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10:08:06
实用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通用12篇)
时间:2023-10-29 10:08:06     小编:文轩

读后感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理性地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写读后感时应注意突出作品的特点和独特之处,体现个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下是一些读者针对某本书所写的感悟和思考,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稼了,雄姿英发”。在“小乔初嫁”的后面,着一个时态助词的“了”字,不仅词意别扭,而且在古人诗文中颇为少见。这是值得慎思的。毛稚黄论东坡《念奴娇》云:“‘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这说明他对苏词中出现的“了”字,已有所怀疑,但意见还模棱两可,没有进一步探索。

明天启壬戌版梅庆生注《苏东坡全集》中载《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这应该让大家恍然悟到,现在苏词通行本中“小乔初嫁了”这个“了”字,是后人对“正”字的错写和误值。再查清嘉庆版《白香词谱》,其中载有元人萨都剌《念奴娇石头城用东坡赤壁韵》后段首句:“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现在把这一句,按古人句读,分成三句。依照词有一定句数,句有一定字数来看,萨词是用“6、4、5”的句式,而不是用“6、5、4”的句式。他既然用东坡赤壁韵,可见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段首句,也是依照词的格调,用“6、4、5”句式填谱的。明版梅注苏词,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不仅词意比前挺拔流畅,而且符合词的格调。再看毛主席《念奴娇昆仑》后段首句:“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么雪”。又《念奴娇鸟儿问答》后段首句:“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可见古今词笔一致,都是用“6、4、5”的句式,严格遵守词的格调的。从以上词例来看,可以证明现刊苏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的“了”字,是下一小句开头“正”字的错写和误植。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二

走进成都,锦江缠绕,手感时光,足下沧桑,天府技艺。在古老的铜戈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一个属于它们的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清风飒至的清晨,雾雨迷蒙锁长江,乌鸦绕树三匝落。寂静的大江上卷起一朵晶莹的浪花,把酒言欢中,殊不知此乃大自然为他们吟唱的葬歌。

惊天巨浪翻滚着、咆哮着扑向远处漆黑的岸礁,一刹那间,化作飞雪,漫天飞舞。“嗖”波澜不惊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打着黄牙旗帜向东方驰去。一时间,东风大作,千里长船在谈笑风生中化为飞灰而去,八十三万水军,性命休矣。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民间相传策得二女,国色天香。一女有闭月羞花之貌,一女有沉鱼落雁之容。将其一女赐予周公瑾,其女唤曰小乔。故古人所云:南方有佳人,一笑倾城,二笑倾国,也方有他,配得上这绝代风华。

你顺手挽住的火焰,化作漫天飞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惊蛰时节,江南的柳梢也应该绿了吧,在春意盎然的翡翠长江边,孤傲的杜鹃在深怒中啼血。谁能料到一代天骄会陨命军营帐中,以至不能落叶归根。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三国鼎立近百载,英雄无数,人才辈出,却再无出一周郎哉!

千古铜台今莫问。流云浮水,歌舞西陵近。烟柳有情开不尽。东风约定年年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三

看《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一系列熟悉的人物,那许多运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战争故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个英雄倍出的遥远年代,而苏轼的这首千古绝句更是令我心灵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一开头就描绘了奔腾汹涌的长江水,并且把江山,历史,人物合写,将读者从眼前壮景带入千古兴亡的历史气氛中去,感受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作者伫立江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泛泛的对江山,人物的感想,归到赤壁之战的具体史迹上来。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不由得发出感叹:锦绣的.河山,美丽如画,那时候,出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阕从周瑜写起,写得具体,丰满:刚刚娶小乔为妻的周瑜,春风得意,英姿焕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手中挥着羽扇,头上系着纶巾,一身儒将装束,风度翩翩。谈笑风生中,就使曹军船舰烧为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作者由怀古而转入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指赤壁古战场。“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和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像灵魂向古代游历了一番。

赤壁大战的时候,周瑜才三十多岁。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谪居黄州。此次游览赤壁,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发的感情,故谓“多情”。然而,仕途坎坷,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自己又能怎样呢?故说“多情应笑我”,即笑自己自作多情。

