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 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一、导入
作家作品
(指名介绍)
宗璞,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教师补充写作背景并明确:在1982年的十多年前,正是“文革”时期,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一大株紫藤萝被革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而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本文写作的时候,又正值宗璞惟一的弟弟不幸身患绝症。这残酷的事实让她心如刀割。课文中虽只是含蓄地一笔带过“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但“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它带走了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
二、自主学习
1、 指名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流利。勾画出文中重点字词。
(l)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词的音。
迸溅( )忍俊不禁( ) 伫立( )挑逗( )
仙露琼浆( )( ) 盘虬卧龙( )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生词。
2、齐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后讨论:
(指名回答)
3、再读课文,思考: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 (点拨)从三个方面写。
b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c 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三、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中心思想)文章写景抒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四、布置作业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3、语言运用:请以“生活”为话题,仿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北极星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第12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重点谈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二、 自学点拨
1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3提问: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4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 脚步的原因。
7 本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 拓展提高
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讨论并交流)
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四、小结:
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五、作业:
第13课时
一、课堂导入:
1.提问: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
2.[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学会赏析揣摩语句,体会写景之妙。
二.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三步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
1 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2 借景抒情写法的运用: (举例)
三、 精讲点拨
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指名回答
一般来讲可以有如下几个:
第一, 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
第二, 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
第四, 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第五,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感触。
四、小结:
花的世界充满了做人的哲理。不光花如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无不给人以启示。让我们用一生去读自然这本书,让我们终生做大自然的朋友。因为,只有关注自然,才能思考人生;只有思考人生,才会关注自然。
五、 布置作业
.写作: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老师大屏幕投影一种花,如:菊、梅、荷、松树、牡丹等等。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诵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知整体内容。
(2)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2)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感情价值观
(1)品析好词佳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2)领悟文章主旨,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章的象征意义。
学习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悟
一、精心导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介绍:落本叶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长大而硬,表面有绒毛。供观赏。通称藤萝。
——《现代汉语词典》)
二、感知内容
a、作者及背景简介:
宗璞,女,原名冯钟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文章如人,明丽含蓄,隽永如水。代表作《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等。
宗璞及其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从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永恒,写成此文。
b.检查预习( “读一读,写一写” )。
c.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探究
(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领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
1、说说本文的内容:
看 花—— 忆 花 —— 悟 花
2、文章是从几方面描绘紫藤萝的?试加以分析。(可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语句,并从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上去分析)
(1)花形:像一条瀑布、大条幅、帆、船舱、笑容 比喻、拟人
(2)花色: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 拟人
(3)花香:浅紫色 通感:人的感觉互相沟通,修辞上叫做“通感”。
3、面对“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作者的感情怎样变化?
赏花前:焦虑、悲痛
赏花时:宁静、喜悦
赏花后:振作、感悟
4、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会有那样的感悟呢?
a、写作时间—1982年
文章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文革十年,极左论调泛滥,直到粉碎“四人帮”,神州大地才重发生机。联系背景,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国家十几年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亲历十年浩劫,看到这样充满生机的社会自然有感而发。
b、“生死谜,手足情”(生死未卜,手足情深)
作者小弟当时正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姐姐在焦虑悲痛之际看到这么昂然生气的一大树紫藤萝,心中受到鼓舞振奋。紫藤萝的枯木逢春似乎让人看透生死,看到希望。
5、第9自然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依据上题的提示,你怎样理解作者得出的这个结论?(即课后练习一)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击倒,要对生命保持长久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要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新事业。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的一份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力,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也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三、小结: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四、感悟文章主旨:(口述,不必投影)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
生命,如果跟顽强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第二课时
研读与赏析
一、教师导学
好文章总有一些精彩片段,研读好这些片段,是对文章内涵的具体把握,也是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探究。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有关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结合课后练习二分析以下句子写景的妙处何在?
