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场不断学习的旅程,总结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需要面对的挑战。看完以下总结范文后,你可以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自己的总结中,提升其质量和价值。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一
二、学习第一句,练习说话。
1、出示第一句话和图片,指名读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停的地方。
3、什么时候,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什么在太空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哪儿散步?
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干什么?
4、看三幅图,运用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过渡:出示第二幅图和图片,读这句话。
你想一想,嫦娥姐姐遇到小飞船会问什么?
三、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
2、标自然段序号。
指名分自然段来读课文。
3、自由练习朗读。
四、学习课文。
1、师讲引号的作用。只读嫦娥姐姐的话。
按老师教的方法,找找第二、三自然段中他们说的话。小组可讨论。
2、指名读第二段,指名只读飞船说的话。你从这句话知道什么?
分组自学。(一组使用文字资料,一组使用图片资料,另一组看幻灯片。)
大组交流。
再读飞船说的话。
3、嫦娥姐姐又是怎么说的?
读了她的话,你们有什么问题?
听故事《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的家在哪儿?
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读,练习朗读,指名读。
五、小组练习表演。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二
找出课文中点题的一句话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学生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舍己为人,做好牺牲前的准备……”
教师提问“镇定”、“安详”的意思
评:训练学生随课文理解词语的本事。
3、猜猜“军需处长牺牲前想到了什么?”
评:那里学生回答很虚假造作,缺乏真情实感。
4、指导学生带着对老战士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冻僵”段,谈感受
“沉重,悲伤难过,悲痛,尊敬……”
评:朗读指导效果不明显。
5、找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谈感受
“爱战士,对君处不满,爱兵如子……”
6、教师范读“将军愣住了……”段
板书:
22丰碑
舍己为人
7、带着必胜的信心朗读课文最终一段
评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精益求精的'教师来说,一堂课结束后,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堂课的教案设计很好,看得出教师很用心。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留下一些遗憾。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这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重要的是以情打动人。但革命战争年代离学生很远,学生很难投入。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本节课的重点。这很需要教师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培养一种感情基调。唐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她直接进入主题,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导致下头的教学没有打动大部分的学生心灵。
让学生谈感受,这点子很好。但前面感情铺垫不够,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泛虚假,口号式的,遗憾。
对于学生错误,如:用“恼怒成羞”形容将军。首先,应是“恼羞成怒”,再次,这个词用在那里不适合。
整堂课节奏拖沓,时光把握不好。如:“贴”字纠缠了很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才答到点子上。由于前面花费了很多时光,导致“将军”这条明线没有深入分析。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三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 ——(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1、(出示)岁 华 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四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五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
老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金色的脚印
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小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
小狐狸
喂奶 放生
咬木桩
喂食
老狐狸 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
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六
1、 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 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美女在直播间竟然这么玩,看傻眼!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 肺 腭 胎
发现了什么?
儿子和有钱媳妇,畜、生不如,传、疯了、、、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马蓉身边知情人晒王宝强亲子鉴定结果/真相来了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姑娘跟男友聊天记录曝光!太劲爆了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
实拍醉酒后的女人 啥都敢干!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干翻情敌只需两招,让妹子们只为你疯狂
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白百合被偷拍高清图曝光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大巴上全程被暗拍、、、真不要脸!东北人赶紧看!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能力。
点评:
林老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激情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老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书:
作比较
板画鲸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老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老师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七
板书:12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导入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3、 自选方式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生好奇心)
5、 学生提问题,自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小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山谷走(以少代多)
7、 用“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大徒弟、二徒弟会对小徒弟说什么话?”(角色扮演)
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人物之间关系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梁老师抓住这一点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很好!
9、 让两位学生站起来读ppt上的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妙在何处?
10、 老师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中情景
提问:皇帝会喜欢哪一幅画?
