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符合我们的预期和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通过讨论和决策来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一个好的方案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地付诸实施,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团队的力量。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性、概括性与简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能准确用字母或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1、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用字母表示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字母表示什么?(多媒体出示)
(1)阿c和小d看《阿p的故事》,c 、d、各表示什么?
(2)小军和小明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a、b 各表示什么?
( 3 ) 扑克牌“黑桃a” 、“梅花k”,a 、k各表示什么?
导课:生活中,用字母可以表示人名、地名和数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三只青蛙三张嘴……齐读)
师:照这样下去,能读得完吗?这首儿歌中的数字有个特点,谁发现了呢?
过渡语: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数!可以换个字母说一说吗?我们用“n只青蛙n张嘴”一句话就概括了这首说不完的儿歌。
活动一:组内同学年龄与老师年龄比较,进行填表。
活动二:利用学具摆一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意义。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 ”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现在你们已经学会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
(只) 嘴
(张) 眼睛
(只) 腿
(条)
这节课你们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是什么?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a×3=3a a×b=ab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课文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只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订了生产合同的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经过。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于理解文章要点的作用。比如说惠特尼制造标准间的好处,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条好处。
3.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一、导入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发明家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交流材料),有一个人的发明,却看不见,摸不着,他是谁呢?他到底发明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
三、研读课文
1.18世纪以前,毛瑟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文中哪儿写了制作的复杂?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段落)
请把机械制作的复杂读出来。(指名读,如学生不能读出表示复杂的语气教师可范读。)
(十分复杂、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装、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只能)
2.还有那些困难?
(生:数量大、时间紧迫、需要大量铁匠。)
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相应的语气。
(生答: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4.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5.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读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
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己总结)引导学生初步联系使用分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
(学生可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教师出示句子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6.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说明性文章,要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在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教学中,可以将惠特尼的标准化做法和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做法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后的资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资料,自己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课文的内容不难,学生容易理解,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毛瑟枪制作的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打好基础,使学习水到渠成。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6、有感情地朗读。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课型:
上课日期:
作者:
单位:
新授
《初春》1课时
课前预习:
自读诗歌,积累文中生字、生词,了解作家王宜振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新课标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作家作品常识。
2.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
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 。 (学生回忆课文,填空)
(一)、整体感知,读《初春》
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 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
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
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
明确:(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
(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
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 想象特点
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
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
(二)、读三、四节,体会诗歌想象的特点(学生找想象的诗句品读)
明确:石子---蝴蝶;书中倾听----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一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 小结:这样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诗让我们产生新鲜感的原因(生读诗,探究)
写作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亲切,清新,可爱取胜。
语言特色: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毛毛雨新芽初蛙鸣 风筝儿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爱春之情
蝌蚪教学反思
本课词的学习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自学。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学生主动、投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夏令营的较量》、其他有关资料。
1课时。
1、板书课题:
鲁滨孙漂流记
板书:
英、笛福
2、解题:
“漂流”什么意思?
(随着水浮动。)
3、这部长篇写的是一位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历尽磨难,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后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一件事。本课是该书的缩写,所谓缩写就是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留下主干部分。
4、鲁滨孙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八年。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5、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第二自然段) 。
6、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
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
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
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
交流时随机板书:
住、吃、安全、孤独
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细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说说鲁滨孙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板书:
搭起帐篷、打猎捕鱼、养羊种麦。住所前空地插树桩,羊群分养,救下“星期五”为伴。
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
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学生讲讲原著中的故事。
(种麦子、做陶器、做独木舟。)
(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5、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参加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思考:
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
阅读资料后四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总结发言。
6、教师总结:
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在听完我的描述后,你们猜猜他是谁。
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小学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
学生齐背(到《赠汪伦》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体现出了李白与朋友之间多么深厚的感情啊)
至真至诚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去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学们对李白应该比较熟悉了,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咱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朋友呢? 一位学生介绍(介绍的好我可以说:非常好,看来你和李白的关系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补充。
出示ppt,红字一定要着重掌握。
过渡:知道了诗人,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为了深入地理解诗歌,我们常常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写作背景,这叫知人论世。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时代和当初特定背景下的产物。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闻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咱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请同学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1、2。
学生读完,提问: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古诗四步学习法啊?
学生读之前,提问:同学们,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答后,我说:非常好,你们说的都很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抑扬顿挫。现在可以开始了,组长起头。
找两个小组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再找两个人读,读完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建议要向他们提出来?
