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6:23:08
实用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0-28 16:23:08     小编:影墨

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在编写教案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编写教案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迪。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一

1.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分母的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学习本节课也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1.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情况。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了,知道了出书不能为0。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中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

(一)来涂一涂。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大家在图

(二)的上面涂一涂。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1/3÷54/5÷31/3÷5

指生演板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9/10÷3015/16÷2014/15÷218/9÷65/6÷15

2、填一填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一填,想一想。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第3.5.6题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三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四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2

10号

18

13号

43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5

22

10号

20

18

13号

50

43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 合作研究 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 解决疑难 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 尝试解释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 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20__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c 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 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 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 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 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四、回归生活 应用提高 拓展延伸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五、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五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这为以后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六

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中反馈,说一说思考过程。

:“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实际上是求7分米是1米(即10分米)的几分之几?同理,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也就是求23分钟是1小时(即60分钟0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值,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一练:

课本p76第5题填在书上。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七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重点是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难点是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

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2)1.8+1.5÷4―3×0.4

(3)3.2÷[(1.6+0.7)×2.5](4)[7+(5.78—3.12)]×(41.2―39)

1、阅读例4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2m彩带,可以先3

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列出综合算式,想一想它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3、独立完成p34“做一做”第1、2题

4、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复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

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九第2—6题;拓展提高:练习九第7---10题。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八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学习难点:运用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分一分

有4张同样的圆形纸片。

(1)每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2)每1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3)每1/2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4)每1/3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5)每1/4张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画一画:

列示:

二、画一画

1.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长1/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成几段?

画一画:

列示:

2.3/4里面有几个1/8?

画一画:

列示:

三、填一填,想一想

在〇里填上“”“”或“=”。

4÷1/2〇4×24÷1/3〇4×34÷1/4〇4×4

2÷1/3〇2×32÷2/3〇2×3/23/4÷1/8〇×8

你发现了什么?()

四、试一试

8÷6/75/12÷3

()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九

1、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理解整数除以分数,总结法则,正确计算。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1、重点是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2、难点是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2、口算下面各题:

1323843151×3 × × × ×6 × 543839412115

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3、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4、阅读例2题目,自己拿出一张纸试着折一折,涂一涂,看你能够想到几种不同的折法?

对照不同的折法,列式计算,注意它们的计算过程以及算理。

7、根据自己的折纸实验和算式,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要如何计算?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6115559÷3 ÷3 ÷20 ÷5 ÷10 ÷6 72168313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一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

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

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

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二

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及练习。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揭题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 探究新知

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

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 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4÷1/2=4×2=8 ;4÷1/4=4×4=16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三

【晒课说明】这是笔者在我校省级骨干教师献课活动中的一节示范课,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和赞美,本课以本班学生的人数为原料,把学生们的最爱“串串烧”引入课堂教学,设计非常巧妙、新颖、别致。又根据口味的不同,练习设计层层推进有梯度,让学生经历三次制作“串串烧”的过程(编一步、两步、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一次次吊起学生的胃口,在交流碰撞中高潮迭起,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了,一直处于兴奋和积极状态下,课堂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面广,覆盖了较多的知识面,涉及了分数应用题较多的题型,练习容量大。并能及时总结学法,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妙招和法宝。这节课的“串串烧”学生不但吃香了,我们听课的老师们也吃香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就连学校请来录课的摄影师说,我录过的数学课很多,还没有听过这么好的有趣的数学课,如果我小时候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讲课,我的数学也能学好。笔者想:既然有这么高的评价,我何不整理出来,让更多的老师们来分享。(此教学设计在20xx年全省中小学教育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将学生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集中编排,通过学生编题、解题,让学生经历三个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编题,解题,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编题、解题,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ppt

【复习程序】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什么课(数学课)既然是来听我们的数学课,我们就要拿数来说事了。请同学们给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人数情况,共有多少人?女生多数人?男生多少人?(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课件:我们班共有75人女生30人,男生45人)(设计意图:本班人数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啦,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向听课的老师们介绍本班人数,一下子和听课的老师们拉近了距离,消除了同学们的陌生感,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

二、建构关系

学生介绍如下:

女生占全班的2/5

男生占全班的3/5

女生占男生的2/3

男生占女生的3/2

女生比男生少1/3

男生比女生多1/2

女生比全班少3/5

男生比全班少2/5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分数给三种数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建立关系做进一步介绍,学生兴趣盎然,都想极力表现自己,使自己的介绍更为精彩和清楚。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的介绍中,一长串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分数关系跃然纸上,成为了本节课的珍贵的教学资源。)

三、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一)(微辣串串烧)编一步计算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分析解答。

学生编题如下:

全班共有75人,女生占全班的2/5,,女生有多少人?

