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总结需要客观、全面地梳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创造性地运用总结范文的思路和结构,展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见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一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老师叫我们先读一遍课文,我读了后很是生气。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很久以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很美丽的山村,这儿的`空气很清新,人们过着犹如世外桃源的日子,可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儿的人们都有了斧头,他们也用斧头到山上砍树木,建房子、做家具。他们都利用斧头砍树木建了漂亮的房子。
可是过了很久以后,有一次这儿下起了暴雨,由于没有树木的抵挡,暴雨摧毁了他们的房子和所有的一切。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很多,现在我们的社会都在搞环保,要爱抚花草树木,也是为我们以后的子子孙孙造福,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要为以后的人着想。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一定要做到自己要爱抚自然环境,还要呼吁家人和周边的人们一起来保护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能给予生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二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实录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三
1、认识15个生字新词,重点指导“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悟出其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爱护树木,保护大
一、激趣导入课题
1、示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村庄”用自己话简要叙述出来,并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美丽),就是这么美丽的村庄却在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认识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学生找出书上相应的词,重点指导“冒”是“曰”字头不是“日”字头;区别“犁”与筏“黎”、“扩”与“括”意、形、义。
三、过度,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村庄的,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把你知道的`用“——”画出来或作上批注。
2、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同你的组员共同分享。
3、学生汇报,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美丽的村庄、裸露。
围绕“裸露”展开学习,老师引导,什么地方裸露了,为什么裸露了,这些树木都到哪儿去了?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并谈谈体会。
4、你们认为他们这样做对吗?你想对这里砍树的叔叔阿姨说些什么?
过渡,一棵棵高大的树木被人们白白地砍了,美丽的村庄到处变得裸露,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可惜)
5、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四、过渡:小村庄的树被人们白白地砍掉多可惜呀,不仅如此,而且多少年、多少代以后又怎样呢?学习5-6自然段。
1、默读5、6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知道的表示出来。
2、学生汇报(联系我县9·4洪灾进行体会)、板书:洪水卷走
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看多媒体,“洪水卷走的村庄”想象哪些没有了?(房子、家具、斧头……甚至人也没有了)
3、看到这种情景,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难过,痛苦)
4、有感情地朗读5-6自然段。
五、回顾板书,进行对比,整体感知全文,并板书“变”。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七、拓展练习:以每一个组为单位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美丽的村庄
裸露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变
什么都没有了
洪水卷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四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两课时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环境被破坏的有关图象和文字资料。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班内汇报:(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1、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1、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根据村庄里的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们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然而人们忽略了树能防风、固沙,不让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无知与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坏,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最终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没有了。
3、拓展练习: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当人们听到可怕的响声正准备逃命时,汹涌奔腾的.洪水已冲垮了他们的房屋,冲走了他们辛辛苦苦换来的一切。不等呼救,他们已告别了人世,告别了美好的未来。洪水过后,原本美丽而恬静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经过这里的人和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此叹息道:目光短浅也!罪有应得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谈体会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找出深层的原因,明白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
在谈话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调查周围关于环保的一些问题,亲自做有益环保事,做生活的主人。
1、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五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 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课文应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同时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应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为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上的难点。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是很大,在教学中,还是以“读”为主,通过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学习理解、质疑探索能力都处于开发、培养阶段,他们不可能完全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到好处的发挥下才能得以真正体现,。所以,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拔,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一读,疏通字词,读通课文;
二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读,引导学生质疑;
四读,突出重点,品味词句;(在这个教学步骤中,始终以“自学”为先导,立足“讨论式”,教师给予启发、重点提示和点拨归纳,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读,畅谈体会,深化主题。
阅读要求明确、具体,循序渐进,学生不但由此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到了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同学们,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色?有段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这个小村庄的景色,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2、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许多年以后却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去探寻其中的原因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汇报交流:
1、认读词语: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雨水奇多 没喘气儿
开火车读 齐读
2、指名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说出大意即可。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造成小村庄变化原因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交流: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你读了后有什么想法?
