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语文教学训练篇一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写好钢笔字(“遮、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语文教学训练篇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区别同音字、音近字。
3.认读词语。
3.朗读疑问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方式。
4.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训练。
7.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句的训练。
难点: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计划:
练习2、3、4抄在小黑板上。(略)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完成书上个练习。
课外:背诵。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看例子,弄清题目意思。
(2)指读例题,区别q和o。
3、练习
(1)独立完成3道练习题。
(2)用小黑板出示补充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作答。
4、反馈
核对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卡片:厂--场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弄清“厂”和“场”的意思。
出示词卡:务--物。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物”和“务”的意思。
出示词卡:身--声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声”和“身”的意思。
出示次卡;居--局。
(1)指名读。
(2)比较这两个字的音形义。
(3)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居”和“局”的意思。
3、练习。
在本子上练习组词。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集体读已组成的词,巩固对字形的记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词语。
(2)用小黑板出示:普通--普普通通。通过比较,认识到叠词在形容的程度的不同,有“很普通”的意思。
3、练习。
(1)集体认读,个别认读词语。
(2)进行叠词的扩展练习,让学生说说所学过的或知道的同类叠词。
(3)让学生读准,体会词组表示的意思,也可以说说你所知道的类似结构的词组。
4、反馈。
请读得好的同学带读;指出读的不正确的,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指名朗读第一句:小鹰飞得高吗?
比较四个句子,明确它们的意思不一样,了解疑问句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3、练习。
(1)齐读四个疑问句。
(2)分组朗读。(强调读出疑问句的语气)
(3)同座位相互练习。(读通顺、读流畅、读出语气)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读的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三、教学第5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热、些、想”这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热”。
a出示“热”。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写“热”,上半部分占位大,超越了横中线下半部分则占位小写。
b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红“热”字
c学生练习描红“热”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些、想”。提示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辅导时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指名读题
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四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室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学无止境:学习是永远不会到尽头的。
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的、无所畏惧的奋勇前进。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本组课文帮学生理解名人的名言。
(5)教师再次范读。
(1)练习。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3、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八题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买文具。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问题。
二、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回答:
张小雨来到百货商店买文具,他是怎样和售货员阿姨对话的?(可联系自己平常买文具时怎样说怎样做。)
2、引导学生想象阿姨会怎样说怎样做。
3、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分角色练说,相机指导。(特别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同座位练说。(可互换角色练习两次,鼓励学生大方自然地练说)
(3)请表演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引导学生评议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
(4)同座位再次练说。
(5)请班上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表演。
[练习4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训练篇三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句子;能在指定的句子中,正确辨别选用音近字或形近字;能把同类词语进行逻辑归类。
2、能给句子加上顿号、逗号和句号。
3、能照样子把前果后因的句子改为前因后果的句子。
4、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
第1课时:完成第1~4题。
第2课时:完成第5~6题。
第1课时
1、拼读音节,写出相应句子。
(1)拼读音节,及时纠正。
(2)填写句子。
2、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填写形近或音近的字。
(1)读懂句子选字填空。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字。
3、同类词归类。
(1)学习例句。
(2)根据例句中事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
4、运用标点。
(1)复习顿号的用法。
(2)独立完成作业 。
第2课时
1、改写句子。
(1)分析例句。
前果后因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原因。
前因后果的句子,强调的事情的结果。但要在中间加上“所以”。
(2)独立完成。
2、阅读短文。
(1)说说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2)独立阅读,完成作业 。
(3)检查,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语文教学训练篇四
1、能纠正部分容易些错笔画的字,并通过比较,强化记忆。
2、初步了解近义词"积攒"与"积累"、"激励"与"鼓励"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不同用法;掌握部分词语的搭配习惯;能恰当运用几个介词。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主干)。
4、能运用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重点:第7题
教学难点:第5题
投影片
1、出示教师故意写错的字,请学生改。
2、说说哪些笔画易错。
3、认真、仔细地抄写。
4、互查、订正。
1、查字典,辨词义(说相互点与不同点)。
2、读句子,分析句意
3、填词,再读。
4、你还能为这一组词分别写一句话吗?写好后交流时,要注意表扬把这些词用于其他方面的学生。
1、读题,明要求。
2、观察,分析“左边”与“右边”的'共同点。点拨:左边发出的动作须与右边的名词有密切联系。
3、独立做,交流。
4、自己想好4个词组,拆开来让同桌连一连。(学生互动后汇报)
1、独立完成。
2、交流、矫正。
3、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这些词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初步体会介词的连接作用)
1、读题目和例句,比较: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明确要把句子缩到最简单的程度。
2、提供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
3、试做第1句。读——划出主干-——再读。
4、做第2、3句,交流。
七、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5题。
一、指导完成第6题。
1、读题明确要求:一读二找三删
2、指名读短文,说说主要意思。
3、找出与主要意思无关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删去无关的这句话后,再次朗读。
5、小结:我们在写一段话时,要根据主要意思来安排材料,不东拉西扯。
二、指导完成第7题。
1、读短文后的题目,明确要求。
2、默读《旅行包的故事》,找出重点句。交流,评议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3、带着问题(2)自由读短文,思考。
4、进行小小辩论会,正方为厂长,认为名牌只能有一等品;反方为车间主任,认为名牌可以有二、三等品。
5、引导学生小结如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三、布置作业:书面回答练习第7题的问题。
语文教学训练篇五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个栏目,有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以及口语交际。
1、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认识几种野生动物;学习修改一段话。
2、写好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掌握小诀窍。
3、读背成语和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学会感谢。
5、学写毛笔字。
修改一段话,成语的识记,口语交际。
卡片,小黑板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懂得生活中处处要留心。
2、学会一些修改的方法。修改一段话。
处处留心
一、指导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小芳学到了什么?
