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2 17:27:03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大全8篇)
时间:2023-10-22 17:27:03     小编:笔砚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一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乐山大佛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摩崖石刻并非是石窟艺术)。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20xx年),历时约九十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xx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1962年,政府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对佛像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前后,政府又拨款对大佛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全面“体检”,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各位游客:大家好!

各位游客,眼前这座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时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为古弥勒佛的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xx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20xx年(公元820xx年)完工,历时90年。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xx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20xx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20xx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20xx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xx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二

现在,我们坐在车上,我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乐山大佛的来历故事。

在唐朝,有一个和尙,叫海通。

在乐山大佛没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凶猛,常常在这里造成船毁人亡悲剧。

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去凑集金钱,造乐山大佛,在路上时,遇见一个贪财的人,向海通索要钱财,海通告诉他:“我不可能给你金钱,我宁愿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你!”那个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了那个人。

后来人们知道海通死了,悲痛万分,十几万人一起造了乐山大佛……好了,故事讲完了,也该下车了。

现在,我们正走向乐山大佛,他原本高108米,现在被雨水大自然风化后,只有71米了。

以前,发生过三年自然灾害,许多饿死的人尸体流在了三江汇流之处,满江都是尸体,大佛不忍心看,闭上了眼睛,流下了眼泪。

看这就是乐山大佛,有兴趣大家可以沿着栈道下去看一看,下去的时候要小心,这栈道最窄的地方只有一人能通过,带小孩的游客请看管好您的孩子,有高血压的老人最好不要下去。

还有,游客们下去的时候千万别摸大佛的脚,否则,工作人员就会罚款300元,并让你抓到下一个摸脚的人,才能离开。

下面的时间请你们大家自由观赏,希望下次有机会碰面,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乐山大佛导游词450字【3】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铅笔俱乐部,现在,我又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身后的这座高大的山峰——乐山!

去之前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现在请听我说一下:“因为,这时山峰,会很危险,所以请小朋友注意不要乱跑,还有请大家看到了大佛,不要太激动得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文物,还有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如果被保安发现了可是要罚钱哦!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说哦!好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登山去看看乐山大佛吧!

现在,大家登山了山顶,一定发现了在我背后有一座佛像,不错,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这大佛,有71米长。

这这里,被人们称为a4级风景区,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么高的大佛,你们知道是谁建造的吗?就让我揭开谜底吧!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一个和尚叫:海通,他是一位很聪明的和尚,他云游四海,很愿为百姓做好事儿,让百姓得福。

一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

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正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危害生灵。

一天,他想去看一看究竟,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

忽见一个壮年男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左手拿钻,右手拿锤。

海通看了,马上把他背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那名男子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名男子叫石青,是一个石匠,看海通救了自己,就和海通和其他一些劳动人民一起动手,在上面雕刻了在古今中外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

时间如飞,好了我们该下山了,谢谢你们能和我一起去看乐山大佛,听我讲那些事情,你们满意,我就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拜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是成都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接下来我要带大家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在四川省乐山市,坐落在岷江、乌衣江、大渡河的三江交汇处。

乐山大佛高71米,肩膀宽24米;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漩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儿比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了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宽;再看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趾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是一个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因为当时江水常常淹死坐船路过的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于是他筹集巨款来修筑乐山大佛。这座大佛是用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非常不容易。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四川的乐山大佛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阅。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20_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20_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20_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20_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宗教内涵

顺便,我再给大家讲解一下乐山大佛的宗教内涵。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其实在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现在寺庙里的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承前启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但是他的面相却具有汉族人的共同特点。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信心和决心。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中辉煌灿烂的阶段,造像着力表现了佛的“神情”。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好了,现在我请大家自由活动,十分钟后我们沿着1983年新修的凌云栈道往上走,去参观麻浩崖墓。

