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秋节的散文名篇(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4:12:10
最新中秋节的散文名篇(优秀9篇)
时间:2023-10-28 14:12:10     小编:曼珠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一

好多年过去了,那个中秋令我记忆犹新,她不仅是花花绿绿的,是几个游子在北方相思的中秋,用心情涂抹的中秋。

那一年,四个来自南方和西北的同学聚在北国的海滨浴场,他们是来自陕西的杜军、甘肃的胡业发、福建丁海旺和来自浙江温州的我。那年,我们四人在营口经济开发区海滨浴场过个一个花花绿绿的中秋。

秋天北方的海滨浴场很靡丽,海并不遥远,海风挂在我们的耳边,海滨浴场已没有了夏天热闹的景象,只有海风在敲打着阳光和海浪,轮船在孤独的海浪里匆匆奔走。我们这几个游子准备在海滨浴场中国军事博物馆过一个中秋。在海滨浴场的楼上,我们摆好了桌子,买来了水果等吃的东西,热情的我的同乡送来了一个很大的蛋糕,花花绿绿的蛋糕惹人喜爱。不知道那时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升起来,但我知道那时的月亮最圆,最高兴,大海也为我们舞蹈,海风在唱起美丽动听的音乐,这是我人生中最高兴的一个中秋节。

在热闹的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吃着精美的食品,相互祝愿中秋快乐,西北才子杜军和胡业发都吟诗一首,来自福建的丁海旺也不示弱,不仅亲自做精美的晚餐,还当场做了一首诗歌,供我们品偿。在尽兴中我们喝起北方的红高粱酒,在五十多度的酒精作用下,我们有些飘飘然了,曾有过的忧伤和无奈一扫而光,今晚我们在激扬文字,今晚我们就是快乐的人儿。不知那个“缺德”的同学,开始打蛋糕战,把花花绿绿的蛋糕奶油,往我脸上摸过来,措手不及的我变成了一个小丑,我也不示弱,把他们也摸得花花绿绿,当晚,我们都成了小丑,在长大中秋的快乐。

当晚,我想起在故乡的中秋,我小时侯的中秋,当故乡稻谷飘香,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中秋来了,在我们的等待与喜悦中来了。中秋在家乡也是一个很重要隆重的节日,母亲都要精心准备一番,杀鸡或杀鸭,用板栗炖鸡鸭。吃完了中秋团圆饭后,母亲也分给我们兄弟姐妹一些花生和瓜子,最高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分到一个中秋月饼,虽然那时的月饼并不象如今的月饼精彩,有什么蛋黄、水果什锦等馅,是硬硬的芝麻饼,我们舍不得吃掉。当月亮挂上树枝,那手中捂出温度的月饼还舍不得吃掉,用小嘴舔一下,享受中秋的快乐。不知不觉我们抱着月饼进入梦想,母亲把我们抱到床上,第二天醒来,那圆圆的月饼还在床头,真正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甜蜜着我的童年。

如今,每一个中秋都会如期而来,但再也没有那个在外地花花绿绿中秋和儿时的中秋精彩了,而中秋那是那个中秋,只是中秋中人和心态不同了,前段时间与这几个同学通了电话,他们还为生计而劳碌奔波,说起那次中秋,大家都开心一笑,我们相约什么时候一起再过一个花花绿绿的中秋,回到大海边,回到年轻,激扬文字,涂抹花花绿绿的中秋,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二

月亮幸福的望着我

他知道

今天是他的节日

她的每一缕柔光

把月饼酝酿

月儿朗朗

鱼儿双双

侄女偷偷会牛郎

嫦娥约吴刚

香飘四溢的桂花酒呀

醉了天上神仙

醉了花下妹郎

大地成了爱的跳跳床

老人返老还童

羞涩着心跳

顽皮的孩子们又蹦又唱

亲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梧桐树下齐咬着幸福的甘甜

空气像月亮姑娘一样妩媚清爽

醉了的夜

兴奋得不知所措

晕晕乎乎

一脸茫然

搂抱着月亮姑娘

进入梦乡……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三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儿少时学唱的这首歌,便知道了八月十五月儿明,八月十五吃月饼。想起那个年代,好像还没有吃过什么月饼,亦不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过的,记忆里对“中秋”还是一片空白。后来,等到渐渐长大记事时,对“中秋”便有了印象。于是,一年又一年的中秋节,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味道,亦年年不同。

