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01:36:10
2023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8篇)
时间:2023-10-20 01:36:10     小编:温柔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删去: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的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只要写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端正。好,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

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2、他这样一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4名同学。大家注意倾听,读后说一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说,生补充,师引导说完整。(一天,小女孩不小心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爱因斯坦教他怎样穿戴;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小女孩,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从此,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三、精读感悟

1、过渡: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些语句标画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先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再谈谈你从这里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你的感受。(此环节,如何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爱因斯坦的品质和把他的高尚品质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来是目的,不要把重点放在体会人的品格的感悟上。)

a、 “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生说平易近人或温和,教师相机板书:平易近人或温和。——是啊,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读出平易近人,强调“不小心”)。(结果,课堂上学生直接强调了“是我不小心”。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是小姑娘不小心,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是我不小心。从你的读书中我听出了爱因斯坦的宽容大度。随机板书宽容大度)——从这里我们除了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之外,你还感受到他怎么样?(若没有举手)我们说不出来不要紧,读出来也行。(强调 是我不小心)。

过渡:从这一段哪里你还感受到这位老人怎么样?

b2、 “蓬乱”体会到不讲究。你这是从他的外貌看出他不讲究。从这一段的哪里还能够看出他不讲究呢?指导学生读好“只见他穿着……拖鞋。”这是从他的穿着看出他不讲究。从第六自然段哪里还看出了他不讲究,生读“……一塌糊涂。”他对这些生活小节都不讲究,这叫不拘生活小节。板书不拘生活小节。

他不拘生活小节,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哪里呢?(出示课件:第二段文字)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变成红字)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

b3、(若学生不谈,可直接读)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3)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老人那专注于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谁来读?(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专注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的呢?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课件:把表现他特点的句子空出来,学生说完一个,出示一个答案。)

(4)总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穿着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专心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从他们的第二次的相遇中,又能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呢?

——自由表演读。

——找一生展示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好他们的对话部分,如“小女孩多么天真直率,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谁再来读。”多找学生读,读好为止。(一定要指导好)

——老师读旁白,两生分别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大家边听边体会。

——从这一部分,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抓住有关的语句谈一谈。

b、我也觉着他很谦虚,“我说也是吗……”“……教我”他作为一个大科学家甘愿拜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师,真够谦虚的。

c、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爱因斯坦这位61岁的老科学家还怎么样呢?

生:像小孩子一样。

师:对,他尽管是一位61岁的老科学家,但她还拥有一颗童心,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板书:有童心)

生:他很喜欢小女孩。

师:是啊,他是一位的大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关爱孩子的老人(板书:关爱孩子),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过渡:从第三次相遇中,我们又感受到爱因斯坦怎么样呢?

(1)自己先读一读,用心来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我们不谈了,直接读,读出你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4)此后(3分)

师:引读,所以,“从此……好奇地问——”

生1:读。

(如果读不好,老师引导):注意提示语,她好奇地问,我听着还不够好奇。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天真幼稚的12岁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他们能谈些什么呢?所以小女孩的母亲好奇地问——谁来读。

师:爱因斯坦回答道——

生2:读

生3:读

师:让我们都来读一下这里,让我们记住这位科学家的故事,记住这位科学家,记住这一段佳话! “她教我——”

生:齐读

四、提升认识

1、同学们,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他本人确认为自己并不伟大,小女孩一开始也认为爱因斯坦谈不上伟大,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相机板书:伟大

————师总结:是啊,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伟大,要看他是不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没有高尚的品质,不能只看他的外表。

生1:爱因斯坦你真伟大!

师:想一想,她还可能说,你的哪一点最值得我学习?

