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2:04:15
实用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时间:2023-10-28 12:04:15     小编:FS文字使者

在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做虚假夸大或夸张的描述。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修改和借鉴。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一

十月十三日,我们一行十人到达南阳参加20xx全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南赛区观摩活动。为期三天的会议于十六日中午时分结束,共观摩十九节课,聆听一场评课报告。

开幕式上,东道主南阳市教体局李书记首先向大会致辞。随后省基础教研室邵主任关于大赛宗旨做了重要讲话,大致可以梳理出两点核心内容:其一,他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先前做到形似,现在要更强调神似;其二,他强调关注语文教学中的三个问题:1. 教什么。这本不该成为问题,但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偏离,教学目标要与课程目标相统一、契合,要细化、分解成可操作的教学行为。2. 怎么教。应采取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反对庸俗化、表面化,更看重客观效果。3. 怎么突出语文学科特点。课程定位,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贴近文本,重视阅读,紧扣语言,回到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功能和特点。

一席讲话,首先让我心生感触的是他所强调的课堂教学改革神合于我们的教学案教学。教学案课堂通过开展定向、有序、系统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成为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深入体验的真正属于学生的学习场所,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应有的功效。先前我们按五个板块上成教学案的“形”,中规中矩“进得去”;现在随着课改的深入,随着对理念的透彻把握,随着课堂驾驭能力的提高,我们要不囿于固有模式,在学习内容的确立和整合上下功夫,注重体现教学案教学的核心理念,体现教学案课堂的“神”,使课堂趋于灵动自如,真正放手,无为而为“出得来”。就如习字,先入格,定格,再出格。

接下来的十九节课,姿态各异,传达着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和设计匠心,演绎着语文世界的悠悠情韵与美妙多彩。用心其间,既不乏令人振奋叹服的点睛妙笔,也有让人唏嘘不已的遗憾之处。既然每一节课都注定是一段不完美的艺术,作为观课者的我们应该把“完美”作为驻留心中的永远追求,而从眼前这些真实可贵的“不完美”中发现、汲取更多丰美的汁液来浇灌自己的教学沃壤!十九节课不能一一评述再现,这里撷取部分课例,些许片段,说说我感触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从关注文本内容到更关注表达形式。

越来越多的课从文本角度考虑,不仅是了解文本内容,而是花更多精力去学习、挖掘文本的表达形式,即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而更关注“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如《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在“感知男子汉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之后,抛出问题:“是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内容组织起来的呢?”同时辅之以课件,左竖列是每个小标题,右竖列是相应的人物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把能表现人物同一特点的事情集中在一块儿来写,用小标题加以概括。继而再探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最后明了:用于叙写人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层次分明。这就是从作者的眼光去思考,为什么选择这样行文而没有那样行文,这样行文的目的是什么。还原文字呈现的过程,也就还原了文字背后的那个人的思考过程和情感体验。又如《细菌的启示》一课,围绕“什么叫寄生”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词典上的解释和文中的语言,感受其区别及原因:前者是一种科学的、准确的语言表述,后者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因为前者是词典,后者是演讲稿。顺势小结:写作目的的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我想,学生了解了这种运用语言的规律,学习了这种运用语言的方法,会沉淀、内化为他们内在的语文素养。再如《苏州园林》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第五自然段原文和改文,在改一改、比一比中明确了:原文在说明中加入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具体、生动、透彻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和认识。这不是简单地谈文字有多么“好”,而是“为什么好”,“是怎样生成的”;不是对作品泛化的肯定“如何美”,而是“美是如何产生的”,上升到方法论层面告诉学生如何运用文字。诸如此类的还有《春风》、《孤独之旅》等,这些课依托文本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如何用最恰当的形式去表达最恰当的内容,可以说在逼近语文的本质。