全班共有75人,男生占全班的3/5,男生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女生占全班的2/5,全班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男生占全班的3/5,全班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男生占女生的3/2,男生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女生占男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男生占女生的3/2,女生有多少人?

……

(设计意图:教师把这一长串的分数关系比作“串串烧”,把同学们的最爱“串串烧”引入课堂,同学们想吃“串串烧”吗?同学们正馋的流口水,异口同声说“想吃”。这时教师不失时机请同学们以这两组数据为原料,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微辣串串烧”,既一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同学们积极性会异常高涨。)

师:同学们编的真多,分析解答的也真好,你们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妙招是什么?

生:第一步先找准单位“1”,第二步看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答。

(设计意图:编题、分析解答之后,都让学生及时总结制作、分析、解答这类题的绝招、法宝是什么?第一步:找单位“1”,第二步:看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答。及时总结解题方法。)

师:同学们我来评价一下你们的这串“微辣串串烧”行吗?香味有余,但辣味不足。我们能不能再给它加点辣椒粉,来串“中辣串串烧”过过瘾。(行)请听制作要求,继续以这两组数据为材料。

(二)(中辣串串烧)编两步计算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分析解答。

学生编题如下:

全班共有75人,男生占全班的3/5,女生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女生占男生的2/3,全班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男生占女生的3/2,全班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女生占男生的2/3,全班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男生占女生的3/2,全班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3,男生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男生比女生多1/2,男生有多少人?

全班共有75人,女生占全班的2/5,男生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女生比男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男生比女生多1/2,女生有多少人?

……

师:同学们你们解答这类应用题的绝招又是什么?

生:第一步仍找准单位“1”,第二步看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或方程解答。

师:有一部分同学口味重,吃着这串“中辣串串烧”觉得还是不过瘾,还想挑战一下,来串“特辣串串烧”过过瘾好吗?请听制作要求,仍一这两组数据为材料。

(设计意图:逐层递进,通过制作“中辣串串烧”,既编两步计算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样我们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各种类型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跃然纸上,供同学们解答,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习题情境。)

(三)(特辣串串烧)编三步计算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分析解答。

学生编题如下:

全班共有75人,女生比全班少3/5,男生有多少人?

全班共有75人,男生比全班少2/5,女生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3,全班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男生比女生多1/2,全班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女生比男生少1/3,全班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男生比女生多1/2,全班有多少人?

女生有30人,女生比全班少3/5,男生有多少人?

男生有45人,男生比全班少2/5,女生有多少人?

……

(设计意图:再一次吊起学生的胃口,通过同学们制作“特辣串串烧”把课堂推向高潮,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广,覆盖较多的知识面,涉及了分数应用题较多的题型,练习容量大。并能及时总结学法,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妙招和法宝。)

归纳:不管是哪种口味的“串串烧”,制作、分析、解答的妙招和法宝都是先找单位“1”,然后看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答。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方法复习了分数应用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时出示课题: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一步、两步、三步计算的分数乘除法有共同的解题策略吗?

3、你对今天这节课自己的表现还满意吗?自我评价一下

4、还有什么问题或困惑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后要及时地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意识,让学生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而且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克服教师作学生代言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解题策略

1、找准单位“1”

2、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

3、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

【反思】

课始给听课的老师们介绍本班人数引入复习内容,然后又引导学生用分数给三种数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建立关系做进一步介绍,学生兴趣盎然,都想极力表现自己,使自己的介绍更为精彩和清楚。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的介绍中,一长串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分数关系跃然纸上,成为了本节课的珍贵的教学资源。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习题情境。

然后教师把这一长串的分数关系比作“串串烧”,把同学们的最爱“串串烧”引入课堂,一下子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同学们还想吃“串串烧”吗?同学们正馋的流口水,异口同声说“想吃”。这时教师不失时机请同学们以这两组数据为原料,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微辣串串烧”,“中辣串串烧”,“特辣串串烧”。抛出了三个思维空间广阔的、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对自己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对认知结构实行精加工,自然而然地实现编题和解题策略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大家一次次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异常高涨。学生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选择条件和问题,各种口味的“串串烧”被同学们制作出来了,并顺利分析解答完毕。

