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高中总结(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02:05:02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高中总结(通用15篇)
时间:2023-09-27 02:05:02     小编:影墨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一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二

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一、了解化学学科性格真心对待新老朋友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转变进行探究,并找出其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是自然学科,不是人文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或不常见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学科、生活气息很浓的学科、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在化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切忌将化学抽象化,像哲学一样。

自然界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的眼中,它们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结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认识一大堆人一样,真正搞懂一种物质,了解一大类物质,你就可以成为化学专家了。因而学习化学,首先要在符号与实物形象之间建立顺畅的联系。如氯化钠nacl,有的人眼中仅是四个字母,两个大写两个小写。读作“naiceiel”。但在优秀学生眼中这不是四个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体形的固体,它味咸、易溶、可电解......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化学观。一种抽象化,一种实物化。谁能最终学好化学,是不难知道的。

相对于物理:具体东西抽象化。如实物被当作一个质点、一束光被当成一条线......

相对于数学:则是实物抽象化、抽象的东西更抽象,还运用一系列公式进行概括。

因而对于化学,对绝大部分来说起点低、入门易。但如果不注意学科特点,将一系列物质学习过后,思想思维就会出现极大的混乱,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纠缠不清,因而每考每败,这就是化学学习中知易行难的原因。

二。培养形象立体思维方式提高研究化学的乐趣

学习每一种物质,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光记着其名字是不够的。你必须和这个人有很长的相处时间,才能记住它们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与特点,知道它的优缺点与长短处。如果你是它的领导,你能知道它适合什么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对他们指挥自如,考试战争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化学学得好才能当领导。

对于每一个要学习的物质,尽量要看一看实物,体会它的颜色、状态......对于学生实验,要尽量动手,体会它性质的与众不同之处,哪怕对于再寻常不过的物质如水也要能对其性质品头论足。同时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体会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物质学多了,容易糊涂,特别是有些双胞胎、三胞胎物质,也要能尽量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因而我们学习化学,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须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物质转化。例如电解氯化钠,就应该想到钠离子得电子生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属钠,氯离子失去电子成了黄绿色的氯气瓢出来了,等等。

要经常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脑中梳理所学过的一切。让他们站好队,分好类。每个物质都能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写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话。这样化学的形象化有了,化学也就学活了。

三。建立良好自学习惯,培养独立解题品质

高中化学不单是化学,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要求自主先入。因为高中课程内容多、深度足,很多东西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不能言传。因而还指望像小学、初中一样,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一题一题的讲解,学生尽管不懂,也能依样画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学懂。两个学生中考成绩如果都是80分。但这80分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的,一个80分货真价实,是真正弄懂了知识的体现,而另一个80分则是通货膨胀,没有彻底弄懂知识,只是对知识的死记和对老师解题的机械模仿的话。进入高中后,成绩自然分化的很厉害。

所以进入高中后,有自学习惯的要坚持,有自学能力的要发挥。没有的则必须培养、必须挖掘,必须养成。做事情、想问题要超前,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会了解老师的教学套路,教学方法。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提前学习的意思。但很多同学预习是扫描式、像读小说、看电影。一节内容5分钟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恼火的地方就跳过或放弃了,心想反正老师还要讲。这其实不叫预习,就是一种扫描。没有收效,没动一点脑筋,这样的学习,能力是丝毫得不到提高的。

预习就是要通过走在老师前面、想在老师前面、学在别人前面,要拿出一个架式,要拿出笔来,勾画出重点;要拿出草稿本,进行演算,然后将课本习题认真做一做,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果。

这样别人是在上新课,对你而言则就是复习课了。下课后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课本。解题速度加快,腾出时间进行新的一轮复习与预习。有的同学一天到晚总是在被动吸收知识,被动应付作业。整天头不洗,饭不吃,忙乱不堪,疲惫不堪,但考试下来,总是很不令人满意。便却给自己安慰说:我已尽力了,我就这个能力了,人家头脑就是聪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长了别人的志气,对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听新课听得浑头昏脑,飞机坐了一节又一节,最后才不得不翻书,从头自学。为什么就不能超前一点,先自学后再听课呢,这样也不至于天天坐飞机。有人总是一厢热情的认为:上课一边听,一边看书,节约时间,效益超强,结果没有几个人能如愿。

