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一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日常
教学
中发现,平时执教数学活动中较重于记忆和训练,无趣味性,幼儿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在参加“国培”后,学到“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于是决定调整教学思路,以游戏及操作取代以前的记忆和训练,以达到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目的。1、引导幼儿亲自操作,认识并熟悉6的组成及分解,掌握6的5种分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认识并熟记6的5种分法
1.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2.带磁铁鸡宝宝卡片若干。3.树的挂图4幅,可拆卸苹果卡片若干,篮子若干个。
1.老师和小朋友先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5.4.3.2数的组成及分解。
如老师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
小朋友答:5可以分成1和4。
2.学习6的组成及分解:
出示6的组成,分解图一幅.
老师:今天鸭妈妈很高兴,因为它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家里做客,小朋友们,你们看一下鸭妈妈请了几只鸡宝宝来做客呀?(老师出示6只鸡宝宝的卡片并和幼儿一起数数共6只)
请小朋友到讲台前把鸡宝宝的卡片粘到画有房子的黑板上。老师记录每一次分出来的结果。再把小朋友分出来的几种方法
总结
归纳得出5种分法。66666
//// /
1524334251
3.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令幼儿发现把一个数分为两个数,而这两个数合起来又等于这个数。分解出来的数,左边的数进1,右边的数就退1,还可以把分解出来的两个数调换过来,合起来还是得到这个数。
4.巩固练习游戏:摘苹果比赛
老师:(出示苹果树的挂图)小朋友你们看,树上的苹果熟了,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呀?我们来进行摘苹果的比赛好不好?(把小朋友分为4个组进行)我们先讲一下比赛规则: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两个篮子里,两个篮子里的苹果加起来要等于6,每一组派一个小朋友上去摘,其余的小朋友在下面看,看他把苹果摘下来放得对不对,有多少种方法放这些苹果,要两边加起来都是等于6喔。如果他放错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上去帮他重新放,注意放的方法不能重复。我们来比一下哪一组的小朋友放的方法最多,放得最快。
本次数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体,利用帮鸭妈妈安排鸡宝宝住下及摘苹果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并掌握6的组成及分解,与以往教学活动相比较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在游戏中学习的目的。在后面的摘苹果比赛中,充分的利用了小朋友喜欢竞争的心理,自已组里的小朋友可以讨论方法对不对,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就是在时间上掌握得不够好,到后面小朋友为了争第一都有点乱了,如果重新上一次的话,觉得应该设定好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哪一组的小朋友得出的方法最多获胜,可以更大的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二
1、会运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
2、会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因式分解在多项式除法和解方程两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因式分解解方程涉及较多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一个小问题:这里的x能等于3/2吗?为什么?
想一想:那么(4x—9)(3—2x)呢?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
合作学习
等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2
(三)梳理知识,总结收获因式分解的两种应用:
(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
(2)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
(四)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本6、42、课本p163作业题(选做)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三
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项式的方法,能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试题中,因式分解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及它们的综合运用。习题类型以填空题为多,也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因式分解知识点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1)提公因式法
如多项式
其中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m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2)运用公式法,即用
写出结果。
(3)十字相乘法
(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5)求根公式法:如果有两个根x1,x2,那么
2、教学实例:学案示例
3、课堂练习:学案作业
4、课堂:
5、板书:
6、课堂作业:学案作业
7、教学反思: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四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24=2×2×2×3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1)质数,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把15、42、60分解质因数
(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2、分解质因数的时候,因数必须是质数。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五
1、学习6的分解、组成,掌握交换规律将数量进行分合的方法。
2、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ppt课件、幼儿画册3练习、笔
一、复习5以内的组成
1、游戏“对数”: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一个数字3,幼儿快速地说出一个对数,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5。
2、组织小朋友利用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组成
l、(观看ppt)提问: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果树上长出了许多的果子,有红的、有绿得,看第一棵树,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
2、引导小朋友讲述:第一棵果树上先长出了1个红苹果,又长出了5个绿苹果,一共长出了6个苹果。
3、师:1和5合起来是6。
4、(点击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果树上先长出了几个果子,又长出了几个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引导小朋友说出5和1起来是6。
5、提问:这两个组成式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这两个组成式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它们的总数不变。
7、以同样的方式学习6的其他组成。
8、小结:6有5种组成,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三、学习6的分解
2、引导幼儿讲述:树上一共有6个果子,喜羊羊摘了1个果子放到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5个果子放到第二个篮子里。6可以分成为1和53、同法学习6的其它分解。
3、小结:6有5种分解,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四、练习6的分合。
1、教师出示作业,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结讲评:今天我们知道了6的5种组成方法和5种分解的方法,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六
1、学会用公式法因式法分解
2、综合运用提取公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难点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综合运用两种公式法因式分解
自学过程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的逆运用:
做一做:
1.(1)16x2-8x+_______=(4x-1)2;
(2)_______+6x+9=(x+3)2;
(3)16x2+_______+9y2=(4x+3y)2;
(4)(a-b)2-2(a-b)+1=(______-1)2.
