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21:47:04
专业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0-27 21:47:04     小编:HT书生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教案中的教学步骤应该安排得合理有序,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通过教案范例的分享,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一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科书p53—54页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二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权。

学会如何实施保护自我的隐私。

例举法,讨论法。

一、导言: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也应学会自我保护,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非法窥看。

二、过程:

1.出示案例:小花是武隆县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一直以来小花的成绩总是令父母满意,可在最近几次测试中成绩连续下降,妈妈非常担心。于是家中就发现:小花与同学通电话时,妈妈会拿起另一部电话;小花与同学上网时,妈妈会悄悄地站在她身后;小花的书包这些天总是有被人整理过的迹象。

2.小组讨论案例:

你觉得小花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3.讲解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是(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比如个人独特的生理特点、心理活动、日记、电话、信件以及在自己住宅里从事的个人活动(私生活)等。

做练习: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1、老师的收入。

2、我往来的朋友

3、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4、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元钱

5、个人病情

(2)个人隐私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权,就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小结

4.结合理论,联系案例。

(1)小花的行为作了危害社会的事吗?

(2)小花的妈妈的行为是爱还是侵权?从哪里看出来的?

(3)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4)小结: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要大胆向家长说,这是属于我的隐私,请你尊重我的隐私。但是,我们不能敌对家长,毕竟家长是为了我们好。

5.辩论赛:“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要求:

(1)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

(正方:隐私就是丑事;反方:隐私不是丑事)

(2)说出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三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

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

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

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影响及成因

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

1)法制观念淡薄

2)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3)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好强逞能等心理

4)辩别是非能力较差

5)生活上的互相攀比、盲目追求

6)受江湖义气的影响,丧失个人的原则和立场

二、未成年人犯罪始于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发展的轨迹

一是吸烟——易伤害健康、诱发犯罪

二是旷课、夜不归宿——易受外界侵害

三是打架斗殴——易产生违法行为

四是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易发展成抢劫

五是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易诱发性犯罪

六是与品行不良的人交友——易近墨者黑

七是携带管制刀具——易导致严重违法犯罪

2、走向犯罪的三步曲:

(1)好逸恶劳、沾染不良恶习

(2)恃强凌弱、走向违法道路

(3)不思悔改、滑向犯罪深渊

3、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1)、厌学,滋生不良行为。

2)、好奇心的试探,引发不良行为。

3)、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

4)、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

4、青少年不良行为的预防

五要

1、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贪图享受,一味的追求金钱。

2、要认真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知识,只有把书念好,经常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分清是非,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要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从小事做起。

4、要具备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心态。

5、要学会保护自己。

七不要

1、不要吸烟喝酒。

2、不要接触校外不良社会青年。

3、不要观看、收听色情、淫秽,暴力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4、不要打架斗殴,要善待他人,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用优越感去刺激他人。

5、不要携带管制刀具。

6、不要盗窃,故意损坏财物。

7、不要上网打游戏、赌博、聊天等。

小结:通过分析,找准方向,制定对策,循序渐进。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四

1、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并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

2、提高幼儿的自己保护意识和能力。

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并知道一些自救的方法

提高幼儿的自己保护意识和能力

毛巾、一些防火安全标志、关于火灾的一些图片

1、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图片上都怎么样了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小结:这几张图片里面都是发生了火灾,房子着火了。

2、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火灾吗?

(请幼儿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4、教师提问:火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呢?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都是小孩子不能去玩的,如鞭炮、打火机等等。如果发生了火灾,那我们就会非常的危险,因为大火不仅会烧毁房子,烧伤人,还会烧毁森林,污染空气。所以,小朋友一定不可以去玩火。

(告诫幼儿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2、教师继续通过提问,让幼儿说出一些预防火灾的一些方法。

小结:看到有火的地方,小朋友不能去靠近,更不能去玩火。

教师:现在天气干燥,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灭火的办法。)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想出地办法都不错,如果出现了火情,我们可以用水泼灭火、用湿布扑灭火,用沙子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等等。但是小朋友们要记住,如果出现大火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拨打119的火警电话哦。

2、教师出示关于防火的标志

教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标志呢?请幼儿来说一说。

(严禁烟火、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等等)

3、教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么多的防火安全知识,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吗?这些知识不仅小朋友们要知道,回到家里,你们还要当一个小小宣传员,告诉你们的家人和同伴,也跟他们说一说应该要怎么样预防火灾,如果遇到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

4、结束活动。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五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机智勇敢的于杰。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一是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是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6、当不认识的人送给你糖果、饮料等诱人的食品时,你该怎样做?