二、巧妙切入,整体勾连,把语文课上成浑然一体的大气、动态。

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欧阳代娜老师认为“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核心。所谓“巧”,是“语文能力训练与知识传授两者关系的最佳结合点;阅读教学中最大信息量的储存点;课堂思维训练的最巧的入手处;课文处理的最关键的突破口”。换句话说,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的“巧”主要落实在关键语句上,尤其是要善于抓住文眼,达到以一字、一句带动全篇的效果。这次的十九节课中就有不少体现了这种设计意识,巧妙地切入,将文本前后勾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语文课上成了浑然一体的大气、动态。如《伟大的悲剧》一课,找到文中直接引摘斯科特日记的句子,以日记的形式一一呈现,通过这五句话带出了说话时的环境,说话人的心态,写这些日记时的前后的相关情节,看似只拎出五句话,实则覆盖整篇文章,“一圈一圈涟漪铺满池塘”,又如《五柳先生传》一课,抓住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不”字推动整个课堂:以“不”字为重点指导朗读;选取带有“不”字的句子落实翻译,并从中解读人物;由“不”字牵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凸显人物的品行可贵;最终的板书也构架成一个大大的“不”字。真可谓设计巧妙、一气呵成,似一幅主题画卷次第展开,难怪钱钟书说“不”字为全文眼目。再如《变色龙》一课通过“五次变色”切入,《孤独之旅》紧紧抓住“孤独”一词深入解读人物内心,《我们家的男子汉》以首段对主人公的三种不同称呼串起全文等都体现了这种设计意识。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上应有大将风度而不能是萎缩的小兵,切忌将文本肢解成繁杂的碎片。我们应跳出教材、教参,高屋建瓴地把握文章的灵魂,渗透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样才能从全局的角度、关键的地方切入,从大处入手,从小处着眼,向深入处挖掘品味,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入性、条理性。

三、咬文嚼字,回归文字之本。

语文教育的本体是语言。韩军说:“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课,永不过时。”语文教学就应该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揣摩、品味,去领悟内蕴,体会感情,达到审美愉悦。本次的十九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明显,抓住课文语言不放手、不旁逸、不改变,落实在理解和鉴赏上。如《伟大的悲剧》一课,在解读最后一则日记时挑出“遗孀”一词,先解释本意,再放到原文语境中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结合文中关键词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从而体会斯科特面对死亡的悲伤和从容,接着反复地有感情地读将课堂引向高潮,同时也为下一环节“体会人物情感”做足了铺垫。又如《金色花》一课,在“品读·感悟真爱”环节中抓住“你这坏孩子”一句,通过探讨能否将“坏孩子”换成“小宝贝”来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孩子深切的关爱。再如《梁思成的故事》一课以“建筑的灵魂”的具体内涵来引起对人物的深入解读等等。这些课例中,教师引领学生努力揭示语言的言外之意,触摸语言背后的世界,对人物感情的体会细腻而深刻。所以,我们要先充分地自我解读文本,真切体验文本向我们呈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善于寻找文本语言的美点、亮点、激发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扩大涟漪,直至走向人物的心灵深处。

