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4 06:24:03
最新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优质10篇)
时间:2023-10-24 06:24:03     小编:笔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小时候,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爱心,更不会把爱心献给别人。在朋友们的眼里,我是个从不懂得关心别人,没有一点慈善心肠的人。

当别人遇到了挫折,默默伤心,我沾沾自喜;当别人碰见了灾难,默默流泪,我幸灾乐祸。总之,我的心中一点慈爱的心也没有。因此,朋友们都渐渐地疏远了我,直到最后,我没有了一个朋友。

我就像一只孤独的小雁,只能在自己的一片天空中飞翔。面对着朋友的冷淡,我无言相对,只有默默的伤心、哭泣。

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发现了我,她一下子把我从这个孤独的角落里拉了出来。记得那天,妈妈一到家就神秘的告诉我,她给我带来了一个礼物。我十分的好奇,忙问妈妈是什么。妈妈从手提包里拿出了一本精致的图书,我一见,不过是本书吗,刚才的高兴劲儿一下子全没了。妈妈告诉我,这本书的名字叫《悲惨世界》,可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读了它,能让我一下子长大。怎么说,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好奇的心理,还是拿过了书,读了起来。

以后的几天里,我一有空,便拿出《悲惨世界》来读,是那么如饥似渴。我完全被书中的主人公甘阿让震撼了。他,为了自己的侄子,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了十九年的苦役。出狱后,为救芳汀母女,他不惜赴汤蹈火。他用自己仁爱的火种点燃了一代又一代。

我完全被这本书陶醉了,以前浑黑的心灵一下子受到了洗涤。我感受到了自己以前的过错,猛然感觉到了一种犯罪感。以前,在别人遇到挫折,默默伤心时,我不该沾沾自喜;在别人碰见灾难,默默流泪时,我不该幸灾乐祸。我猛然发现了朋友们疏远我的原因,那完全是我造成的呀。

从此,我变了,变得乐于助人,变得富有同情心,我完完全全成了另外一个人。

记得那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山区有许多失学儿童,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五十元零花钱,一起寄给了失学儿童。朋友们一个都不敢相信。但在以后我的好事做得越来越多,他们也不得不信了。他们都说我变了一个人。

如今,我的朋友可多了,先不说普通朋友,就连亲密好友就有几十个。我不再孤独了,整日生活在朋友们的身边。

正是《悲惨世界》影响了我,是它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如今,我会信心十足地告诉妈妈: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了。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悲惨世界》是著名的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之作。这部作品字里行间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小说真实的描绘了1815年拿破仑惨败滑铁卢到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国生活。作者以充满人道主义的笔触,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贫苦阶层的悲惨命运,间接地深深地谴责法律的不公正。让我最深受感动的就是主人公冉阿让曲折、坎坷而又伟大的一生。

贯穿全文的主人公冉阿让勤劳正直、胸怀坦荡、乐于助人、品德高尚,是受苦难、遭迫害、被歧视的受压迫人民形象。他起初是纯朴的园艺工人,由于不忍心看到七个外甥挨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当场抓住,成了苦役犯。他几次逃跑而被加刑,过了19年非人的生活。仅仅一只面包,就剥削了他十九年的生活,可见当时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法律的不公正。刑满释放后,他饱受歧视与排斥。只有狄涅教区的教主肯收留他,还在教主的影响下,冉阿让做了一个正直的.人。此后冉阿让一直救助贫苦的人们,自己也是一身坎坷。他不像其他犯人一样自甘堕落,而是用自己的悲惨的一生来让人们感到温暖。最后,他去世了,柯他仍旧从容面对。生死由常,就像白天将去夜晚来临,他一直都是那么从容。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帮助我们驱除浪漫的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承受残酷的命运。致此,我深有感悟。只要地球上还存在着贫穷与愚昧,那么像这本书不会是无益的。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流亡在大西洋上的盖纳西岛,维克多·雨果,法兰西一代文豪,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悲惨世界》于1862年发表,它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雄浑的史诗,是一个人的史诗,但又不限于个人的意义。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是那么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在书中,出狱后的冉阿让背负着囚犯的身份,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一点点的磨灭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过向善的信心。是慈悲为怀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无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无路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