给四幅画分别起名
评析:
杨老师具有独特人格魅力,是因为她脸上和善的笑容给人带来的无尽亲和力。她是个善于调控课堂的老师。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很配合很投入。
教师用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导出新课。该故事与课文中画骆驼的故事类比,立意都是“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很自然地导出课文题目。
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有良好的教师语言艺术。“我觉得你说得特别好,只是声音再大一点。”既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心。
整堂课的总体设计是故事连故事,进行师生互动,积极,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但我认为连续四个相似的故事,没有必要,反而缩短了课文的学习时间,显得喧宾夺主。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八
《朱德的扁担》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
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写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
体会
到了什么?8.阅读课文,想一想: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起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现在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和毛泽东同志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通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桂林山水》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桂林山水景色,吸引学生兴趣。
二.授新课
1.提出问题:喜欢山还是水?引出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并思考桂林的水的特点。
3.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的特点(清静绿)。
4.出示关于水的图片,然后齐读课文。
5.提问(本段作用)老师总结。
6.再齐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修辞方法
7.课堂练习:展示公园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本课的修辞方法仿照写句子。
8.分析作者感情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自主
学习
第三段。9.
学生
自主分析总结课文第三段(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10.赏析图片,然后读课文,并思考山还能像什么。
三、总结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并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
6桂林山水
甲奇、秀、险画
天中
下静、清、绿游
六、听课反思:
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课堂是学习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每一个
小学生
要学习的知识。在这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希望你认真学习我们到来的知识。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
总结
本段的学习方法。(8:18)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就是上面文章中为同学们带来了了。希望你认真阅读我们带来的听课记录,这样才可以帮助你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九
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日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播放录像)
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明白些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
肚肺腭胎
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景,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十分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一样?(设问)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
生:巨大
生:庞大
生:庞然大物
2、异常大、十分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
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
生:那是假设
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
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
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
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明白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可是,你可别忘了。
1、读第4、5节,了解鲸的习性。
2、围绕齿、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说本事。
点评:
林教师一上来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充满活力的语言,加上精彩的画面,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林教师别具心裁的运用小转盘让学生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这些字的记忆,还让学生明白了这些生字分别指鲸的哪个部位。
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由浅入深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既发展了学生思辩本事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本事。
板书:
作比较
多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假设
精确的语言表达
总评:
林教师的课太生动了,学生自始自终坚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多么难得呀!
林教师教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本事;还采用带问题朗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此精彩的课,让我一辈子难忘。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十
听了李静老师讲的《红领巾真好》这节课,发现,她展现了独到的教学风采。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进语文,品味语文;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李静老师都做得很好。这位老师能用她美好的'心灵和头脑中的智慧,打造出个性的课堂。
该老师注重“读”中感悟。感性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读不能是单纯的读,必须是读中思考,读有方法。教师引导:红领巾真好,是谁再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说给大家听吧!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有目的的读,要动脑、动笔、动情,多种感官协调运作,非常符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读书中体验。例如,教师引导:“小鸟是那么的可爱,告诉老师们你喜欢小鸟么?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一试?大家想不想看看小鸟可爱的样子啊?请看前面(出示课件)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着蓬松的羽毛,你能再读一读小鸟么?”老师点播,课件运用,把学生带入了富有情感的语文世界。朗读指导顺时顺势,教师的贩毒起到了指导朗读的作用,实实在在的提高了朗读能力。另外赛读、美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我会把学到的方法,用到我的教学活动中去,让孩子们乐学、想学、学会、学有所获。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十一