四、用诵读成就课堂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体验其语言魅力和情感魅力的手段有很多,其中“诵读”是一个朴素的、常规的手段,而它的朴素却往往可以成就课堂的美妙与精彩,从而使其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赛课中就有处多关于“诵读”的亮点,如《伟大的悲剧》一课中通过最后一则日记段落的有感情的朗读使师生的情感与英雄们的生命一同升华!又如《金色花》一课中分角色朗读“孩子,你在哪里呀?”“我不告诉你,妈妈”两句话,在教师细致耐心、锲而不舍的引导下,母亲的焦急、关爱和孩子的天真、调皮在读中凸显,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赢得现场掌声。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中学生摇头晃脑的表演读以及《金色花》的当堂减字背诵等等。不少课在“读”中也特别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诵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的活动:范读和点拨。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内心体验和揣摩,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传递给学生,诱发学生思维与作者思维的“共振”,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疑惑或谬误时,教师或正反模拟,或启发学生联想,或指点语音语调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才能更加准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情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精彩的范读越来越受到推崇,只要教师本人有这个素质和能力,就不要用播放录音带来代替,因为教师亲身示范带给学生的感染和带动是录音带无法与之比拟的。在这一点表现突出的如《伟大的悲剧》张老师、《变色龙》肖老师、《五柳先生传》胡老师、《孤独之旅》谢老师等。当然,也有部分值得商榷的课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味道不对的范读有碍无益、适得其反。又如《伟大的悲剧》中教师要求学生试着以孩子的角度来读“最后一篇日记……我的遗孀”,这是斯科特留给妻子的绝笔,孩子的角度是怎么回事?以孩子的角度应该怎么来读?大家茫然。再如《金色花》中刚开始采用齐读的方式来品味句子情感,这怎么可能达成?“齐读”这一策略与“品味句子情感”这一学习内容是不相匹配的。

五、教师牵制痕迹明显,忽略学习过程。

在听课过程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大型赛课课堂上的两点通病。一是预设性过强,教师牵制学生思维的痕迹明显。以《春风》一课为例,在“感知江南的春风的特点”时,学生答出“乍暖还寒”,师让再读倒数第二段,生又答出“阴”,师继续追问“阴了会怎样”,学生又找到了“湿”,步步紧逼,终于挖出了板书要用到的“潮湿”一词。同样在“感知北国的春风的特点”时,学生说出的“刚劲有力”已经很好,教师还要坚持让学生再用一个字来概括,当学生卡壳时,教师给出提示:与“柔”相对的是什么?目的无非是引出“刚”字以便板书罢了。部分课堂就是教师在前,学生跟后,在一个个指引下忙不迭地从文本中找啊找,直至找出了教学设计中的相关内容。二是重结果展示,忽略学习过程。以《伟大的悲剧》中两处问题设计为例,“精读4、5、6段,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遇到什么?”师话落,生即答;“目光锁定8至10段,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质” 师话落,生即答。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其他课例中也屡见不鲜。当然,这与公开赛课自身的特点以及客观条件限制有关,“秀”的成分避免不了,要保证将精彩的设计、完整的课堂呈现出来。但是我们教师要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意识,特别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时间,要掌握甚至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等等。

还好,正如评课专家所说:“今日的名次排序,绝不是明天生命的排序。”这个舞台只是起点,接下去让我们用更坚实的脚步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走出一方美丽,走出一片真情,走出一份雅趣,走出一种气度,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高考揭晓,我们所任班无论是高分、均分,还是上重点、上本科人数,均取得了令人震奋、令人欣慰的好成绩。

我们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带领一个班真是好难好难啊,带好了一个班又是好甜好甜啊!

要问我们是如何扭转、提升这个曾经差距甚远、不足为道的班集体的,我们们想说,这得益于全体任课教师的紧密团结、同心协力,得益于全班同学的发奋图强、努力拚搏,更得益于切实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问我们在这些年的班务工作中,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何感悟,我们想,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我们从这十七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悟到了八个字,那就是:以德育人、以理服人。

以德育人,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这里的“德”,即美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思想素质等。

以理服人,即指通过说“理”来教育学生,它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对学生施加正面的影响,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目的。这里的“理”,即真理、事实。

在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德”和“理”贯穿始终,贯穿着整个思想教育过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里的“身正”,就是指具有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美德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尊敬和崇拜,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思想工作要理直气壮,有“理”才能“气壮”,“事实胜于雄辩”嘛,理不直,则气不壮,理不直,自然会中气不足,语言没有感染力,这种思想教育显然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德”和“理”的关系中,我们认为,应以“德”为先,或者说,“德”为“理”先。“物得以生为之德”(庄子语),庄子认为“德”是行为的效果。一个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爽快、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不体罚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德”在学生心中,本身就是一种“理”,一种不用质疑的“正理”,一种至高无上的“天理” ,这种“德”就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的“硬道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良好的品德对学生总是潜移默化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无不起着直接的、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说,有“德”便有“理”,有“德”就有“理”。教师的美德就是学生思想工作中的“硬道理”。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的做到,“正人先正已”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教师的这种积极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一种鼓励,一种美德。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教工》杂志的封面题词时写到:“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人之模范也。”陶行知先生也说:“要人敬已,必先自敬。”“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是虚心、宽容、豁达的。”