要懂得反思与总结,要懂得调整思路、方法。总之一切皆要主动,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师操控、推动,但要与老师的教学思路、进度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最大效率。

学习上要动自己的脑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谁来督促你,逼迫你,我们要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不要成为学习的奴隶,更不要成为别人学习上的陪同者、旁观者、听众或是看客。

要加强培养自己独立解题的习惯,高考是独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试的。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开讨论,无论有无必要都要问别人,似乎很是谦虚好学,实则是偷懒或是借机拉呱开小差。把自己的脑袋闲置起来,借别人脑袋解题,训练聪明了别人的同时,却颓废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偿失啊。

有问题不问,不是好事,有问题就问,更不是好事。你要确认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依然不能解决的才能问。哪儿不懂就问哪儿。别一张口:这个题我做不来;给我讲一下这个题。

有的人,手里拿着英汉词典问别人某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或直接问周围的同学:氢的原子量是多少。这已经不是问题,而是借题发挥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从你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出发点,就能判断出你的学习大致是一个什么程度,有什么发展潜力。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三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考虑产物之间的反应

从解题速度角度考虑,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时,可以“四看”:一看产物是否正确;二看电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题目限制的条件。从解题思维的深度考虑,用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等化学原理来综合判断产物的成分。中学典型反应:低价态铁的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与硝酸反应;铁单质与硝酸反应;+3铁的化合物与还原性酸如碘化氢溶液的反应等。

忽视混合物分离时对反应顺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中化学应该怎么学习

1、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

2、找一个本子,专门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平时重点复习和考试前强化记忆。只用问你一个问题:明天就要考化学了,今天你还想再复习一下化学,你复习什么?对了,只用看一下你的不本本即可。正所谓:“考场一分钟,平时十年功!”“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前复习,当然是要复习的平时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地方,而这些都应当在你的小本本才是!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与“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写一遍,节约时间,多做一些其它的题。

如何提高化学成绩

知识点全覆盖

理科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学习一些化学知识点之外,也需要学生根据知识点做出一些题目。化学的题目看起来非常的复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推敲之后,学生当理解了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之后,学生只要寻找到一些正确的解题方法,学生就能够正确地作出化学题。

高中生高中化学学习好方法有哪些?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只有全方面的掌握知识点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够得到提高。化学这门学科,除了需要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方程式之外,也需要了解更多的同类元素。

分析技巧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分析技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很多理论知识,也需要这些学生懂得一些分析题目的技巧。学生分析对了题目,学生就能够找对正确的思路,通过对这些题目进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考察哪些知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寻找正确的方法,帮助自己提升化学成绩。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四

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空气

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水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但一定不可以组成化合物。

2.雨水、自来水、海水、河水、湖水都是混合物,新制的蒸馏水是纯净物,放久的蒸馏水不一定是纯净物,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

3.汽化时分子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

4.大部分物质熔化体积变大,但水例外,冰熔化体积减小。

四、原子的组成、元素、化学式

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的标签中标有-(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11.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电荷数(注意正负)。

12.氧一般为-2价,但过氧化氢中氧是-1价(注意氢不是+2价),氟氧化物中氧为正价。

13.氢一般为+1价,但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中氢为-1价。

14.注意语言的规范: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几个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15.多数气体单质是双原子的,而稀有气体都不是;多数液体和固体单质是单原子的。

五、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变化中,元素和原子种类不变,但物质和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则无论得到什么数据都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也不能说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守恒。

3.根据一个物质参加反应的条件可以推断该物质的某些性质和贮存方法。

4.可以利用化学变化中一种元素的质量不变和h+所中和的oh-数量守恒来巧妙地解决化学计算。

六、碳及其氧化物

1.金刚石没有导电性但极其坚硬,石墨能导电但较软,二者属于不同物质,二者之间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常温下碳不活泼,但高温下碳可以与许多物质反应。

3.初中阶段,可以认为碳不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4.c02无毒,可溶但不是易溶于水。

5.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碳单质,属于置换反应,这些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一氧化碳中毒是化学变化。

7.二氧化碳使得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生成了碳酸,这是一个可逆过程,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七、燃烧与热量

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

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八、金属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五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粉尘)、硫的氧化物(so2和so3)、氮的氧化物(no和no2)、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等。

大气污染的防治: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调整能源结构;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充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等。

