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一
爱的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性的教育。每月故事通过讲述感人的故事,激发人们的爱心和同情心,教育人们关怀他人,传递爱的温暖。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体会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爱的真谛,彻底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一部分:感受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的每月故事中,有一次让我深受感动的是《爱的触摸》。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失去了左腿的故事。他拥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尽管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但他从未失去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他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家人的关爱,他逐渐走出了困境。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在面对困难时,爱的支持和关怀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力量。
第二部分:关注他人
通过每月故事,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借来的一分钟》中,一个乞讨者借给主人一分钟的时间,主人因此获得了解决烦恼的方法。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当我们给予别人关注和关心时,我们也会因此获得更多。关注他人并帮助他们,不仅可以愉悦他人的心灵,也会丰富我们自己的人生。
第三部分:感恩之心
在阅读这些故事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常常忽视的事情。《飞扬的冥想》讲述了一个孩子在失去双腿后,通过残障奥运会获得成功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反思自己常常抱怨生活的琐事,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没有感恩之心。这个故事告诉我,无论我们现在拥有多少,我们都应该感恩,并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第四部分:培养善良品格
爱的教育的故事给我上了一堂课,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温柔的顺从》是一个讲述狗的故事。狗虽然只是一个动物,但它们却可以教我们许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该学会温柔和顺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第五部分:传递爱的温暖
通过每月故事,我体会到了爱的温暖。每个故事都在向读者传递爱的正能量,并鼓励我们将这种爱传递给他人。在《爱的圆周率》中,一个数学老师告诉学生们圆周率是无穷无尽的,就像爱一样。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无论我们为他人付出多少,爱都是无穷无尽的。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将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
总结:
通过爱的教育每月故事,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改变了我的行为方式。我学到了关注他人、培养善良品格和传递爱的温暖的重要性。爱的教育每月故事让我明白,爱是人性最美好的表现,也是我们社会需要的最重要的力量。我将继续阅读这些故事,并努力将其中的爱的精神融入到我的生活中。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二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恩利科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恩利科怎样了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恩利科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严格的教育使恩利科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从舅父赠给恩利科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续爱的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恩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恩利科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吸引人之处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三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作者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得感人至深,全书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四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的短短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来,始终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五
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deamicis)1846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一个收奥内利亚的海滨城市.他从小喜爱军旅生活,16岁进入莫德纳军事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成为军官,1866年积极参加了意大利第三次独立战争.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而成名.1870年罗马解放后,他放弃军事生涯,定居都灵,成为意大利主要报纸的记者,并从此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193月11日在博尔迪凯拉病逝.
本书译文因其优美生动的传神于荣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六
《开学第一天》、《我们的老师》讲的是老师总是爱学生的.
《不幸》[洛贝谛]受伤后还想着书包的孩子.
《高尚的心灵》[卡伦]替同学受过.
《爱心》捐赠丢了钱的小学徒.
《那利的保护人》[卡伦]保护那利不受弗兰谛欺负.
《班长》[德洛西]学习好,在学习上帮助别人.
《瓦谛尼》贪慕虚荣后认识到错误.
《小商人格鲁菲》是小商人但不吝啬.
《校长和战士》拥护军人.
《恶徒弗兰谛》[弗兰谛]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秩序、报复老师、顽固不化,被送进少年教养所.
《奖章》[波来可西]刻苦学习,有孝心.
《决心》[我,艾里可]决心好好学习.
《玩具火车》[我]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喜欢他的波来可西,家长热情对待孩子的同学.
《囚犯的礼物》[爸爸的朋友]尊重可以改变人.
《生病的老师》[老师]同学探望老师.
《家长》[家长]校门口接送的家长是友人,关心每一个孩子.
《病中的小石匠》[卡伦]探望、陪伴病中的同学.
《春天》[老师、小石匠......]一切都是美好的.
《好强心》[那利]不顾母亲的说情,体育课爬竿.
《父亲的老师》[父亲]探望父亲的老师并请吃饭.
《病愈》[我]体会到同学和亲人的爱.
《卡伦的不幸》[我和母亲]陪伴、劝慰失去母亲的卡伦.
《我的姐姐》[姐姐]以为家庭出现经济困难,主动要求作出牺牲.
《炎夏》[同学]同学在炎热下刻苦学习.
《感谢》[我]感谢老师、同学和父母.
《考试》[我]参加学期结束的考试.
《分离》[我]与同学个别告别.
《分别》[老师、同学]学期结束,师生告别.
每月故事有:
《少年侦察兵》冒死侦察敌情.
《小抄写裘里亚》体谅父母,分担家庭经济负担.
《少年鼓手》冒着枪林弹雨送信不辱使命,截肢但忍感到自豪.
《万里寻母》[马尔可]孩子的爱救活了母亲.
《难船》[马里奥]把上救生艇的机会让给别人.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七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写的一部日记体小说,最早发表与1886年,是一部成功之作,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书中每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本书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没有骗人的宗教式宣传,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或标语口号.它通过对生活的朴素描写,使人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中国的文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人者爱人.可见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这本书,都是写的一些平凡的小事.用朴素的语言,塑造了貌似渺小,却不平凡的人物,如老师、校长、卖柴人、母亲等,这些人都具有爱心.这些平凡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激起了一阵阵强烈的感情,是一本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的好书.
