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一
近年来,养蚕活动在我国逐渐兴起。作为一项古老的农耕活动,养蚕不仅能赋予农村绵阳市在地域产业方面的新活力,还能提供就业机会,激发人们对保育桑蚕资源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参与了养蚕的实践,并记录了养蚕的过程,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养蚕经历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蚕的准备
在养蚕之前,我先要了解关于桑蚕的知识,了解蚕种的选择、蚕房的设计以及饲料的种类。我选择了抗病抗寒的优质蚕种,新建了一座透明的蚕房,并准备了优质的桑树叶作为蚕的食物。养蚕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洁蚕房并消毒,备好蚕食料和喂养工具,以及准备好常规的蚕柞蚕户笔记和蚕情记录表等。在养蚕之前,我还参观了一家虫丝加工厂,深入了解了蚕丝的生产过程,这让我对养蚕的意义和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段:养蚕的过程
在养蚕的过程中,我每天都要细心观察蚕的生长状况。我专门定了一套饲养方案,确保蚕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和水。我每天都去采桑叶喂蚕,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最初的几天,蚕还是很小,但它们的食量却很大。我坚持按时给蚕换新鲜的桑叶,避免叶子变干,这样可以保证蚕吃得开心,生长得健壮。随着时间的推移,蚕的体形越来越大,吃得也越来越多。我必须时刻保持蚕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确保蚕能够顺利进行脱皮和吐丝。
第四段:养蚕的感悟
通过养蚕的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勤劳和耐心的重要性。养蚕需要每天定时进行喂养和清理工作,没有一点懈怠。我也学会了如何判断蚕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处理不同情况下的养蚕问题。这个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自然的魅力和力量。蚕是依赖于桑树的食物和环境才能顺利生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无法割舍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五段:结语
在养蚕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养蚕的技巧和知识,还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此外,养蚕活动还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它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它还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相连。我相信,通过养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珍爱大自然,也能在自然与科技的结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二
我家里有三条机灵可爱的小小蚕儿,它们是我在国庆放假期间从农庄的桑树上里找来的。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我总感觉很孤单,自从有了这三条小蚕的陪伴,我感觉快乐极了。
我家那三条小小蚕,真的很小,大概只有五毫米长,黑黑的,很像一只小蚂蚁。它们慢吞吞的爬到了桑叶上,点一点头,多自在、多开心啊!
我家那三条小蚕都十分胆小。只要有人靠近纸盒,小蚕就会受惊似地快速爬走。闲暇之余,我最喜欢逗那三条小蚕玩“狼来了”的游戏,我会一边摇晃着纸盒,一边学狼叫几声:“嗷嗷嗷!!”,小蚕儿们就会“嗖”一声躲得远远的,以为狼真的来了,太好玩了。