1、“从未看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象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运用比喻,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也形象地表现了紫藤萝的繁茂。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比喻手法,“银光”是紫花最浅淡的部分,由深而浅,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笔触细腻。
“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 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
拟人 “忍俊不禁的笑容 ”
4、“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三、写法指导
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大家能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吗?怎样写好这类文章?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写景是前提基础,抒情是自然升华。(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
2、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例如整体—局部—整体。(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3、富于表现力的句子,多种修辞手法。(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四、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通过研读,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a.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学生讨论,可以有不同见解,教师巡视并指导。
2、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教师总结]紫藤萝瀑布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画卷:藤萝不与群芳争,独自开在花谢时,踏春无人恋,蜂蝶亦不顾,而它们却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生命,骄傲自信地为自己美丽生命而欢腾嬉闹。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又会令人感受到一种沉重,一种悲哀。仔细品味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正如宗璞所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五、课外延伸
1、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举例。(机动)
另一设计:用一株实物花或植物(并不一定是名贵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顽强但并不起眼的花),让学生现场观察,进行联想,做书面或口头作文:
《我看( )花》。
板书设计
看花—繁花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
思花—振奋精神
六、反思:
1、学生对背景材料不理解,好奇心强烈,教师宜作个例描述。
2、象征手法与比喻的区别是个难点,以后在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要引导其不断体会。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通过文章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重点 对景物描写的分析.
难点 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作者就是在自己的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联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感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作者简介
宗璞
二.熟悉课文 纠正读音
1.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三个部分。
2.生字词读音
迸溅( bang ) 伶仃( ling ding )
三.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9)
2.第一段独立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心有所动才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立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下了悬念伏笔。
3.齐读2-6自然段,然后思考:
a.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紫藤萝花的?
答: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花瀑: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子,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再写花穗: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最后写花朵: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长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b.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特点?
花形,花色,花香
c.在语言上,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和顽皮,和阳光相应成趣。
4.阅读7自然段
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转入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涤荡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与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足情的思考。表现出自己对弟弟的怀念。
5...学习八到九段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道紫藤萝的被毁于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迷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她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他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闹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了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七.布置作业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发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花形——犹如瀑布 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 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懵龙长久 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四
紫藤萝瀑布(网友来稿)
蓉江中学语文组廖红健2003/4/14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基础知识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1、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2、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3、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说明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法说明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1、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导入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1、揣摩作者的感情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紫藤萝瀑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五
语文课上学完了《紫藤萝瀑布》,我心中豁然开朗了许多,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在第一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心中就不禁有了些疑问:“第九段、十段为什么要写?不是说‘紫藤萝瀑布’吗?为什么要写人?”我充满着疑问上了语文课。
在课上,张老师结合文章时代和作者写作背景解答了我的疑问。我也算是体会到了作者想要抒发的那种情感了。
当我们遇到危险、困难、挫折的时候,要勇敢的去面对,心中要想着:我能战胜它!而不能一味的退缩,不能被厄运压倒。当困难、挫折已经过去时,要重新树立信心,保持坚定的信念。不要总是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要充满精神,对生活充满希望!
人生就像紫藤萝花一样,时间会冲走种种令人不愉快的事。就像文章结尾处写到: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只要你加快步伐,扬起生命的风帆,在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盛开、绽放!再次露出甜美的笑容!
学完这篇文章,我认为紫藤萝花应该献给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人,让他们重获信心和对新生活的期望!因为,紫藤萝象征着坚强、乐观、坚持、顽强!
我们也要做一朵小小的紫藤萝花,不过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敢的去面对!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六
今天我们学习了宗璞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坚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信心,扬起生命的风帆。
当我们经历坎坷和沧桑的时候,内心的悲痛也会随着紫藤萝瀑布一样的凋谢而化解,幸与不幸只有看自己的对人生看法去理解和体会感悟了。也许乐观的理解会使今后的生活更为的愉快幸福的吧。即使开放时没有赏花的人群,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依然一串挨着一串的开放,活泼热闹的开放着,这不正像我们普通人吗?虽然我们的高兴不会像明星们一样有那么多人注视,但它并不影响我们快乐,我们也不能因为无人注视而放弃我们的快乐吧!由此我想到那些盲目追星的同学们,多么的不值得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见明星一面,甚至是收集一双明星的臭袜子上,多么的可悲呀!
