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5:01:06
实用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模板16篇)
时间:2023-10-29 15:01:06     小编:HT书生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领悟。读后感可以多角度地分析和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请大家欣赏以下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一

看《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何等睿智、何等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梦,而许多人未能从梦中醒来,却在旧欢新怨的怪圈中轮回、反复。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苏轼依旧清醒,因为,人生的痛楚,摔打炼就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豁达超然的一代词宗。

说他敢爱敢恨,是因为“一曲阳关情几许”,送别友人他恳切真诚;“明朝酒醒何处,肠断紫玉箫”,离别之时他肝肠寸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掉念亡妻他欲哭无泪。他主张改革而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尽废新法时,又骂他是“司马牛”。正是他的敢爱敢恨,直言不讳地指点时政,使他这个“多情者”早生华发,他也因此屡遭贬谪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开朗之时不忘为国效力,一如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慨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便是苏轼的气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迈。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荡胸生层云”的旷达胸襟与气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又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三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前几天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啊,何必自寻烦恼呢,还是酒洒江月,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吧。篇末的感伤是一种苍凉,抒发了自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将人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壮志在胸,三十成功立业,风采令人折腰。

我胸怀大志,却一无所有,正待大展抱负,以抒写我美丽人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建功立业过程任重道远,需要我攻城拔寨,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郎如此,我欲如何。笑看人生,多情笑我,人生如梦,戏如人生。

我自对公瑾非常崇拜,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仰敬之余,不禁感叹岁月蹉跎。东坡先生华发生时叹赤壁当年;我今尚年轻,廿几年头岁月中,我追梦之余,养性之余,谈笑人生。我应紧追公瑾当年,多情风流,羽扇纶巾,建功立业。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忆苦思甜,人道是。豪情今虽在,前路依然坎坷,依然遍布荆棘,漠然视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我何惧孤独上路。

怀古尤有周郎在,忆苦直追东坡居士。指挥若定,从容潇洒,英雄本色,我应向往。多情应有,谈笑风生,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等闲视之。

樯橹灰飞烟灭,待我功成名就之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莫等华发生时,叹公瑾遥思赤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四

走进成都,锦江缠绕,手感时光,足下沧桑,天府技艺。在古老的铜戈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一个属于它们的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清风飒至的清晨,雾雨迷蒙锁长江,乌鸦绕树三匝落。寂静的大江上卷起一朵晶莹的浪花,把酒言欢中,殊不知此乃大自然为他们吟唱的葬歌。

惊天巨浪翻滚着、咆哮着扑向远处漆黑的岸礁,一刹那间,化作飞雪,漫天飞舞。“嗖”波澜不惊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打着黄牙旗帜向东方驰去。一时间,东风大作,千里长船在谈笑风生中化为飞灰而去,八十三万水军,性命休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民间相传策得二女,国色天香。一女有闭月羞花之貌,一女有沉鱼落雁之容。将其一女赐予周公瑾,其女唤曰小乔。故古人所云:南方有佳人,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也方有他,配得上这绝代风华。

你顺手挽住的火焰,化作漫天飞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惊蛰时节,江南的柳梢也应该绿了吧,在春意盎然的翡翠长江边,孤傲的杜鹃在深怒中啼血。谁能料到一代天骄会陨命军营帐中,以至不能落叶归根。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三国鼎立近百载,英雄无数,人才辈出,却再无出一周郎哉!

千古铜台今莫问。流云浮水,歌舞西陵近。烟柳有情开不尽。东风约定年年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风波?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何等睿智、何等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梦,而许多人未能从梦中醒来,却在旧欢新怨的怪圈中轮回、反复。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苏轼依旧清醒,因为,人生的痛楚,摔打炼就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豁达超然的一代词宗。

说他敢爱敢恨,是因为“一曲阳关情几许”,送别友人他恳切真诚;“明朝酒醒何处,肠断紫玉箫”,离别之时他肝肠寸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掉念亡妻他欲哭无泪。他主张改革而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尽废新法时,又骂他是“司马牛”。正是他的敢爱敢恨,直言不讳地指点时政,使他这个“多情者”早生华发,他也因此屡遭贬谪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开朗之时不忘为国效力,一如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慨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便是苏轼的气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迈。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荡胸生层云”的旷达胸襟与气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又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风波”,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六

看《赤壁》,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七

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不禁会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黄冈赤壁,虽是苏轼的蒙难之地,却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这首词集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失落苦闷,于是四处游山玩水排遣忧烦。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站在这曾经风烟滚滚的古战场,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他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同时,也在感叹时光易逝。

望着那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的英雄豪杰。向西远望,看着那古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军的赤壁。赤壁景象壮丽:陡峭的山崖直冲云霄,汹涌的浪拍打着岸边,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多么惊心动魄的景象!面对如此壮丽江山,苏轼不禁感慨,江山壮美如画,一时之间,涌现多少英雄豪杰。

站在赤壁古战场,苏轼开始怀想当年三国,想到了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那时他真是意气风发。指挥战争时,周瑜手持羽扇,头戴纶巾,风度翩翩,只在谈笑之间,便使曹操的水军化为灰烬。这又是何等的英雄气势!想当年,周瑜建功立业,年少有为,可是看现在,苏轼不禁感慨,自己被贬黄州,老大无成,落差甚大。神游古时战场,可笑自己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花白的头发。但是,苏轼以胸襟旷达闻名,怎能被这种愁烦久久囚困呢?人生就像一场梦,不去想那种种愁烦,还是放眼大江,洒一杯清酒,凭吊江中的明月吧!

