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活动方案(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2 07:55:06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2 07:55:06     小编:笔尘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一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二

为了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特长的平台和阳光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亲近艺术,展现朝气的少年的健康形象,同时立足舞台向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发出邀请,使更多的学生与音乐交上朋友,特举办此次音乐会。

“贺新年音乐会

多媒体教室

四年级全体同学及任课老师

12月31日下午(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1、选好主持人(两男两女,每班选一对组持人)。

2、每个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必须准备好节目,而且要保证有一定的质量。歌唱类可以是联唱、小组唱、大合唱、表演唱、器乐伴奏唱、歌伴舞等,舞蹈,相声,小品等。老师也会准备一个节目。

3、提前一周上报节目,主持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节目串词并提前预演。

4、布置音乐会会场,每个班从卖废纸的班费中拿出一部分钱买点零食,但要注意不要破坏教室卫生。

5、微机老师准备好音响设备

6、评出优秀演员,优秀节目,并且颁发奖品以示鼓励。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三

二、新课导入: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如: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再次感受音乐,老师弹琴,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和最能表现快乐情绪的动作来跟音乐律动。

4、师带读歌词

5、读歌词游戏:师读歌词,请学生在间奏处的地方有节奏的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

6、学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轻声跟琴唱

7、跟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动表演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表演,老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分组创编动作。

五、小结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四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_,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五

音乐社团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学期了,每周都坚持着3――4天的训练,而我们的学生从不懂8个基本音阶和基本发声状态到现在学会唱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节奏,可以说整体都在进步,慢慢进入了轨道。现在合唱团变成了学校的公共课余文化活动――合唱社团,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我感到很高兴。我想有校长的大力支持和重视,那我们的合唱团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我和学生会共同努力,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出一批唱的响的团音乐团来。为了真正能全面落实好此项活动,特制定如下训练计划:

每周3次,分别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中午12点半。

多媒体教室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少儿合唱歌曲,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使学生初步建立合唱概念,从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的姿态。

3、少儿合唱歌曲。

训练为了提高。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进一步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扩大音域,咬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2、音准训练

3、节奏训练

本学期,将针对上述几方面进行重点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合唱人才。

二、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总共32人。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六

一、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课用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区分;

二、到底是什么喜讯从北京传出来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在1976年又一个重大喜讯从那里传出来,人们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呢?从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下面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

三、用手指来告诉每个段落的进入。

四、乐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着哼唱这两段旋律;

六、这里还有一首和北京相关的歌曲《巴塘连北京》,一起来学唱;

1、认真聆听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来指挥;

3、老师范唱中间比较难掌握的节奏;

4、学会歌曲之后加进几个藏族舞蹈的简单动作,边唱边跳;

课堂小结: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有限,以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一、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重点、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同学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

二、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歌曲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是哪个少数民族吗?x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着什么吗?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侗家的风俗。

1、老师范唱。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了第一声部的时候,加入第二声部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声部,尤其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节奏,休止两拍,把能唱第二声部放在一组,剩下的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也带唱第二声部。

5、今天我们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还要去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看看,听听。

7、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欢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课后反思: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还要扩大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七

二、新课导入: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如: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再次感受音乐,老师弹琴,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和最能表现快乐情绪的动作来跟音乐律动。

4、师带读歌词

5、读歌词游戏:师读歌词,请学生在间奏处的地方有节奏的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

6、学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轻声跟琴唱

7、跟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动表演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表演,老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分组创编动作。

五、小结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八

(一)参赛对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中小学在职在岗音乐、美术专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必须参加。

(二)比赛时间:6月下旬

(三)比赛内容:

1、音乐

(1)声乐。演唱一首自选独唱歌曲,自备伴奏带或钢琴伴奏,限时5分钟。

(2)自弹自唱。根据指定的中小学教材歌曲,边演唱用钢琴作即兴伴奏。

(3)器乐或舞蹈:两项中任选一项。乐器除键盘乐器外可任选一种中、西乐器或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器(竖笛、口琴等),乐器自备,演奏一首自选独奏曲,可使用自备的伴奏带;舞蹈内容自选,舞蹈音乐可用伴奏带,服装和伴奏带均自备。限时6分钟。

2、美术

(1)设计制作。根据现场命题进行立体造型设计制作,工具、材料自备。要求利用乡土特色材料或废旧材料,所带材料不得预先做成具有造型意味的半成品。时间为120分钟。

(2)色彩静物写生。水粉画、水彩画、铅笔淡彩或钢笔淡彩画种任选,除画纸(四开)外,其他工具材料自备。时间为120分钟。

(3)动漫设计。根据现场命题进行动漫设计制作,要求选手画5幅分镜头草图,并附文字说明;作品尺寸为640*480像素、24帧/秒;电脑及制作软件由比赛现场提供,作品配乐素材由选手自备(是否配乐不作统一要求)。时间为120分。

(4)水墨画创作。根据现场命题进行创作,除宣纸(4尺3开)外,其他工具材料自备。时间为120分钟。

(四)比赛要求:

1、各教师须在6月1日前将比赛报名表报承办学校。另行通知。

2、已参加过市级及以上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或参加往届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过综合一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本次比赛。

(五)评奖:

评奖分设音乐、美术小学组和中学组并根据年龄段分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九

1、学习歌曲《月亮田》

2、听赏歌曲《金孔雀与凤尾竹》

3、学唱歌曲《太阳》

4、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1、山沟沟带给人太多的遐想,清凉的山风,清澈的小溪和青绿的高山……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和听赏音乐,让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山沟沟的秀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学会用自豪、骄傲和优美的感情演唱歌曲

4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月亮田》

: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

1、猜谜语:有一种小动物他照的照片总是黑白的?(大熊猫)它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今天我们就要到大熊猫的老家四川去看一看,听一听那的民歌《太阳》。

生听老师范唱,说说太阳能带给我们什么?

1、跟音乐拍手

2、按四四拍的节奏拍手

1、师带读

2、教生字

3、生读

1、默唱

2、轻声唱

3、师指导

4、生有感情的唱

5、分组唱

6、变换速度唱

7、歌曲表演展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1、放录音感受旋律,提问:你能听的出这个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吗?

2、简介“日喀则”——在藏语中是“美丽的家园“

3、引导学生读好“就在日喀则啊”——用自豪喜悦、骄傲自豪的心情读

4、歌词接龙游戏

5、示范读“啊嗦啊嗦马里拉”(带动作读)

6、完整的读歌词

7、揭题《我的家在日喀则》

8、师范唱,想想,你听了这首歌曲以后心情怎样?

9、轻声唱,——(跟录音),师指导唱好

10、跟琴声自己唱——师指导演唱音色

11、全体完整的演唱歌曲

12、歌曲表演——带上之前学的舞蹈动作

1、师示范唱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

3、跟身边小朋友唱

4、创编表演、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想一想,乐曲是人演唱的还是用乐器演奏的?

2、你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觉得这个声音有什么特点?

1、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演奏葫芦丝

2、你听了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1、让学生在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创编一个表示高兴的动作。

2、随着音乐摆动。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2、展示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篇十

一.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时数:三课时

一.表演《法国号》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产《法国号》。

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举手表示。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分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弹琴》

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听教师范唱,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歌声击拍。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3 2 1与2 3 2”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复吸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五.聆听《星光圆舞曲》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六.编创与活动

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觉理解音的长短。

用比较的方法说也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用打击乐敲击,就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七.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个听辨强弱的游戏。

活动方法:

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教师击鼓的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强_ _ _ _弱_ _ _ _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弱时逆时针走。

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到编创活动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058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