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教案编写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教案范文涵盖了各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叶母亲教案篇一
冰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读感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荷叶母亲教案篇二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
一课时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1) 作者(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荷叶母亲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不住校,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回家见到妈妈?老师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前一阵子生病想家了打电话回家,在电话里听到妈妈说女儿,你在那边还好吗,工作顺利吗,不用牵挂家里,我和你爸爸这都很好,好好工作,好好爱惜自己,好好注意身体,说出来真不好意思,老师就很不争气地哭了,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没想到在母亲的眼里我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妈妈爱孩子,所以会骗孩子,给大家看一个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你一定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妈妈的影子。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女士,也有一个爱她的母亲,也正是这种爱,让她一生都低回品味,才有了其一篇篇真挚感人的优秀诗篇。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一起读一下二看红莲 。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们突然进入了童话王国,这朵红莲有了人的感觉,你们觉得在荷叶蔽护下的红莲此时应该是什么感觉?在你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齐读这一句,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揭示主题,借物喻人!)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冰心感谢母亲,母亲去世后,她写了很多纪念慈母的文章,《荷叶 母亲》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3、冰心的纸船和往事(一)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母亲呵!这零碎的,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在没有我以前,已隐藏在你的心怀里。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请同学读,读出感情)
智利作家米斯特拉尔传递给我们一位母亲的心声:“别以为只有我怀着他的时候才跟我骨肉相连。当他将下地自由走动的时候,即便远在天边。抽打在他身上的风同样会撕裂我的肉。”母亲是我们一辈子赖以栖身的港湾,如红莲头顶的那张碧绿的荷叶,风雨无阻为我们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写给地震中逝去母亲的孩子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在自己宽厚的胸怀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孩子安然的睡着,没有任何声音将她惊起
仿佛一切如昨日妈妈轻轻晃动伴她入睡
伴她如昔
人们将孩子托起
在遗留的手机里人们发现了写好的信息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刻的感受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用伟大的母爱延续着对孩子生命的继续
无数的人为此刻落泪不止
我们被简短的一句话
而深深地、深深地震撼着 感动着
泪水满眶 心感伤
孩子 你是幸运的
“你既然活下来了,就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温总理的话语是说给你 也是说给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
记住 亲爱的孩子
你一定要好好的活着 坚强的活着
当你懂得讲话时
我希望你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爱你!”
[荷叶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教案篇四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荷叶母亲教案篇五
伴着优美的歌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温馨课堂。
m代表many母亲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o代表old母亲为我操劳的日渐衰老了;
t代表tear母亲为我留了很多眼泪;
h代表heart母亲有一颗永远温暖我的心;
e代表eyes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都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
r代表right是说母亲教我做正确的事,做好样的人。
这样一个为我们付出很多却不求回报的人就是母亲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就请跟我大声读两遍:mother母亲,我爱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诗,冰心的——《荷叶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
2、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
体验至爱亲情,提高性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荷叶母亲教案篇六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荷叶母亲教案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通过品读分析,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3、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领悟母爱的伟大。
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领悟母爱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听教师朗诵,进入新课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自主梳理生字词。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3、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4、学生齐声合乐朗读课文。
1、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
烦闷——不适意、徘徊——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
2、具体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3、分析荷叶与母亲的关系,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a、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哪怕是弱不禁风,在保护自己的儿女时,也会表现出她的勇敢!生命中有许多不幸,可是母爱能把这些轻轻抹去!)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2、品读文本,体悟情感变化的原因。
3、结合重点语句的品析和背景资料的引入,感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4、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选自《冰心文集》)
〔评析〕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荷叶母亲教案篇八
从容说课: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一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借雨中看红莲——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倚斜,荷叶母亲保护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正是我们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 教学目的:
1、积累词汇,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鉴赏文本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3、把握文章大意,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体味思想感情理解诗句。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难点:培养学生鉴赏文本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二、检查预习。
三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
提示: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规范的语言就是语文的术语。比如说,这个结尾是全篇文章的高潮,“高潮”两个字就是术语。比如说老师常常讲的“开门见山”、“篇末点题”、“过渡”、“照应”、“描写”、“抒情”,都是语文的“术语”。 示范:在《荷叶母亲》这篇课文里面,二三两段从全文的脉络来讲,从全文的构思来讲,是“插叙”,这个“插叙”就是术语。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因为莲花,所以作者展开了联想,“八年之前”、“九年之前”就是“联想”,“联想”
1 二字也是“术语”。 (1)、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心得,每组确定发言人。 (2)、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小结:这一篇课文,整体的构思是以物喻人。手法是借物抒情。在写作的过程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这个“喻”字也可以写成“融情入景”。还有一个是你们没有说到的,就是一个很新的术语。“一线串珠”,是线索。这篇文章有什么线索呢?很明显的,红莲就是线索,它贯穿全文。如果再深入一点,作者的心情也是一条线索,贯穿在文章的主要部分。然后,从结构上看就好看了,开门见山,卒章显旨。“卒章显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文章最后把主题给点出来。
2、3两段是巧妙的穿插,那么生动的照应,同学们都已经分析到了。用语文的术语读文章,是一种习惯。见到任何文章,都要这样去想,这样去看。
2、美读悟情
从课文前面的段落选句子,组合起来,放在这一段话的前面,形成一篇很短很短的美文,然后自己读一读。
3、妙点揣摩
说一说最后一段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小结:最直观的就是“比喻之美”。然后从句式来看,也是很精美的。“抒情之美”,那是不用说的了。“点题之美”,正是它的作用。然后借用我们刚才有位同学的发言,“升华之美”,最后四个字,我给大家讲细一下,“虚实之美”,什么是“虚”呢?有些事物,我们看不见,我们摸不着,它是虚的,比如说气味,比如说母爱,我们能够感受到,但看不到,我们摸不到,这就是虚的。作者用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这一个很实实在在的事物来比喻伟大的母爱,把母爱这个事物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虚实之美”。
四、拓展延伸
感悟母爱,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
_
_。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__,___
_。
荷叶母亲教案篇九
伴着优美的歌声,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温馨课堂。
m 代表many 母亲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
o 代表old 母亲为我操劳的日渐衰老了;
t代表tear母亲为我留了很多眼泪;
h代表 heart 母亲有一颗永远温暖我的心;
e 代表eyes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都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