脑海里最初记得中秋节的时候,已是30年以前。那一年的中秋节,青藏高原的气候仿佛提前进入了初冬时节。傍晚放学后,天色已暗了许多,背着父亲发的军用书包,踩着地上飘落的树叶,伴着微寒的清风,和伙伴们结伴同行,一起回到了各自的家中。

回到家里,看到桌子上放着两包纸包装的食品,外面用咖啡色的线绳绑着“田”字形。母亲说,那是父亲单位里发的月饼。我迫不及待地解开线绳,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那月饼上的油迹,已浸到包装纸上,为之感到有点可惜。两包月饼,两种不同的图案。向阳花的图案,是百果馅;菊花的图案,是豆沙馅。当然,这是我后来打开吃的时候才发现这一不同之处。百果馅的月饼,我专挑着吃,里面有核桃仁、松子仁;有芝麻、花生;有红绿丝;有膘肉;还有亮晶晶的冬瓜糖,亦很甜。

父亲工作了一天,坐在单人沙发上,听着那台能放唱片的收音机。大哥二哥在隔壁的房间,不知他们在做什么。小妹和她的小伙伴们,在门前嘻嘻哈哈玩着打沙包的游戏。我围在母亲的身边,闻着饭菜香。过了片刻,母亲说,去叫哥哥他们来吃饭。摆好了母亲烧的菜,房间里飘着诱人的香。叫来了大哥和二哥,贪玩的小妹进家就拿筷。母亲对她说,乖孩子,去洗手!我瞪了小妹一眼,没有理她。那个时候,不知道为啥,我们总是打架。当然,我打她,母亲打我,常常搞的我满肚子的意见。

一家人围着方桌吃着母亲烧的菜,不敢说话,也不敢吧唧吧唧地吃出声。因为,父亲管教我们很严格。为此,小哥经常忘记吃饭不扶碗,挨过很多骂。所以,我们都一一牢记。那个时候,父亲严肃又严厉,对我们要求很多,吃好饭我们赶紧撤离。

晚上的时候,母亲说,你们吃月饼吧!喜欢母亲,喜欢听她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得知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你想想,十个太阳多热啊?烧死了所有的庄家树木,人们不但没有东西可吃,而且还有很多妖魔鬼怪侵害百姓。再想想,这是多么的可怕啊?后来,好像一个叫什么帝的,命令一个叫什么名的人,把多余的那九个太阳射下来......吃着月饼,听着母亲讲着神话故事,感觉这个中秋节真好啊!不但有香香甜甜的月饼吃,而且还可以想象着嫦娥姐姐漂亮的摸样。中秋节,是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听着故事的节日。

后来啊,哥哥他们都参加工作各自成了家,母亲家也搬居了新楼房。中秋节的时候,大哥与二哥,一家三口、一家三口地回到母亲家。他们的工作单位不同,发的月饼也各异。此时市场上的月饼,口味不仅仅只有甜的,也有咸的。甜的有:百果、五仁、豆沙、枣泥,还有各种果铺类:水蜜桃、草莓、苹果、菠萝香蕉。咸的月饼有:椒盐月饼、火腿月饼等等。还有蛋黄月饼,不知算甜还是算咸。风味繁多,各式汇聚。包装亦是五花八门,除了纸盒包装,还有铁盒精装。

看着一家又一家的人,带着妻儿,都回到了母亲家。母亲在厨房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已忙的不亦乐乎。父亲,与哥哥的孩子在玩耍,她们天真的笑容,把我可爱的老父亲,亦逗的笑容满面。我帮着母亲张罗好饭菜,此时的一家人,亦成了一个大家庭,围坐在较大的圆桌前。哥哥家的两个小不点,早已不像我们之前规规矩矩的样子。父亲的严肃,早已成了慈祥。这个时候,饭桌成了家庭会。小妹,成了两个小不点的娃娃头。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家和万事兴!