有了这几条小蚕儿的陪伴,我感觉我的生活丰富多了,也精彩多了,不再觉得孤单,它们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员。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三
今天晚上妈妈带回来了很多很多蚕籽,它们粘在纸上,是黑色的,就像鱼籽那么小。
4月17日
蚕籽开始孵化,真有趣,如此不起眼的一个小颗粒,竟然孕育着小生命呀!刚孵化的蚕宝宝和蚂蚁差不了多少,浑身透黑我们把它们称为“蚁蚕”。”蚕们象黑线头一样小。
4月18日
我发现蚕大了一点点,我和妈妈换了新叶子。今天又有几个蚕籽变成了黑线头。我找来一只皮鞋盒,打算将这些小生命精心地饲养起来。我在盒底垫上三层面巾纸,将几片擦干擦净的桑叶撕成小碎片,放在盒中。然后将蚁蚕放进了盒中养起来。
4月20日
早晨,我查看了一下蚕宝宝,我将新桑叶用布擦干,平铺在盒中。有7条蚁蚕,不怎么动的有2条,黑色,长约2毫米;有2条长约3毫米,黑色,似乎很调皮,也不吃叶子,就会到处乱跑;有3条长约5毫米,灰白色,看来已经蜕过皮了,它们正爬到叶子边开始吃桑叶了。
4月22日
盒子里的小蚕只剩下5条了,3大2小。今天的蚕在长度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身上还依旧长着稀疏的绒毛,胃口还是那么小。那条最小的蚕照理说应该蜕皮了,至少也要和2天前的二龄蚕(5毫米长)那么大了,但是直到现在,它还保持着原来的身段儿。看来“发育迟缓”。
4月23日
今天我换桑叶时发现那条3毫米长的小蚕又不见了。仔细找遍,却发现蚕盒中已经有了5条差不多大的蚕,原来,那小蚕已经和它的“兄弟”们一样,身体变白,身体也长到了5毫米。小蚕蜕黑黑的,象一只被打死的小蚊子的黑色腹部,粘在桑叶上,如果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发现。另三条小蚕此刻已经有7毫米长了,其中一条蚕不太喜欢动弹,却又昂着头。可能明天可能又要蜕皮了。
4月25日
最大的那条蚕已经长到10毫米了,将它拿出盒外,它在一片嫩叶上,依次迈开那7对小脚,不紧不慢地伸缩着身体。比起那分节的腹部,它的胸部显得更白更粗大一些,反而它的头显得十分的小。小蚕此刻正用腹足紧紧抓住叶片,前半截身体完全地伸在空中,朝这边探探,又朝那边瞅瞅。在小蚕的尾部末端,还有一对腹足(一共有5对腹足),并不明显,但是这对腹足在它的行动中却有重要的作用。每次移动身体时,它总是首先被固定在叶片上。
4月26日
小蚕已经有11毫米长了,而它们伸展身体时有12毫米。最小的那条却还只有8毫米,比起它的三个“兄长”来,它的体色又黄又黑,身体又小。此刻,它抬着脑袋,纹丝不动地钉在叶片上,可能是要蜕皮了。
4月27日
小蚕长12毫米,最小的那条看起来还是没有长大多少。小蚕没有昨天那样活跃,懒懒地趴在叶子上,偶尔动动身体。今天还是没有看到小蚕吃桑叶。
4月28日
中午,我照例给蚕喂了一些桑叶,最大的小蚕已经有16毫米了,记得昨天长12毫米,一天会长这么多。其他三条小蚕分别长10毫米和8毫米不等,看来最小的小蚕也长个了。给小蚕们喂食了一片嫩桑叶(照例撕成碎片),那条一天长了4毫米的小蚕倒是趴在嫩叶上,半天没有动静,我想可能是蜕皮以后还没有适应吧。一条小蚕在一片枯叶上长时间没有动弹,仔细一看,原来它的尾巴间上也残留着蚕蜕,可能被粘住了。我用叶子轻轻地触动一下身体,扭动一下身体,它便挣脱了那个残蜕,爬到纸面上去了。
4月29日
今天看到了小蚕们是怎样吃食的。我的蚕一直养得很好,每天都照料得很周到。昨天放学,我突然发现一只蚕宝宝身体黄黄的,不吃不喝,而且身体还整个翻过来,好像是生病了,我很担心。我鼓励自己往好处想,它只是在睡觉而已。今天早上,我刚起来,便去看我的蚕宝宝,一打开盒子,我顿时呆住了,一条蚕宝宝它死了,身体变硬,横躺在哪里。我很伤心。
4月30日
早晨,我查看了一下蚕宝宝,盒子里散发出一阵桑叶的清香,桑叶已经被蚕儿们啃食地支离破碎。蚕们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它们的叶子,还有许多新鲜的和干枯的桑叶,以及它们排出的黑色小颗粒,我细细地观察着它们,最大的蚕宝宝有我的小指头粗了,最小的'只有笔芯一样粗。灰白色的蚕宝宝黑色的脑袋,头上有一圈圈的皱纹,有两组足,分别长在腹部和胸部,腹部的足有四对,吸盘式的,用来粘住叶子;胸部的足有三对,钩爪式的,用来抱住叶缘。白乎乎的身子一节一节的,还点缀着许多小黑点,真是可爱呀!