(2)、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引导学生从“谁家、谁家”感受人们砍树非常随意。
(3)、引导学生抓住“拎”这个词与“拿、带”作比较,思考作者这样用词的目的:突出人们没把砍树当成一回事情,非常随心所欲。
(4)、引导学生从“一棵一棵”体会肆意的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
(5)、指导朗读。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
(2)、你能把省略号省略的文字说出来吗?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1)、“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直接写“还有大量的树木被人们当成柴火烧掉了”?引导学生感受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举动啊!
(2)、这句话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虽然树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时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和存在的隐患是令人担忧的。
d、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这句话中“大雨没喘气儿”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2)、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小村子最终消失的原因了吗?
是呀,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过后,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结语:美丽的小村庄在人们勤劳的双手下诞生,最终还是在人们过度的砍伐下消失,面对那被洪水冲刷过的荒凉的土地,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警示牌上吧!
六、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要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努力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抓住主线“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自主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结课时,我作了一个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遗憾的是,由于前半节课的节奏有些缓慢,造成后面的诸多问题: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充分,训练的面也不够广;对于小村庄消失的理由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课文结尾一段的含义也来不及讨论;学生警示牌的内容也没有当堂完成反馈……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待我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六
今天,我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了解到了小村庄的人们由于不爱护大自然,后来被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学完这篇课文,我有很多想法。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都有锋利的斧头,天天乱砍树木。过了很多年,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地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水才慢慢地停下来。可是,小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这个小村庄的人们用斧头得到的全部,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都没有了。
小村庄的人们太无知了!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可以像小村庄的人们那样任意破坏家园!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七
无论是自己授课过程中,或是听课,经常能听到老师说:“请把快乐的心情读出来,请带着痛苦的感情读,请带着谦虚的感情读,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于是学生们就开始努力地去读,但读出来仍是平淡,离原文要求甚远。因此,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也成为我们致力研究的一个问题。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片断中,让我有了新的发现。
[片断一]
师:请你们读一读第1自然段,并把课文中美丽的小村庄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自由读、画)
师:能用一个词说说这个小村庄吗?
生1: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2:这是一个富饶的小村庄。
生3:这是一个生活的乐园……
……
师: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吧!
生齐读。
师:可是这个小村庄却发生了变故,请你们去读一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自读自悟。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把自己画的小村庄一点一点地擦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生1:难过!
生2:惋惜!
生3:痛心!
师:谁愿意来试试读一读?
生读书。
此时学生纷纷举手,这时教师请一些同学读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小村庄的变化表现地淋漓尽致。
启示:
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与言语对象产生共鸣。
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感悟,与言语对象发生共鸣,体味言语对象表达的独特之处,才能提高语感能力,才能准确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正如片断中的让学生画美丽的村庄——亲手毁掉它,促使他们对文本有了共鸣,读得自然好!
因此,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精彩缘于心灵的对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师:读了发生在小村庄的这个故事,你心中是一种什么感受?
生:我心里很难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一些无知的村民全毁了。
生:我感到很惋惜,居民们把一棵棵大树都砍掉了,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生:我很同情村里的居民。由于他们不懂得保护大自然,任意砍伐树木,最终害了自己。
师: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村民们滥砍滥伐,不懂得保护树木?请同学们再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词句。
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捡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从两个“谁”字可以看出在村里,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没有人会制止他们。
生:从“拎”字也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不懂得保护树木,什么时候想用木头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滥砍滥伐。
生:小伙子为了盖新房娶媳妇就去砍树。
生:老人们把一棵棵小树砍下来背到家里当柴烧。
生: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了做各式各样的农具去砍树。
生:气愤。村子里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
生:心痛。村民们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
师: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居民们在变本加厉?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大地不断扩大……”从“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连同村民们的子孙后代也在砍伐树木,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整个村庄的树木都会被砍完的。
生:山上到处是光秃秃的树桩,没有了鸟语,没有了花香,整个村庄死气沉沉的。
生: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粒粒沙尘。
师:是啊!更可怕的是,一场灾难正悄无声息地向村民走近,汹涌的洪水即将无情地吞噬整个村庄!