[1] [2]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三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初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其他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今年的数学基本功竞赛中先后获得张甸区一等奖、__市三等奖。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在__省数学邀请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五、不足之处

反思一年多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作业本的保管、潜能生作业的书写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四

在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我对新一轮课程标准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引导,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1、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5、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6、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一、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这个“素养”中包含着我们早已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能力”只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语文素养则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种语文素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现代社会的学习讲究的是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主动求知,才能终身求知。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 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等。由此可见,面对新课标,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以便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课堂将是一个广阔的训练平台。

但要注意,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明确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并寻求学生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尊重、学会表现自我……通过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种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那么,语文的课堂会给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有效的环境,进行合作,进行探究。

四、新课标的要求不应抛弃传统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教学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注重熟读、背诵,注重积累和感悟等。如果能取其精华,摒弃其中的不足,融进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便既可做到继承传统教法的先进成分,又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积极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探寻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注重在课程中传达新思想,才能使自己永远与时代合拍、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五

我从教13年,担任班主任近10年,对“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是深有感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是“教书”的根本,教师决不能只“教书”而不“育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对教育工作总是热情洋溢。从一名刚毕业的师范生到对工作游刃有余的青年教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实践中、反思中、总结中成长起来的。有时担任班主任,有时担任两门主课,无论分担什么学科、什么工作,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努力再努力——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提高教育技能、尽快地融入到学生当中,而且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等工作始终很用心,也深知教师育人的重要性,时刻谨记“育人”的职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表面看是教书,其实真正的内涵是育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素质。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

在我每年接手的班级中,总是会有几个成绩差、习惯差、品行差的典型学生。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从接班起就对他们倾注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精力。首先我要从多方渠道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生活情况、思想品行、学习习惯等,无论是询问“前辈”还是做家教,我都对得到的资料进行整合比较以作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会亲自“走近”他们——课下观察他们的“行踪”、课上注意他们的“动态”,对他们多提问、多指导、多关心、多交流,更准确地帮他们查找造成目前这些行为、思想的根源,并通过一次事件进行举一反三的引导教育,让这些孩子在一次次的小错误之后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尽快帮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接着引导他们明确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学习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就这样,在我的耐心教育、引导下,我所带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品行大多数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即使学习成绩没有大幅提高,但是思想行为绝对是健康、积极、热情、向上的,甚至他们中还涌现出不少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秀典型呢!

的机会,激发她们的自信心和大胆参与的勇气。课间,我走向她们的座位,坐下来与她们聊天,问一问:在校住宿有没有什么困难?在校就餐有没有什么不适应?放学回家都喜欢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最爱读的课外书是哪些?最擅长的体育、文艺活动有哪些?慢慢地孩子们似乎已经把我当成了她们的知心姐姐,主动加我的qq,有什么心事或者困惑总喜欢课下主动找我聊一聊。有时还告诉我一些男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动向呢!使我能够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探索、研究、交流、评价等,男孩子们展开思维的碰撞,女孩子们也从中领悟学法、激发兴趣。例如:由程新超、周晓辉、李府昌等几个男孩儿导演、编排的课本剧《晏子使楚》获得了镇级优秀节目的荣誉。这也是我们班