我开始深深的感悟到,原来,在当时那个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竟然也有这样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宽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让,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让心中那快熄灭的希望之火,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所以说,冉阿让的命运并不是永远都是那么的悲惨,悲惨的是那时候的整个世界观,就是因为有了主教这样的人,整个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个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热之中艰苦摸索前进。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变得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得到人民的爱戴,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这一切得转变使我既倍感欣慰。从囚犯到市长,简直是天壤之别,这无疑是人性的巨大转变。

面对着穷困潦倒,世态炎凉,将会产生两种人:第一种是卑微低劣的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的本性再也无法隐藏。就如书中的德纳第,他为了钱财不惜一切,一会声称是演员,一会儿又变成了画家,但他再高明也无论如何掩盖不住他丑陋本性的事实。另一种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宽容的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变得宽大、善良。正是那个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有被革灭。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们身边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们像纯洁的天使般永远守护着人们心中那份慈悲为怀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队伍中来。社会需要这样的人,世界需要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我利用工作之余看完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来自灵魂的那种力量让自己震颤不已。那种道义的美,把晦暗的心灵豁然照亮,真的是久违了,久违到误以为它已经不存在了,原来它还在,就在我们的心灵中——期待被唤醒。这种力量不是虚假的,虚假的东西是无论如何撑不远的。他能够激发我们的心灵去远征,去拼搏。它只能来自高贵、真诚而又有着伟大悲悯的灵魂。

《悲惨世界》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两种信念的较量,打动我的更是后者。冉阿让代表的是人性善的信念,沙威所代表的是人性恶的信念,每一种信念都拥有自身的力量。沙威本身也是一个好人,可是他相信人性是邪恶的,而且需要他这样的人来裁制邪恶。两人的较量,有点像魔鬼靡非斯特和浮士德的赌博,带着强硬的个人意志,谁都不肯妥协。表面看是两个人不肯妥协,实质上是两种信念不肯妥协。冉阿让坚持用爱来化解人间罪恶,沙威坚持用酷刑来消灭人间罪恶。沙威一副国家机器的表情,带着毫不掩饰的道义上的自信,义正辞严,仿佛代表着人间正道,然而,沙威铁一般的意志还是向冉阿让屈服了,他宁愿毁灭自己,也不愿毁灭冉阿让所代表的那种道义。这不是一般的道德感化,这是人性善的胜利。善与恶是人性永恒的角力战,冉阿让对于人性恶的反抗悲壮而令人动容。

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的世界。冉阿让付出了许多,最终却好像什么都没得到,可是,我能感觉到他的幸福,正如看完《悲惨世界》之后,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富足,内心的愉悦和充实不亚于进行了一次幸福的旅行,甚至觉得自己受到了太大的体恤和熨慰,太奢侈了。

《悲惨世界》中有很多巧合,但我仍然觉得它很真,仍然愿意为之动容并全情投入,这就是人格和信念的力量,它让人看到了善和美力量的存在,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希望。在雨果身上,我更愿意相信,个体浓缩的是属于全人类的'人性。

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们奉献的地方,无愧党和国家的培养,这是我的阅读和经历带来的最大教诲。作为组织系统的基层干部,我深知责任重大,要时刻对群众充满敬畏之心,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要以身作则,这同样离不开日常的阅读。读书,是每个人进步的阶梯,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提高、让人格在时光中慢慢升华。优秀的书籍,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充盈而富有,从而筑牢精神的四梁八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引我们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悲惨世界》是维多克。雨果的一部传世之作,创造了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整治生活的长篇史诗。才读了几页,我就爱不释手。当合上这部书时,心中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这本书让我受到很大的震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心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著却将荒芜惨淡世界中人性种种改变尽收眼底,我不禁对这位浪漫主义作家心生敬意!

