认读后和同桌互认。
3、全班交流识字:指名认读带拼音生字;开火车认读去拼音生字;生字交朋友后,你还能认出它吗,指名读、齐读词语。
4、生字藏到了课文中,你依然还认识它们吗?老师来听听谁能把课文读得最正确、最通顺、最流利。赶快自己读读吧。
5、自愿分段轮读课文,读后请学生说说你觉得谁读得好,好在哪,你能大声地夸夸他吗?师在此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
1、他们是怎样相互称赞的,请你读课文,找出他们相互称赞的话并划下来,好吗?
2、交流:学生读他们找的句子。同时课件出示这两段话:
(1)、他对小獾说……
(2)、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
3、朗读感悟第一句。
(1)谁想当小刺猬来称赞小獾?
(2)师采访:听了他的称赞,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说点什么?你呢?
(3)小獾做得板凳真有那么小刺猬说的那么好吗?自由朗读第二段。理解“粗糙”的意思。
(4)那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
师:是啊,小刺猬善于发现小獾身上的优点,他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所以小獾才特别高兴。
过渡:这是发生在清晨的事。傍晚,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读读后面的课文,指名简单说说。
4、朗读感悟第二句。
小刺猬也送给老师两个苹果,请你闻闻,觉得怎么样,请你夸夸它,好吗?
那我留给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那小獾是怎么夸小刺猬的呢,请你读(我似乎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指名读(我闻到了,苹果真香),(让所有的老师都来闻一闻小刺猬的苹果的香味)齐读(整个教室都香了,而且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真心实意地称赞。)
过渡: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称赞小刺猬,他们的相互称赞给对方带来了什么?读课文5—10段,找找有关的句子。
5、交流,随即出示句子: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小刺猬也高兴极了……
7、你从小刺猬的话中又读懂了什么?
8、看最后一幅插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动作和表情,你感觉到什么?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九
1、认识“良、受、赞”等14个生字,会写“良、使”等7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
2、正确、流利地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
一、议题导课,激发兴趣。
从课题入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大家围绕题目猜想。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不容易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习。
2、帮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再互相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交流。
2、质疑解疑,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请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同学之间互相合作解决。
3、讨论“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下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4、说说自己和别人合作的事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5、学了课文之后,你明白了什么?和老师同学互相交流。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巩固会认字。
2、教师指导写字,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p分页标题e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帮助游击队,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激发学生的敬佩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虎子是怎样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的。
3.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虎子是怎样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的。
识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儿童团’吗,了解他们的故事吗?
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儿童团员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词。
(2)学生之间互读生字词,检查生字读音。
2.反馈生字词读音。
3.分自然段指名读全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二年级导语:把这些字放回课文中,你会读吗?
a.分自然段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不懂的词语旁
b.交流解释不懂的`词语。(情报抗日游击队哨兵)
以上词语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简单介绍。
(三)读题质疑。
1.指名读课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一些什么?
(如:他是怎么送情报的?结果怎样?)
2.教师过渡:“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些疑问。”
(四)学习课文内容,读中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段。
a.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虎子为什么要把情报缝在衣服里?”
b.想象,如果被敌人发现会怎样?(理解虎子是冒着生命危险送情报的)
c.创设情景:如果你是游击队员,虎子马上就要出发了,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过渡:最后虎子完成任务了吗?课文什么地方告诉我们的?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就这样,虎子巧妙地过了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d.指导朗读,突出“巧妙、出色”。
e.引导学生质疑:虎子是怎么巧妙地过了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f过渡: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学习第2、3自然段。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教师简单板画过桥情境。
d.教师质疑:发现了敌人,过不了桥,虎子这时回去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虎子为了送情报,为了完成任务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
e.他观察到了什么?指名读。
过渡:有办法了,虎子终于想出了办法,巧妙地过了桥。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虎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怎么巧妙地过了桥?
a.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和小伙伴说一说,演一演。
b.汇报:边读边演,虎子是怎样过桥的。
c.填空练习。
虎子冲到桥上,屋里的哨兵快出来了,虎子,慢悠悠地向小王庄方向走去。
d.读一读括号中的词语,体会虎子的机智勇敢。
e.再找学生演一演,虎子是怎样巧妙地过桥的。
(五)总结: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虎子说什么呀?
教师总结:
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许多这样的儿童团员,他们为了打击敌人,不怕牺牲自己年幼的生命。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
二、了解背景:
学生将自已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
三、朗读感悟
2、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指名说说自已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学生练读课文。
3、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5、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四、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会出力”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一
生字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二
《村居》是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文,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设计理念
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引导学生想象意境。
2倾听——描绘——诵读——吟唱,各环节循序渐进,对文本的理解梯次加深。
三、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试着吟诵本诗。
2在想象中理解诗词的意境。
3懂得春天的美好及自己所处年级的美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歌意境。
难点:吟诵本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过许多描写儿童的诗词,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的诗---《村居》,从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吗?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二、聚精会神学古诗
齐读古诗
2作者高鼎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3美读全诗,深化理解
(1)草长莺飞二月天
a这句诗告诉我们了什么信息?时间?事物?草儿怎样生长?黄莺怎么在天上飞?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春的使者已经来到人间,它们在说什么呢?“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2)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a什么是拂?你能做一下拂的动作吗?在这里是杨柳自己抚摸堤岸吗?是风。什么样的风?春天里的温暖的风。这里是把杨柳怎么化了?拟人化了!
b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柳树的诗句?