2.在代数式(1)a2+ab+b2;(2)4a2+4a+1;(3)a2-b2+2ab;(4)-4a2+12ab-9b2中,可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x2+y2=(x+y)2b.x2-xy+x2=(x-y)2
c.1+4x-4x2=(1-2x)2d.4-4x+x2=(x-2)2
5.计算:2-40102006+2=___________________.
6.若x+y=1,则x2+xy+y2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展示一:
1.判别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4xy-4y2
(2)3ax2+6axy+3ay2
(3)(2x+y)2-6(2x+y)+9
应用探究:
1、用简便方法计算
49.92+9.98+0.12
拓展提高:
(1)(a2+b2)(a2+b210)+25=0求a2+b2
(2)4x2+y2-4xy-12x+6y+9=0
求x、y关系
(3)分解因式:m4+4
教后反思考察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题目不会很难,但是需要学生记住公式的形式,之后利用公式把式子进行变形,从而达到进行因式分解的目的,但是这里有用到实际中去的例子,对学生来说会难一些。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
分析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践体验,讨论交流,用物理语言描述出力的分解的方法。
教学用具
物块,橡皮筋,弹簧秤,铅笔,细线,钩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汽车自动上下坡视频
【过渡引言】: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程之后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学生回答】: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引导学生】而已知物体的合力求分力的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力的分解。
【板书】1、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引导学生】那么,力的分解又应该遵循什么定律?
【学生思考并回答】:也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2、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引导学生推理得出: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把一个重物悬挂在橡皮筋上。
1、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重物对橡皮筋竖直向下的拉力f产生了什么效果?
3、这样的效果能不能用两个力f1和f2来实现?方向怎样?
如果f1和f2作用的效果和f作用的效果相同.f1和f2就是f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唯一确定的解.
【板书】3、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过渡引言]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实际作用效果分析:如果没有重力,
物体会与斜面和挡板间有挤压吗?不会!所以重力的两个实际作用
效果就是一是使物体与斜面间有挤压,一是使物体下滑从而使物体
与挡板间有挤压。
g’和g’’作用的效果和g作用效果相同,g’和g’’就是g的两分力。(多媒体演示分解过程).
我们再来探究两个常见实例: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八
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纪录来探索5的分解组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寻找递增与递减的规律,增强幼儿积极探索的意识,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5的分解组合"
1、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记录、探索"5"的分解与组成,观察寻找出递增、递减规律,感知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关系。
2、培养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1、记录卡12个,小盘24个,"5"的`分合数字12套,大数字一套,大计数器一个,小青蛙手偶一个,各种水果干果60个,麦田两块,小虫若干,青蛙胸卡同幼儿人数相等。
2、示范教具:5的分解组合两套。
4、"找朋友"磁带一盘,小奖品若干。
一、出示手偶青蛙、以打电话的游戏形式复习"4"的分解组合。
"叮铃铃、叮玲玲,我的电话发出声,我的电话拨个"3",你的电话拨个"1"。"嘟..."咱们的电话已拨通。
二、游戏:"我的小手真能干"让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把水果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每次要分得不一样,看有几种分法。另一个人在计数卡上做记录。
三、请个别幼儿说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的记录结果,教师演示并作以记录,再请幼儿说说这些幼儿分得对不对,自己分得和他们一样不一样。
四、请幼儿观察计数卡,找出它们左边都有数字几,右边都有数字几?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递增、递减、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等)
五、为了便于记忆,请一组小朋友把计数卡上的数字按顺序排列一下:左边从小到大,右边从大到小。
请小朋友看一看,记一记
六、游戏:"小青蛙捉害虫"要求按规律、巩固5的分解组合
"找朋友"提问:今天,咱们学的是"几"的分成?
请有胸卡"5"的小朋友到前边来、其余小朋友胸卡合起来是"5"。手拉手到"5"跟前,看那一组先找到朋友,哪一组得胜。
以内的分解教案篇九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页例7、例8和练一练你知道吗,第39~40页练习六第4~8题和你知道吗。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相信自己能学会数学,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会分解质因数。
认识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小黑板
一、认识质因数
1.写出算式。
2.认识质因数。
引导: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能把你们的意见和大家分享吗?
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质数的因数)
3.强化认识。
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5是5的.质因数;2是28的因数,又是质数,所以2是28的质因数。
4.做练习六第4题。让学生阅读习题,独立思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9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