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一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特于3月25日至3月29日举办我校第八届数学周。
通过举办校园数学周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数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应用=智慧+快乐”
1、数学科组老师全员参与
2、奖状、奖品:各项目负责人
3、罗嘉琦老师负责照相
4、24点比赛各负责人:录像(万晋宇)、音响设备(王毅林)、场地布置和赛场纪律维持(韩磊及4-6年级体育老师)
1、 数学、数学家故事小报展
2、 速算大王比赛
3、 24点游戏大赛:
4、 七巧板比赛
5、 学生优秀作业展
6、 数学小商品交易会
略
(特向教务处申请,请学校批准)
*共需小奖状291张,大奖状6张;
奖品:一等奖39份、二等奖74份、三等奖113份(笔、尺子、笔记本等)
活动奖项
1、速算大王比赛:每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手抄报比赛:每年级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
3、七巧板比赛:一二年级每班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4、4-6年级24点比赛: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二
学生口算能力是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能力。我校学生计算能力普遍相对较差,希望通过训练、竞赛,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计算速度。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加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提升,学校决定举行口算竞赛活动。
初赛:各数学老师以班为单位在5月8日前完成。
决赛:5月12日下午第三节课。
桥头中心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初赛在各班教室,决赛在中心校多媒体教室。
初赛:以各班为单位,学生全部参加,各位数学教师负责各自班级的竞赛辅导和初赛选拔工作。
决赛:每班在初赛的基础上选拔10名选手参加。
各年级数学试题按教学进度编制相应的口算、简算题,要求试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科学性。
制卷:一年级:林娟二年级:王霞
三年级:符秋颜四年级:王海深
五年级:莫星佐六年级:李文
监考:林娟、王霞、王明台、谢德才
评卷:全体数学教师
决赛按分数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颁发奖状及奖品。
1、答题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所有数学老师集体阅卷,各年级的教师交换改卷。
3、100道题,竞赛时间为10分钟,严格按照竞赛时间答题。
4、成绩汇总:各年级学生竞赛后,教师统计出本年级学生的成绩与试卷一起上交数学组存档。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三
设计意图:
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对下棋非常感兴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棋,并且对用一个骰子的玩法已经很熟悉,都能快速反应出该怎样走、走几步。我想,何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提升他们的经验呢!因此我设计了“造彩砖”这节活动,旨在借鉴棋类游戏的竞赛形式来巩固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的理解及运用,并采用了两粒骰子一起掷的新玩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感知面积的`大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物质材料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操作篮,内装自制骰子2粒(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7―12)、格子纸一张、2支不同色的油画棒。剪刀若干。
2)示范用大骰子两个、大格子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展示“操作篮”,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想想可以怎么玩?
2、简要介绍游戏玩法,边示范边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如:
1)两人中谁先掷骰子
2)若同时掷出一个“1”、一个“12”时该如何操作
3)若骰子掷到地上去了怎么算
……
玩法示例:两人猜拳,胜者先掷骰子(把两粒骰子同时往桌面上一掷),然后将骰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另一人接着掷骰子、涂格子,两人轮流,直至将所有格子涂满。
3、分组游戏竞赛“造彩砖”
要求:
1)遵守共同制定出的玩法与规则。
2)掷完骰子后必须先念出自己所列算式和得数才能进行涂色,两人互相监督纠正。
教师巡视并适时介入指导。
4、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
“彩砖”造好后(两人将格子纸涂满颜色),想办法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看谁想的办法多。
(如:数格子或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一个单位来比较总面积的大小等。)
图例:
活动延伸:
1、艺术活动“漆地板”,填画色块组合成各种图案,注重整体效果。
2、“拷贝不走样”,看方格图案找出规律并复制。
3、感知和测量桌面、椅面等身边物品的面积大小等。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四
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对下棋非常感兴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棋,并且对用一个骰子的玩法已经很熟悉,都能快速反应出该怎样走、走几步。我想,何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提升他们的经验呢!因此我设计了“造彩砖”这节活动,旨在借鉴棋类游戏的竞赛形式来巩固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的理解及运用,并采用了两粒骰子一起掷的新玩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感知面积的`大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物质材料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操作篮,内装自制骰子2粒(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7―12)、格子纸一张、2支不同色的油画棒。剪刀若干。
2)示范用大骰子两个、大格子纸一张。
1、展示“操作篮”,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想想可以怎么玩?