我们的幸福应该是我们自我的感受,应该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花遇到不适合它的环境会凋谢,人遇到挫折会徘徊身心会变老,但我们生活得继续。不能站在原地看风景。理会到这一点,可能会是人生中一个不可少的景致。笑迎生活,美丽将会随处可见的。
如果我们是牡丹,当然应该国色天香,如果我们像紫藤萝一样,也曾与群花争芳斗艳,也曾与凤蝶偏偏起舞,在一场风雨过后,群花谢了,凤蝶走了,到只剩有一条紫色的藤萝的时候,仍然应该努力,乐观的开花,长枝,不争不求,无怨无悔。健康快乐的生活。
到那一潭紫藤萝瀑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感觉涌上心头。很美,真的很美,美在那其不见发端的也不见终端的浅浅的紫。美在那泛着点点银光,仿佛在流动欢笑朵朵的花,更美在紫藤萝对生活对理想的忠贞的追求,生命的火花在一次寒冷的冬季一次的点燃。
一片纯静的颜色,一条美丽的瀑布,使我站在原地无法迈开脚步,不得不停下来静静的欣赏这久违的,纯净的田园的美景,这里没有赏花的人群,没有蜂舞蝶队,却有一朵朵一串串的热闹嬉戏紫藤萝,闪光盛开的藤萝花!
她们也曾与群花争芳斗艳,也曾与凤蝶偏偏起舞,但一场风雨过后,群花谢了,凤蝶走了,只剩有一条紫色的藤萝仍在努力,乐观的开花,长枝,它们不争不求,无怨无悔。健康快乐的生活。
我与紫藤萝有着特殊的感情,好象久别重逢的故友。所以看到紫藤萝便有特殊的感受,我的情绪也会随着它而改变。紫藤萝是长绿植物,但它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春季的枝叶更显茂盛,因为它经过了酷暑和寒东的洗礼,也许人就象紫藤萝一样只有受过历经坎坷沧桑,才能根深叶绿吧!。真正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人的一生和花的生长遭遇过程是一样的,花遇到不适合它的环境会凋谢,人遇到挫折会徘徊身心会变老,但我们生活得继续。不能站在原地看风景。理会到这一点,可能会是人生中一个不可少的景致。笑迎生活,美丽将会随处可见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宗璞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刻的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坚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放弃信心,扬起生命的风帆。
当我们经历坎坷和沧桑的时候,内心的悲痛也会随着紫藤萝瀑布一样的凋谢而化解,幸与不幸只有看自己的对人生看法去理解和体会感悟了。也许乐观的理解会使今后的生活更为的愉快幸福的吧。即使开放时没有赏花的人群,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依然一串挨着一串的开放,活泼热闹的开放着,这不正像我们普通人吗?虽然我们的高兴不会像明星们一样有那么多人注视,但它并不影响我们快乐,我们也不能因为无人注视而放弃我们的快乐吧!由此我想到那些盲目追星的同学们,多么的不值得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见明星一面,甚至是收集一双明星的臭袜子上,多么的可悲呀!
