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孔子拜师教案设计(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4:19:04
2023年孔子拜师教案设计(模板11篇)
时间:2023-10-29 14:19:04     小编:BW笔侠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1、 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 (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 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 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 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1、 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 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迎候 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 止境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1、 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 指名读

3、 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 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 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1、 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1、 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 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 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 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二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三

张:亲爱的家长朋友、老师们、小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周:9月28日是我们的至圣先贤孔子诞辰2567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在小太阳国学馆举行“纪念孔子诞辰,弘扬国学文化,诵读国学经典,立志学习圣贤”的纪念活动。

张:现在,我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周:第一项:全体肃立,奏唱国歌。

张:来宾介绍:()

周:第二项:由请徐园长讲话。

周:第三项:由请国学讲师梁发财老师宣读祭文。

张:第四项:礼乐诵读环节

1、《弟子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礼仪和行为规范来学习。今天在孔老夫子诞辰之日,国学馆全体幼儿及老师们为孔子诞辰献上礼乐,并和礼乐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悌》。

2、周:我们倡议一种精神,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张:我们倡议一种情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周:我们倡议一种和雅的风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合:在20xx年9月28日人类教育家、中华民族先师——孔子诞辰2566岁仁寿之日,谨以我们至诚的《论语》诵读之声去传承伟大的文化经典!由请国学讲师梁老师领读《论语》章节。

张:第五项:向孔老夫子行拜师礼、献礼、献花。

1、由请国学馆教师代表献礼。

2、由请总园教师代表献礼。

3、由请嘉宾及家长代表献礼。

4、由请李园长、梁老师行拜师礼。(三拜:一拜明志、二拜修身、三拜治国平天下。

5、由请徐园长、林园长行拜师礼。

6、教师行拜师礼(五人一组)。

7、由请嘉宾行拜师礼。

8、由请家长和孩子行拜师礼、献花(四个家庭一组,依次由:朵朵班、苗苗一班、苗苗二班、芽芽一班、芽芽二班、豆豆班)

周:第六项:茶敬亲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做在当下,让我们的孩子体会尊敬双亲,尊敬师长的严肃性与重要性。首先,茶敬双亲:请各班幼儿以正确的姿势、端正的心态向双亲敬茶……接下来向双亲三鞠躬行礼……;下面茶敬师长:请幼儿代表向老师敬茶并表示感谢………幼儿向老师三鞠躬行礼……..

张:第七项:朱砂启智: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即在孩子额头正中点上朱砂红痣,其寓意着孩子从此以后能够眼明心亮。下面由请徐园长、林园长为幼儿代表开启天眼,并送上祝福!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美丽人生”望各位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去开创自己美丽的读书人生吧!今天的纪念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四

17孔子拜师王心敬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教学难点: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2、读题:孔子拜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交流:(1)出示词语,自读-领读-齐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第一段:“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师: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3、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句子。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教师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触动了你?学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师: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生:我会怀着永远不放弃的希望向前走着,去洛阳拜师。师: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行吗?生:不行,早点见到老师,就能学到更多知识。师:困了,孔子你在哪儿睡觉啊?生:随便找个地方就行了。师: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师:这就是“风餐露宿”啊。师: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好吗?生:不好,我得赶路。师: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生:日夜兼程。师:让我们把词语朋友送到句子中去读。生(朗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师:她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她读得好,因为她把“兼”读得急,看出很辛苦。生:我从“兼”字感到孔子日夜赶路,很急、很辛苦。师:那你读一读。(学生朗读。)还有谁来读?(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她读得怎样?生:我觉得她读得很好,因为她把“终于”读得很重,说明孔子很高兴。生:因为孔子终于走到洛阳,可以见到老师,很高兴,所以我读得响。师:好,想得合情合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引导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再让孩子带着这样的体会用心读一遍这两个词,最后把词语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读。通过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的深度体会,再体会“终于”一词。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阳会是怎样的心情?)4、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1.分角色朗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理解“学无止境”,渗透思想教育。师: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然后分角色表演读。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生1: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生2: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2: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生3:应该带有疑问的心情(语气),所以要拖长音,表示我不认识,他怎么认识我?所以“你是――”师: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你喜欢谁的话?生4:我喜欢孔子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师: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生4: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师:现在是三年级――生4: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生5:还要考博士。师:学习就完了吗?生6:还要考研究生。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生(齐):学无止境。(老师板书)体会“迎候和等候”这一组近义词,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它们都有什么意思?两个词能互换吗?为什么?引导孩子从课文中寻找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介绍来体会二者的谦逊。最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孔子和老子见面的场景。通过角色体验,更好地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让孩子仔细读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指导朗读。)5、接着学习第三段,谁使你感动,为什么?找到词语,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好学以及老子诲人不倦的精神。6、总结: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孔子拜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五

1、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板书孔子。你们了解他吗?你说,你说。

师: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孔子受到后人的广泛尊敬。人们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诞辰的时候,人们还会举行大型的祭孔活动。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孔子拜谁为师呢?板书:老子

师:古人的姓名比较复杂,有姓、名、字等。老子,姓老,名耳,字聃,因此老子又叫老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此又可以称为(生:孔丘。)

板书: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名耳字聃)

师:而现在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孔子、老子、这是因为古代子表示对有学问人的尊称。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纳闷曲阜。

师:课文中的字词学会了吗?自由读、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齐读。

4、再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指名读,年轻的孔子拜知识渊博的老子为师,这其间经历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请你边读课文边画画令你感动的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文章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1)指名交流段落。你说

(2)交流原因。(指名几位同学交流)

师:能说说感动的原因吗?什么叫渊博?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

(3)个别读

师:把你心中对孔子谦虚好学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评价语:你强调远近闻名,读出了孔子的谦虚,了不起!