再后来,我去了南方,也成了家。中秋节的前夕,我家后院的桂花树,开满了黄色的小碎花。我把它们一簇簇地小心摘下,摊放在竹椅上,晒在屋檐的下面。等到桂花晒干时,连同礼物,一起寄给西宁的父母。这时,才发现,中秋节,已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种对家的思念,对父母的想念。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环境的变换,中秋节,由“吃”变成了“思”。一个是嘴在动,一个是心在想。吃东西是美妙的,想事情未必如此。中秋节,有了思念的味道。

现在啊,身处异国他乡,中秋节将至,不再看到各式的月饼,不再感受到节日的气息,只是被回忆一层一层地包裹。然后,再把它一层一层地揭开。渐渐觉到,心开始慢慢疼痛。不知是岁月催人老,还是人奔波在路途的脚步无法停止。当自己回头看时,突然发现,这年轻的脚步怎么走的这么远?一颗跳动的心,为何没有想一下年迈的老父亲?中秋节,一个团圆的节日。然,一家人,永远少了一个老父亲。若是有再多的月饼,现在也吃不出它的香甜来。我想,其实这都是心里的原因罢了。月满中秋的时候,一家人能够团聚,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事情。家和,才能万事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国的父亲,再也不能和我们过中秋了,我也与亲人分隔的这么遥远。那一家人曾经团聚的幸福,也不会再有了,唯有那段记忆还完美地珍藏在脑海里。中秋节,一股乡愁在升起。它是那么的浓,那么的愁。中秋节,是思乡的味道,是游子想家的味道。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四

须臾间,这美丽的月色,牵起几许思念的花絮,如莲依水,如云绕天,似风吹散的蒲公英,纷纷飘来,满眼的记忆纷飞无可捕捉,满心的眷恋涓涓流淌,小心翼翼捧起的清泉,晶莹剔透的顺着指尖滑落,心,就在这有形无形的消失中渐渐坦然,清亮,虽清愁一卷绕不断,然月缺终有圆,举目仰望,这含笑欲滴的满月包容着世间万物,悠然而走,用轻快的节奏挥袖,轻唱荷塘下月光如水的依然。

月下,携满怀银辉,嗅月饼香气,心灵驾驭舒心的音乐,悠然而去,浓浓的亲情神采飞扬,跋山涉水,驻留下,乡音阵阵,泥土溢淳,朴实中挽起灵魂深处的真切,热热的泪水溅起真诚的依恋,黄土地上滞留的乡情哦,那梦幻般的声音曾多少次飘荡,如此激情的抽空记忆深处最敏感的触动,牵挂的故事主角,以自己一生的拼搏抒写着生动的奉献之歌,每逢佳节,这绵延不绝的思念是远方儿女的丝丝寄托——祈月一满,万家圆圆。

思绪慢随月影,轻轻浅浅勾勒着夜静静的诉说,风儿已然离去,静寂中唯有月,清冷,孤寂,常常品月之高悬无所依,即便月圆人皆喜,犹有月朗星稀之凉意,华美的服饰,孑然一身,揽万物于眼,娉婷舞纱,苍茫碧空,柔情似水,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

秋雨绵绵,思绪片片,中秋月影独守中天一方净土,恬静微笑,千年的思念,千年的孤独,于宽广洁净的梦境通往远方,追求着宏伟的愿望,芬芳满怀的花香,是四季轮回的守侯下必然的产物,繁华如过眼云烟,月圆之夜,是瞬间圆满的承载,幽静的小巷,秋风依然会萧瑟而至,羞涩的星影层层出现,醉入月缺月圆的巡回。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五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头也有许多小故事,让我来讲一讲我今年是怎么过中秋的吧!今年,我们全家都去小姨家过节,外公、外婆也去。到了小姨家已经是中午,我们急忙上楼吃饭,这时候小姨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了上来,有我喜欢吃的红烧排骨和老母鸡汤。