5月1日
今天放假,我观察了蚕的情况,量得一只蚕14毫米,一只蚕20毫米,还有的蚕22毫米,23毫米。它们有了大的变化,不仅身体长了不少,而且其他的特征更象那些大蚕了。首先是头部的变化,它的脑袋大小和身体粗细之间,看起来协调了不少。头部的颜色由棕黑色变成了灰色。其次是胸部和腹部的粗细更接近了,胸部出现了许多褶皱,同时胸部的两块黑斑十分清晰。
5月3日
最大的蚕在不动的时候长28毫米,而爬行时身体伸长到32毫米,比起它那几位小脑袋大胸部的“兄弟”,修长而匀称的身体显得惹人注目。另一只蚕正在蜕皮。此刻它们已经完成了最终的咀嚼任务,爬到了盒子的侧壁上,看来它们要“上山”了。身体呈浅淡的黄色,并没有黑斑,只有身侧排列整齐的小气门是黑色的。
果然不久,它们便开始了吐丝结茧的工程。我很想看看它们是怎样结茧的,于是每过半小时就去揭开盒盖。它们东爬爬,西爬爬,很长的时间,也没有安顿下来。
5月4日
清晨,我迫不及待地掀开盒盖,看见在盒子的顶角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片晶莹雪白的“蛛网”,两条蚕儿正在所形成的夹角中奋力地工作着。雪白的蚕茧已经初步形成了,触摸一下,软软地凹陷下去,松手,又恢复原状。此刻,蚕茧中隐约可见一个忙碌地身影。其他二条蚕的脑袋已经是大且灰白了,胸部有明显的褶皱。每当蚕蜕皮后,胸部都有这样的褶皱,随着身体的不断生长,褶皱慢慢地被拉伸变平,直到下次的蜕皮。
5月5日
今天的蚕茧摸上去有点硬了,从雪白的蚕茧外已经无法看到里面的蚕了,只有把茧子拿到灯光下,还能隐约地看见蚕还在不停地吐丝,它们已经整整工作两天了。茧就结好了。有白的,有黄的,可好看了!
5月6日
蚕茧已经很硬了,雪白的蚕茧外有一些柔柔的丝,轻轻一拉,这些丝就断了,并不象想象中的结实,透过灯光照射,我还能依稀看到蚕的头部还在不停地活动,可能还在吐丝吧。它们都已经不吃不喝地工作了整整三天,我感到佩服。
5月7日
另一只蚕正开始吐丝结茧,今天椭球形的茧已经初具规模。其他两只蚕也已经搭好了丝架,开始了结茧的工作。
5月8日—18日
这几天,几个不同颜色的蚕茧挂在盒子的两个角,静静的,一点动静没有。
5月20日
早晨一看,盒子里已经有3只蚕蛾在不停地运动着。从外表看,腹部肥大的有2只,是雌性,腹部较细小的有1只,则是雄性。虽然雄蛾才羽化不久,但是翅膀基本伸展开了,昨天羽化的那只雌蛾的翅膀也展开了,而其他雌性蛾的翅膀仍未展开。
5月23日
我们的蛾子产卵了,黄颜色的,爸爸说过了几天它们就会变成黑颜色的了。这些蚕子留着,明年就可以重新养蚕了。
为时一月有余的养蚕结束了,我通过亲自动手养蚕,了解有关蚕宝宝的知识,体悟了生命的奥妙及可贵。养蚕的艰辛与困苦,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便是养蚕的乐趣吧。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四
同学们都议论着谁的.大,谁的吃得胖。还有人把茧都给弄破了,里面有蛹,树皮样的颜色,一碰还会动,把我吓得半死不活的。同时老师还照相,为了保证谁发表了作文,可以把照片贴到上面去。
还有同学的茧都已经出来了,一只只白白胖的蛾姑娘,它们并不着急着飞走,听说它们是要产下卵后再走。王欣走过来说:“咱俩来交流,你看我的蚕已经全部成茧,你的呢?”
“我的也是你的。”我一边说一边笑,我们班一个学习最差的学生,今天下午竟然拿了一箱茧,好多人都问她要。
于是她就给了好多,太受欢迎了。班里有好多人都把茧用小刀给割破,为了看茧里面有什么。王欣想要破开一只茧,结果把蚕切死了,场面太恐怖了。我们交流得很热烈,这下对蚕的生长过程也有了很深的来了解。
这次养蚕交流会太有意义了!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五
在科学课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只小蚕,让大家带回家养着,并且还要写好观察日记。我看着那两只黑不溜秋的小虫子,怎么也不相信它们最后会吐出丝结成茧。
我们和妈妈一起分担起养蚕的任务,费了好大周折给它们采来了新鲜的桑叶,每天放学和下班后我们都抢着给它们喂食,别看小蚕小,它们却很能吃,一转眼的功夫半张桑叶就没有了,并且发出沙沙的有节奏的响声。渐渐的,小蚕一天天长大了,身体渐渐变白,变粗了,变长了。我发现两只小蚕有区别了,其中一只身体明显小于另一只。我很疑惑,便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想了想说:“可能一只挑食,一只不挑食吧。”终于有一天那只挑食的小蚕死掉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淘汰的都是弱小无助的。只剩下一只蚕宝宝了,我有点伤心:“小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最后变成蛾子,两只蛾子又孕育新的蚕宝宝,可是蛾子很快就会死掉的。”我很沮丧,妈妈温和地说:“是啊,蚕和任何动物一样,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妈妈安慰我别难过,我们还可以再养两只蚕,让它们继续繁殖。
