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弟子规读后感想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07:42:06
最新弟子规读后感想大全(17篇)
时间:2023-10-29 07:42:06     小编:XY字客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写读后感时可以采用自由发挥或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但要确保逻辑清晰,观点明确。不同作者的文风和观点都会影响我们的读后感,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展示这种差异。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一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宏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醋,而我却慢吞吞地说:“等一会。”又一头埋在电视里,妈妈再三催促,我才不乐意地去买醋。

当我读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我知道了,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位,以免下次用的时候找不到。

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子变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弟弟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背《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二

上小学以后,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还一边教我们读一边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学完了《弟子规》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有一天,我在学校看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因为有一个小朋友骂她伤心了,我就去哄她。我觉得她这个时候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后来,她就开心了,我也觉得很高兴。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去读书学习,才能明白真正的道理,如果不去读书学习,就永远不会明白道理。学了这句话以后,我明白了读书、学习很重要。我现在很喜欢学习,也很喜欢看书,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我都拿一本书看,而且我决心要努力做个好学生。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长辈要有礼貌,有好吃的东西先让长辈吃,然后自己再吃。我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吃蛋糕的时候,我先给爷爷、奶奶切了蛋糕。奶奶让我先吃,我闭上眼睛,摇头晃脑地说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奶奶高兴地笑了,夸我真懂事。

学完了《弟子规》以后,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加注意我的行为和语言了,而且更加爱护同学;爱学习,爱读书;对长辈也更有礼貌。我要争取努力做一个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三

童年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娇要买玩具,被妈妈押着去学外语。当不满足的时候,你会叹气:“做小孩好辛苦!”可是,广西柳州的艾滋孤儿阿龙不会:他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养鸡喂狗,一个人读书写字,一个人入睡。他从不觉得自己很苦,尽管他今年只有六岁。这就是广西艾滋孤儿阿龙的倔强生活!

六岁,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记忆的童年时光,而阿龙却不得不在前途迷茫的人生中与病魔抗争,争取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看着阿龙这样的生活状况,我心里感到一阵阵酸楚,也为阿龙的命运感到不平!

我想为阿龙做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做起。妈妈对我说:“在我们国家,像阿龙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要想帮助他们,就应该先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这样你才有能力帮助他们。”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长大后,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阿龙”们,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四

记得又一次,我与同学约好一起去游泳,但事先没有和家里人说,说的时候就遭到了妈妈的强烈反对,我顿时也火了,便不顾反对去游泳了。当晚,我就发了高烧,然后就不知道然后了。睁开眼睛,发现我正在医院的病房里,而妈妈在一旁睡着了。

看着妈妈,我不禁有一些后悔:都怪我!我就应该听妈妈的话!今后做事一定要和父母商量,与他们一同讨论问题,再也不擅作主张,办事之前告知他们,学会“出必告,反必面”,不让他们担心。

在《弟子规》的熏陶下,我已有了以下改变,越发觉得它的博大精深。我今后一定会阅读更多的经典,让它的精神光辉在我身上得到体现,让自己学会更多的东西。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五

今天,我背诵了《弟子规》“出则悌”中的另一句: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在用餐时或者就坐、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在我们生活中就应该这样谦让,如果你年幼就应该尊敬长者,让长者优先,如果你年长就应该处处让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保护他们。

我就有个妹妹,不过我有时爱和她抢东西,欺负她,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按照书上的做,让着妹妹。

这些不是说说就算的,我一定会照做的。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六

一年级上学期,赵老师教我们背诵了《弟子规》。老师边教我们认读、背诵《弟子规》,边给我们讲解其中的意思与道理,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一段告诉我父母叫我的时候,要立刻回答,不能迟缓; 父母亲让我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时间偷懒。父母辛苦的养大孩子,做为孩子也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有温暖的床铺休息,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问早,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睡。

我一生下来是一个只会哭的孩子,喝奶和大小便都得爸爸妈妈来照料,一天一天的把我养大,教育我、培养我,使我幸福,使我快乐。现在,爸爸妈妈接送我上学。他们上班很累了,还要给我做我最喜欢的饭菜,给我洗衣服,检查作业。