(2)水污染

水污染物:重金属(ba2+、pb2+等)、酸、碱、盐等无机物,耗氧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洗涤剂等。

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控制、减少污水的任意排放。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大气沉降物、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控制、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没有副反应,不生成副产物,更不能产生废弃物),这时原子利用率为100%。

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

(1)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so2和nox。

(2)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ccl2f2)和nox。

(3)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co2。

(4)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

(5)“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6)引起赤潮的原因: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磷洗衣粉的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磷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六

1.气体摩尔体积是对于气态物质而言。

2.提及气体摩尔体积必须指明物质的状态。

3.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同气体的体积分数有关。

4.任何气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气体摩尔体积。 但只有在标况下才是 22.4 摩尔每升。

5.在气体分子中, 若同温, 同压, 同体积, 同分子数有三个相同的量, 那么第四个量必定相同。

6.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是在标况下, 标况即 0℃, 101 千帕。 若题中给出物质的体积, 需要考虑给出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7.气体摩尔体积是用于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四氯化碳, 三氧化硫, 己烷, 苯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 此类物质常作为干扰因素, 另外 ch3cl, hcho 在标况下为气体。

8.一摩尔醋酸溶于水, 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一摩尔, 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可逆。

9.一摩尔氯化铁溶于水时, 由于三价铁离子要水解, 所以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一摩尔。

10.密闭容器中两摩尔一氧化氮与一摩尔氧气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a, 因为存在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可逆反应。

11.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

12.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 摩尔每升。 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

13.28 克一氧化碳和氮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一摩尔, 含有原子总数为 2na。

14.一摩尔双氧水中含有两摩尔极性共价键。

15.醋酸为弱电解质, 故一升 ph=1 的醋酸溶液中, 醋酸分子的数目小于 0.1na。

16.浓硫酸在和铜反应的过程中, 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 先生成二氧化氮后生成一氧化氮甚至价态更低的产物, 因此此过程中移动的电子数无法计算。

17.一摩尔石墨中每个六元环中含有两个碳原子, 所以一摩尔碳原子可以形成 0.5摩尔六元环。

18.铜与浓硫酸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稀同步与稀硫酸反应。

19.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20.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中, 过氧化钠均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21.量筒中不能配置溶液。

22.四氯化碳为液体, 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2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4.胶体粒子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粒子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的半径的大小。

25.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 并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 而丁达尔效应是用来贱逼溶液与胶体的特征。

26.在氢氧化铁胶体中, 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数目 要远远小于原氯化铁溶液中三价铁离子的数目。

27.电泳可以证明胶体粒子带电, 并且带的是同种电荷。

28.三角洲的形成, 豆腐的制作均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29.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 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若单纯只说有化学键的断裂, 未必就是化学变化。

30.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1.浓硫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 而浓盐酸浓硝酸, 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写离子符号。

32.碳酸氢根, 硫氢根, 亚硫氢根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

33.溶液中氨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氨气, 不加热写成氨水。

34. 铁和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 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放氢气。

35.硝酸的氧化性大于三价铁离子。

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二价铁离子, 二价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因此碘化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碘离子先与氯气发生反应。

36.硝酸根可能在酸性条件下而具有强氧化性。

37.同主族元素的威力,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38.同周期的原子中, 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9.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时, 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40.最外层电子数越少, 电子层数越多, 元素金属性越强, 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41.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也可能含有共价键。

42. 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但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破坏。

4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时, 二氧化碳若不足则生成白色沉淀二氧化碳, 若过量则沉淀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46.氢氟酸可以用于课时玻璃, 因此不能用玻璃瓶保存氢氟酸。

47.硅与氢氟酸的反应是非金属与酸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特例。

48.二氧化硅可以用于制造玻璃, 光导纤维, 光学仪器的。

49.硅是半导体材料, 可以用于制作芯片太阳能电池板。

50.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而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 年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 而二氧化碳不能与酸反应。

51.强碱可以吸收多余的氯气。

52.氯气与金属或氢气反应时, 一摩尔氯气转移两摩尔电子。

53.氯气与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反应时, 一摩尔氯气转移一摩尔电子。

54.氯气与水反应时一摩尔氯气转移的电子数少于一摩尔。

55.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56.二氧化硫与碱反应, 比如与澄清的石灰水先沉淀后溶解。 因此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57.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58.常温下铁和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反应。