整部小说在于怎样揭露这种社会压迫如何把人间变成地狱,也让我深切体会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善恶,并且时而为之感动。光明磊落,宽厚善良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是,阴险狡诈,自私自利的小人会永远遭到人们的唾弃。书中有许多角色也真是这个社会的缩影,比如店主德纳第,为了钱财不惜一切进行诈骗,一时声称自己是演员,一时又说是画家,但再高明的欺诈手段,也掩盖不了自己丑陋的内心。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比如有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绩效,而不惜一切代价,尔虞我诈,这种行为不但欺骗了领导,同事,但却永远欺骗不了自己,欺骗不了自己自身的能力。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不可能永久。

冉阿让曾经是一个心中没有爱的`逃亡者,但是他却被教主一点一滴的感化着,让他弃恶投善,对他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爱,也许这就是人心的魅力。“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的一切不幸”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虽然我们的爱没有冉阿让那样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平凡的爱也是随处可见的。记得当你沮丧不已时那温暖的怀抱;当你愤怒时那理解的目光;当你激动万分时那热情的掌声。懂得爱,懂得宽恕,让每一个人都加入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中来,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何等的和谐啊!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也许是心静不下来,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也许是兴趣的原因,很少去细看一本书。也许我可以说,没有什么好书,但有了这所谓的网络,正如某个在遥远哨所的战士所言,这里有你读不完的好书。你可以尽情的看,只是对眼睛有些不好,看书,应该是补充心灵营养的方式之一。

那次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梁冬和吴伯凡谈到一本书——《悲惨世界》。于是后来从网上下载来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了这本不知道有多少页的巨著。文化有限,现在写写感想。

首先,是关于作者维克多·雨果的。他不愧为文学巨匠,《悲惨世界》是一部恢宏庞大又细腻入微的巨著。他能在一本书里将历史、人性、爱情、救赎等等,全部包罗,而又衔接的很完美。

一个作家笔下小说中的情节就像一个电焊工人手里一件铁器,他把各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很自然的连在一起,不留焊缝。很难想象,这是一本250年前的书,就像20xx多年前孔子的《论语》一样,到今天仍能在于丹教授的理解下与你我的心灵对话,并且丝毫不觉得它古板、无用。

其次,《悲惨世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苦役犯的心灵救赎,以及这期间他所经历的和法兰西经历的一切。

书的开始写了一位很有爱的主教,就是他给了苦役犯“冉阿让”重生!冉阿让因姐姐的孩子们饥饿,成了一个偷盗犯,被判刑,后又几次越狱,刑期又几次加重,他整整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人性快要泯灭,仇恨社会,残暴凶狠。

他从监牢里被释放的时候,即便有他在牢里挣的钱,也没有旅馆敢让一个苦役犯留宿。而那个主教很好的接待他,他半夜逃跑,还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台。警察又抓到他,主教说,那烛台是他送给他的,并相信他能够做一个好人!这期间他还抢一个小男孩的钱,但又懊悔不已。

后来,他竟然换了身份,靠着发明一种仿玉的琉璃扣子的加工,在一个地方做了市长。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然而,他的身份又面临被拆穿,他苦苦挣扎,决定自首。但想起这么多人需要他,还有一个可怜的女工“芳汀”,托他找回自己的女儿“珂赛特”,看着她快要死去,他决定继续做市长。

可是,他没有做到让她见到女儿,她死了。警察已经来了,并要逮捕这位曾经是苦役犯又抢了孩子钱的市长。于是他逃跑,还好他有很大一笔存款,他把可怜的珂赛特救出可恨的德纳第家。

他把珂赛特养大成人,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他不能想象没有她的日子。但珂赛特却遇到了爱情,她和马吕斯相爱了,这让冉阿让很痛苦,他感觉自己要失去自己的幸福。