这一切都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我要孝敬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做一个懂得感恩、知道回报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七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智者在谈话。”国学经典《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它辑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训诫和教诲。每每诵读,我总是深受教育。《弟子规》成了我永不忘却的“老师”。

瞧,一翻开书,四行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帘:“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老师”教导我,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为人处世要谨言慎行守信用,不可信口开河。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高,非貌高。”这句话说的是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我们敬重他人,不能只看外貌。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都接受着《弟子规》的熏陶。我也一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盛夏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学着古人的样子,倒背着双手,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弟子规》中的警句,爸爸走进屋来,笑着说:“背得不错嘛!你能说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了,怎么样,儿子没说错吧?”爸爸点点头:“嗯,不错!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是什么意思?”我想,爸爸,你也太小看你儿子了,我要让你刮目相看。我挺了挺胸,咽了口唾沫,自信地答道:“不能让身体受伤,那样会让父母担忧;不能让品德有损伤,那样会让父母蒙羞。”“那你做到了吗?”爸爸严肃地问道,“你今天有没有去偷别人家的桃子,让父母蒙羞?”听了这话,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由得回想起上午干的傻事: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座果园里,果园里的桃子熟了,鲜嫩欲滴,我见了顿起馋意。“小乔,小希,我们去摘果园里的桃子。”我把几个小伙伴召在一起,压低了嗓门说。他们二活没说,就跟我走。我们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进桃园。我刚摘了一个桃子,忽听一声大吼:“谁?竟敢偷我的桃子。”接着,一位彪形大汉向我们疾步走来。看见有人来了,我们撒腿就跑。那个人追了一段路,就停住了脚步,嘴里还愤愤地指责着:“小小年纪,竟然偷东西……”我们跑了一会儿,回头看看没人追来,这才松了口气,到别处,疯玩了一个上午。我以为风平浪静了,就大胆地回了家。没想到爸爸竟然借着考查我《弟子规》学得怎样,来质问此事,我真是始料不及!“我――我――”我低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过了一会儿,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儿子啊,坏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任意去做。如果做了,你的为人之道就有亏损了。我们不仅仅要诵读《弟子规》,更要用它来管束自己啊!”我望着父亲,默默地点了点头:“爸爸,我记住了!”爸爸走了,我又大声地诵读起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是我发自心底的诵读,并非小和尚念经,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八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它变换不定的节奏和规律,在物质飞速更新和精神停滞摇摆的'矛盾中无所适从,因而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和焦虑,这或许也是当前的个体的人和整体时代所共有的精神状态。

近日,在参加了一次学习《弟子规》的培训之后,我第一次真正的看清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弟子规》讲述了人在家、出外、待人、处事上该学习的良好品德。强调孝心、孝行,从而达到对父母孝敬的目的。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懂得感恩,而最要感谢的便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翻开《弟子规》,第一章便是《入则孝》。孝敬父母,并不需要你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可以是平日里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心的笑容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对我们的父母而言是最大的欣慰!

现代社会的现实竞争和快节奏的变化,需要人去适应,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从书中学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这话的印象很深刻。为了一些微小的利益或某个职位而与同事明争暗斗,或总是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是职场中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这种做法,从近的方面看,也许会暂时得到些好处,但同时也会付出伤害同事关系,落下钻营势利的不良形象的代价,更重要的是一旦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这方面,势必将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存环境,每个时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的是智慧与诚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谋求生存之道,才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才能在人生路上长远顺利地走下去。

学习《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弟子规》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不可能每一点都做到,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用心去做就行了。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人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我们思想升华的过程。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九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跟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其实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弟子规》有这么大的威力,但是我亲眼见证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背后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动和忠诚、信义等,我觉得应该把它做为人生的准则,规范我的行为,让我今后不再犯错。