59.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 反应将停止。

60.锌和铁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与浓硫酸反应,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降低, 产生的气体由二氧化硫变为氢气。

61.硝酸见光易分解。 氨气是溶于水呈碱性的气体。

62.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是一氧化氮。 变成的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

63.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可以使铁和铝钝化。

64.金属与硝酸的反应当中, 被还原的硝酸无论生成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还是二者的混合物, 被还原硝酸与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都相等。

65.检验溴离子和碘离子。 向待测溶液中滴加氯水, 再加入四氯化碳, 下层变为橙红色, 则原溶液中含溴离子, 若下层变为紫色, 则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

66.检验溴离子, 氯离子和碘离子。 向待测液体中分别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离子, 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离子, 产生黄色沉淀的是碘离子。

67.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新建的, 形成旧键的断裂。 均伴随能量的变化。

68.因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所以实际上可逆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相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数值。

69.原电池有四个作用, 1: 快反应速率 2:比较金属活动强弱, 3: 用于金属的防护, 4: 制作化学电源。

70.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物质为负极。

71.二次电池放电是原电池, 充电是电解池。 与电池负极相连的为阴极,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

72.燃料电池中电极材料不参与反应。 还原性强的物质为负极, 氧化剂一定为正极。

73.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或氢离子得到电子, 电极的质量增加或放出氢气, 电极本身一定不参加反应。

74.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活性电极溶解或惰性电极中的阴离子或氢氧根失去电子电极的质量减轻, 有可能放出氢气或析出金属单质。

75.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取氢气, 氯气和氢氧化钠。

76.电镀时, 镀件作为阴极, 镀层金属作为阳极。

77. 精炼铜, 以精铜作为阴极, 粗铜作为阳极。

78.金属在强酸性介质中发生基金腐蚀, 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发生吸氧腐蚀。

79.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 盐酸和铜虽能导电, 但他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80.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氨气的溶于水也导电, 但是它们所形成的新溶液导电。 因此它们不属于非电解质。

81.硫酸钡难溶于水, 但溶于水的部分却能完全电离, 故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82.相同条件下, k 值越小, 表示该弱电解质越难电力。

83.在难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解度小的沉淀会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84.容量瓶, 滴定管, 移液管, 量筒是标有温度和容积的仪器。

85.纳与盐溶液反应实际上是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在盐溶液发生反应, 因此钠不能与比其金属性较差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86.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并生成氢氧化钠, 水中加酚酞溶液生成红色。

87.钠非常活泼, 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反应, 因此金属钠要保存在煤油中。

88.过氧化钠可以做消毒剂, 漂白剂, 供氧剂。

89.有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水反应的几个重要关系。

无论是二氧化碳或水的单一物质, 还是二者的混合物, 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 二氧化碳或水与放出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二比一, 其生成的氧气之比为一比一。(写出化学方程式可知)

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单一气体) 通过足量过氧化钠时, 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或原混合气体(单一气体体积) 的 1/2 即为生成氧气的体积。

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时每产生一摩尔氧气转移两摩尔电子。

90.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反应时, 相当于过氧化钠只吸收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水中的氢气, 实际上此两个反应均不能发生, 但可以当成有此关系, 反应后实际增加质量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之和。(根据相关量计算)

91.一定量的过氧化钠与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或水混合气体反应, 可以看做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 二氧化碳反应完全后过氧化钠再与水反应。

92.碳酸氢根与钙离子和钡离子不反应。

93.分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逐滴加入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的是碳酸氢钠, 开始不产生气体, 一会儿才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94.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比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

95.铝遇到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会钝化。

96.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系数比是 1:1:1:2。

97.制备氢氧化铝的两种方法:三价铝离子溶液中加入氨水。 偏铝酸根中通入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很重要, 自己去搜集一下)

98.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三氧化二铁与水不反应。

99.铁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情况下是可以反应的, 并有二氧化硫生成。

100.铁能够被硫, 碘, 氢离子, 三价铁离子, 二价铜离子氧化成二价铁。

101.铁够被氯气, 溴气, 稀硝酸和浓硫酸(加热) 被氧化成三价铁。

102.铁与氧气, 水蒸气可以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103.氧化亚铁是黑色粉末, 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粉末。 三者均不溶于水, 但都溶于酸溶液。