作者的写作意图十分明确:他精心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他所希望感染小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小读者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警钟和终身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景仰等等.书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形象,有表现优秀的,有表现极差的,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但每个人都在本质上有其闪光的东西.作者认为他们都具有可爱和善良的一面,这种善良的本性只要能得到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的挖掘、发现和培育,他们即使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会成为有益与社会的公民.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八
《爱的教育》一书是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小学生的日记形式为主的小说,共一百篇文章,记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三年级这一学年里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一个个平常而又饱含人性美的生活事件,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人世间各种伟大的爱:对老师的爱、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爱、对同学的爱、对祖国的爱;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九
爱的教育是育人需要落实的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爱无处不在,才能把真挚的情感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唤醒。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aa.供大家分享。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原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
日记
》,是通过埃·德·亚米契斯的儿子的日记改编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20xx年的短短20xx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20xx年来,始终畅销不衰,目前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成为一部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并且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不仅如此,本书实际上还涉及到9-13岁的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孩子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开学第一天》、《我们的老师》讲的是老师总是爱学生的.
《不幸》[洛贝谛]受伤后还想着书包的孩子.
《高尚的心灵》[卡伦]替同学受过.
《爱心》捐赠丢了钱的小学徒.
《那利的保护人》[卡伦]保护那利不受弗兰谛欺负.
《班长》[德洛西]学习好,在学习上帮助别人.
《瓦谛尼》贪慕虚荣后认识到错误.
《小商人格鲁菲》是小商人但不吝啬.
《校长和战士》拥护军人.
《恶徒弗兰谛》[弗兰谛]欺负同学、扰乱课堂秩序、报复老师、顽固不化,被送进少年教养所.
《奖章》[波来可西]刻苦学习,有孝心.
《决心》[我,艾里可]决心好好学习.
《玩具火车》[我]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喜欢他的波来可西,家长热情对待孩子的同学.
《囚犯的礼物》[爸爸的朋友]尊重可以改变人.
《生病的老师》[老师]同学探望老师.
《家长》[家长]校门口接送的家长是友人,关心每一个孩子.
《病中的小石匠》[卡伦]探望、陪伴病中的同学.
《春天》[老师、小石匠......]一切都是美好的.
《好强心》[那利]不顾母亲的说情,体育课爬竿.
《父亲的老师》[父亲]探望父亲的老师并请吃饭.
《病愈》[我]体会到同学和亲人的爱.
《卡伦的不幸》[我和母亲]陪伴、劝慰失去母亲的卡伦.
《我的姐姐》[姐姐]以为家庭出现经济困难,主动要求作出牺牲.
《炎夏》[同学]同学在炎热下刻苦学习.
《感谢》[我]感谢老师、同学和父母.
《考试》[我]参加学期结束的考试.
《分离》[我]与同学个别告别.
《分别》[老师、同学]学期结束,师生告别.
每月故事有:
《少年侦察兵》冒死侦察敌情.
《小抄写裘里亚》体谅父母,分担家庭经济负担.
《少年鼓手》冒着枪林弹雨送信不辱使命,截肢但忍感到自豪.
《万里寻母》[马尔可]孩子的爱救活了母亲.
《难船》[马里奥]把上救生艇的机会让给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间有情,万物有爱,宇宙间其实一直高响着爱的旋律:
母亲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博大的胸怀,感谢柔情的母爱;
父亲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怎样才能独立,感谢深沉的父爱;
亲人们给了我们无私的关爱与温暖,难忘浓郁的亲情;
求学路上,老师教给我们知识,教育我们做人,难忘师生情谊;
人生路上,因为有朋友相伴,旅途不再孤单,感谢朋友给了我们春天般的友谊;
万物生灵以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着爱无处不在,爱原来也是一种本能,感谢大自然;
本书按内容分为“柔情的母爱——母亲篇”、“深沉的父爱——父亲篇”、“浓郁的挚爱——亲情篇”、“难忘的师爱——师生篇”、“真诚的友爱——朋友篇”、“奇妙的关爱——生物篇”、“炽热的爱恋——青岛篇”、“大爱无疆一国家篇”8个板块,每篇文章后面附有“书海拾贝”,主要从为写作积累素材的角度加以简单点评。
我们希望中小学生能通过阅读本书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增强感恩意识,拥有一颗仁爱、感恩之心,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与爱相随本书也适用于广大学生的家长及所有爱好读书的朋友们。
愿爱的旋律代代相传,越奏越辉煌!
愿你我心与爱同行,生命越来越精彩!
爱的教育泼来可西的故事篇十
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奔跑,追逐着一只蜻蜓。蜻蜓闪着绿莹莹的大眼睛,颤动着翅膀,惊慌地上下乱飞。也许是被追赶得昏了头,突然,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叫着嚷着,闹成一团。
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孩子们看见了他,齐声欢叫:“陶先生!陶先生!”陶先生停下脚步,见他们的捉蜻蜓玩,便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翠贞点点头。陶行知从她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指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将蜻蜓举在眼前,用商量的口吻说:“蜻蜓是吃害虫的,它是人类的朋友,放了它,让它为我们去消灭害虫,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忽地坠落下来,在地上挣扎了几下,又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蜻蜓在空中飞了几圈,很快飞到流水潺潺的河面上,俯冲上升,盘旋翻飞。孩子们注视着它,欢呼着:“嗬,在跳舞呢,看!”
陶行知便由此想到许多学校的生物课,都是将活生生的东西弄死,做成标本,他多次指出:“生物课不要变成死物课,‘生物陈列所’不要变成‘僵尸陈列所’,更不要在无意中培养孩子们残忍的天性。”他主张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要认识青蛙,可以到河边去观察,要认识小鸟,可以到树林里去。这样,才能观察到真正的生物,孩子们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3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