我们的幸福应该是我们自我的感受,应该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花遇到不适合它的环境会凋谢,人遇到挫折会徘徊身心会变老,但我们生活得继续。不能站在原地看风景。理会到这一点,可能会是人生中一个不可少的景致。笑迎生活,美丽将会随处可见的。
如果我们是牡丹,当然应该国色天香,如果我们像紫藤萝一样,也曾与群花争芳斗艳,也曾与凤蝶偏偏起舞,在一场风雨过后,群花谢了,凤蝶走了,到只剩有一条紫色的藤萝的时候,仍然应该努力,乐观的开花,长枝,不争不求,无怨无悔。健康快乐的生活。
《紫藤萝瀑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七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名诗,阳春时节,正是紫藤吐艳之时,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灿若云霞。
而今天,我们所读的《紫藤萝瀑布》不但也写出了这些特点,更多的,还有生命的感悟。
《紫藤萝瀑布》主要写了:“我”在庭院中徘徊,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回忆起往事,明白了人要一直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
看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叹道:多美好的景象啊!由紫藤萝联想起往事,又由往事想到了生命。就像文中所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挫折、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紫藤萝其实也是一样的,以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勇敢面对一切,克服困难,乐观地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
我们也要像紫藤萝那样顽强,它们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现在的`我们还无法体会到本文作者的感情,失去了致亲后的感情。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它的正视困难,不被打倒的特点。
生命是永恒的,精神更是永恒的,遇到了不幸又如何,打起精神,继续向前冲!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八
这是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习单元,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积累,重点需培养感悟能力。
1、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
2、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在如画的紫藤萝画面前,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 1课时
1、情境导入
2、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3、品读语言、感悟生命(花的形象、哲理句子)
4、、写作启发
本课重难点在于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采用多媒体投影宗璞《哭小弟》片段,导入课题,加强学生对文章背景认识。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了解一下所学课文的背景故事。(多媒体显示:黑底白字,宗璞《哭小弟》片段,师深情诵读。)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不是他了,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你到哪里去了,小弟!”
同学们,这里面的“我”就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发表过小说《弦上的梦》、《三生石》等许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散文佳作《紫藤萝瀑布》(板书课题,投影:紫藤萝花瀑、宗璞像)
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总工程师,正当盛年,事业蒸蒸日上,却不幸身患绝症,生命即将失去。带着焦虑和悲痛,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在一棵盛开的紫藤萝花面前,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如瀑布般的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感受文中形象语言和作者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投影)
1、听准下列字音:迸、溅、挑逗、穗、绽、琼、伫、凝、傍、伶仃、虬、酿
2、圈画出下列词语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3、全文紧紧围绕什么来写的?(紫藤萝花)
4、作者不仅写了眼前的花,还写了以前的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 (繁盛——稀落、伶仃)
5、作者看花时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疑虑、痛楚——宁静喜悦——振奋)
6、情随花变,作者藉着紫藤萝花的形象想和我们探讨怎样的话题呢?(生命)
(二)、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师板书:花的形象——生命的感悟)
(一)师:有人说这篇散文语言含蓄、精美如画、感情深沉如歌。的确,我们阅读时如入画境,那么,作者是怎样细致描画花的形象的呢?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呢?请同学们动情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美点。(学生自由读,后单个诵读、品析。)
师点拨: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
3、“像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细致地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比作笑容,拟人化,有美好可爱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
(生自由诵读,讨论)
师生合作:(投影问题)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花曾遭不幸,但现在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身患绝症而死,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人的逝去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
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热爱生活。
(生齐读主旨段)
2、联系生活,说说对这一主旨的理解。
师小结:同学们,生命如花,虽无人欣赏,仍绚烂开放,虽历尽磨难,仍顽强不息。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生活,好好生活啊!(投影这段话)
(投影以下问题)
1、写景与抒情二着怎样摆才好?
2、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3、景物怎样写才会生动、亲切?
4、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学生说说由这篇文章带来的启发)
(投影)
1、首先要把景物写好, 在写景状物重要饱含感情,后加以精炼的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才能写出好文章。
2、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都要细细观察。
3、对景物要有感情。
4、多思多读,学会感悟,学会提炼精辟语句。
(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多思)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花的形象——生命感悟
借景抒情
本课赏析语言和感悟哲理是重难点,初一新生社会积累较少,所以在教材上补充情感背景导入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深入文字底层去思索。教师范读的环节要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为后面的自由读做好示范。品读环节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讨论、发言,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教师设计好启发性问题很重要。
紫藤萝瀑布一等奖公开课教案篇九
“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不是的,因为,它是很多很多的紫藤萝花组成的,因为像瀑布一样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所以文章叫《紫藤萝瀑布》。
1、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2、拟题要善用修辞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弦上的梦》、《红豆》,散文集《丁香结》。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9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