“早生华发”,即白发早生,表面上是说年岁已大,实际上是感叹光阴虚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东去的江水冲尽了往昔的风流故事,却化不开词人心头的.一片苦闷。一切随波而逝,惟有今人怀古思念时的惆怅与无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月光下的江水似乎愤怒了,这滔滔江水击打的何只是水中乱石,何只是绵延江岸;卷起的又何只是层层江浪,阵阵**?遥想三国赤壁之战,决战决胜的少帅周瑜,何等潇洒、何等睿智、何等意气风发!再想今日的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这奔流不息的江水卷起的是心中难平的心绪,拍打的是仰慕英雄却悲叹一事无成的心灵,穿空的是此时慨叹人生失意的精魂!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屹立不倒的人,终将心绪抚平,笑看世间潮起潮落。一杯酒祭奠英雄豪杰,仍不便愿与英雄豪杰为伍的壮志雄心,也祭奠自己逝去的年华,实现这未殆尽雄心壮志。

苏轼这个一生沉浮在进退荣辱,悲欢离合的人,自然会慨叹“人生如梦”。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是啊,古今如同一梦,而许多人未能从梦中醒来,却在旧欢新怨的怪圈中轮回、反复。这才是人生的最大悲哀。但苏轼依旧清醒,因为,人生的痛楚,摔打炼就了这样一个敢爱敢恨,豁达超然的一代词宗。

说他敢爱敢恨,是因为“一曲阳关情几许”,送别友人他恳切真诚;“明朝酒醒何处,肠断紫玉箫”,离别之时他肝肠寸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掉念亡妻他欲哭无泪。他主张改革而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尽废新法时,又骂他是“司马牛”。正是他的敢爱敢恨,直言不讳地指点时政,使他这个“多情者”早生华发,他也因此屡遭贬谪而一生坎坷。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在开朗之时不忘为国效力,一如王勃“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慨问。“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便是苏轼的气魄,即便是憧憬,也奔放豪迈。又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如杜甫“荡胸生层云”的旷达胸襟与气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又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的风雨换来苏轼泰然自若的一笑。没有人比他更超然物外,更兀傲伟岸,更刚烈坦荡的了。就是这样一个傲岸的人,虽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写就的诗词却依旧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仍旧志不灭,心不死。“风雨”不怕“斜照”、“相迎”不喜,无可不可,便是参透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

苏轼一生虽未能“定**”,却未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终是一生坦荡,无怨无悔。“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便是苏轼的如梦人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醉了——

“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东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

草船借箭的智谋,火烧赤壁的勇猛,还有周乔爱情的佳话;周郎确是“风流”,确是“豪杰”。傲立于舰舟之上,冲阵于万军之锋,闻江上之涛声,赏冥空之月色;面对的是曹操精兵强骑,铭记的是小乔嘱言寄语,心系的更是孙吴的成败盛衰。

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东坡,不禁驾一叶之扁舟,驶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时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闻江上之涛声啊;但他的心呢,却已成碎片——一片羡慕,一片怀念,一片愁闷,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恍惚飘然间,他也似处周郎故垒。

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儿在笑我么?

峨冠博带,丹目柳眉;谈笑间,指点江山,“樯橹灰飞烟灭”。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啊。蓦然,我却已生白发,衣衫风尘,神色颓靡;更怨恨,被昏君谪贬。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

身在乱世,谁堪风流;时势造英雄。江仍是长江,壁仍是赤壁,人却不再风流;人生真是一场梦,匆匆来、匆匆去,谁又知人生几何?倒不如临江上之清风,取山间之明月,将万千愁怨托于悲风!