7、放学后,有陌生人抢你的书包,或威胁索要钱财怎么办?

8、当你被坏人挟持后,你将怎样想办法逃离虎口?

(四)表演《你是陌生人》。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保护自己惩治犯罪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大家多关注。中央一台的“今日说法”,天津卫视的“案与法”等法律节目并从中学到一些法律知识得到启迪。

通过分析事例,弄清了主人公于杰是如何脱险并机智带领干警擒获犯罪分子的,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学会识破犯罪分子的种种花招以及花招背后掩盖的丑恶目的。

通过读事例、说理解、讲故事、议收获等环节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操作水平,强化了法律观念,拓宽了思路,并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丰富了自我保护和紧急避险的方式方法,真正的达到了教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六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

(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导课

二、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三、拓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八

纳税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税额的计算。

税率的理解。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2)50吨的10%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4、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

5、看课本98页内容。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

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板书设计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九

《防止火灾》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态度:认识火灾的危害,能够意识到预防火灾的责任。体验消防队员的辛苦以及其他人在火灾发生时的协同互助精神。

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防火意识,能够消除火灾隐患。知道怎样报火警。知识:杜绝引起火灾的行为,知道报火警的方法。教学重点:认识火灾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防火意识。教学难点:了解报火警的注意事项。教学具准备:录像资料相关新闻报道图片教学过程:

火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谁能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火有那些用途?请同学自由发言(做饭,取暖,照明等看来火对于我们的确很重要,我们的生活在离不开火,但是有时火却给我们带来另一幅画面。

火灾的危害:

播放相关录像资料,出示相关火灾的文字报道

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的说。

火灾预防:

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给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被火灾夺去生命。同时因儿童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也不在少数。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呢。请从你的家庭、学校、和你的周围(如山林等方面说说,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1、不要将火烛带入校园,树林。

2、不要在易燃、易爆物旁用火。

3、不用私拉乱接电线,经常检查用线路,以防老化。

4、做到人走关气、断电。

5、小朋友不能参与救火。

1、设想:如果火灾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3、学生汇报。后教师放相关录像,让我们看看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4、放录像后归纳总结。

5、情境表演:

(1)、说明学校如果发生火灾你应注意什么?

(2)、在老师的引导入有序的撤离教室。

(3)、做好必要的自己保护。

(4)、不要慌乱,大喊大叫。正确方法:用手或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的弯腰离开教室,靠右行走楼梯,离开学校或来到操场。

如果有些同学被困在教室怎么办?正确方法:不要四处逃跑,慌张。先捂住口鼻,往安全出口逃出。不要拥挤,否则会造成一些同学严重受伤或死亡。跑到操场或学校门口,拨打电话119叫消防队员赶到学校救出被困的同学。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树立自己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确立法律观念,尊重规则,尊重权利。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掌握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勇敢地与侵害行为作斗争,增强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防范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不法侵害和意外险情的情形,提高防范侵害的警惕性;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用智慧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提高警惕是防范侵害的前提。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新授同学们,下面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小丽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阿林,并且很快地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阿林约小丽去公园玩,小丽应邀了。

师:根据你们的猜测和想象,你说他俩会怎样?

生:......

(一)提高警惕过渡:刚才大家对小丽的遭遇作了很多猜测,那么究竟小丽的遭遇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1.播放影片

2.师:小丽这么轻易落入魔掌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形成共识:小丽落入魔掌的原因在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警惕,轻信网友。(板书:警惕)

3.师:我们在网上交友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

a.活动:小组讨论

b.指名汇报教师归纳:总的来说,网络世界就像一个万花筒,青少年要提高警惕性;同样,社会犹如网络世界,即绚丽多彩,又存在着一些丑陋肮脏的东西,我们同样要提高警惕,正如谚语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用智慧保护自己过渡:由于小丽在思想上没有提高警惕,落入了魔掌,现在她非常后悔,向我们发出了求助。同学们,请你帮小丽想想办法:

1.小组活动

2.指名汇报

3.(播放影片)我们来看小丽是怎样逃脱的。(板书:智慧)

4.师: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根据环境和情况不同,办法也不同。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断录像。(出示录像)

5.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材料,你们觉得他做法可取吗?(出示:一个生命随风而去)生:......师:遭遇不法分子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力量悬殊大的,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及脱身。两害相权取其轻,保住最大利益。师:我们是否就这样宽恕、姑息他们?那该怎么办?(板书:法律)

6.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你有遭遇过不法侵害的经历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该怎么做?(出示课件)

2、师总结:(出示课件)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大家懂得,在不法侵害发生前,我们要提高警惕,在不法侵害发生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在不法侵害发生后,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只有我们多掌握一些自己保护的本领,积极地去保卫自己的平安,大家才能平安地学习,平安地生活,平安地成长!