每次编题、分析解答之后,都让学生及时总结制作、分析、解答这类题的绝招、法宝是什么?第一步:找单位“1”,第二步:看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是未知的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答。

这样的复习方法,覆盖了较多的知识面,涉及了分数应用题较多的题型,练习容量大,练习设计层层推进有梯度,让学生经历三次制作“串串烧”的过程,一次次吊起学生的胃口,在交流碰撞中高潮迭起,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活了,一直处于兴奋和积极状态下,课堂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面广,覆盖了较多的知识面,涉及了分数应用题较多的题型,练习容量大。并能及时总结学法,让学生牢固掌握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妙招和法宝。这节课的“串串烧”学生不但吃香了,而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这样一节课下来,真是“你有我有全都有。”人人都有收获,优等生得到了施展,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后进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四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笔算下面各题。

提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教学实施

(5)分析运算顺序。

提问:这两个算式里分别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明运算顺序。全班同学各自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3.变式练习。

学生可以先讨论怎样计算,再明确顺序进行计算。

老师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分数、小数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思维训练

1.d2.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3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

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例3以吃药片为题材,通过解决问题,引出涉及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使学生看到已经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堂设计说明

1.加强意义理解,加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分数乘法的联系,加强复习,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索。

2.通过解决问题,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出示例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说出已知条件与问题,再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从问题入手想,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列出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注重直观操作,渗透数学的思想和学习方法。

直观操作――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的理解过程中。在例题教学和习题练习中,关注学困生的情况,需要多次演示,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五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

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

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

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六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重点是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难点是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

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 428+63÷9―17×5 (2) 1.8+1.5÷4―3×0.4

(3) 3.2÷[(1.6+0.7)×2.5] (4) [7+(5.78—3.12)]×(41.2―39)

1、阅读例4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2m 彩带,可以先3

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列出综合算式,想一想它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3、独立完成p34 “做一做”第1、2题

4、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复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

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九第2—6题;拓展提高:练习九第7---10题。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七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小学分数的除法教案篇十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二)第一课时

1.借助实际操作和面积模块,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的基本算理。

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前复习、引入新课

由值日班长主持复习上节课(分数除法一)内容。

(1)提问。

(2)1分钟口算练习。

教师借势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

二、目标导学

师:下面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平板阅读)

1.借助实际操作和面积模块,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师:以上两个目标还得靠同学们的自学,小组内团结协作完成。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学孩子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目标,有目的的去学习】

导学质疑

分一分、说一说、算一算。

【设计意图:为任务一、任务二做铺垫,让学生顺势、快速完成任务一。】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平板出示任务一:

根据自学单上第一题中四个问题列出算式,不计算。

出示任务二:

圈一圈,画一画,写出每道算式结果,并用平板拍照上传。

想一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对任务二进行质疑提问。

孩子们完成拍照上传后,教师随意抽取2-3幅作品进行点评,点评中以孩子讲解为主。讲解中重点质疑计算结果是怎么得出来的:

师(或生):4÷=8,4÷=12,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孩子们的回答可能有: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根据画图结果得出来的等)

师引导借助作品中的图片:如果每张1份,每张饼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孩子们在操作的基础上会很快说出2份,4张饼共可分为8份,这样也会得到4÷=8)

教师板书:4÷==4×2=8份

4÷=12是怎样得到呢?

由4÷==4×2=8份很快会说出4÷=4×3=12份。

师点拨:有同学说:“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句话你们认为有道理吗?结合刚才的画图过程,说一说。

根据孩子们的表述,教师强调,从图中可以看出,把4张饼张1份,共可以分成8份,也就是4个2是多少,就是4×2=8,所以4÷=与4×2是相等的,所以:“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表述是正确的。(教师:板书,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为什么要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呢?(强调除数不能为零)

出示任务三:

填写自学单表格,根据长方形面积模块,理解“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平板拍照上传。

待孩子们完成表格后,将上传的作品抽样点评并质疑提问:

师: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回答有:宽不变,面积在变,“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等,对“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这句话进行重点的强调。)

通过一体机放大功能演示,借助长方形面积模块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任务四:

小组长负责,安排三位同学在一体机上完成,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完成后小组内说一说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点名的同学拍照上传。

让孩子们在一体机上完成任务,并要求点名的同学拍照上传,解答疑难,全班共享。

三、巩固训练

判断正误(在平板上手写完成并上传)

在点评中,由孩子们说出对错的理由,进一步理解“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四、小结评价

1.孩子们畅谈本节的收获。

2.教师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3749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