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27 13:51:09
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22-05-27 13:51:09     小编:刘同学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

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一

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1000字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堪学业等诸多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以及面对。

首先是自卑心理。这是普遍出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现象。具体体现在“我成绩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强”“我家没有某某某有钱”“我长得实在是强差人意”等等方面。而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让自己的才华,自己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见自己发光点看见自己长处,只有这样全面的立体的判断自己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独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条件都太优渥了,所以他们有一大堆的时间来捏造自己莫须有的孤独。我们要看见社会上那些衣衫褴褛的工人讨不到工资一脸尘土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孤儿院里孩子们笑容背后没有父母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时的孤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孤独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朋友老师家人面对,用知足来化解莫须有的孤独。

然后是有关嫉妒心理,这个多是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有关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别人比自己人缘好,别人有男孩子喜欢,别人家境优渥,而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要知道好的条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创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别人哪里比自己优秀哪里比自己条件好。

唯我独尊心理出现在和家人的相处里。认为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须要满足,要比别人好,人家都要听我的。这种心理要去多体会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能解决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了。

厌学心理的人往往没有远见,他们贪图一时玩乐,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需要别人去开导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要远见到几十年以后自己脱离父母独立了靠的是满腹经纶去闯这个社会,通过学习去计划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摆脱鼠目寸光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在此例举几种。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去提高改变自己,顺利成功的走过我们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将来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后悔不已!

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二

做为一名小学生,每天都在触摸和阅读一些优秀文章,在感受这些文本所表述特征的同时,您是否知晓这些美文佳作源自何人笔下?在研读、思考和品悟及探索文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时候,您是否能够向人简介作者的生平和相关文学常识?

一、研究目的

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将老舍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等尊为大师级的现代作家,称为鲁郭茅巴老禺。我们通过研究来寻找老舍先生的成长足迹和文学情怀。

二、研究方法

(一)阅读其著作,观看视频,上网浏览。

(二)询问家人、老师和朋友,座谈交流。

三、研究内容

(一)人物·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48唱过黄梅戏,受到严凤英的表扬。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享年67岁。

(二)名字·寓意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三)自传·特征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不过不可能了。

(四)成长·经历

1.1899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1951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从内容到形式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

(五)写作·风格

俗白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的语言风格,是老舍作品(尤其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从北京为背景,例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他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

2.通俗明白。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3.幽默诙谐。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

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六)个性·特点

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当然,这种“趋和”并不是一团和气,一味迁就。老舍是有一种“软而硬”的个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正是求和与讲原则的有机结合,才使老舍的“和”有更大吸引力,才使“原则”为更多的人所认同。从人格构成上来说,老舍的这种“趋和”表现出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是“温、良、恭、俭、让”式的冶情养性,是“和而不同”传统的适时转换。

三、疑问·解答

(一)老舍被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在那么多知名的文人学者之中,只有他荣获这这个称号,可见他有多么受群众的欢迎。他之所以这么受群众的爱戴,有以下几点:

1.他的许多作品都书写了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普通人的酸甜苦辣,这让很多人看了深有同感,觉得他写得就是自己的故事,因此产生很大的心理认同感,自然发自心底的喜欢他。

2.他作品的语言十分朴实易懂,又不乏大众化的幽默风趣,使老百姓们看了都能够理解,不会显得学术性过强,看了没用,也不会感觉艰涩,看了没懂。不仅能看懂,还能够深有同感,人民大众怎么会不爱看,不喜欢他的作品呢?

3.从老舍秉持的做人道理看,他给自己取字“舍予”,“予”即我,他一直坚持“舍弃小我,奉献社会”的信念,取笔名“老舍”也有些“老是这样”坚持下去的映射。

这样一个作品写得好,又肯为了人民奉献的艺术家,怎么能让人民不喜爱?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二)1968诺贝尔文学奖原定授予老舍,结果却因为他的自杀而颁给了川端康成,后来引起了一些争议。老舍当年如果能获奖,最大的原由是什么?

舒乙:诺贝尔文学奖是经过提名,然后进行若干次筛选,最后选定5个人,拿来让瑞典皇家学院的院士投票,老舍的票数当时排在第一。当年,皇家学院的评委听说当时中国发生“文革”动乱,很多文人受到迫害,他们就请瑞典大使调查核实,把调查结果发给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可惜由于诺奖规定不能颁发给去世作家,于是就在剩下的4人中重评。尽管老舍去世了,评委们还是倾向于颁给东方人,最后就选了日本人川端康成。这个消息是在川端康成获奖庆祝典礼上,瑞典驻日大使告诉日本人的。

有人对这个说法存疑,但我是亲耳听闻:1978年,前日本老舍研究会会长藤井荣三郎受该会的委派,专程到北京亲口告诉我这一内幕,决不是空穴来风。

我认为,老舍当年如果能获奖的最重要原因是政治。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有艺术标准,但瑞典皇家学院的评委们是有政治倾向的。据我所知,他们当时听说中国国内搞“文革”,想要颁一个奖给有反思性的中国作家,就像1970年颁给苏联的索尔仁尼琴相似。由于当年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翻译极少,长篇小说更少,老舍在国外却受欢迎,翻译了很多,他们自然首选了老舍。

四、研究收获

通过研究我知道了老舍先生是个十分严肃的人。在生活中,他并不像其作品那么幽默,风趣。对孩子,他的要求极其严格。对创作,他十分严谨、勤奋,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对自己周围的知识分子的不良生活态度,老舍在作品中有所批判。对目的是为了人民好的“这一套”意识形态,老舍虔诚地归依。这种政治信仰一旦失去,他就难以理解和接受,最终以死相抗。

作品本身是否含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是关键,真正能够留给后人回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老舍先生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至今在国内外依然受欢迎,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产生的时候是重要的,之后又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读者,甚至迷恋者;它值得我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

姓氏桂的研究报告【通用3篇】三

内容来源:查资料

报告内容: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在世界排名第三。

长江全长6300千米,穿过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贵州、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区,从上海流入大海。

上游的虎眺峡跌宕起伏,非常壮观。

长江有许多个弯,真是许多个一波三折啊!

外国人曾说中国不可能在长江上建桥,但中国人靠日日夜夜地奋斗,白天黑夜的设计,终于在长江上建了好几座桥,其中的南京长江大桥长6722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51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