然后教师评价。
最后齐读。
过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现在同学们借助手中的预习资料自学2分钟,弄清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小组内统一答案,各派一位同学上前将题目和4句诗的翻译写到黑板上。其他人背诵诗句和翻译。
写完教师挨个小组评价,分四点:1、内容对错。2、错别字。3、语病。4、补充内容要加括号。
评完一组,该组起立齐读诗意。
过渡:诗句的意思已经清楚了,下面我开始进入诗的灵魂部分――悟诗情。请同学们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读完,现在开始合作探究。
过程中随即提出总体要求或加入每组讨论。
教师点评
然后说:爱月的李白懂得借月传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龄定会读月明心,沐风会神,两颗心,远隔万水千山,就这样融汇在朗朗明月、习习清风之中,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种相知相会的神交更令人感动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难时,没有来得及问候一声,更没有亲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给昌龄一轮明月,一颗愁心,却给置身蛮荒的朋友带来了永远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学生说,我最后说:同学们知道还真不少,我也为大家收集了几句送别诗,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
最后我们来完成本节课的达标测试.
师:怎样赏析诗歌呢,这说来话长。最简单的就是沿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营造的意境氛围或某种手法(某些词句)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我先来作个示范。
第一句写景,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赏析以下三句。四人为一小组,把赏析的内容写下来,看谁写得最好。
生:次句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生: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表达同情与安慰。
生:最后一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风也拟人化了,风也同明月一样,读懂了诗人的心音,愿把诗人一片赤热的情怀直送到夜郎西。
师:至此,我们看到诗人李白寄给王昌龄不仅仅是一首短诗,而是?
生:一片真挚的友情。
生:一颗赤诚的心。
5.艺术特色。
生: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生: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师: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今晚,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作者是山东省济南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江洪春先生,他是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江老师这本书是他30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由山东教育出版社xx年8月最新出版,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很有指导作用。江老师说,当广大教师已经理解并接受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之后,就会感到一种新的困惑,即用什么的教学手法、手段去落实,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缺少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所以说,没有技术上的支持,会直接影响教学新理念的落实与体现,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江老师认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我对此是非常认同的。
“认真钻研教材,方法就在其中”这已经是一句老话了。但是现在很多教师没有通读全套教材,教研员也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校长抓得也没有到位,进修学校的培训也是这样。当然,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如果自己不想钻研,内需不足,外因再强硬效果也是不好的。苏霍姆林斯基讲的“用一生时间备课”指得就是钻研教材。我自己对全套教材的研读也不够,现在正在弥补,我对自己提出要求,至少三到六年级的教材要做到基本熟悉,努力把握教材的体系。
语文味就是“既得言又得意”,就是“文道结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在的课堂教学,大都数公开课得意太多,弄得学生泪水涟涟的,学生上课像在听一个动人的报告似的,真所谓“听听激动,想想感动,下课之后一无所获”。
前几年“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这是工具性太强,新课程之后矫枉过正变成“情感课、人文课”,《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找不到“训练”这个词语,这就是人文性太强了。要做到恰到好处也许真的不容易,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这是肯定的。按照我的观点,语文课还是工具性占60%要好,毕竟语文课的任务不但要掌握“内容”,还要掌握“形式”。这个“形式”还是需要训练的。
我的结论是这些特级教师都是很“强势”的,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沿着教师的“预案”走,即使出现一些“火花”,教师也会灵活“处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不是学生自学。“教学”的特点一定要把握清楚,教师的主导不能缺位。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1、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学习课文中的相似小节。
2、懂得萝卜、白菜、西红柿和马铃薯的食用部分,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对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勤于观察的教育。
3、学习区分:“不好吃、不能吃、最好吃”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进行仿写练习,培养学习能力。
1、通过教——扶——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相似小节,知道不同的蔬菜的食用部位是不同的。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3、辨别词语的意思,并学习用“带着”“跟着”说话。
1、通过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课文。
2、进行段的仿写练习。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九课《熊妈妈收菜》的生字,通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小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一)、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节
1、过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听老师来读课文的第一节。
“菜园里的蔬菜都长大了,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出示:熊妈妈带着小熊去收菜。
练习:问:“带着”可以用什么词替换?(领着)
读一读
能否说:“小熊带着熊妈妈去收菜”?为什么?
应该用哪个词来表达?(跟着)
请用“带着”、“跟着”各说一句话。(老师示范,学生练习)
2、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跟着熊妈妈去收菜呢?
听录音,看课文,熊妈妈带着小熊都来到了哪里?
生:回答
板书:萝卜、白菜、西红柿、马铃薯(四幅图)
(二)、学习第二节,掌握学习方法
1、过渡:在收菜过程中,小熊都增长了哪些知识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
2、集体读第二节:数数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熊妈妈和小熊走到什么地方?熊妈妈干什么?