生2:做事要专注地去做,不拘生活小节。

师:对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专注地去做,可以不拘生活小节。

生3:无论自己多么伟大永远保留一颗爱心;

师: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4:年龄多大都要保留一颗童心;

师: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永远年轻。

生5: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6:要虚心;

师:是啊,虚心使人进步,大科学家都这么虚心,我们常人更要虚心。因为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生7:要多帮助人

师:是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让学生能把老师说的说出来)

五、课外延伸

(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同学们读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个故事,就有这么大的收获,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你的收获会更大。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出示课件2,教师讲述:这本书的书皮。这本书中所选的100个励志故事都备受成功人士的推崇,曾经影响和改变了很多成功者的命运:拿破仑从其中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蒂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平易近人

宽容大度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生活小节

谦虚

有童心

关爱孩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二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小黑板 图片

2课时

认识生字,通过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的生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简介爱因斯坦。

2、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却与一个12岁的小姑娘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1、自学生字词。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留着而不剃掉;

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形声字,“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第一次:第1—3段;第二次:第4、5段;第三次:第6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不注重个人仪表,不拘生活小节)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外貌了解人物品格。

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可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她又见到了爱因斯坦。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3)、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逊,诚恳,有一颗爱心、童心。小姑娘天真、直率)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2、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乱

3、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4、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互教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

用“只好”说句话

1、自读课文,质疑

2、研究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示下列句子: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2)、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的人 天真、率直

请教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三

作者:吴冬霞  方翔    转贴自:扬中外国语学校    点击数:295

放飞心灵  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扬中外国语学校  吴冬霞  方翔

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片刻,教师笑着说:“你们可以反复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来思考。”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请注意要说出理由。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师里顿时“活”起来,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僵局荡然无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来!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在当时来讲,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应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你看现在有些明星见人总是一副傲慢,不可一世的样子,据人于千里之外。可是课文中讲了他与小女孩第一次相撞又相遇后就主动等待小女孩。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他有着小女孩一样的童心。

(大部分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尤其是他说的“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这句话,更说明了他还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他的谦虚让我感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师:搜集资料我们积累知识的途径之一。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这一问题,使人更加信服。你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个别学生举手,欲起立的样子)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师:你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好样的!你能讲出自己得力有吗?

生:他平常出门散步,竟然也不给自己梳梳头,好好打扮一下,“衣衫不整”的样子倒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流浪汉,这与他那个大科学家身份也太不相称了。还有,他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穿戴、整理房间,都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我看,他还不如我呢!

(许多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师(点点头):他说得也挺有道理的,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说的。因为课文中虽然一开始讲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但毕竟后来他已听从小女孩的建议,去重新打扮了,以至于后来连小女孩都认不出他了。凭这一点,我认为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勇于认错的人。

生: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课文中讲到,爱因斯坦一打扮后,一下子竟年轻了20岁。我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爱因斯坦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打扮,而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师:两种观点同学们都说得头头是道,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生(自言自语):那就这样说,爱因斯坦一半是“最伟大的人”,一半不是。

师(笑了):那还得把爱因斯坦分成两半呢。

(众生笑。)

生:我赞成意见。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能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平凡之中见伟大。

师:平凡之中见伟大!你说得真是太棒了!(面向全体)同学们,真正的伟人也是一个凡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爱因斯坦可能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就本文来讲,他不注重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难能可贵的是他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他的平易近人、谦虚和一颗未泯的童心,相信已深深地印入大家的脑海里。然而,应该确定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是因为他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并且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上述教学片段是师生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展开讨论。这一教学片段是开放的,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充实的。

此教学片段,教者始终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门自己去读,去讨论,去展示。而教者也不是一味地旁观,而是不露痕迹的引、导、点拨,引领孩子有效地学习、感悟。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此片段中,绝大多数学生在说出肯定观点后,教师准备作出结论,此时另一种否定的观点出现,造成两种观点的对立。针对此况,教师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直到学生“九九归一”,教师才作了一个辨证及观点肯定的结论,使知识成了“话题”、手段。教者把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教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真实的体会,我们教师都应始终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并保护和鼓励其发表不同的意见的权利。警惕教育霸权的产生。