且洒一杯烈酒——让这江月,醉在如画的江山中;让这东坡,醉在似梦的人生里。也让我,醉在东坡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达到点明题意之目的,其根本则在于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面。“故垒西边”两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中不难想象出当时战斗的激烈和周瑜统领水军英勇善战的战斗风姿。山势险峻、参差错落的山岩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汹涌澎湃,猛烈地冲击着岩石。这是何等的雄奇景观!这里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感情,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者从神游中又回到现实。英雄人物已经随着长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画的江山和无所建树的“我”。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上阕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段具体描写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没有直接写周瑜的胯下马、掌中枪,而是武官文写:周瑜年轻英俊、气概俊伟、雍容娴雅、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这充分显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挥才干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作者着力写周瑜其目的全在于凭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难酬的郁闷愁苦的情怀。周瑜年轻有为,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却又遭贬。如此之磨难自然会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来自我排遣了。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表达了作者极其矛盾和苦闷的心情。面对大好河山,缅怀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孙权信赖,年轻时便建功立业,而自己虽有抱负,但有志难伸,毫无作为,相比之下,无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奋发转入消极苦闷。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尾句,一方面表现出作者消极悲观的情绪,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却常常用达观来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时也应看到另一面,那就是还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七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不知那尽头在何方。大浪滔滔而来,仿佛要吞没那世间万物。放眼历史长河,多少惊涛骇浪,湮没了多少英雄儿郎。漫步于凋敝的城池之下,有人告诉我那就是传说中的赤壁古战场。

零落的崖石堆砌着,颇有刺破天地之势。远远地,大浪袭来,拍打着倔强的礁石。顿时间白雪般的浪花铺天盖地而来。刹那间,时空交错,仿佛置身于磅礴的历史画卷中。你看那山川河岳,壮丽奇伟,让多少英雄豪杰为之奋斗终生。于是我想到赤壁之上的周公瑾,那个时候的他是多么的英姿焕发啊。手持羽扇,衣袂飘飘,好一副书生气。

然而,就是他,这个看似文弱的.少年,却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魄和胆识。谈笑之间便让敌人灰飞烟灭,闻风丧胆。那初为人妇的小乔该是怎样的自豪啊,那天仙般的面庞上定然写满了自信与荣光。可怜可笑的我。风霜早早地袭上了鬓角。

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便已将入暮年。人生如大梦一场,总有人欢喜,也有人哀伤。一晃便是几十年。与其哀叹,倒不如斟一壶浊酒,与日月同醉。呜呼,哀哉!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八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多媒体课件

课内赏析课

一课时

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九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1课时

诵读法

多媒体

导入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朗诵。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试读。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这些景物有何物点?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4、小结:实景与虚境

思考回答:

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解读上阕,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壮美的景语。

5、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8、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10、多情----愿望;如梦---安慰;酹江月---倾吐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对比归纳:

1、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

2、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体会豪放风格对比巩固

作业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乱石虚境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意境

江月周郎风采功业

课后小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

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诵词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怀古诗将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齐读(初步感受词的豪放气势)

2、自由朗读(把握感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老师读上片,学生读下片)

4、作朗读指导:(开篇三句,起笔空阔,气势不凡,应读得有力度。中间“乱石……千堆雪”写了江涛汹涌,浪花狂卷的壮丽景色,应读出一种豪迈语气。下片中对周瑜动人容貌和出众才华的句子“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应读出羡慕景仰的语调。最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无限感慨,应读出那种忧伤,失望、无奈的语调)

5、结合朗读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本词。

三、解析

1、点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词的上片,

2、提问:作者具体描写了赤壁哪些景观?面对这些景观作者生出什么样的感慨?

板书:所见所想

大江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惊涛、浪花一时多少豪杰

3、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作用(可用〈〈沁园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在那首词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写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从描写周瑜的句子中,我们想想在苏轼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书):婚姻美满年轻有为受明君器重功绩卓著

7、从周瑜在苏轼心中的形象,来分析作者为什么怀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讨论)

(板书):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苏轼:爱妻离世早生华发蒙昏君冷落功业未就

8、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成分,你怎样认为?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梦:生命短暂与江月永恒的对比,沧伤的历史感)

(若说消极:请对苏轼留几句鼓励的话)

9、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在当你屡屡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样的心态面对?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挫折意识)

三、小结

本堂课在熟练的朗读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对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细致分析。

四、作业

在理解基础上背诵本词,并默写本词

五、板书略:

六、教学后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一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一、教学重点:

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本事;

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

教法:

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

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活力满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日,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朗读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并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

2、教师范读

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看学生感受情景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一样,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这首诗的整体基调:豪放

附:“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歌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三、精读,体悟诗歌之情感。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明确参考: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1请找出上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词,小组内交流,说说这句词写了什么样的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并有感情的读出来。(朗读能够个人,也可组内共同。)