学生

把握课堂、拓展课堂的优秀成果。课余时间,我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从不布置反复抄写的、大量枯燥的作业,总是引导孩子们明确每天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句、熟读或背会本课课文等,同时给孩子们自由把握的空间,指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课余活动,支持孩子们课余展开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跳绳比赛、跳皮筋等活动,并鼓励孩子们多去图书室借阅图书,引导班干部在班上开展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这样一来,早读课、自习课上教室里都是专心读背、勤学苦练的身影。课间活动,个个都激情高涨、大显身手。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积极向上,班风有了显著的改善。乐观自信的笑脸越来越多了,明辨是非的小督导员争相担当了,班主任的“头疼病”也悄然痊愈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不但要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还要有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在孩子们的自选和推选中组建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要做好的便是正确的督促和有效的运用。首先对班干部要敢于放手,但又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管理技巧的指导。同时,对班上的好人好事、学习标兵、劳动能手等先进典型要加强表扬的力度,对纪律涣散、思想不端、突发事件等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公平的处理,时刻让学生谨记:健康、积极、向上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作风,时刻保持平等、温馨的班级氛围。

通过多年“教书育人”工作的体验,我深感学生的思想

教育

引导

工作

很重要,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都应该用心和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学习的技能、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好的育人的本职工作。这不仅需要时刻保持满腔的热心和责任心,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倾注更多的耐心、诚心和爱心,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一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一个名副其实的育人典范。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六

以德育人,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美德、高尚的品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进而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这里的“德”,即美德,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思想素质等。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承担的是非常神圣的职责,我们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我们要为社会各界输送合格人才。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体现着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且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几点想法。

一、正人正己,德高为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获得学生信任、尊重的前提,“师爱生,生则尊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努力地做到,“正人先正己”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教工》杂志的封面题词时写到:“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人之模范也。”陶行知先生也说:“要人敬已,必先自敬。”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相互碰撞,老师的道德观念,思想品质通过教育学生可以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的高尚的道德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思想观,教师首先应当先塑自身,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公正无私,严于律己,热爱学生等。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一定禁止,否则就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良好的品质是无声的命令,是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血液。试想一个随地吐痰脏话连篇,举手打人的教师,怎么可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学生?一个经常丢三落四上课迟到的老师,怎么能教育出严谨守时的学生?所以,教师注意自身的形象是非常必要的。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他知识丰富、讲课幽默,很受学生欢迎。但他有一个毛病,总爱随地吐痰。这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反感,他在学生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一个小小的恶习就破坏了你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恶小而为之,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榜样。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正是这个道理。

二、严爱结合,张弛有度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身心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思想观、道德观念都处于半明白半糊涂状态,一言一行可塑性都非常大。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严格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要注意情感的渗透,要讲究语言艺术。对于学生错误的言行,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姑息迁就,要严格管理,严格把关。当然严并不意味着板起面孔训人,动辄发火指责,而是严中有爱,严爱结合。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要耐心细致地传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传授科学的文化知识,讲解中学生文明礼仪等。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

正确引导,严谨治学,既注意课堂上知识的准确传授,也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教师应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真诚地去爱学生,他们才愿意自觉地接受教育,这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良好作用的前提条件。课下多和学生一起活动,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宽容和理解。使学生心情放松,乐于和老师在一起,和老师说心里话。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他们的,在爱的前提下,“严格”就有了鲜活的色彩,就不再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紧箍咒”。

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脚踏实地的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细致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句话,写好每个字。对知识讲解,要全盘掌握,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对细节部分要处理到位。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心中有数,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改。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要公正无私,不偏袒,不护短,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其实,教师的这种积极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一种鼓励,一种美德。这样做,不但树立了自身的形象,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教育,使学生也养成了严谨治学,公正无私的人生态度。教师的积极进取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教师勤奋上进,有强烈的进取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就直接感染着并鼓舞着学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班级就会呈现出团结一致,蓬勃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这样的班集体无论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是无往而不胜的。