做完那些最基本的要求之后,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将剩下的力量留去学文,就像老师说的那样,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转载:《弟子规》读后感(附弟子规原文)。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三十岁了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我出生于七十年代,这本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优秀作品却与我失之交臂,我认识它太晚了。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学习了《弟子规》后我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古代从三岁孩童到古稀老人皆知的道理,我们现代人有多少人知晓?即便有个别人记得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对父母也要尽孝道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一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方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在读大学的时分,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重的兴味,在并不深化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慨叹古人的聪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乱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使得本来明晰的文化脉络慢慢含糊,特别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首领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肉体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解体,物资的充分愈加彰显肉体的惨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肉体贫乏的时期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盼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规范都报以疑心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本人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在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曾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照着约束着,在短短的时光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论对个人开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终身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仍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单薄的中央。古人训诫做人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关心朋友,都由于心胸感恩,正由于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忠诚的敬重之心,尊崇发至内心,然后狂妄自大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普通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然后标新立异,自在散漫然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纳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二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做,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总叙的内容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根据圣贤先师孔夫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言语行为中要有礼数、讲礼貌、讲信用;要博爱,向有德行的人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更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品德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三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想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规矩,懂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

刚开始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通过仔细阅读解释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我感受到做儿女的应该尊敬父母,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同时也真正了解了古代小朋友是多么孝敬父母,我心里也暗暗下定决心向他们学习,要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于是我便马上行动起来,我先做到了父母叫我时,我立即回答;许多事情都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不惹父母生气;外出时告诉父母自己到哪里去;回家后,告诉父母回来了;父母所讨厌的,我都不去做……这些我都一一做到了,慢慢地我发现父母越来越喜欢我了,不断地夸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人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自从我学了《弟子规》,我知道了父母对我的爱。以前有好多次,我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写,父母批评时还顶撞父母。可自从我学了“出则悌”之后,我不再耍小孩子脾气了,听从父母教诲,顺从父母,我深深感受到这就是圣人的教海。

当我认真读完《弟子规》,想到里面让我们要从小学会自强自立的话语,我也决定利用假期充分锻炼一下自己。于是就让妈妈在深圳给我报了一个“新东方少儿英语夏令营”,这样即能强化学习英语,又能锻炼我的综合能力。8月上旬爸爸把我送到了遥远的深圳,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全封闭夏令营生活。

在夏令营期间,我是非常独立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按照《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自己洗衣服、洗头、洗澡、刷牙、洗脸……每天准时起床、认真早读、专心学习、积极发言、快乐游戏、按时作息。营地生活对我来说每天都是新奇的,都是井然有序、丰富多彩、充满着无限的乐趣。按照“泛爱众”里面所要求的去做,我与同学们相处得特别好,很快就跟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睡觉。在宿舍里空闲的时候,由于想家,很多小伙伴都哭了,看到他们哭的那么伤心,我也忍不住想哭,但最终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因为我不想让妈妈为我担心。营员们大部分都来自深圳、广州,只有我是来自遥远的山东,也只有我自己没有哭,老师们也为我的坚强所感动,纷纷竖起大拇指。共同度过了十天的营地生活,我和小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了夏令营第十天,当我和同学们即将分别的时候,我跟所有的小伙伴每人都拥抱了一次,此刻大家哭声一片,我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真舍不得他们,舍不得老师啊!但是最后还是不情愿的说了一声“再见”,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心中期待着下次相逢。

学习《弟子规》就是把圣人孔子的教诲融入到生活中,我今后一定做到努力学习,自强自立!我相信我一定比现在做的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四

中华国学经典《弟子规》是一本决定你的行为修养和命运的书,在你误入歧途时,它就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如同每棵树上的年轮,如同东边初升的太阳,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让你守得云开。

我是一个任性、倔强的女孩,从不懂得孝顺父母,更不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有时,做了一些让父母伤心、难过的事,也不会主动去安慰他们。自从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它如同初春的雨水,洗净了我心灵的污垢,让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素材。它让我懂得了:在父母和我们发生争执后,如果我们执意顶嘴,就会闹得不可开交,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时刻警醒着我“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叫我们,我们再三推脱,父母有时要我们去做,我们却不立刻行动,读了《弟子规》后,我们会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有可能会去选择做一只“缩头乌龟”,从而萎靡不振,也有可能会去选择自暴自弃,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同时也懂得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而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因为任何美好的结局都要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