蚕越来越能吃了,每天要喂好几次,身体越来越胖了。我告诉妈妈说,看它的蚕沙(蚕屎),如果变绿了,就快吐丝了,还有就是它的头老是昂着,也是快吐丝了。妈妈夸我懂得还真不少呢。
一天我放学回家,照样去看蚕,啊,它吐丝了,就像人们说的那样作茧自缚,它的脑袋不停地动着,金黄色的丝一点一点的将自己包围,爸爸说:“别打搅它,让它慢慢吐吧。”等我们吃完饭再看时,一个椭圆型的茧成形了,还隐隐约约看到蚕在里面不停地吐丝,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它吐丝以前那么能吃,就是为了这一刻啊,它在不停地积蓄力量。第二天一只金黄色椭圆型茧做好了,蚕在里面静静地等待, 先变成蛹,最后化成蛾。
昨天晚上蛾子终于破茧而出了,雪白的身体,雪白的绒毛,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它完成了它的使命,也可以说是它的一生,真是应验了人类的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对美丽的翅膀,在花园中到处飞舞呢!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六
最近,我们班刮起了养蚕风。
这不,一放学我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赶,去看我的蚕宝宝喽。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一看:诶,其它的蚕宝宝都可爱地扭动着身子,有的白一点,有的黄一些。可有一条蚕宝宝一动不动,缩着身子,乌黑乌黑的'。我心想:呀,会不会这条蚕死了?我不敢用手直接碰,只能用那条蚕宝宝所在的桑叶替代我的手了。我把桑叶轻轻折了一下,碰了碰那条或死或活的蚕,可是它没反应;再碰碰,还是没有反应。
我着急了,赶紧叫来“奶奶专家”诊断,奶奶稍稍看了一眼,就说:“哦,这条蚕死了。”奶奶虽然若无其事,可我却心疼死了!好朋友冯冯就给我几条。同桌小范还寄存在我这里3条,可还死了一条,这一条当然算我的了!唉,只能少一条了。
这几天,我的蚕宝宝长大了许多,身体已经有4毫米宽了。别以为“蚕宝宝到现在只有4毫米宽,还长大了呢!”告诉你:刚开始只有1毫米宽,对我们来说很少,可如果把刚开始的蚕宝宝和现在的一比,那差距就大很多了。
我试着把那几条小的蚕放进我的“阳光实验屋”中,我采了一片嫩桑叶,又采了一片正常的桑叶放进去,再把几条小蚕放进去,试试看小蚕喜欢吃哪种桑叶。
小蚕宝宝对这个新环境并不陌生,一会儿就开始吃了,试验成功!小蚕宝宝都在大口大口吃桑叶,不管是嫩的还是一般的,吃得津津有味。我想肯定是小蚕宝宝被大蚕欺负了,所以小蚕宝宝才不愿吃桑叶的。呵呵,小蚕宝宝原来也这么爱闹脾气。
今天,我发现我的蚕宝宝结茧了。
白花花的蚕丝包裹着胖胖的身体,我相像着他们高昂着头,努力吐司的样子。听老师说,蚕丝可以做成蚕丝被,又透气又暖和,还可以加工成真丝的衣服,舒适而又美丽,但蚕的一生也将结束,它即将化身为蛹,繁衍后代之后,它们短暂的生命之旅也就结束了。而蚕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
我好难过,我不要蚕宝宝的丝,我更不要吃它们,我只希望它们能和我一样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七
今天,我刚从学校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我那心爱的蚕卵,这些蚕卵是妈妈前几天送给我的,说是让我学学养蚕,看看蚕的一生是怎么过的。
我一打开放着蚕卵的盒子,就高兴得跳了起来。原来,不少蚕儿已经破壳而出了,正在盒子里蠕动呢!我赶快找来些桑叶,洗净,擦干,放在盒子里。蚕宝宝闻到桑叶的清香,慢慢地爬到叶子上,先试着咬了几口,然后就一日接一口地吃起来了,那样子,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在吮吸着毋亲的乳汁。
这么小的蚕宝宝,什么时候才能吐丝作茧呢?我曾经看过、听过一些关于蚕宝宝的故事,知道它是吃桑叶长大的。可是说到养蚕,我还是头一次,我一定要把这些蚕宝宝照顾好。
下午,我放学回来,又去看蚕宝宝,哎呀!我吓了一跳,好几条蚕躺在一起,直挺挺的,身边一滩绿水。我最喜欢的、也是最大的两条蚕,不吃桑叶,却互相靠在一起,摇头摆尾,晃来晃去。它们白嫩嫩的身体上,出现了深色的斑点,好像翻蛤蟆皮。我赶快叫来了妈妈,妈妈看了看,说:“这几条蚕可能是吃了没洗干净的桑叶,生病了。”说着,拿来一只干净的新纸盒,我站在妈妈身旁,只见她轻轻地拨动着蚕,把健康的蚕一条一条放在新纸盒里,并对我说:“这里而的是好蚕,还能吐丝作茧。你要记住这个教训,以后洗桑叶要洗干净些哟!”我轻轻地,‘嗯”了一声,想不到养蚕还要讲究卫生,以后可不能再马虎了。
今天做完作业,我照例又来看蚕宝宝。这些蚕宝宝已经蜕过儿次皮,快长成了,行动起来显得有些迟钝。你看它们,义胖义嫩,自里透亮,多么可爱啊!