历史在前进,世界在瞩目,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以德育人,润物无声,让“朽木”可雕,让“枯枝”发芽,让“顽石”低头,让“铁树”开花。让我们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以德为本潜心育人,以人格的力量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七

以德立身用爱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在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个性的过程中,要以德为根本,以爱为主导。在我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以德立身用爱育人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首先,以德立身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的行为和社交方式。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那么他即使再有才能,在社会中也难以立足。以德立身意味着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学生正面受教育。只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美好的,他们才能在行为上秉持这些追求,最终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其次,用爱育人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爱是最基本的情感需求,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得到关爱和认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尊重的权利。只有在这种被爱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潜能。同时,爱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关心和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目标和努力奋斗的态度。

再次,以德立身用爱育人可以促进学生的性格塑造和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掘他们的优点和潜能,并在教育中加以培养。以德立身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自律、自立、自强、自信等素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用爱育人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赞美和鼓励,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自信与勇气,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最后,以德立身用爱育人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具备高度道德水平和强烈爱心的人,会更加关注他人需求,注重社会责任,乐于助人。只有通过教育,使更多的人具备这样的品德和情感素质,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在教育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为他人着想、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时刻以德立身,用爱育人,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培养优秀的人才,更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以德立身用爱育人是一种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性,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促进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德为根本,用爱育人,做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的榜样,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作出贡献。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以研促教以德育人”的重要性。研究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做人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与教学相辅相成。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研究的对象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研究学科知识,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从而能够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真正的收获。

第二,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与时俱进。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研究,才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研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探索更多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德育更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只有德育与知育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通过德育,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他们不仅仅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四,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需要教师的榜样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只有自己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五,以研促教以德育人需要教育系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系统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为教师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育素养,与学校共同育人。只有教育系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以研促教以德育人的目标。

总之,“以研促教以德育人”是教师人生的座右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只有通过研究与德育的双管齐下,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最终的目标,培养出品德高尚、知识全面的人才。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以研促教以德育人”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分别探讨如何以研促教和以德育人,并提出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研究促进教学

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通过研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计划。此外,研究还能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段:德育与人性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以研促教,还要以德育人。德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道德的过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心、责任感和公德心,提高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德育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研究和德育需要通过实践得以验证。只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些概念理解困难,于是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教学方法,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此外,通过实践,我们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社区服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第四段:经验总结与分享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总结自己的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学心得,互相借鉴、切磋教学方法,共同提高。参加教研活动、教学讲座、教师培训等都是很好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五段:反思与展望

在实践中我们也要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未来,我将继续坚持研究促进教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我也将继续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总结:

以研促教以德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无论是教学还是德育,都需要通过研究、实践和经验总结得以提升。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改革与研究,注重德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教育的力量,我们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十

关于“以德治学立身育人”的主题,我的体会是,德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它涵盖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贡献。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将德育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分别探讨“以德治学立身育人”的体会。

第一,德为先,以德为师。教师作为德育的主体,应该将自身的行为做出示范,与学生良好的行为建立默契,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态度,保持亲和力,使学生明确德行的分量和重要性。比如,德行的具体表现就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等等,而教师应该通过自身言行的反面教材,让学生明确到德行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成为德行的发扬者。

第二,多元文化的融合,需要有开放的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在德育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生长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人要考虑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来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能够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独特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宽容精神,避免出现过度排斥和歧视的现象,确保学生在社会中能够尊重不同文化,建立正确的反映思考和行为方式。

第三,尊重生命,珍视自然环境。德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人类进步的过程,它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拥有开放的思想、清晰的头脑、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育人不仅仅要注重人的生命的尊重,保护好生命的边界和权利,还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优化,推崇绿色力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从纵观天地之大和众生之小的角度,认知到自己是一种生命,然后从中延伸出尊重生命、珍视自然的高尚情感。

第四,提高思辨能力,弘扬集体主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表现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体味集体主义的精神,放弃自我、顾全大局,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让学生懂得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同时也能够思考和创新,进一步提升个人思维和创造质量的水平。