105.氯化铝是由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106.氢氧化钠是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

107.过氧化钠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

108.氯化氨是全部由非金属形成的离子化合物。

109.常见的十电子微粒有氢氟酸, 水, 氨气, 甲烷, 钠离子, 铝离子, 氨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氟离子。

110.硅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111.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

112.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 而硅酸和原硅酸却难溶于水。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分子晶体, 而二氧化硅确是原子晶体。

113.大部分碱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 但锂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只有过氧锂。

114.钠和钾均保存在煤油中, 因为钠, 钾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

115.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反应。

116.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 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117.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均为污染大气的气体。 其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原因。

118.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 只要混合物总质量一定, 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消耗氧的量是不变的。 恒等于单一成分, 该质量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耗氧量。

119.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分子量越大, 熔沸点越高。

120.水, 氨气, 氢氟酸, 乙醇能够形成氢键。

121 浓度.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 1.84 克每立方厘米。

122.电子结构相同的离子, 核电数越多, 离子半径越小。

123.原子晶体的熔点大于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的熔点大于分子晶体。 常见的原子晶体有硅碳化硅, 二氧化硅和金刚石。 而金刚石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化硅大于硅。

124.烯烃, 炔烃等不饱和烃可以通过加成使溴水褪色。 而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褪色。 乙醇, 醛, 甲酸, 葡萄糖等可与溴水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 四氯化碳,溴苯, 烃, 苯, 苯的同系物只可以与溴水发生萃取而褪色。

125.醛, 甲酸, 甲酸盐,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均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值等于 7 的溶液, 不一定就是中性溶液。 判断溶液为酸碱性的标准, 应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相对大小。

127.不一定是从试剂瓶中把药品取出后都不可以放回原试剂瓶, 因为剩余的钠,钾等应该立即放回原瓶。

12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例如三氯化铝便是共价化合物。

129.制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时, 要把滴管伸入试管内, 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氢氧化亚铁而成为氢氧化铁。 因此这和一般的实验原则有矛盾, 一般使用胶头滴管或移液管时, 滴管不伸入试管内。

130.乙炔乙烯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但二者不是同系物。

131.并非分子组成, 相差一个或几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就一定是同系物。 乙烯和环丙烷并不是同系物, 它们结构不相似。

132.并不一定单质气体都是由双原子组成的。 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臭氧是三原子分子。

133.阴离子和阳离子不一定都只有还原性或氧化性。

134.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食盐便是由离子构成的。

135.碱与碱可能发生反应, 酸和酸性氧化物也可能发生反应。

136.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137.卤素的无氧酸不一定都是强酸。 氢氟酸便是弱酸。

138.二氧化硅, 碳化硅是共价化合物。 大多数碱性氧化物, 强碱和盐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139.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40.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采用加热的方法。

141.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142.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143.三氧化二铝和氢氧化铝是两性化合物。

144.二价铁离子是浅绿色的。 三价铁离子是棕黄色的。 三氧化二铁是红棕色固体。氧化铁是红褐色溶液。

145.保存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酸式滴定管不能用来装碱液, 熔化烧碱不能用瓷坩埚。

146.一般来说, 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 电离度越小, 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

147.氨水中通入少量盐酸, 原来的氨水是弱电解质溶液, 离子浓度较小, 导电能力较弱, 当加入少量盐酸转变为氯化氨时, 因氯化铵完全电离离子浓度明显增大, 导电能力增强。

148.较浓醋酸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盐酸溶液强。(浓度也决定导电能力哦。)

149.碳酸钙虽然为强电解质, 但溶解于水所得的溶液极稀, 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过小, 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差。

150.水离子积仅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升高水离子积增大。

151.水的离子积常数提示的在任何水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这个式子的隐藏是解题的关键哦。)

152.加酸, 加碱, 降温可以抑制水电离。

153.由于多元弱酸的一级电离常数远远大于二级电离常数远远大于三级电离常数, 所以弱酸根阴离子的水解程度比其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 比如碳酸根, 过硫根的水解程度分别比碳酸氢根和硫氰根的大。

154.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同时具备电离和水解两种倾向, 有的以水解为主, 有的以电离为主。 如碳酸氢根, 磷酸氢根, 硫氰根以水解为主, 溶液呈碱性。 硫酸氢根, 磷酸二氢根以电离为主, 溶液显酸性。