蚕宝宝吃桑叶十分有趣,吃吃这儿,又吃吃那儿,把一张桑叶吃成各种形状,有的被吃穿一个大洞,有的被吃得像一张地图,有的则被吃成碎片。它们吃得又快又多,如果不及时补充的话,它们甚至把桑叶的茎也吃掉。
蚕宝宝要上“山”吐丝作茧了,我用麦秆扎成“山”字形,再把蚕宝宝捉到“山”上。
蚕宝宝一上“山”,就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它们先在“山”上找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就左一歪、右一扭地从嘴里吐出晶光闪亮的细丝来。它们先织好一个架子,再把身体蜷起来,缩在架子里,继续吐丝。慢慢地,一个椭圆形的蚕茧就织成了。
我想:用这些蚕茧拉出来的蚕丝,一定能织出色彩鲜艳的锦缎来。古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条蚕虽小,可是它吐出的丝有3000米长;它吃的是桑叶,而吐出来的却是有用的.蚕丝。它对人类的贡献多么大啊!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八
白白胖胖的,喜欢吃桑叶的是什么动物?对了,就是蚕!
这学期的科学课,要求养蚕,陈老师给我们发了蚕卵,我小心翼翼地接过它们,把它们带回了家。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同学们的蚕宝宝都孵化出来了,我的蚕卵却什么动静都没有。我十分着急,但又无计可施。
一天早上,我照常去看望它们。你猜,我看见了了什么?没错!三条小蚕正在桑叶上慢慢蠕动呢!它们抬起头,向四下里张望,好像一个小婴儿见到了世界上最有趣的东西。刚开始,它们很害怕,一口桑叶也不敢吃,仿佛那是毒药。可慢慢地,变成一天不到,一片桑叶就被它们这里啃一块、那里咬一口地变成了“蜘蛛网”。
在我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越长越大了,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吐丝、结茧。
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我希望我的蚕宝宝也能像诗中的蚕一样把自己的丝无私奉献给人类!
养蚕日记三年级篇九
天气:晴
早晨起来,发现一条肥肥胖胖的蚕宝宝爬上了纸盒,我以前从没看过这样的'事,他们以前都老实地呆在盒内吃桑叶或呆着一动不动的睡觉,哪怕我没放桑叶,折线蚕宝宝也是乖乖地在盒内等待,这可是异常现象,我刚想把它放回纸盒内。就看到蚕宝宝的边上这几根亮晶晶、透明的丝,才知道蚕宝宝要吐丝结茧了。
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在盒壁上出现了一个有乒乓球大小一半的金黄色蚕茧,紧紧粘在盒壁上,虽然还有点透明,但仍然可以看到蚕宝宝在不停的吐丝。
可盒子壁只有几个,撑不起很多的茧,它的工作就是徒劳,我得为它准备好结茧的地方,让它安心地吐丝。
我用硬纸片在盒壁上做了几个格子,蚕宝宝就可以在那里吐丝了。
第二天,又有一条蚕宝宝在吐丝了。它在我做的纸格的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拉了些透明的丝,就像是造房子搭的框架。等房子搭的框架都织好了,再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像蜘蛛网一样的网,蚕在网中央上下来回吐丝,织成椭圆形的茧。起初还是薄薄的一层,后来过了好久,一个牢固的茧就结好了。
蚕宝宝吐丝真有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7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