2、简要介绍游戏玩法,边示范边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如:
1)两人中谁先掷骰子
2)若同时掷出一个“1”、一个“12”时该如何操作
3)若骰子掷到地上去了怎么算
……
玩法示例:两人猜拳,胜者先掷骰子(把两粒骰子同时往桌面上一掷),然后将骰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另一人接着掷骰子、涂格子,两人轮流,直至将所有格子涂满。
3、分组游戏竞赛“造彩砖”
要求:
1)遵守共同制定出的玩法与规则。
2)掷完骰子后必须先念出自己所列算式和得数才能进行涂色,两人互相监督纠正。
教师巡视并适时介入指导。
4、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
“彩砖”造好后(两人将格子纸涂满颜色),想办法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看谁想的办法多。
(如:数格子或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一个单位来比较总面积的大小等。)
图例:
1、艺术活动“漆地板”,填画色块组合成各种图案,注重整体效果。
2、“拷贝不走样”,看方格图案找出规律并复制。
3、感知和测量桌面、椅面等身边物品的面积大小等。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五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速度的.快慢、口算的正确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特举办本次口算竞赛活动。
二、活动形式
开展各班级全员个人赛。
三、参赛人员
各班全体学生。
20xx年11月4日。
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50道题。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鼓励奖5名。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六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
2、学习图形归类。
3、按颜色、名称不同排序。
小路一条、魔袋一只、几何图形若干、排列图2条、幼儿人手一份、鸡妈妈房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修路。
1、教师扮猫妈妈,幼儿做猫。说:“猫妈妈要带小猫们去小鸡家做客一起走吧,喵喵喵,前面有条小路,坑坑洼洼的坏了,我们一起修一修。
2、带幼儿观察一下,小路上有哪些图形,每个小朋友拿一块嵌入。
3、启发幼儿想办法,把2块半圆形的石块和2块长方形石块嵌入。
4、小路修好了,怎么走呢?看到猫妈妈举什么图形,小猫就踩什么图形上,千万不要挤呀。
二、摸口袋。
1、耒到鸡妈妈家,有个神奇的口袋,怎样才能知道里面的东西。
2、请能干的孩子帮忙摸出一个圆形。
3、请每位幼儿摸出一个,然后送到他们的朋友那里。
4、根据颜色再分。
三、修篱笆。
1、鸡妈妈说:“这篱笆破了,大灰狼晚上把小鸡偷走了,你们愿意帮忙?
2、出示排列图。
3、幼儿补篱笆。
4、幼儿操作。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七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展现数学的美,尽显理性的`魅力!”
使全校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数学之精确、数学之周密、数学之趣味、数学之美感,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活动内容:数学趣味问题解答。
活动方式:本次数学趣味活动采用答题方式进行。
要求:闭卷答题,作弊者不计名次。
地点:六二班教室
时间:xxxx年12月5日课外活动
1、对学生进行宣传,了解活动内容。
2、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参赛学生(限前20名)。
1、本次活动由周国强老师命题。
2、竞赛结束后,由社团组老师根据标准答案统一阅卷。
监考:周国强
阅卷:周国强、张治水
此次比赛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小学数学节活动方案篇八
孩子们很快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规则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进一步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对下棋非常感兴趣,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棋,并且对用一个骰子的玩法已经很熟悉,都能快速反应出该怎样走、走几步。我想,何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提升他们的经验呢!因此我设计了“造彩砖”这节活动,旨在借鉴棋类游戏的'竞赛形式来巩固幼儿对10以内加减运算的理解及运用,并采用了两粒骰子一起掷的新玩法,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难度,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1、在游戏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感知面积的大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物质材料准备: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个操作篮,内装自制骰子2粒(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6、7―12)、格子纸一张、2支不同色的油画棒。剪刀若干。
2)示范用大骰子两个、大格子纸一张。
1、展示“操作篮”,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看看里面有些什么,想想可以怎么玩?
2、简要介绍游戏玩法,边示范边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
如:
1)两人中谁先掷骰子
2)若同时掷出一个“1”、一个“12”时该如何操作
3)若骰子掷到地上去了怎么算
……
玩法示例:两人猜拳,胜者先掷骰子(把两粒骰子同时往桌面上一掷),然后将骰子两个面上的数字相加或相减(得数不能大于10),按照得数在方格纸上涂相应的格子数表示自己造的彩砖数,另一人接着掷骰子、涂格子,两人轮流,直至将所有格子涂满。
3、分组游戏竞赛“造彩砖”
要求:
1)遵守共同制定出的玩法与规则。
2)掷完骰子后必须先念出自己所列算式和得数才能进行涂色,两人互相监督纠正。
教师巡视并适时介入指导。
4、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
“彩砖”造好后(两人将格子纸涂满颜色),想办法比比谁造的彩砖面积大,看谁想的办法多。
(如:数格子或各自剪下自己涂色的部分,用四格拼成正方形或六格拼成长方形为一个单位来比较总面积的大小等。)
图例:
1、艺术活动“漆地板”,填画色块组合成各种图案,注重整体效果。
2、“拷贝不走样”,看方格图案找出规律并复制。
3、感知和测量桌面、椅面等身边物品的面积大小等。
1一、比赛时间:12月30日下午3:00-3:50(收、发卷以广播为准)二、参赛对象: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五、六年级兴趣小组学生。三、评奖方法:一至四年级:以年级组......
关于(一)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各式各样的称,并学会看电子台秤。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3、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