155.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显酸性。 弱酸弱碱盐水解溶液酸碱性不一定。

156.若弱酸和弱碱的电离程度相当, 则溶液呈中性。 醋酸铵。

156.配置易水解的盐溶液时, 需考虑抑制盐的水解。 例如配制氯化铁或氯化锡溶液时, 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防止水解或直接溶解在浓盐酸中, 在加水稀释。 配制硫酸铜溶液时加入少量硫酸, 防止铜离子水解。

157.制备氢氧化铁交替, 需要在沸水中滴加三氯化铁饱和溶液, 并继续煮沸至产生红褐色胶体。

158.某些盐溶液加热蒸干产物将氯化铁, 氯化铝, 氯化铜的溶液蒸干, 不能制得纯净的盐。

因为氯化铁易水解, 加热水解程度大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 盐酸易挥发促进水解, 蒸干得到氢氧化铁, 灼烧则为红棕色的三氧化铁。

159.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溶液, 最好用酚酞作指示剂。

160.向氯化镁, 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镁或碳酸镁, 除去氯化铁, 向氯化铜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铜, 碱式碳酸铜除去氯化铁。 因为三价铁离子在 ph 等于 3.7 时乎可以完全沉淀。(三价铁离子在 ph 等于 3.7 时几乎可以完全沉淀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

161.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 但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162.原电池一般做负极的金属相对活泼, 做正极的金属相对不活泼。

163.铝在强碱性溶液中比镁更容易失去电子, 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164.铁, 铝在浓硝酸中钝化后比铜等金属更难失去电子, 所以铜等金属作为负极, 铁铝作为正极。

165.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不允许氯离子和氢氧根等阴离子及气体分子通过。(记住气体分子也不可通过。)

166.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是为了防止阴极产生的氢气与阳极产生的氯气混合而引起爆炸, 同时避免的氯气与阴极产生的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次氯酸钠而影响氢氧化钠的质量。

167.电镀时理论上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168.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铝。

169.原电池的负极是较活泼的金属, 电子流出的一极, 电流流入,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阴离子移向, 质量可能减少的不会产生气泡, 而 ph 值可能减小的一极。 正极反之。

170.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没有过氧化钠生成。

可以与乙醇反应。

174.氧化钠不稳定, 加热时会被空气氧化成过氧化钠。

175.过氧化钠和硫化氢的反应很重要。

176.双氧水具有漂白性。

178.氢氧化钠固体称量时应放在小烧杯中而不可垫纸。

179.金属钠着火时, 不可以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燥的沙土灭火。

180.铂丝不可以用稀硫酸和稀硝酸洗净。

182.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钾的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呈淡紫色。

183.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185.在水溶液中, 钠和钾等活泼金属不可能从硫酸铜中置换出铜。

188.铝和水不能发生反应。 镁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

191.氢氧化铝不会溶于氨水与碳酸等弱碱弱酸。

193.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 氯化铝属于共价化合物。

201.三价铁离子与二价铁离子的鉴别方法。

三价铁离子的盐溶液呈棕黄色, 二价铁离子液溶液呈浅绿色。

滴入硫氰化钾, 呈血红色的是三价铁溶液, 不变红色的是二价铁溶液。

加入苯酚溶液, 溶液呈紫色, 是三价铁溶液, 不变色的是二价铁溶液。

202.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是三价铁溶液, 无此现象的是二价铁溶液。

203.氢氧化铁与 hi 反应表现出了碱性和氧化性。

204.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 遇水变蓝生成无水硫酸铜, 这个可以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2o 是一种红色粉末, 在非氧化性酸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

206.硫化铜和过硫化铜均为黑色粉末, 难溶于水和非氧化性酸, 能被硝酸的氧化性酸溶解。

207.王水是浓硝酸与盐酸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溶液。

208.氢氧化银常温下可分为氧化银和水。

209.金属活动顺序中铝和位于铝之前的活泼金属, 比如钾钙钠, 可用电解法冶炼。

但是不用电解氧化镁的方法来冶炼镁, 因为氧化镁的熔点高, 不能用氢气还原法制镁。 不能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因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210.用热还原法还原金属氧化物。 还原剂有碳, 一氧化碳, 氢气或者铝。 是用于制取金属活泼顺序中, 在铝和铜之间的大多数金属。