饭后,小姨给我们做了蛋挞、面包、鸡柳那些好吃的香甜可口,香味诱人,回味无穷。到了晚上,因为小姨家是顶楼,上面有一个天台,可以用来赏月。于是,我们就抬了一张小桌子和几把椅子,还端了一些糕点和一盘月饼,坐在天台上赏月。天台上微风习习,我们一边吃着糕点和月饼,一边欣赏着月亮。有时,外公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和古老的传说,我们就静静的听着,直到糕点和月饼吃完了才回去。今年的中秋节我过得很充实,希望明年比今年过得更充实。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六

又是一个中秋夜,一轮圆月孤独地挂在天上,洒下一片清冷的`月光,月亮从不吝惜它的光芒,总是把光亮留给它爱的人。靠在庭院中的老树根上,望着这轮月亮,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爷爷。

说实话,以前我挺讨厌爷爷的。爷爷是个干瘦干瘦的老头,驼背,那双枯树皮般的老手总在发抖。爷爷病多,心脏不好,肺也不好,整天到晚地咳嗽,真让人心烦。

不过,爷爷在我家生活的这三年里,我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每天回家我的书桌上都有满满一杯温开水;还有爷爷为我买的那辆自行车,三年来一直光亮如新,从未被雨淋湿过;更奇怪的是我的钢笔,自从三年前我为它抽过一次钢笔水之后,它就再没断过油,好像里面的钢笔水总也用不完;三年来,我的房间从来没乱过;房间的地面从来没脏过……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不过,由于我学习很忙,就一直没太在意这些事,直到爷爷去世那天,我才明白了这一切。

爷爷是突发心梗去世的,他倒在我的房间里,走的时候,手里还握着拖把。那一刻,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是爷爷为我做的。是爷爷用那双颤抖的手为我做的,他坚持了三年,直到去世。

从此以后,我每天放学都会为自己倒上一杯温水,每天都把自行车擦得光亮如新,每天都为自己抽好钢笔水,每天都认真地打扫房间……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报答爷爷的唯一方式,天上的爷爷看到我这样做一定会很欣慰。

中秋,本该是团圆的日子,可是,我身边却已没有了爷爷的陪伴,抬头又见那轮圆月,那轮孤寂的,凄凉的月,泪水漫出了眼眶,顺着脸庞流下,滴在老树根上,滴在这片洒满月光的大地上。

远在天堂的爷爷,您还好吗?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七

哭秋

淡漠愁

飞尘哀叶揪

独思忧

泪渍流

星辰压心头

望空月夜

愁更愁

今日失眠,只为月圆。它圆了,心却"残缺",只是偶尔有时也会在传统中顺理成章地张罗着意思下。在这样的夜晚,和家人一起坐在庭院观看明月大致是一件闲情雅致之事。只是,独自品尝这份萧瑟却也是更多异别他乡闯荡江湖的一番灼隐之痛。

离家时,千言万语的叮嘱是抵挡不了冲动的,毕竟年幼。当年月圆之有爸爸悄悄递上的月饼,要知道这是他们不舍得吃一块的月饼在此时“它们”——这圆圆的月饼却寄托着父亲所有爱与希望。月圆了,因爱而圆。

那时,正是情窦初开之时,也是这个秋,这个月夜。生活就象游戏的砝码夺取了生命中最灿烂宝贵的金钱,只是在诱惑与欺骗中却始终不敢相信此时发生的戏剧是自己演绎。但,事实证明了一切,是泪水与荒唐交织着这皎洁的.月光来了一场名副其实地命运交响曲。月冷了,在阴暗的夜晚。独望空月,反复咀嚼着徐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却发现自己早已黯然泪下。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谁的悲思,