小结:语文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练习实际谈谈体会。
二、认识动物标牌。
1、 生自己认一认。
2、抽生读。
3、 说说对几种动物的认识。
三、修改作文
1、 自读小芳写的日记,看看有哪些地方要修改?
2、 小组讨论。
3、 集体交流。
4、 共同修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写好汉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
2、熟记8个成语与李峤的古诗《风》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 观察所写的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2、 读小提示。
3、 练习书写。
二、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4、 背诵。
5、 读《风》这首诗。
6、 体会诗中的意境。
7、 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说说曾得过谁的帮助,应怎样向她表示感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采访被感谢的同学: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感谢会让我们感到甜蜜和温暖,让我们学会感谢吧!
二、设置不同场景练习。
1、父母踏着晨钟送你上学;
2、同学为你解决了学习疑难;
语文教学训练篇六
目标:
1、进一步学会确定字的部首,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能根据意思写出学过的词语,能给同一类词语加上总的名称。
3、能正确的连词成句;能写出用判断词“是”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
4、能按时间的顺序把排列混乱的一段话整理通顺。
重点:句子练习4——7
难点:按时间顺序排列一段混乱的话
准备:投影仪、黑板
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1-4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第一题
1、读题。知道这道题目的要求。
2、查字典比赛。
3、请冠军介绍经验,揭示规律。
4、做练习。
二、练习第二题
1、复习词语。
秋高气爽香甜可口热情好客风平浪静部分昼夜小心翼翼肃然起敬
2、直接在课本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把合适的词语代入划线的部分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三、练习第三题
1、启发谈话:文具盒商店主要卖哪些物品?
2、试做第三题。
3、校对、补充。
4、补充练习。
给下面每组词加一个总的名称。
a: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影碟机
b:青菜萝卜卷心菜茄子()
四、练习第四题
1、出示游戏。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两句。
3、完成书面作业。
第二课时
内容:完成5-7题。
过程:
一、练习第5题
1、读题目。
2、读读第1句话。葡萄沟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3、指导把第2个句子补充完整。北京是______________。
4、试做三、四句。
5、展开想象,独立完成第五句。
二、练习第6题
1、出示句子:梨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练习。
成熟的秋白梨,像一只只用玉雕成的葫芦,样子十分可爱。
(1)划出句子中写得生动的部分。
(2)读读这个句子,想象他的意思。
3、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三、练习第7题
1、按时间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2、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3、让六位同学分别拿着六张写有句子的长条白纸在黑板前站成一排,次序不限。
语文教学训练篇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
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学训练篇八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1、让学生独立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语文教学训练篇九
《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训练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领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情感,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
八年级学生对词不算陌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也很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又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如何读词、鉴赏词,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3、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语文教学训练篇十
一、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4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及口语交际。学用字词句要求对学生用音序法进行写话。写好铅笔字要求把全包围结构的字写匀称。读读背背了解成语大意,熟记于心;对联是引起学生产生读背兴趣,鼓励学生收集、摘录春联。口语交际要求就我打算这样过好寒假为题展开讨论。
二教学要求:
1、观察描绘足球比赛场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把全包围结构的字写匀称。
3、读背成语和春联。
4、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难点:把话说完整。
三、教学目标:
1、学用字词句,观察足球比赛场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2、写好全包围结构的字。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读题,讨论题目要求师强调要求。
(二)指导。
1、出示足球比赛图
问:同学们在干什么?
2、充分让同学说,教师给予几个词语:紧张、激烈、较量、旋转、见势不妙、扑、钻、兴奋、手舞足蹈。
3、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自己观看足球比赛的情况,把自己当作队员,用第一人称向别人讲述进球的精彩场面。
4、动手试着写一写。
5、反诲表扬好的。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卡片认读。
2、回忆描红、写字要求。
3、指导写回范写强调。
4、教学园国。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34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