.我们小孩子都不能喝酒,不能体会喝醉酒的感觉,大家见过喝醉的人吗?
是什么样子的?(模仿一下),这里为什么说杨柳醉春烟呢?
d.因为杨柳在春风中摇摇晃晃,像喝醉酒了一样。你被什么陶醉过吗?那是什么样的感觉?这里描写醉的仅仅是柳树吗?还有谁?(诗人)
e.诗人看到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也是陶醉其中。这里的点睛之笔就是“醉”字,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让我们陶醉在这两句诗中,再来读一遍。
(4)儿童散学归来早
散学:放学。
a人物出现了,是谁?他们干什么去了?放学的时间如何?
(早)
b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回家要去干什么?(放风筝)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东风:春风
纸鸢:鸢:老鹰。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a忙是什么意思?(急忙,赶忙)
b这句的意思是:赶忙趁着东风正起的时候放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4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你从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对春天来临时的喜悦和赞美,对儿童的喜爱与欣羡。)
三、五颜六色画古诗
多媒体展示提前拍摄的学生给古诗配的画作(配古典音乐)。
2评比班级“金画笔”“银画笔”,并给予奖励
四、南腔北调吟古诗
吟诵
a刚才我们知道诗中的孩子们上学去了,他们学习什么呢?四书、五经、三字经、弟子规以及一些诗词等。他们学这些东西的时候主要是吟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古人的与众不同的读书方式。
b复习上节学的吟诵方式
多媒体出示吟诵调子,按节奏朗读
d在读的基础上跟老师一起吟诵
e自己创作吟诵调子,班级展示
五、堂小结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看到诗中儿童在春天的无限生机中放飞风筝,你有没有心动呢?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的纸鸢,在春天里自由徜徉!
六、板书设计
景
勃勃生机的春天
村居
人
儿童是希望,是憧憬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三
1、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此、绳”等字的读音。
2、正确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3、积累有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片理解“铁环”。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8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猜谜语
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树儿见它点头,花儿见它微笑。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课前圈好的`生词多读几遍。
2、遇到解决不了的词语可以请同桌帮忙认读。
3、检查反馈。
开火车认读字语卡片。
树动时那点河起波
4、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小节。
5、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小节。
课文中哪几句话让你知道风来了?请小朋友用“————”画出来
生:从第一小节中我知道了,当树叶颤动的时候说明有风了。
板书:树叶颤动---------风走来了
谁能结合插图说说“颤动”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把它换成什么?
生1摆动
生2摇动
(生带动作朗读)
(男女生赛读)
引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生接:但是当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来了。
师:能试着背下来吗?
(试背)
(生试说)
2、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方法自学2~3小节。
1)出示学习提示:(小黑板)
(1)自由读每小节,同桌之间借助插图说说每一小节说了什么。
(2)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带着动作读出来。
(3)试着背诵。
2)交流反馈第2小节。
指名读第2小节
第二小节写了什么?
生1:水面起波纹,说明风就在水面上。
生2:是风使平静的水面起波纹了。
你见过河水起波纹的样子吗?
生1:就像鱼鳞一样。
你说的真形象。恰好有个词叫“波光鳞鳞”。
生2:我还听过“微波荡漾”。
河水因风的到来变的更加漂亮了,小小的波纹证明风来了。
板书:河水起波纹--------知道风在哪
谁能试着读一读。
(生边用手做上下起伏状边读课文)
(齐背第二小节)
3)交流第三小节。
通过这一小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1:当花儿点头的时候,证明风来了。
生2:风来和花儿做游戏了,花儿很高兴,不住点头。
生3:花儿点头是说明花儿被风吹动了。
板书:花儿点头--------风在做游戏
多么有趣的风啊,你们能想像一下,花儿边点头边会说些什么吗?
生1:风你好,风我们又可以做游戏了。
生2:风啊,你真淘气。
能读出风的淘气、可爱吗?
(生表演读第3小节)
引读第3小节
(生背诵)
四、课堂练习
仿写一段诗歌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侯,我们知道风了。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四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六、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指名对以上诗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句多叫几个同学对)。
3、齐读这些诗句。
4、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生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虫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这时你想起了哪句诗呀?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生: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中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的孩子呀!知道从诗句中找答案!
师:你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之情送进诗句中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
(多让几个同学读)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村居》。
2、和爸爸妈妈读其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关于语文二年级村居精选建安优秀范文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六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二)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来越"造句。
3、通过课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在学习中,通过朗读感悟小露珠的外表美丽、心灵更美。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仅仅凭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露珠的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借助于现代化媒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优势,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入情入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一)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水平的提高,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要求学生读出水平,读出感情,读出感觉,达到美读的效果。
(二)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入境,让学生愉快地感知,感悟、创造。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比较实用的、简便易行的课件,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出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把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课件生动清晰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
2、小露珠自我介绍。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大屏出示图片、句子。
小学语文二年级村居教案篇十八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卡,学生认读。上节课我们在美好的春色中认识了这些生字,学会了这些词语。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二、学习生字
烟:形声字,依据火字旁,了解它的本义,主意它的书写。
学习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放:主意反文旁的书写。
三、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四、课堂练习
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指导课后练习。读一读;多音字“长”读写词语
五、作业
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1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