[反思]
心灵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的目的。本案例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他们互相倾听着、互相解读着、互相体悟着。学生围绕话题精心阅读,在与语言文字的反复接触中,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介入到对文本的层层解读中,使对话得以深入。同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态势。这既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交融,也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生命的互动。
我们期待这样的课堂,我们期盼这样的心灵对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八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九
自从上次小村庄被洪水冲走后,人们被洪水淹没了,房子给洪水冲走了。小村庄的人在伤心难过后也后悔极了。今日的悲痛全是人们为了图一己之利,把村庄砍的砍,挖的挖所造成的。
经过人们的努力,政府的关心,现在的小村庄又建起来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就这样,政府又叫人们种树。并说:“大家一起保护环境吧!”现在的小村庄,人们都听政府的话再也没有砍树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绿油油的,美丽的花漂亮极了!现在的人住在小村庄可幸福了,热天的夜晚,人们吃饱饭坐在大树底下,一边聊天一边扑扇子,晚风吹来,大树和扇子为人们疏风散热,萤火虫也带着照明灯过来凑热闹,听着人们述说着村庄神奇美丽的故事,等人们散会时,萤火虫会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到了冬天,村里的人们又会围在用炭烧的火炉旁取暖,并谈论今年大丰收的经验,和来年春耕的计划,人们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露出开心的笑脸。
小村庄变了,变得如此美丽,如此让人流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十
生:我心里很难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一些无知的村民全毁了。
生:我感到很惋惜,居民们把一棵棵大树都砍掉了,最终酿成了一场悲剧。
生:我很同情村里的居民。由于他们不懂得保护大自然,任意砍伐树木,最终害了自己。
师:从课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村民们滥砍滥伐,不懂得保护树木?请同学们再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词句。
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捡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从两个“谁”字可以看出在村里,谁都可以上山砍树,而且没有人会制止他们。
生:从“拎”字也可以看出当地居民不懂得保护树木,什么时候想用木头了,就拎起斧头到山上滥砍滥伐。
生:小伙子为了盖新房娶媳妇就去砍树。
生:老人们把一棵棵小树砍下来背到家里当柴烧。
生: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为了做各式各样的农具去砍树。
生:气愤。村子里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这种行为。
生:心痛。村民们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
师: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居民们在变本加厉?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大地不断扩大……”从“一年年”、“一代代”可以看出连同村民们的子孙后代也在砍伐树木,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整个村庄的树木都会被砍完的。
生:山上到处是光秃秃的树桩,没有了鸟语,没有了花香,整个村庄死气沉沉的。
生: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粒粒沙尘。
师:是啊!更可怕的是,一场灾难正悄无声息地向村民走近,汹涌的洪水即将无情地吞噬整个村庄!
[反思]
心灵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通过对话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达到实践语言、发展思维,获得启迪的目的。本案例中,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他们互相倾听着、互相解读着、互相体悟着。学生围绕话题阅读,在与语言文字的反复接触中,不断调动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介入到对文本的层层解读中,使对话得以深入。同时,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不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课堂呈现出一种动态生成的态势。这既是学生和作者心灵的交融,也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生命的互动。
我们期待这样的课堂,我们期盼这样的心灵对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十一
本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提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为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通篇文章没有一处遣责人们滥砍滥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遣责。
学习本篇文章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的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课堂实录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大家走进一个小村庄,来,我们一起到小村庄去看看。用cai课件出示,一组组图(青山绿水蓝天)。我们接着往下看,课件出示课文中第二幅插图,这是这个小村庄后来的样子。小村庄为什么会成为了这个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5面,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把生字多读几遍,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老师检查生字和难读的句子是否会读了。
师:请同学样再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再读课文,口述知道了什么。
三、对比促思,读中悟理:
师:刚才同学们说开始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究竟有多美呢?在课文中找出写小村庄美的句子,在旁边写上一个美字,再读读这些句子。
生口述句子,师板书:树绿 水清 天蓝 空气清新
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有多美啊?