朗诵指导:上片: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江”“浪”要重读,“千古风流人物”要逐步由低到高。强调对风流人物的赞美。“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和历史的流逝。“风流人物”指的是真性情,才华横溢,情感丰富的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空”“拍岸”“卷起”重读,情感激越,气势宏大。“穿”表现的是山石的高耸高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绘形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拍”字汹涌的江水和岸边的山石相撞击,二者相撞击有很大的声音。从声音方面写了赤壁山石的特点。“卷”字,形象地表现了赤壁之水的狂澜奔腾,“千堆雪”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浪花比作白雪,形象地写出了浪花雪白的颜色。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山”字拖音,“画”字拖音,有画卷展开之感。“豪杰”重读。

明确:写出了壮阔之景。

2小组交流探讨:说一说诗中下片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周瑜作者为什么选择选择周瑜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简便愉快热烈。“飞”“灭”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初”一女子刚出嫁时是最美的,更何况是江南美女小乔呢,小乔是江南一带的绝色美女,俗话说,美女配英雄,小乔嫁给他,证明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有一种版本“强虏”,没有“樯橹”形象,更能扣住赤壁之战的特点。“羽扇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范。

周瑜苏轼

年龄:25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中郎将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成

我们能够看出,咏叹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抒怀。借周瑜之形象抒发自我内心之情感,表现了自我年岁渐老,事业难成,壮志难酬的情感。

明确:写出了风流之人。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出抑郁,无奈,低沉,凝重的情感。“如梦”“江月”轻读,体会此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教师启发:如果换成“老当益壮,会将缚住苍龙”或者“人生有命,蹉跎泪伴终生”,能够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情感的复杂性)

教师点评并明确:这句既有壮志未酬的无奈,也有寄情江月的旷达。

四、美读体味壮景豪情

统观全诗,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有变化的,开始用激昂慷慨的情感写出了赤壁的壮阔之景,然后咏史而写出了年少有为的风流人物周瑜。然后引出“早生华发”的惆怅失意、抒人生如梦之情,到最终都归于其旷达的心态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尽笔墨,挥洒豪情,书写长江,书写赤壁,书写英雄周瑜,书写人生的况味,可谓“壮语盘空,情溢大江”。

五、拓展苏轼(或子瞻、东坡),我想对你说

(设想,你是苏轼的同事,朋友,妻子,晚辈,长辈,读者,或者苏轼本人,想对苏轼说些什么呢)

感激你,东坡。仕途坎坷,人生无奈,但你用你旷达的胸襟,把这些窘迫苦难,连着滔滔的江水,连着赤壁的沧桑,连着千古的英雄,都化为了你杯中的美酒,化为了明月的清辉,化为了壮丽的意境,化为了豪放的情感,留下了这千古名篇,让它在人类礼貌的星空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结束语:感激赤壁,成就了旷达而成熟的苏轼;感激苏轼,书写了这豪放壮丽的诗篇;感激大家,让我们共同沉浸在了这诗意的课堂!多谢大家!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预习《定风波》,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感情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篇十二

苏轼

授课时间:12月9日上午第二节     授课地点:多媒体a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3.德育情感目标: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关于文学常识的选择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由此题引出本课。)(投影)(并看苏轼像——钱币) 

二、对词作者苏轼作简要介绍(学生回忆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师小结):

苏轼坎坷的一生。

三、放录音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赏析

1、 学生朗读,注意气势(教师讲评)

2、 明《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区别

(投影:豪放词派    以词言志,意境开阔)

3、 学生再读,读出感情、气势

4、 学生表达朗读感受:豪放、大气、感伤、不平(凡涉及苏轼的感受即可)

5、 思考、讨论题:

1) 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描写赤壁之景,引出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

下阕:塑造周瑜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慨。

2) 上阕一、二、三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说说它的好处。

3)四、五、六句点明什么?

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周瑜,为下阕塑造周瑜形象作铺垫。

4)七、八、九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

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6)齐读 上阕,再次体会景中之情。

7)下阕塑造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英气勃发,年轻有为(点到即可)

8)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

9)最后五句怎样写人生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感伤,是自责,慨叹岁月无情而功业无成。

10)齐读全词,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6、小结: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学生背诵本词

六、总结:通过本诗的学习,要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点。学会鉴赏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自由讨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异同。

八、教后反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7362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