一个总字的强调读出了孔子的好学。

(4)师引读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师:这是一个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他总觉得

2、学习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感受孔子不怕吃苦的品行。

(1)指名读。你来读。2生

(2)学习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

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你说,路途好遥远,孔子却不怕。

你说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还是很有信心。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六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四、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七

老子

学生

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九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十

1.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孔子拜师教案设计篇十一

1、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齐读)

2、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板书---孔子齐读子第三声

4、今天,我们要学习孔子拜师求学的一个故事板书---拜师

孔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孔子的文章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看这个拜字特别难写,看老师写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2:孔子拜师了有什么用?

师提醒: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倾听别人的发言

生3:孔子去哪里拜师?

生4:孔子向谁拜师?

(老师把学生提的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他是怎样去拜师的?(板书)

三(7)班的孩子真会学习,读了课题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读题质疑,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交流容易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如果在哪里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就做个记号。

生自读,师在巡视中引导(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在读的时候把自然段的序号标上了,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还没有标上的就标上吧。)

师:读课题时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哪个问题是你一眼就看出来的?

生1:向谁拜老子

师:老子又叫什么?

生:齐声老聃

师:读得真准。孔子又叫什么?

生:孔丘

师:还叫

生:仲尼

师:解释(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为他们老子和孔子。)

(出示课文插图)

师:你知道图中哪个是老子,哪个是孔子?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学生自读课文

生:那位鞠躬的就是孔子

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还有哪个问题也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孔子去哪儿拜师?去洛阳拜师

师追问:从哪儿出发?

生:从曲阜到洛阳

师:回到课文里再读读这两个地方。(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读着读着,我们就解决了两个问题,读课题提问题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再次强调读题质疑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词语入手,体会孔子的不辞辛劳

师:那怎么拜师的你们找到了吗?在哪儿?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划出来。

学生自读自悟

指名交流

生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看看老师跟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出示第1句)

指名读,读准

师:读着这句话,哪几个词让你最感动,圈一圈

交流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风餐露宿是什么意思

生:夜里人家睡觉了还在走

师:餐是什么意思?

生:吃

师: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

师:那风餐露宿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还是不理解

师:露是露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像这样理解一个词语中的一个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值得我们推广的解词的好方法)

同样的办法理解日夜兼程

师:轻轻地读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孔子在什么时候赶路?

生1:白天、晚上

生2:中午

师:烈日当头,孔子也在赶路。把话说完整

生3:我仿佛看到孔子在下雪天赶路。

生4:我仿佛看到孔子每天都在赶路。

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孔子很辛苦

生2:孔子很好学

师:请带着你的感受读

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们知道曲阜到洛阳有多远吗?

出示地图,箭头指示感受远

谁再来读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孔子的不容易,一起来读读

齐读第1句

生:终于

师:还有哪个词

生:风尘仆仆

教师板书:风尘仆仆

师:可惜插图上没能画出孔子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能根据这句话来猜猜孔子的样子吗?

生1:身上都是灰尘

生2:身上都是泥

生3:身上都是沙

师:孔子长途跋涉,身上都是沙、泥,很累的.样子,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请把这个词写在插图旁边,注意仆是单人旁,不是提手旁。写好后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写的字,写得好的可以夸夸他。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解词方法,在理解中穿插写字教学)

师:老师要问,孔子那么辛苦、风尘仆仆为什么要去拜师呢?从哪一段知道的?

生:第一段

师:读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摇头表示不知

师:不知道该怎么做?

生:

师:是的,老师查了渊字,把字典上的意思拍了下来

出示3种注解:1、深水2、深3、姓

渊在这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呢?

生:第二种深

师:知道了渊的意思,那渊博是什么意思呢?

生:不深

听众哄笑

师:老师告诉大家,博是广大的意思。那渊博就是

生:深广

师:孔子的知识真的不够渊博?

生:不是,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师:闻名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大家,闻有2种意思:1、用鼻子闻2、听

远近闻名是什么意思?

生:很远的地方、很近的地方都听说过他。

师:像这样理解词语中的一个字来理解真个词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你们了解孔子吗?

生:了解

师:说说看

学生介绍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资料袋里

师:打开课文后面的资料袋,自由地读一读

学生自读资料袋内容

师:读了资料袋的内容,你一定更佩服孔子了,再来读读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

师:孔子已经很有名了,还要去拜师,什么呢?你还从哪里找到了?

生自读课文、交流

生:第二自然段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师: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学无止境的人吗?

生1:我的同桌英语很好了还在学习

生2:我的同桌数奥很好也仍然在学

师适时引导: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呢,比如爸爸、妈妈?

生:我爸爸还在学

追问:学什么呢?

生:不知道

台下哄笑

生2:爷爷还在学普通话

师:生活中,工作了还要学,爷爷奶奶还要上老年大学,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

孔子就是这样学无止境的,拿出抽屉里的练习纸写下来,今天学到的词可以用一用

练习纸的内容为:

孔子__________,拜老子为师。

(以下词语可以选用哦!)

渊博远近闻名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

交流:

生1: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可以在中间加上所以,读一读

生修改读: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赶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师:还有没有用的词语不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提示下节课的任务

生:老子

师: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老子。

宣布下课

板书:

向谁学?

去哪里学?

孔子拜师为什么学?

怎样学?

风尘仆仆

学无止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8241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