2)小熊要怎么样?
3)熊妈妈说什么?
4、根据以上问题引读,板书:叶子、根(最好吃)
5、学习了第二节,你懂得了什么?
(三)、归纳学法,小组学习第三、四节
1、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步骤学习第二节的?
2、按这样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四节,并同时完成第43页上的填空1-3题。
3、请二位同学上来,完成第三、四节的板书
4、分别请两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演示学习成果,并派代表给全班同学引读。
(四)、学生独立学习第五节
1、学生自学,完成填空第4题
2、请一个同学上黑板完成板书,并带领大家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老师想考考你:这里有三个词:“最好吃、不好吃、不能吃”他们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2、是啊,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蔬菜,他们的食用部位也各不相同。
1、你们知道还有哪些蔬菜,它们分别吃什么部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蔬菜图
2、你能照课文继续编故事吗?
四人小组仿写练习
全班交流
3、课外阅读
《长颈鹿的家》p60
9、熊妈妈收菜
小熊(图) 熊妈妈(图)
萝卜 (图) 叶子 根(最好吃)
白菜 (图) 根 (不好吃) 叶子
西红柿(图) 叶子 (不能吃) 果实
马铃薯(图) 果实 (不能吃) 块茎(才好吃)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十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二课时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穷人
[个人简历]
田科,男,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语文老师。中央电教馆“远程项目学习”骨干教师。甲骨文教育基金会世界教育专家组成员。多次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现着力进行“协作式小组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项目获全国合作学习一等奖。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一
多彩的插图中,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滚铁环的;有抓子儿的;有捉迷藏的;还有的正兴致勃勃地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存放着数之不尽的玩法。这样一个贴近孩子生活的话题,无疑能激起孩子们表达的冲动、交流的热情呢!
学生爱玩的游戏很多,如:转呼啦圈、翻跟头、踢毽、跳绳等。交流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大胆说、开心说,说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玩法,还要注意对不健康的游戏给予正面的指导。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自己玩过的游戏,并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2)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应对,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
(3)交流时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1)看图引出话题
(2)互动交流话题
同桌互说自己平时最爱玩的游戏以及玩法。
抽生汇报,大家评议。(强调介绍玩法要清楚、有条理)
(3)现场模拟体验。
(4)畅谈交流感受。
(板书:认真倾听礼貌交流学习应对)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二
1、能年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2、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要遵守规则,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
3、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能看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投影仪、头饰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四种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头饰)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这段故事只有图画,没有课文,你愿意当一个小作家,为每幅画下面都配上一段文字,组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我们来试试吧!
1、仔细观察图画1,想一想,画面上都有谁?它想要干什么?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画面上还有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来观察画面。再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2、观察图画2,看看图画中还有谁,小猴子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听了小猴子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它的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3、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图画,说说图画的内容。
4、观察图画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5个同学一组,编排课本剧,带上头饰演一演。
将6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争取做到叙述完整,清楚。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三
1、读通按照从小到大的归属关系排列的词语,并理解意思。
2、积累带动物的成语及格言、警句,能背诵名言,并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3、通过读短文,明白要从广博的生活中获取知识。
4、通过读句子,发现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并知道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积累成语、格言、理解其中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课件、收集的名言、成语、
两课时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有关动物的知识,而且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乐园四,继续感受学词学句的快乐。
1、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词语,自幼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词要连读,词与词要有停顿。
2、指名读。
3、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4、这两组词语都是有规律的,他们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老师这里还有几组词语,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学生动手排列,思考为什么这样排。)
5、顺序齐读词语。
1、在我们的语文中,有些词语可有趣了,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自己读,读准字音,词儿读连贯。
2、指名读。
3、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4、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分四人小组说,可以用动作表达。
5、指名说。
6、试一试读好词语,自己练读。
7、师生对读。
8、你还积累了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告诉大家。
1、这里的两个句子课文中学过,边读边想,注意带电的词,你发现了什么?
2、带点的词语都是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用上他们可以使句子更有条理。一起读句子。
3、这里有两组图,说图意,别忘了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小组交流说话,用上时间的词语。指名说。
1、有些句子会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会背,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读,大家仔细听,听她读得怎么样。(适时评价)
3、这几句格言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
4、指名背。
5、大家一起背。
6、格言对对碰。男生女生各说一句,看谁说得多。(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7、抄写格言,写正确、整洁。
8、学生抄写。
9、评价抄写情况。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思考:这篇短文讲的什么?
3、小组讨论: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
5、齐读短文。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许多有趣的句子,懂得了要从广博的生活中获取知识,会学习真快乐!
家校共育教学设计方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09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