另外,此片段中,教师的循循善诱和一系列的表扬、鼓励、肯定,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师生都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的观点,凭着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积淀了“对话”的内容,使得课堂上听到了更真实的声音,他们敢说“流浪汉、笑掉大牙”这样的话,敢于跟爱因斯坦比,从而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现。在各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整个课堂上激情荡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此教学片断,教师和学生不再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致力于提高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及内在动力,从中获得道理和理性的升华。此教学片断体现的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互尊互爱的新型伦理原则,主张新的教学理念,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灵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四

说出你心中的伟大——我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苏教版第十一册)

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全文共8个小节,以“相撞、相遇、相邀、相处”为顺序展开故事,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是平凡的小女孩,但并没有因为彼此身份的悬殊而使得他们形同陌路。细读此文,既可以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大科学家的普通之处,又可以真切体味到爱因斯坦为了潜心研究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伟大一面.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重在"悟"字.在读书中悟,在对话中悟,在讨论交流时悟,在悉心思考时悟.既要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又要感悟实实在在的文本,既要感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又要文本的价值追求.因此在教学本课中,试图通过学生对"伟大"一词的"悟",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父亲心中的“伟大”

1、读读

(1)自读课文,找出最能表明爱因斯坦身份的一句话。

出示:“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名多人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全班齐读。

2、议议

(1)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如此兴奋?

(2)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师引导: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在社会上有名望地位的。

二、想想问问————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出示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想想

(1)想想小女孩会对她父亲或者其他人说些什么。

(2)想想小女孩的认为有道理吗?

2、问问

(1)一个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他会是最伟大的人吗?

(2)在小女孩心目中,“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师引导: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三、评评悟悟————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自读课文第二部分(第4、5小节)

1、评评

(1)爱因斯坦成天在干些什么?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2)爱因斯坦有一颗童心吗?

出示1:“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做了个鬼脸。”

出示2:“但愿你肯教我”,“能记住吗”?“也许能”。

(3)阅读补充资料:(感受爱因斯坦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2、悟悟

(1)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2)在爱因斯坦以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师引导: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四、说说写写————我心中的“伟大”

1、说说

(1)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

(2)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2、写写

(1)用一句话表达出你对“伟大”的理解。

(2)试着描写一个片段,要突出“伟大”这一主题。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体会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习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5、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1.默写词语。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火被单里脚下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怎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5、师小结。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以及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删去: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科学家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的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只要写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端正。好,齐读课题。

二、预习展示

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2、他这样一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和一个12岁的小女孩之间会发生哪些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4名同学。大家注意倾听,读后说一说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学生自由说,生补充,师引导说完整。(一天,小女孩不小心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天,小女孩又遇上了爱因斯坦教他怎样穿戴;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小女孩,邀请小女孩到他的工作室作客,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从此,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三、精读感悟

1、过渡: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些语句标画下来,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交流: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先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再谈谈你从这里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同一个地方如果你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同学说完后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说你的感受。(此环节,如何使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爱因斯坦的品质和把他的高尚品质通过感情朗读读出来是目的,不要把重点放在体会人的品格的感悟上。)

a、“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生说平易近人或温和,教师相机板书:平易近人或温和。——是啊,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导读出平易近人,强调“不小心”)。(结果,课堂上学生直接强调了“是我不小心”。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这位老人。是小姑娘不小心,可老人却抬起头友好的冲小女孩一笑说,是我不小心。从你的读书中我听出了爱因斯坦的宽容大度。随机板书宽容大度)——从这里我们除了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之外,你还感受到他怎么样?(若没有举手)我们说不出来不要紧,读出来也行。(强调是我不小心)。

过渡:从这一段哪里你还感受到这位老人怎么样?

b2、“蓬乱”体会到不讲究。你这是从他的外貌看出他不讲究。从这一段的哪里还能够看出他不讲究呢?指导学生读好“只见他穿着……拖鞋。”这是从他的穿着看出他不讲究。从第六自然段哪里还看出了他不讲究,生读“……一塌糊涂。”他对这些生活小节都不讲究,这叫不拘生活小节。板书不拘生活小节。