是谁的手指,

象一阵凄风,象一阵惨雨,象一阵落花,

在这夜深深时,

在这睡昏昏时,

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微,

和着这深夜,荒街,

柳梢头有残月挂,

啊,半轮的残月,象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头戴一顶开花帽,

身上带着铁链条,

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

完了,他说,吹糊你的灯,

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

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

爱凝聚着希望与梦想,在亲情、友情与爱情中历练。它是神圣的却又是伟大的,就象这圣洁的月光女神,永远象征着一段不老的传说。

如果凄冷月夜能洗涤沉痛的心碎,那不妨在中秋让爱的力量救活一个生命。但,他的确走了,走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吃上一块月饼。也许,他吃过了,那是曾经孩子剩下的残渣。那不是中秋,是"残月",一个罪恶的夜。

拾起喜悦,涟漪着海的呼喊。在地平线的黄昏,是否能卷起爱的狂潮?……

桂花香,独思方,一段惆怅惆怅。

月圆乡,家灯煌,两端思乡思乡。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八

又到了一年一度最旺的月饼销售季,月饼在吴川梅录,已经摆满了大街小巷,构成了中秋应节的一道道风景。这时候,各地商贾纷至沓来,给这座南国的小城平添了月饼带来的热闹。吴川人过中秋佳节,似乎与月饼有着太深的情结。中秋节这一天,乡下人要用月饼在祠堂里敬祖,这是我国好多地方都没有的传统文化。吴川是“月饼的故乡”,这句话我觉得要比“月饼之乡”丰盈而厚重。近年,吴川的月饼企业向世人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品牌月饼,演绎着实至名归的“月饼之乡”的称号。吴川的大月饼,以其独特的外形包装和在用料上的讲究以及她特有的风味名扬海内外。

记得香港回归的那一年的中秋节,我服役的猎潜艇在进行科目训练,码头临时设置的一个军人服务社,就成了舰艇上水兵在中秋佳节情系家乡的联络站。全国各地各种款式品牌的月饼在中秋节前夕,源源不断地在这小小的服务社汇集,然后把全国各地家乡父老在中秋佳节的问候,转送到舰艇水兵的怀抱里。头枕着波涛的水兵,能在中秋节领取到亲人从家乡远方寄来的一合月饼,是水兵在内心奢侈的企盼。这年的中秋节,我庆幸地在这个军人服务社收到了家乡亲人寄来的一合大月饼,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这一年中秋佳节全艇官兵品饼赏月的过程。在我的水兵生涯中,从我在猎潜艇上当新兵起,每年过中秋佳节,水兵们就形成了这样的约定:无论谁收到家乡寄来的月饼,在中秋节的夜晚,都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中秋的海南岛,白天炙热,每当夜幕降临,徐徐的海风吹来,让人感觉凉爽,赶走了白天的炽热,官兵们可以自由地在艇上的前甲板上活动。中秋节的晚上,圆圆的晧月挂在天上,安由港的码头,战舰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港中央,显得格外肃穆静谧。甲板上摆放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月饼,俨然一幅幅故乡情、一缕缕中国结。这些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月饼,式样和口感迥然不同,记得潮汕战友,家乡人寄来的月饼有点像面包,是白色的,饼的上面还有一点红。潮汕的战友说:那是家乡亲人的一点心意。

虽然听起来有些浪漫,我还纳闷了:这种月饼是不是家里人自己做的?怎么跟我们家乡的寿桃一样,都在上面点上红?大多数摆放在甲板上的月饼形状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一合月饼四个装。唯独我拿出来的伍仁金腿大月饼与众不同,只有圆圆的一个,就像是天上的月亮,是两斤的。这样,我的吴川大月饼就毫不疑问地成了艇上官兵在八月十五赏月庆祝的第一个祭礼。品尝过吴川大月饼的战友们,在一片啧啧的赞叹声中,吴川大月饼的味道,深深地扎根于水兵们的脑海里。过后,艇政委还回味无穷,还特别叮咛:明年的中秋还叫亲人寄一个来。“吴川大月饼的味道太地道了!”只可惜,忙于转业前回家乡找接收单位,第二年的中秋节我,我不能在艇上和水兵们一起度过。吴川大月饼的味道,也只能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中秋节的散文名篇篇九