3、播放音乐,齐读儿诗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一

1培育学生的根本法律意识,帮忙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加学生的自我爱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爱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争论增加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缘由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仔细学习法律学问,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非常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犯罪--指严峻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三、合作沟通: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缘由还有什么?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头。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二

社会心态问题,说到底是一种人的心理需求与社会发展状况双向互动的产物。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具有多角度性与多层次性,而社会变迁所发生的各种碰撞,又决定了青少年对社会现状心理反应的复杂性,青少年社会心态具有更大的模糊性与不稳定性,这与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1、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收集资料

2、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

3、布置教室。

1、活动地点:高二(11)班

2、活动时间:第十二周

3、主持人: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二)从两个案例谈起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到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六)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答案:不正确

三、小结: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三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图片1幅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知道陌生人给小朋友礼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骗小朋友离开妈妈、爸爸;有的想骗小朋友到他家里往偷他家的东西。教育幼儿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礼物迷惑,而上当受骗。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四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等形式展开。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能力、鉴别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地传递和接受信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已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专家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负面的影响;三是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成长环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固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生天天受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天天受着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上各种人的影响。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须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决。学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进法制教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学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学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观念。

案例介绍——教师讲解周边的一些案例——实话实说(讨论)———齐诵——宣布班会结束。

实践证明,青少年学生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青少年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青少年学生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学生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4、班主任总结: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线。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让他们与法同行吧。

5、班干部宣布班会结束。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五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六

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案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五)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

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

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防侵害的`必要前提。

基本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当你受到坏人的侵害时,要勇敢地斗争反抗,当面制止,绝不能让对方觉得你可欺。你可以大喝一声:“住手!想干什么”,“耍什么流氓”,从而起到以正压邪,震慑坏人的目的。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当自己无法摆脱坏人的挑衅,纠缠,侮辱和围困时,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条子等适当办法发出信号,以求民警,解放军,老师,家长及群众前来解救。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当自己处于不利的情况下,可故意张扬有自己的亲友或同学已经出现或就在附近,以壮声势;或以巧妙的办法迷惑对方,拖延时间,稳住对方,等待并抓住有利时机,不让坏人的企图得逞。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明知坏人是针对你而来,你又无法制服他时,应主动避开,让坏人扑空,脱离危险,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受到严重的侵害,遇到突发事件,或意识到问题是严重的,家长和校方无法解决。应果断地报告公安部门,如巡警,派出所,或向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等单位或部门举报。

6、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遇到坏人侵害你时,你一定要看清记牢对方是几个人,他们大致的年龄和身高,尤其要记清楚直接侵害你的人的衣着,面目等方面的特征,以便事发之后报告和确认。凡是能作为证据的,尽可能多的记住,并注意保护好作案现场。

7、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吃喝玩乐,不受利诱,不占别人的小便宜。因为“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往往是贪点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坏人的当。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自觉遵守校内外纪律和国家法令,做合格的中小学生。平日不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不给坏人在自己身上打主意的机会,不留下让坏人侵害自己的隐患。如已经结交坏人做朋友或发现朋友干坏事时,应立即彻底摆脱同他们的联系,避免被拉下水和被害。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情景二: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3,做一做:

1、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b、禁止进入c、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2、李某身患残疾,赵某就拿他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并给他起绰号。赵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c)。

a、隐私权b、荣誉权、c人格尊严

3、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是侵犯公民的(c)。

a、肖像权b、隐私权c、生命健康权

4、不满(c)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a、十四b、十二c、十d、十六

5、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处(b)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a、三日b、五日c、七日d、十日

6、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治安处罚法第(c)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a、二十四条b、三十四条c、四十三条d、五十四条

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行人应当在人行

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c)行走。

a、左边b、右边c、路边

8、《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

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不满(b)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

a、十四周岁b、十六周岁c、十八周岁

9、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c)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a、三个月b、二个月c、十二个月d、六个月