生口述想像小村庄的美。
师:那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小村庄中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会感觉很幸福、开心、愉快。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感情朗读,并评价,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小村庄的美,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情感的基础。)
师:(声调低沉)小村庄如此美丽,但许多年后的一天,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课件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指名读这句话。
师:什么都没有了,什么指哪些?哪些没有了?
师:指导理解这句话,相机擦去板书。课件中的“什么”“一切”以红色显示。
师:先前那么美的小村庄此时什么都没有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我感觉很难受很伤心。
师:好,请同学们把你们的沉重你们的难受你们的伤心用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自由读。
指生读,师评价。
师:早先那么美的小村庄,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小村庄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了呢?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分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4自然段,同学们自己来找答案。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建议
生自由读,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师参与到活动中。
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在学生交流中重点指导理解:
其中:谁……谁…… 裸露……在理解后以红色显示(理解后指导朗读)
板书: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其中:一年年 一代代 不断 不断 在理解后以红色显示(理解后指导朗读)
师: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致使土地抵抗洪水的能力大大减弱。大块大块的土地暴露在外面,当有洪水来时,泥土很快就会被冲走,形成更大的灾难。
表面上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他们却不知道巨大的灾难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结果怎样呢?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师: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生活在小村庄的人们为错误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村毁人亡。
指导朗读这段话。
师: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再读: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此时,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生:我想说……
四、系生活实际,拓展文本:
师:说说自己收集的资料,目前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现象?
生:我知道还有……
师: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
生:生活中我们应该……
师:课后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作业。
课件出示:综合性学习提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本身是一节中年级的课,针对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及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来看,在开课之初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教学特点,读难读的生字,读难读的句子,将课文读通读顺。很好的落实了中年级对字词句教学的要求。
在文章内容的课解上,本节课采用的是对比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体会小村庄开始时的美丽,用美的文字感染学生,让学生展开想像,会是个怎样美丽的小村庄,生活在这样美丽的小村庄中会有什么感觉,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中体会,读中享受。紧接着就直面小村庄被冲毁后的惨状,给学生以对比,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着重体验什么都没有了的心情,那一种失落那一种遗憾是发人深省的。有了这样的一个情感基础,再来有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对重点句子重点理解,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可以说因着对文章的理解,朗读可以是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在此也水到渠成了。
但在这节课中也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那些图片的感受,是放在开课之初给学生一个感观上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引导学生很快的进入到课文,还是放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体验小村庄的美丽时再来看这些图片,这还是一个有待商讨的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十二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3、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如何调整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对话。2、校园网络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反馈(检查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课文讲解(分析课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感悟文本深意。)习作训练。
评价方式1、训练反馈数据积累。2、当堂习作的训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有怎样一个小村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示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了解小村庄的悲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2.分小组议一议。
3.抓住重点句体会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裸露的土地”又指的是什么?
(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
(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一个“砍”字,高度概括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连用了三个“变成”,是排比的手法,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而且是低效利用树木。)
(2)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句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
(2)两个“不断”又说明什么?
(预设: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年砍,一代人砍,而是年年砍,代代人砍,毁掉了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一年比一年严重。)
句四: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指名说说“咆哮”的意思。(预设: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2)为什么洪水会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预设:原因就是乱砍滥伐树木,最终灾难终于降临。)
4.小结: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三、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2.想象写话。从全文整体来看,课文不仅仅给我们讲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请你写几句充满深情的话语,送给周围的人。
3.全班交流。
八、作业
流利朗读课文。
【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消失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记录篇十四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课文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9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