6月初,我十分荣幸到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参加了楚雄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竞赛的听课观摩活动。我聆听了来自楚雄州各县市14位教师的课。这样生动而扎实的课,提问精准,回答精彩,让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课堂教学体现了三种意识:1、增强了学段教学意识。每位上课的教师都能根据自己授课的学段目标进行自主合理的定位;2、增强了目标意识。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都具有明确性,目标的制定紧扣学段,目标指向很强,去掉了低效环节。3、增强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意识,教会学生阅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体现了三根类型的关注:1、关注情境的创设。情境导入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为什么每位上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觉得还是在导入这一环节有所不同。课程导入好的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发人深思。而不太成功的教师则恰好相好。2、字词教学的关注。特别是在中低年级的《黄山奇石》、《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这几篇课文中,冷雪、李玉萍、张海军三位老师都比较注重字词的教学,当堂指导训练、当堂巩固提高。3、关注师生情感的融合。在《观潮》一文中,鲁仙丽老师用师生互换角色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间的互动自然、亲切,感情的也能在融洽的气氛中得到升华。
三、能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在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才能更加准确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次参赛的老师对有感情的指导朗读做得很到位,特别是王云老师在《上中访友》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出对老桥的敬重时,感情是那样这真挚,自然,的的确确向和老朋友交谈一样。
四、自我反思 这次听课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1、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14节课中,我体会到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能把听力作为重点,其中,阅读速度的培养很关键,要严格控制时间。阅读课主要是三个阶段,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本人在这阅读课教学中的注重有时就犯错误, 通过这次听课我明白了如何去做,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好。
2、教师为学生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不够,今后我要让自己多有点享受课程的感觉。
3、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比较弱的环节。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学校能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十二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出示)岁华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十三
10月24日至25日,我们育人小学一行12人参加教育协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教学咨询部组织的《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教学观摩活动,感触颇深。
一、景仰之情
听课时,顺口而出两个字――“大师”,的确是真正的大师!“师”之所以为“师”,在于他们的不断追寻,不断探索之中,他们永不停歇,将教育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试想,孙双金教师对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彻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让我们跟着先沾了沾仙气,而后,又去体味人间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独……)。坐车很累,可坐在这样的课堂上丝毫也感觉不到疲惫,只是拼命地睁大眼睛,努力地聆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巧妙的过渡,精彩的点评,在他们的教案空白处,密密麻麻地记着,有时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写了!
首先,他们都是语言素养很高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而薄发,为了一堂课,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在课堂中得心应手,妙语佳句信手拈来!
其次,他们对于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从文本中读出画面,悟出诗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么有滋有味!
他们研究,他们探索,他们思考,才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沉醉,让我们享受!那样美妙,那样诗情画意!
二、把握好“度”
25日下午,听了崔峦先生的专家报告《提高实效性――语文教学的不断追求》,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中,崔峦先生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提出了要求,指出了问题与原因,以及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他指出,当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偏向人文性,重内容,轻语言;重感悟,轻训练,层层拔高要求等等。语文即是语文,不能叫做××语文。
我想,专家的报告是提醒,是告诫,是语重心长的教诲。报告中,崔峦先生细致地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做法,对我们的教学的确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就像给大海中的船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它告诉我们,不能偏离。
当前,语文教坛可谓“百花齐放”,正如文艺界一样,教育界同样也允许“百家争鸣”。“诗意”语文,“情智”语文,主题“教学”语文……他们实际上都是语文,只要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其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他们都是有效的语文,只是,我们在提倡这些特色的时候,不要一味跟风,夸大其中“诗”、“情”、“智”等的成份,而脱离了语文的本来面目。
那些提出了这些说法的专家们,他们把握好了这个“度”,我们如果盲目模仿他们的表层,便会偏离航向。所以,崔峦先生的讲话如警钟,给了我们提醒――“要掌握好这个度”,还语文本来面目,返朴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把握了“语文”这条主脉的基础上,提倡“百花齐放”,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身的风格!
我们在不断学习中思考,在语文实践中探索,博采众家,吸取多种营养,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为“有效”!
总之,学习是浸润,是提升!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十四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评语
,欢迎阅读。(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
课件
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老师的听课记录篇十五
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指读句子。
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板书:细心发现)
陈老师抓住学生的学情,7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于是陈老师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读,去拼音读,读三遍后转入认字环节,在认字环节有侧重点,对于特别难写、容易写错的字特别强调指出,鼓励学生分享识字妙诀,认字的同时对字的形、义知识同时教导。学习完生字后并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陈老师充分利用7课的教材特点,7课《人类的老师》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段落结构基本相同,于是采用了集中学习,示范段落教学的教学方法,选取一个段落为示范段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充分相信。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余下的自然段,不懂就提问。陈老师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摆在第一位,授学生“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500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