1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a)。

a、我国法律的规定;b、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这种规定;c、国务院的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小红很喜欢上网,也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可是小红的下列做法中,哪些是不对的呢?(abcd)

a、把自己家的详细地址告诉网友

b、自己一个人出去见网友

c、。告诉网友爸妈的具体工作单位和电话

d、爸妈不在家的时候约网友来家里玩

2、下列哪些行为被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禁止?(abc)

a、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b、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c、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d、旷课

3、下列哪些行为违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abd)

a、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网吧吸引小学生和中学生上网玩游戏

b、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卡拉ok歌舞厅,并且声明学生光临可以给予优惠

c、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快餐店,方便学生就餐

d、某小商贩在学校附近向学生出售日本暴力打斗连环画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列哪项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bcd)

a、盗窃

b、放火

c、爆炸

d、抢劫

三、判断题

1、对精神病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吗?

(对)

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

3、醉酒的人犯罪,可比照精神病人犯罪而从轻或减轻处罚。

(错)

4、对精神病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对吗?(对)

5、醉酒的人犯罪,可比照精神病人犯罪而从轻或减轻处罚。(错)

6、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

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对)

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五,课堂小结:

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八

原地摆臂,50米加速跑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难点:蹬摆积极有力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习。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习。x-k-b-1.-c-o-m

3、队列队形练习。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习。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习。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原地摆臂练习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习。

5、50米慢跑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习。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习。

4.慢跑50米练习,在练习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习。

组织:四路纵队

2、50米快速跑练习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习。

2、纠错练习。

3、讲评。

学生活动: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习。

2、分组比赛。

组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第三十四条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法制教育专题教育教案篇十九

结合学校法制宣传周活动,通过本次讲座,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坚固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个案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意义

2、举案说法

下面将展现两个真实的个案,请同学们听后认真思索

个案一、南方一座有近600万人口的城市,1991年分4批判处了172名罪犯死刑,其中18-25岁的年轻罪犯115名,占被处死人数的66.9%。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走上了断头台?调查讨论说明,他们违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时期,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根本都有劣迹,从小就有不好表现。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面缘由,家庭有不行推卸的责任。据分析,这些孩子的.不良家庭影响是: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无方,法制教育更谈不上;二、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在115名孩子中,独生子和老小占77.4%,家长溺爱至极,使孩子从小为所欲为;三、父母思想意识不安康,自身就缺乏法制意识,甚至家人中就有违法乱纪现象;四、家庭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暖和。

个案二、初中生张林和几个同学在公园里打球,碰上了几个熟识的学生,两拨人在一起玩球的过程中,张林与谭华发生了口角,谭华骂了张林,张就与他打了起来。其次天,谭华为了报仇就找了不少“哥们儿”,把张林劫到了公园里,他们把张林双手捆住后,就轮番殴打他,并用刀子划张林的脸,无论张林怎样求饶都不行,只打得他满脸是血、浑身是伤、已奄奄一息了,这帮人才离开公园。张林在被别人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了。

当张林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被人打死后,父亲的高血压病复发而引起了半身瘫痪,母亲则当场就晕了过去,从今,其母就整日疯疯癫癫,直至卧床不起。

3、案例分析

总观上述两个个案,他们之所以犯下不行挽回的错误,缘由可以归咎于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缘由:

社会缘由:

学校教育缘由:

自身修养缘由:

奇怪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布满了奇怪,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区分是非的力量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推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状况下,就会在奇怪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少女禾某,本是一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小学生,因看到一些大龄青年吸食毒品,在奇怪心的驱使下也试了试,结果一发而不行收,最终进展到以卖淫换取毒资的地步。

盲从

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当一局部青少年并没有完全熟悉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随其他成员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如一个少年抢劫、盗窃团伙,6人中有3人不满12周岁,这3人跟随一个16岁的“头目”在两年内作案数十起。当问到他们为什么犯罪时,他们都说:“他(指‘头目’)让我们干的。”像这样的作案人占总数的20%还多。

攀比虚荣

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幻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

一个年仅18岁的姑娘杨某,只是为了把自己和男友装扮得美丽潇洒,就在四年中侵吞公款60余万元。因贪慕虚荣而走向犯罪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点,在56起案件中有17起,占30.35%,特殊值得警觉和关注。

4、实话实说——由同5、学来谈看法(15分钟)

5、结论

作业:写一篇法制教育后的感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0022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