他不拘生活小节,他的精力都用在了哪里呢?(出示课件:第二段文字)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变成红字)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

b3、(若学生不谈,可直接读)读书是要注意前后联系的,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写他动作的这一句话“他一边……思考着什么。冷不丁……”再联系一下他的外貌和穿着,你又读出了什么?(老人就是由于专心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所以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是啊,他思考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太专心、太投入,到了入迷的程度,才被小女孩撞上,才忽视了生活小节。板书:专心思考不拘生活小节)

(3)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老人那专注于思考问题,潜心科学研究,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谁来读?(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再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专注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的呢?我们来完成这个填空:出示课件:把表现他特点的句子空出来,学生说完一个,出示一个答案。)

(4)总结写法: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穿着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专心思考而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质。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就要抓住人物的这些方面的特点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从他们的第二次的相遇中,又能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呢?

——自由表演读。

——找一生展示读。老师相机指导读好他们的对话部分,如“小女孩多么天真直率,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谁再来读。”多找学生读,读好为止。(一定要指导好)

——老师读旁白,两生分别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大家边听边体会。

——从这一部分,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抓住有关的语句谈一谈。

b、我也觉着他很谦虚,“我说也是吗……”“……教我”他作为一个大科学家甘愿拜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为师,真够谦虚的。

c、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引导:爱因斯坦这位61岁的老科学家还怎么样呢?

生:像小孩子一样。

师:对,他尽管是一位61岁的老科学家,但她还拥有一颗童心,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板书:有童心)

生:他很喜欢小女孩。

师:是啊,他是一位的大科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关爱孩子的老人(板书:关爱孩子),不愧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过渡:从第三次相遇中,我们又感受到爱因斯坦怎么样呢?

(1)自己先读一读,用心来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我们不谈了,直接读,读出你的感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了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4)此后(3分)

师:引读,所以,“从此……好奇地问——”

生1:读。

(如果读不好,老师引导):注意提示语,她好奇地问,我听着还不够好奇。一个大科学家与一个天真幼稚的12岁的小女孩能有多少共同的话题呢?他们能谈些什么呢?所以小女孩的母亲好奇地问——谁来读。

师:爱因斯坦回答道——

生2:读

生3:读

师:让我们都来读一下这里,让我们记住这位科学家的故事,记住这位科学家,记住这一段佳话!“她教我——”

生:齐读

四、提升认识

1、同学们,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他本人确认为自己并不伟大,小女孩一开始也认为爱因斯坦谈不上伟大,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说,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相机板书:伟大

————师总结:是啊,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伟大,要看他是不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没有高尚的品质,不能只看他的外表。

生1:爱因斯坦你真伟大!

师:想一想,她还可能说,你的哪一点最值得我学习?

生2:做事要专注地去做,不拘生活小节。

师:对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专注地去做,可以不拘生活小节。

生3:无论自己多么伟大永远保留一颗爱心;

师: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生4:年龄多大都要保留一颗童心;

师:拥有一颗童心,就会永远年轻。

生5: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师:宽容是一种美德。

生6:要虚心;

师:是啊,虚心使人进步,大科学家都这么虚心,我们常人更要虚心。因为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生7:要多帮助人

师:是啊,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让学生能把老师说的说出来)

五、课外延伸

(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同学们读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个故事,就有这么大的收获,请同学们课下读读爱因斯坦的其他故事,你的收获会更大。或者是其他励志的故事书,如《改变青少年命运的100个励志故事》。

(出示课件2,教师讲述:这本书的书皮。这本书中所选的100个励志故事都备受成功人士的推崇,曾经影响和改变了很多成功者的命运:拿破仑从其中一则小故事中找到了矮个子的自信,终于成就了创世伟业;帕瓦罗蒂通过一则椅子的故事走出迷茫,成为世人瞩目的男高音歌唱家;一根树枝的故事,启动了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辉煌事业……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方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为你指引前进的道路。)

同学们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平易近人

宽容大度

伟大专注思考不拘生活小节

谦虚

有童心

关爱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817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