心如梦般的漂泊,情如过眼的云烟,当炎热还未曾完全退去的时候,金桂却已飘香,明月悄悄丰腴。独在异乡的星空下,久远的深情如潮而至,点点,都是故乡的回忆,滴滴,都是思念亲人的泪水。

路远,双脚踏不上归乡的路途,一颗心却早已飞到父母双亲的身旁。爹呵,您那蹒跚的脚步,踩踏在儿的思念里步步成痛!娘呵,您那满头的白发,丝丝牵扯着儿每一个不能入眠的夜晚!多年的漂泊,儿与双亲月圆人不圆,总是隔着千重云,万座山,总是在这个中秋的日子,儿在明月下泪水成行。

堆积的思念在冰冷的城市一角寂寥的游离,丝丝缕缕放飞在落日的黄昏,那温暖的夕阳,是母亲柔和的脸庞。晚空中一轮中秋的佳月遥挂,夜风轻拂,像是一曲思念的音符,弹奏着牵挂,慰藉飘零在异乡的魂梦。朦胧的记起儿时的情景,那些个再也寻找不回的.快乐中秋,没有精美的月饼,没有丰盛的晚宴,没有如此多愁的感悟,然而,却有乐趣却有幸福却有满足的笑容挂在母亲甜蜜的脸上。那些温馨的场景仿佛还在昨日,岁月却将当年那个青涩的孩童推上了中年的不惑舞台,将那曾经年富力强的父亲折弯了腰,将那满头青丝的娘亲染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回头再望来时路,故乡的记忆依然如此清晰,即便许多地方已改变了太多,但还能记得当初的景物,一座石桥,一条小河,一棵挂满了金黄色果子的银杏树,一轮干净明亮的中秋月。当时的天真烂漫,与兄弟姐妹围坐在中秋月下,听父亲打着蒲扇,喝着粗茶,吸着旱烟讲过关于月亮里住着寂寞嫦娥的故事,当时母亲在月下一脸幸福的样子,不时将针在发间擦抹缝补着衣裳,闭上眼睛,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而今,一切不复重来。天真烂漫的我离开家乡,拖着疲惫的身子漂泊在别人的城市,走过春夏走过秋冬,异地谋生的艰辛早已腐蚀了游子的身心,月光拉长了孤独,彷徨的的背影。情路几多坎坷,与那些曾经认为可以相伴一生的女子,或错过失之交背或无缘曲终人散或缘尽劳燕分飞,只剩下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不知如何缝补。思念却还在月下集结,可那些花儿早已枯萎,那些人茫茫不知消失于何处。一直甚小卑微的关闭着情感大门,不敢轻易地去碰撞,深怕自己再度落入红尘劫数,昏沉间不知春花秋月几许,待到中秋月儿再度圆时,才意识到自己形单影只,微风带着一丝寒意走过我身,像是一曲寂寞的悲歌。

已过古稀之年的父亲身子一度再度弯坨,他已不再给他的孙子讲月中嫦娥,更多的是感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深的领悟古人不知今时月,今时明月照古人。或许父亲已知天命,早早为自己为母亲做好了棺木,余下的时间,静静地安享。

母亲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丈夫与孩子,每天都与锅盆碗筷打交道,五十年来未曾改变过。母亲再也不需缝补衣裳了,她的眼睛已渐渐模糊,每天守着小店,总是有意无意要走到门外眺望路口,看看她远在他乡的儿子是否已归来,是否带着她的儿媳出现在她模糊的视线。

月到中秋,万家团圆,而我想要回家只能成为一种奢望。好在中秋过后,年关将至,那必将是我的归期。今夜月圆人难圆,不安之心,思念更甚,唯只有借这头上明月,遥寄亲人安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3309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