r代表right是说母亲教我做正确的事,做好样的人。
这样一个为我们付出很多却不求回报的人就是母亲 如果你爱你的母亲,就请跟我大声读两遍:mother母亲,我爱你!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散文诗,冰心的——《荷叶 母亲》。
二、介绍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至爱亲情。
2、把握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 难点:
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
体验至爱亲情,提高性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解读课文
(一)读“荷”(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读,掌握朗读技巧,感受文章情感,提高朗读水平。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对学生起组织、引导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理解作者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感,学会理解母亲,感恩母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看完以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问题:图片里边的人物可能是什么关系?(妈妈和自己的小孩)你们觉得图片里的小孩子幸福吗?为什么?(因为有妈妈的关爱,妈妈教走路,给小鸟喂食……)这几张图片体现出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母爱)。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母爱的。
板书:荷叶母亲冰心
二、引出本文要掌握的重点问题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形象?(出示最后一段内容,让学生找)
那这些形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作者要把荷叶比作母亲,把自己比作红莲?(出示要掌握的三个问题)
1.雨点、红莲、荷叶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3.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分析课文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三、分析理解课文,情感深化
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雨点、荷叶、红莲的句子。谁上台来找一找?
引导学生找完以后,串讲一下本文的主要事情。
2.分析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讲述母爱的。
板书:荷叶母亲冰心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一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分组讨论,展示,老师明确:
(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雨打风吹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有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涉及的面广,内容纷繁,除了母亲,还有谁能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了高潮。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作者简介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读感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研读感悟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 读 感 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教学流程: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二、整体感知,寻找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三、品析语言,感受感动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学生说理由时,追问:你觉得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能体现这个“护”字所蕴含的感情呢?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四、提炼主旨,升华感动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五、回归生活,抒写感动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六、拓展延伸,探寻感动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播放班会课件音乐
[《荷叶母亲》教案]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五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本篇即是一篇歌颂伟大母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课前独立预习,课上老师统一展示。这篇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 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本篇即是一篇歌颂伟大母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课前独立预习,课上老师统一展示。这篇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七
我一向很喜欢读她的文章。每当读起冰心的文章,总感觉那是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儿,他的文章犹如一池春水,风过后,心里总会漾起阵阵涟漪,透过清丽典雅的文字,我感受到她的作品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出“爱的哲学”,阅读她的文章,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身边。
这篇文章所描述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母亲用心爱着孩子已经成为她们生命中的习惯,母亲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的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风雨都仿佛是脆弱的水珠。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深请的呼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看来,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折射出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荷叶——我们的母亲。
《荷叶母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八
阳春四月,春暖花开,轻风拂面,万像更新,阳光四射,光芒万丈,淡淡温馨,徐徐暖意。
人们都会觉得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新鲜的阳光是美的,天公的万丈金线是美的。可见,阳光是美的象征。
得以更好的生长。所以阳光不但是爱的象征,还是无私、博大的像征。
虽然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不知你听说过一句话没有:“幸福只源于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原来在阳光的沐浴下,生长也可以叫作幸福。
我闻到了太阳的香气!妈妈晒过的被褥,晚上一打开来,就有一股浓浓的太阳香;妈妈洗干净的衣服,早晨一打开来,就有一股浓浓的太阳香!
太阳啊,我的母亲!
荷叶母亲教案篇十九
荷叶母亲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小学生作文你也可以投稿,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物寄情的文章。文章以我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来比喻母爱,衬托出母爱的伟大。文中这样写道“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课业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写出了母爱的保护下,人生的.困难,挫折犹如脆弱的水珠。“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是文中的中心句,写出了母爱的伟大之处,不管孩子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了风风雨雨或困难挫折,母亲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愿天下母亲身体健康!
荷叶母亲教案篇二十
冰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读感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荷叶母亲教案篇二十一
冰 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
热爱的写法。
3、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
会人间至爱亲情。
宋体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往事》《超人》《寄小读者》等。
解释下列词语:
听 读 感 知
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哪一自然段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红莲的?分别描写怎样的红莲?
2、请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时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荷叶母亲教案篇二十二
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体会母子情。
:体会诗歌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诗歌以物喻人的手法及联系生活实际体味母子情深。
2课时
前面我们学习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我们被浓浓的母子情所感染和感动。是的,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仁慈、最宽容、最伟大的爱。
正是因为有了母爱我们每一个人才感到幸福无比。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作家冰心去寻找一份幸福、一份感动。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
(1)作者
(2)字词:并蒂、花瑞、菡萏、欹斜、慈怜、荫蔽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画图)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6、7自然段)
3.有感情地齐读6、7段。(重点字:慢慢地、倾侧、覆盖、勇敢慈怜)
4.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荷叶护莲图)
(学生回答——凋零、枯萎)
师:对,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请个同学说说:文中白莲的结局怎样?
师:(画图)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作者(指着黑板上的图)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红莲)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母亲)
6.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小黑板)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
7.师:同学们,母爱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
母爱是一缕温暖的春风,带给我们无比的惬意;
妈妈,我想大声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8.再次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1.书面:课时作业
2.课后:回家帮妈妈做事,平常打个电话去问候妈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43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