一个人要经历像蝴蝶那样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变得完美无缺,同时,也是这痛苦的蜕变,使蝴蝶抛去了原来丑陋的躯壳,获得了魅力的身躯。夏天的知了,它们也是经过痛苦的蜕皮,才可以振翅飞翔。同样,人就如同那蝴蝶和知了,只有经历过,尽管这个过程很艰辛,但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终究会变成美丽的”蝴蝶“,振翅飞翔的”知了“。在初步接触《弟子规》时,我就被它所蕴含的知识吸引了,每天,我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面所说的点点滴滴,每天,我都会很”累“,但是,我选择坚持,我的父母现在高兴地不得了,说我变得懂事啦,这可多亏了《弟子规》,我相信,在我慢慢蜕变的同时,我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精彩,人生的道路也会更加的平坦。

读了国学经典《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想了许多,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受到过《弟子规》的教育,任由着自己的习气来成长,长大以后,这个恶习早已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当他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跟领导、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的融洽,哪怕有了自己的家庭,那么家庭生活也不一定能够幸福,因此,没有良好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止这一个孩子!他还会影响到到身边的人。所以,国学经典《弟子规》就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在日益衰老,我们日益长大的同时,他们的眼角会多出一条条皱纹,他们的头发会多出一根根白发。父母把他们的爱全部倾注在我们身上,父母的爱比天高,比海深,在父母尚未”老“去的时候,我想作为孩子的我,应该回报他们,在他们累的时候,帮他们捶捶腿,揉揉肩,在冬天冷的时候,帮他们暖一暖被窝,在他们无聊的时候,给他们唱首歌,讲个笑话……尽管这些只是沧海一粒,但,我会尽力做到,让他们少一丝忧愁,多一份欢乐。是国学经典《弟子规》让我有了这翻天覆地的改变!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使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加从容,它对我们有益无害!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五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六

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读书也要有一个选择,要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弟子规》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至1722)清朝康熙间秀才。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的时候,不能迟缓。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能够懒惰。但在我的生活中,我并不是这样做的。每当父母叫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懒懒散散,有时甚至当做是耳旁风,理都不理。根本就没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了。父母把我们生下来,并不是自讨苦吃,也不是专门伺候我们的。我们也应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一些事情。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可是我和妹妹在家经常吵吵闹闹。在家的每一天,都能听到我和她的吵闹声。爸爸妈妈总说我是姐姐要让着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让了她一点点,她就以为我怕她,总爱得寸进尺。所有我和妹妹总是爱为了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吵架。然而父母为了这件事情很伤脑筋,不过每次我和妹妹吵后,一下就和好了。但为了父母,我觉得我以后无论怎样,都应该让着妹妹了。

……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弟子规读后感想篇十七

于是我无奈地拿着书,有气无力地哼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哼着哼着,几年前第一次学《弟子规》的情景又浮现出来:和蔼可亲的蔡礼旭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弟子规》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读的,也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背的……蔡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坚定地说《弟子规》是用来"做"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对照《弟子规》我发现我有不少地方还没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有时只顾自己玩,对父母、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父母、老师没有打我是对我的爱护,我应该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赶紧坐好,认真的读起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爸妈叫我早点起床,要么锻炼身体,要么诵读经典,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有点懒散,有点拖拉,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看来,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走如风!"又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爸爸说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而"勿畏难勿轻略"则是鼓励我在学习中要知难而上,不要轻易言放弃,要刻苦钻研,在钻研中获得乐趣。

当读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时,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读的就是圣贤的书,有些同学看一些不适合的书,读这些书,不但蔽聪明,坏心志,而且浪费了读好书的时间,损失可大了。

感谢爸爸又让我读《弟子规》,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要把《弟子规》当作我的良师益友,让它作为我生活学习的指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6862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