在一系列悲惨的事发生后,他允许他们结婚,他经过了痛苦的挣扎,告诉了马吕斯自己曾是苦役犯。他不和心爱的珂赛特住在一个家,他不再让她叫父亲。后来,他快要死了,我看到这里,很不想让他有高老头一样的结局。还好,他在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死去。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冉阿让拥有健壮的体魄,聪慧的大脑,本该拥有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生活。可是,命运偏偏让他生在了一个悲惨的时期,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为了一块面包,被关进了监狱十九年,人生中又有几个十九年?悔吗?不,出生在这样悲惨的时代,假如不去偷,只能被活活饿死!正如毕尔贡太太说的:“只有世上的痛苦是廉价的,它一文也不值,这世上的痛苦!”被逼无奈之下,冉阿让铤而走险,砸碎了玻璃橱窗,偷了一块面包,被当场抓住,胳膊鲜血淋漓,如同绽开的鲜花。为了活命,他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恨吗?这个社会剥夺了他多少东西,他的家,他的自由,他的青春……是的.,他恨啊!出狱后的冷遇、辱骂、不屑,更加激起了他的怒火。他想用自己的行动,疯狂报复这个社会。可是,他敲开了卞福汝主教家的大门。这个慈爱的老人,用信任和温暖,将他从人生的歧途中重新拉回了人生的岔道口。选择做一个善人,还是恶人?他彷徨了,犹豫了。夜空中,那对主教赠送的银烛台闪闪发光,冉阿让嚎啕大哭,最终,选择了原谅这个社会,做一个善人。

风光吗?为了重新做人,冉阿让改名马德兰,靠着几百法郎白手起家,引发了一场变革,最终成为了百万富翁。新的生活在向他招手,光明如同照在他身上。可是为了无辜的人,他迫不得已,认可恢复了冉阿让这个身份。幸福的生活再次离他而去。空有百万家产又怎样?为了完成芳汀——这个伟大的母亲的遗愿,他决定,把芳汀的女儿柯蒙特接到他身边吧!生活也算有了念想。

他终于有了一段欢乐的时间。他像父亲一样抚养着柯蒙特,人生中第一次,生活中有了亲情。柯蒙特逐渐长大了,与马吕斯相爱,最终嫁给马吕斯。而马吕斯,却因为一些误解,不太喜爱冉阿让。误会最终解除了,而冉阿让,却已是弥留之际了。

还有遗憾吗?看着已经成长起来的女儿柯蒙特,他已经没有了遗憾了啊!在这个悲惨的社会中,能够活着,有亲情,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啊!银烛台上的蜡烛燃烧着,光影绰绰,在黑暗中,是唯一的温暖。恍惚之中,冉阿让在那燃烧的黄色光影之中,如同又看到了卞福汝主教那慈爱的面庞。我已经尽自己所能了,不知道主教对我是否中意?冉阿让想。

他死了?不,他温暖的灵魂还活着。一个高尚伟大的灵魂缓缓上升,也许,天堂上,慈爱的卞福汝主教正张开白色的羽翼,迎接着他的到来,轻唤一声:“我的兄弟……”也许,那才是冉阿让的家。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读悲惨世界有感

黑暗的牢房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囚犯独自痛苦而茫然的坐着。在他2岁时,只因为贫困和饥饿打破了一块玻璃偷拿了一个面包而被判了9年的苦役,阴暗潮湿的监狱里,只有墙缝中露出的'一缕微光照在他绝望的脸上。

这个不幸的囚犯就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仇视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并要对社会进行报复,性格也变得凶狠而孤僻。然而就在冉阿让放弃这个社会的时候,仁慈的卞福汝主教,这个基督的使者,他用仁爱之心,宽大的胸怀,点醒了暴怒的冉阿让,他不仅不计较冉阿让偷他的银器具,反而将那一对银制烛台送给了他并叮嘱道:“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些钱用到好的地方。把这些银器卖掉,用这些钱让自己过得好一些。”使他彻底悔悟,从此他化名为马德兰,弃恶从善,开始了新的生活。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从小失去父母,20岁的时候迫不得已到面包店里抢面包吃,被抓进监狱,判了19年牢。他出狱之后,他又偷了教堂里的银器,被警察抓到教堂里,教堂里的主教大人却说:”那两只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对教主大人说:”我答应成为一名正直的人。“冉?阿让从此为民服务,并履行了对芳汀的承诺,救出了战火中的马里于斯,并且还挽救了警探沙威,他生活卑微、诚实、简朴,直到去世。