爱的游客们,下午好。欢迎来到乐山大佛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陈艺菁,大家可以叫我小陈或陈导。很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游览著名的乐山大佛,相信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一定会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大家刚从陡峭狭窄的九曲栈道走下来,我相信很多游客朋友都有一种心跳加快的感觉吧!但是,不要太过激动,以免心跳太快,控制不了。到咱们乐山大佛呢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下佛脚真遗憾”,我们现在就站在大佛脚下,大家抬起头来仰视一下大佛吧,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都知道大佛大,但是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给大家重点说明一下。乐山大佛是我国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通高71米,这就相当于是24层楼的那个高度,大佛的眼睛和嘴有3.3米长,我呢就一米六几,这个长度就相当于两个我那么长。耳朵高7米,在他的耳朵眼里呢能容纳两名壮汉并排站在里面。大佛脚面宽8.5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就相当于能够容纳100多个人围坐在它上面,对于咱们酷爱打麻将的朋友来说,在上面圈个五六桌是不成问题的。正因为如此高的一个高度,使咱们乐山大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是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小陈给大家慢慢道来。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有一位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这之后,两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继续修造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带大家去参观世界着名的遗产--乐山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据说,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其意义是消减水患,造福民众。它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家看,大佛,体态匀称,雍容大度,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气势磅礴。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头项上可置圆桌。耳长7米,眼长3。3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家跟我来,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大家庭小心一点,路很窄,人很多。注意安全。看啊,栈道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前几年,有游客发现它所处的凌云山整体又如一尊硕大无比的卧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其壮美堪称天下一绝。

游客们,现在我们顺着又窄又高的栈道往下看,呵呵,你看,下面的游人像不像小不点?好了,大家跟我来,现在我们到了大佛的脚下。我们抬头仰望,大佛简直顶天立地啊!你看,那些摆着的照片为什么游人能摸着他的鼻子、脸、耳坠?哦,大家明白吗?其实,选个好角度,就可以构造出来了!大家跟随我来,呵呵,摸着大佛的脸了,照张相吧!好了,就地解散拍张照啊!二十分钟后在这里集中。

游客们,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20_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20_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_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20_年(公元820_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各位游客,下面我来告诉你们乐山大佛三次显灵吧!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10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_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

乐山大佛真是我国伟大的奇迹。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乐山大佛景区游览。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距成都130公里。今天我们的游览路线依次是凌云寺,海师洞,九曲栈道,最后是东方佛都,全程游览时间大约3个小时,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紧跟我们的旅游团队。

乐山大佛因其所在地乐山而得名,也称嘉州大佛、凌云大佛。乐山大佛的具体始建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仅记载了一个大致的“开元初”,最早是由贵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凿的佛像为弥勒佛,其目的是减弱该河流交汇处的水势。海通和尚去世后,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开元二十七年(739)时,章仇兼琼担任剑南节度使,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自己20万钱的俸禄,大佛得以再次开工,章仇兼琼调任户部尚书,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滞。直到贞元元年(785)时,韦皋担任西川节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开工,其间韦皋专门捐出了自己的50万钱俸禄作为修造资金。贞元十九年(803)时,乐山大佛正式修造完成,整个工期前后历时约90年,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山大佛得到妥善保护和维修,1998年,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乐山大佛头部右边的一个平台上,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座巍峨高大的大佛尽现我们眼前,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家眼前的乐山大佛被世人称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大佛矗立于三江汇合处的凌云山山体内,同乐山市区隔江遥望,最为神奇的地方还在于,它正好处于“巨型睡佛”的心脏处,这暗合了“心即是佛,佛在心中”的佛理,形成“佛中有佛”的奇观。

大家看到大佛肯定有一些疑问:为什么大佛会建在乐山而不是其他城市?为什么凿于水边藏于山里?为什么会是弥勒造像?这些疑问稍后我会为大家一一解答,现在我要先给大家讲的是跟大佛有关的一个数字:四。咱们中国人经常喜欢用数字法来概括某些东西,比如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等等,学术有四大书院,文学有四大名著,佛教有四大名山,造像有四大石刻……所以今天,我也要来给大家说说乐山大佛身上的三个“四”。

第一是“四”个显赫的数字:最高、最宽、最长、最多。高度:大佛通高71米,有24层楼那么高,比自称世界第一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还高18米,比山西云冈石窟最高佛像高出三倍。宽度:大佛的肩宽28米,有两辆大巴连起来那么长,两名壮汉可以并排站在他的耳朵里。长度:大佛修建经历了四代帝王。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经肃宗、代宗,最后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落成,距今1200多年,笑看风云过,弹指一挥间。最后是它的“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大佛头顶的发髻了吗?哪位朋友能够数的清楚究竟有多少个发髻呢?(互动)一共1021个发髻,这还是1962年对大佛维修时用粉笔一个一个编上号,采用“排除法”才数清楚的。