第五,强调实践教育,做到知行合一。德育要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者不应该只是讲理论,还要着重强化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 in the moment中去感受和体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在观察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深刻认识自我,通过团队合作来感受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时,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迎接更广阔的未来和更大的机遇。

以上所述就是我对“以德治学立身育人”的主题的几个体会。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致力于引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明白道德价值和意义的真谛。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学习,我们可以充分实现学生及自己理性与感性的全面提升,彰显出更高更深 的价值。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十一

从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变化,作为教师无不深感从教环境的变异,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之心却从没有改变过,因为我深感教师职业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不需豪言壮语,只需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廉洁从教,从心底读懂一滴,就可以改变本色的现实意义。廉洁从教,应成为新时代高尚师魂的精神堤坝。

一、 用师爱诠释廉洁从教

如果没有教师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这爱可以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并且会照亮他们的人生。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公正执教,严谨自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取得成功的。天地君亲师教师是人之楷模,必须为人师表。作为教师除了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外更应该有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从居安思危,戒折以俭魏征廉政史话的故事中让我读懂了: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以生为本,关爱孩子。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从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从教,服务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从教的意义,感受到从教的幸福,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爱戴,在孩子心中树立光辉的师表形象。同时我们也要在学生的心田播撒一粒廉洁的种子,并让这颗种子在孩子的心间生根发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草荣枯,四季轮回,谈化的是名利,不变的是教育者那份追求。我也坚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 用行动铸就师道之魂

廉洁从教,应该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坚定依法从教,廉洁从教的理想信念,时刻提醒自己,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教师,清清白白干教育,以自己的清廉之举铸就高尚、圣洁的师魂。只有这样,才能不辱教育使命,让一代代学生健康成长,也才能让自己的梦想飞得更高。

礼尚往来立师表。教师必须坚守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服务为最高目的,以培育青少年成才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的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

敬业爱生尽责任。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职业,不会带来任何物质上的富有,但是在精神上却是充实的、快乐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安贫乐教,爱岗敬业。

义利关系要摆正。当前确实还存在着腐败、分配不公、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但教师作为社会上一个思想水平较高的群体,应以正确的健康心态来认识和对待这些社会问题,以坚定的立场来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不能因为心理上的不平衡就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严谨求真做学问 。廉洁从教。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刻意操守并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自觉抵制不义之利的诱惑,社会潮流的冲击,我们应该坚守诚信这一道德底线,从善求真做学问的态度,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为着教育的理想而奋斗!

廉洁从教,我相信,当我的生命走向尽头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痕迹,但我已飞过。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广大,书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作为教师,我们时刻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纯洁师德师风,努力修身养性,以此来固守我们的生命底线,选择心灵的净土,让廉洁成为自身职业的一种自觉和习惯。

教师以德育人心得体会篇十二

以德治学立身育人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德治学已经成为我教书育人的宗旨与精神。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这一主题的感悟和体会。

第一段:信念的力量

以德治学的核心在于“德”,教师必须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先行以德立身。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倡导正义、诚实、友善等道德品质,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才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我们也要要求学生时刻保持道德底线,做到心中有敬畏、言行有分寸。

第二段:德艺双馨

在教育工作中,除了以德立身之外,还要注重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在授课中,我们可以融入趣味性、情境性、实践性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益于学习。同时,我们还要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段:情感的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注重情感的教育。正如孟子所说,“教不严,师之惰也;学不勤,子之过也。”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发展。我们要重视学生内心的感受,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段: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以德治学还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能只是注重传授知识,而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不足,提升自我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五段:以身作则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师的行为和言语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只有我们自己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够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我们要时刻警醒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切实做到充满激情、责任心强,让学生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

以上是我对于“以德治学立身育人”主题的体会和感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充满着责任和使命感,唯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努力,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2886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