在这首词中,苏轼借着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昔日英雄的追忆,表达了自己空有壮志却老大无成的悲愤。悲愤之外,那淡远豁达的襟怀又增添了一分旷达气息。它一改之前北宋诗词局限于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经验的局面,为此后北宋词的内容开拓了新方向。

正是这首词的气象磅礴、雄浑苍凉,最为打动我;正是东坡的旷达胸襟,使我更加渴望品读他的诗词,探索他曾经的生活。.。.。.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八

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的时候,不禁会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黄冈赤壁,虽是苏轼的蒙难之地,却也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这首词集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失落苦闷,于是四处游山玩水排遣忧烦。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站在这曾经风烟滚滚的古战场,壮丽的风景使苏轼感触良多,他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的无限风光,同时,也在感叹时光易逝。

望着那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的英雄豪杰。向西远望,看着那古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军的赤壁。赤壁景象壮丽:陡峭的山崖直冲云霄,汹涌的浪拍打着岸边,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多么惊心动魄的景象!面对如此壮丽江山,苏轼不禁感慨,江山壮美如画,一时之间,涌现多少英雄豪杰。

站在赤壁古战场,苏轼开始怀想当年三国,想到了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那时他真是意气风发。指挥战争时,周瑜手持羽扇,头戴纶巾,风度翩翩,只在谈笑之间,便使曹操的水军化为灰烬。这又是何等的英雄气势!想当年,周瑜建功立业,年少有为,可是看现在,苏轼不禁感慨,自己被贬黄州,老大无成,落差甚大。神游古时战场,可笑自己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花白的头发。但是,苏轼以胸襟旷达闻名,怎能被这种愁烦久久囚困呢?人生就像一场梦,不去想那种种愁烦,还是放眼大江,洒一杯清酒,凭吊江中的明月吧!

在这首词中,苏轼借着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昔日英雄的追忆,表达了自己空有壮志却老大无成的悲愤。悲愤之外,那淡远豁达的襟怀又增添了一分旷达气息。它一改之前北宋诗词局限于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经验的局面,为此后北宋词的内容开拓了新方向。

正是这首词的气象磅礴、雄浑苍凉,最为打动我;正是东坡的旷达胸襟,使我更加渴望品读他的诗词,探索他曾经的生活......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九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

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

滚滚而来的长江,荡荡而去的大河曾引起无数文人骚客壮志难酬的感伤,激起无数贬谪之士栏杆拍遍的愤懑。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让东坡将士子胸中的郁垒化为清风,消于无形。百炼钢固然会所向披靡,然而折断是其必然归宿,那么化为绕指柔吧。谁说退却一定是懦弱,谁说弯曲一定是屈服,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大济天下苍生,积极进取,解倒悬之民于水火是读书人的使命,带着使命上路,铁肩担道义,光明磊落,刚正不阿,鄙视群小,鞭笞丑陋,铮铮谏言换来的往往是千里之外,蛮荒之地。想唱一曲太平,却被封住了口;想舞一段升平,却被锁住了脚。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不肯随波逐流,不肯随俗沉浮,不肯随人俯仰,就只有孤傲地寂寞沙洲冷了。孤独的夜、孤独的月,孤独的人、孤独的影,孤独地舔舐伤口,仍血流不止。谁来超度你,只有你自己。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野马般奔出一派雄壮,撞击在冲破云天的崖壁上,激起朵朵浪花,映出英雄的面容,诉说一段段传奇。历史的长河只能淹没他们的肉身,却带不走他们的英名。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铮鸣远去了,但传奇的主角却是可望建功立业的读书人心中的长江,一想到他们就会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如画的江山,绝代佳人,羽扇纶巾的儒雅潇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这样轻松地在汗青上镌刻下你的名字——周郎。少年英雄,让我如何不想他,让我如何不敬他,让我怎能不追随他,然而一想一泫然。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早生的华发让我对镜不堪,年华逝水,哀吾生之须臾。人生如此虚幻,又如此短暂,一梦醒来,我还是黄州团练。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周郎,今天我来祭奠你,他年,谁来祭奠我?只有我自己。一尊还酹江月。