再来就是乐山大佛有“四”大奇观:闭眼、流泪、佛光、胸中小佛。闭眼,说的是上个世纪岷江洪水泛滥,大佛慈悲不忍看,竟一夜之间闭上了眼。当然,大佛闭眼的真正原因是年久失修,大量的鸟类飞到大佛脸上做窝,大佛眼睛就睁不开了。关于流泪,是人们赋予大佛悲天悯人的佛性的表现,那泪痕实则是雨水长年作用下形成的。当然,现在经过大佛皮肤美容工程,泪痕已经看不见了,大佛也更焕发出光彩。关于佛光,能在这里500米的范围内出现,并正好出现在大佛头部位置,以凌云山的海拔高度,不能不说是奇迹。关于胸中小佛,指的是1999年发现的大佛胸口位置呈现的佛形痕迹,睡佛、大佛、小佛,一佛套一佛,真真是“佛中有佛”。

最后是大佛的“四”大拾趣:其一,大家不难发现,远看与头部浑然一体的发髻实则是用石块嵌就而成,但却没有沙桨私铸痕迹。其二,右耳耳垂根部内侧发现腐朽了的木泥,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关于乐山大佛“集天下佛像之大,两耳又以木为之”的记载。其三,大佛身上隐而不现的排水系统,认真研究起来,让现代科学也瞪目结舌。其四,胸口残碑。大家有没注意到大佛胸口处有修整过的痕迹?这个位置后的佛身内曾经有一个洞穴,洞内曾藏有珠宝钱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洗劫一空。后来洞口以碑封洞,那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下佛脚真遗憾”,现在请大家就随我一起沿着九曲栈道去近距离观赏大大佛全景吧。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六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20_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20_年(公元820_年)完工,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各位游客,下面我来告诉你们乐山大佛三次显灵吧!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10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_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

乐山大佛真是我国伟大的奇迹。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七

乐山大佛属于四川5a景点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川乐山大佛的

导游词

,欢迎参考阅读!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 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我们已经来到大佛脚下,请大家抬起头来仰视大佛,感受一下他的高大和壮观。各位游客还可以仔细看看最近才发现的位于大佛心脏部位的小佛头像。

我们现在看见的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独一无二的一尊弥勒佛。高71米,肩膀宽24米。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传说,乐山大佛是一位叫海通的和尚和一个叫石青的小伙子建造的。当时有一条妖龙在水里兴风作浪,让百姓不得安宁。于是,海通和石青开始修筑乐山的佛,希望可以挡住妖龙的洪水。一天,财主知道海通有很多钱,要海通把钱给他。海通不同意,对财主说:“就算我把眼睛挖下来也不会得你钱的。”财主不信,于是海通把自己的眼睛挖了下来。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打消了念头。之后,石青又找了许多人一起修建乐山大佛。当大佛修筑成功,妖龙才不兴风作浪。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悦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乐山市旅游观光。古时候乐山因盛产香味独特的海棠,故有“海棠香国”之誉。青山绿水与寺庙园林融为一体是乐山景观的最大特色。乐山市峨眉山景区包括乐山大佛景区和峨眉山景区两大部分。乐山最负盛名的是世界第一大佛一:乐山大佛。这尊由八世纪唐朝海通和尚发起修凿的弥勒石刻坐佛,历时90年才修凿而成。它面对三江,雄峙千载,阅尽人间沧桑。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那雄浑伟岸的躯体与青青凌云山、迢迢岷江水交相辉映,成为乐山的标志。1996年12月,乐山大佛——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四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120xx年,乐山大佛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旁,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时期(公元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约90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时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以及相传汉郭舍人注《尔雅》处。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型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千米,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遂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各位游客朋友,据《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记载,“乐山大佛”的真实官方名称应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乐山大佛”之名是后依据地名所取。“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佛体态勻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可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各位游客朋友,乐山大佛设计非常巧妙。首先是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衣纹皱褶有排水沟;正胸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其次是沿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第三是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银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各位游客朋友,与乐山大佛相依而存的有著名寺院凌云寺。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寺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

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厂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为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各位游客朋友,乐山大佛景区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接下来我们要驱车前往峨眉山景区游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8104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