”他倒向后面,两支蜡烛的烛光照着他,他那白色的脸望上天。他死了。“

这是对于《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去世的描述。

沉醉其间,好似成为了珂赛特,有泪滑过。好的作品,就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心扉,打开心灵的大门,沉浸在作品里随着主人公哭哭笑笑。

《悲惨世界》是有着”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美誉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悲惨世界》因为资料丰富和内涵深刻,使读者们都体会到作品有一种深远的分量感,让众多读者感动。

这,就是世界名著——《悲惨世界》。我读完这本雨果的传世之作,有两方面的感受。

第一方面是大师的文采、笔法。雨果在叙述的时候,人物对白简洁明了,每一句话都直达重点,深入核心。比如,”冉阿让也感到旧时的欢乐又回到了心头,他常望着珂赛特说:‘呵,多完美的创伤!呵,多完美的痛苦!’“这句话看似平常,可是实际上,这句话是写出了冉阿让心里的欢乐。这就是大师的方法。那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还有对周围环境的塑造,对方位的描述。文章的开头写到冉阿让四处流落,每到一个地方都被赶了出来,那里的场景不停地在变换,可是他依然描述到位。寥寥数句,勾勒出花园,平房,别墅等各种地方,令人不得不赞叹。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这学期的外国文学漫游旅程又开始了,在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19世纪的浪漫文学殿堂,在老师的生动叙述下,我打开了法国浪漫主义诗人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冉阿让到处遭人白眼,没有工作,没有饭吃,他发誓一定要向社会复仇。这时,一个叫米里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决心行善积德,做一个好人。他化名马德兰,在一个城市办了个工厂,成为富翁。他为贫穷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房子,他处处乐于助人,被市民们选为市长,继而发生一系列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事迹。

看完书后,我深深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的当时法国社会里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资本主义的黑暗。在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无论世人如何看待冉阿让,看完书后,我为冉阿让的博爱和高尚的灵魂所折服,我们的社会也许缺乏的就是这种爱己及人,灵魂高尚纯洁的人吧。

博爱:

每个人都有爱,但有的人只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冉阿让的爱却是给世上所有可怜的人、贫穷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以至于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到处访贫问苦,对于穷人而言,他就像一顶保护伞,一个正义的化身。

最终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对那么多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呢?因为他已经把这个世上所有贫苦、可怜的人都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以“父亲”的义务与责任感去照顾每一个“子女”。这种爱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博爱!

这个世上,凡是伟大的人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而冉阿让,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压在车下,整个车子的重量都压在他的胸口上,此时除非谁去把车子从下面撑起来,否则无法把他救出来。谁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们都知道只有一个正在被通缉的苦役犯——冉阿让,才有那么大的力量。当时身为“马德兰市长”的冉阿让正在旁边,可他要是去救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犹豫几分钟的话,那位老人就会死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是冒着可能被认出来的危险救下了老人。

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与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相对应的,竟是一颗如此善良、无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伤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险,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力量啊!这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的高尚!

当然我也隐约地感到一层悲剧成分: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伟大,在与命运、与社会丑恶现象的搏斗中总显得有点孤立、单薄。不过我认为就是这种差距悬殊的对抗,才更凸现出主人公冉阿让英雄的本色。

反观我们的现实社会,我们这代人还是相当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杀死八旬老太;什么骑车撞伤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见伤者见死不救……都已经屡见不鲜了。而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整个社会都应该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和平!”但愿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241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