这一路走来,走得太累,太疲惫。山重水复、山穷水尽,如履薄冰,却身陷囹圄。有形的枷锁只能锁住我的身形,内心的自由却可以灵魂脱壳。我已经一无所有,谁怕!怕谁!竹杖芒鞋一蓑衣,我的确一无所有,但我也最富有。虽无荣华声名之享,亦无宦海沉浮之忧,剥去的是浮名,获得的是深刻,是成熟,是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旷达。太上老君的三味真火炼出的是火眼金睛,风雨如晦,霜刀雪剑让我风雨不侵,何妨吟啸且徐行,同行的人一定都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风雨即风景。我依然会饮酒,却不为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在乎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自然而然。月有圆缺,天有阴晴,回头看时,萧瑟之处已是斜照相迎,狼狈之人现在应是笑脸盈盈了,忽喜忽悲,极喜极悲。朋友,当你又一次兴致勃勃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下一段人生之路还会有风雨,突如其来,不期而至。风雨交加之后,又是悲喜交加之时,一如从前的我,阿弥陀佛!这是折磨。谁能折磨你,只有你自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成熟的过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经过“乌台诗案”洗礼后的苏轼,似乎真的领悟了儒释道三位一体后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规律。他为后世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

苏轼

授课时间:12月9日上午第二节     授课地点:多媒体a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关于文学常识的选择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由此题引出本课。)(投影)(并看苏轼像——钱币) 

二、对词作者苏轼作简要介绍(学生回忆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师小结):

苏轼坎坷的一生。

三、放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赏析

1、 学生朗读,注意气势(教师讲评)

2、 明《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区别

(投影:豪放词派    以词言志,意境开阔)

3、 学生再读,读出感情、气势

4、 学生表达朗读感受:豪放、大气、感伤、不平(凡涉及苏轼的感受即可)

5、 思考、讨论题:

1) 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2) 上阕一、二、三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说说它的好处。

3)四、五、六句点明什么?

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周瑜,为下阕塑造周瑜形象作铺垫。

4)七、八、九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6)齐读 上阕,再次体会景中之情。

7)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点到即可)

8)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9)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10)齐读全词,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6、小结: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学生背诵本词

六、总结:通过本诗的学习,要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鉴赏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自由讨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异同。

八、教后反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一

一、教学目的: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3、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2、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这首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抬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到底是怎样的豪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影片,听朗诵,感受豪放词风。

(二)上阕 环境描写

同学们初步感知了这首词鲜明的豪放风格。豪放风格也体现在上阕的环境描写中。师读上阕。环境描写给我们的总体感受可以用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来概括。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作者的用字上。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 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本词上阕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呢?搜索关键词:环境描写的作用。

1、 环境描写可以提供人物活动的广阔空间,显示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环境描写可以展现地区风貌和风土人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4、环境描写可以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5、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明确: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明确:“长江”乃历史的长河之喻,“浪”既是长江之浪,又比喻历史长河之浪。

师:好。由上文的写景出发,作者生发感叹:江山如画,地灵人杰,如此美景,自然孕育出众多豪杰,启出下阕对英雄人物的描写。让我们进入深度阅读的第二板块: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在比较阅读中领会词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下阕 怀古

想想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明确:

1、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四)进入合作、探究阅读板块,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这里有种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师:阅读离不开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创新的灵魂,但是批判要有触发点,创新更应以事实为基础。在阅读此词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批判的精神。

讨论方向提示:

观点一: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之辞,诗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辞。

启思:旷达与消极是否一致?

教师总结: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可概括为:对比——惭愧——奋发

(五)小结: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二

作者:刘辉 邮箱: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 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1、 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 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 面对壮美 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 小结:实景与虚境思考回答:

1、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 “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 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4、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 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1、 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

2、 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 指导把意境的方法。填写表格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训练能力

指点方法

五、作业 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    乱石      虚境   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                                意境

江月             周郎风采功业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三、解析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四、作业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五、板书略:

六、教学后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四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五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1课时

诵读法

多媒体

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小结:实景与虚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8、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10、多情----愿望;如梦---安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对比归纳:

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

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意境

江月周郎风采功业

课后小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六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多媒体

1、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2、朗读全文

(1)一位同学读,正音。

(2)齐读,感受文章。

3、疏通词语

(1)千古:长远的年代。

(2)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3)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4)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5)华发:白头发。

(6)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4、课文分析

(1)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2)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a、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

乱、险怪、形、夸张、豪迈奔放

穿、高峭

惊、汹涌、声、比拟

拍、水石相击

卷、狂澜奔腾、形、比喻

雪、水色纯白、色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

a、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b、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c、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本首词是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被杀,几经周折被贬黄州,“魂飞汤火命如鸡”,经过这样的忧患被贬到黄州来,他内心有他的忧患和悲慨,但是他把这种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历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个人盛衰成败荣辱,而是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成败荣辱。本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悲慨之中的旷达和豪放。)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1、比较阅读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角度、特点

思想、积极、乐观

意境、高远、壮阔

风格、奔放、洒脱

2、课堂检测

(1)、名称:词的全名为、,又称、、长短句、琴趣、乐章等。

(2)、分类:按字数分有、、长调(92字)。按节数分有、、三叠、四叠。

(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代表词人、、姜夔等。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365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