211.热分解法可用于冶炼金属活动性较差的金属, 比如汞和银。

212.过渡金属的密度一般比较大, 熔沸点较高, 有较高的硬度, 较好的延展性。

213.铁与氧气燃烧的实验, 一定要在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或一层细沙, 防止瓶子炸裂。

214.铁与硫反应中铁只能失去其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变成正二价, 反应后撤去酒精灯, 反应可继续进行, 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215.铁在氯气中燃烧时不但能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 而且还可以失去次外层的一个电子后成为正三价, 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

216.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

217.氯化铁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

218.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沉淀。

219.氯化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 放出气体生成红褐色沉淀。

220.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苯酚溶液, 溶液会变紫色。

221.氯化铁中将过量铁粉溶液呈浅绿色, 氯化铁溶液中加过量铜粉, 溶液变蓝绿色。

223.氯气是黄绿色带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有毒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24.氯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22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锰加浓盐酸的实验中, 一定要加热。 而其中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盐酸, 通过浓硫酸来进行干燥,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验证氯气已满, 而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去多余的氯气, 防止空气污染。

226.电解饱和食盐水及氯碱工业中, 化学方程式很重要。

227.氯气有强氧化性, 盐酸有强酸性, 次氯酸有强氧化性, 不稳定性, 弱酸性。

228.氯水必须现配现用。 液氯要保存于钢瓶中, 而新制氯水保存于棕色细口瓶中且至于冷暗处。

229.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属于物理漂白, 比如在制白砂糖工业中使粗糖脱色。

230.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可逆的, 注意二氧化硫只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而不能使其褪色。

231.次氯酸漂白是其具有强氧化性, 属于化学变化, 不可逆。 注意次氯酸不能漂白无机离子, 比如三价铁离子或二价铜离子。

232.氯气的漂白实质是次氯酸的漂白。 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 只能让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即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缘故。

233.过氧化钠与双氧水也具有漂白性。

234.氯化氢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 可与氨气发生反应。

235.盐酸是无色液体, 工业上常因含有三价铁离子而略带黄色, 易挥发。 具有还原性氧化性。

236.溴是常温下唯一一种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 其易挥发且有毒, 保存液溴采用水封。

237.碘容易升华, 碘化银可用作人工降雨。

238.溴化银可用作制照相胶片。

239.在氢卤酸中除氢氟酸外其他酸均为强酸。

240.氢氟酸之间存在氢键。

241.常温下干燥的液氯不与铁反应, 故工业上可用钢瓶装液氯。

242.氯化银是白色的, 溴化银是浅黄色的, 碘化银是黄色的。

243.苯, 四氯化碳与溴水因萃取而褪色。 属于物理变化。

244.溴水可与强碱发生歧化反应而褪色。

245.镁, 锌,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亚硫酸根, 二价铁离子, 碘离子能与溴水发生还原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246.溴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浅黄色的溴化银, 因而溴水褪色。

247.溴水与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 使溴水褪色。

248.溴水与酚类物质发生取代反应而褪色。

249.实验室制备氨气的过程中, 用通过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 u 型管来进行干燥。

不可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 并且尾气要用水吸收。 而装置的管口中药塞一团棉花, 用来处理多余的氨气时, 要用水或稀硫酸浸湿, 因为棉花可以减少氨气与空气的对流, 使收集的氨气较纯, 也可以防止氨气散到空气中。

250.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51.硝酸具有强酸性, 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用细口棕口试剂瓶放在冷暗处。

252.除铂, 金以外, 绝大多数的金属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硝酸一般被还原为二氧化氮, 稀硝酸一般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但是铁和铝这样的金属单质在常温下被浓硝酸氧化之后, 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阻碍其发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钝化, 所以可以用铁或铝制的容器来盛装浓硝酸。

253.氨水是弱电解质溶液, 但电解质是氨水而不是氨气。

254.挨水受热可放出氨气, 因此保存时应密封且放于阴凉处。

255.氨水具有较弱的还原性, 各为强氧化剂氧化

256.通常纯净的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并不纯, 因为在常温常压下, 二氧化氮,可以发生自偶反应。 及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可逆互化反应。

257.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 生成二氧化硫却不生成三氧化硫。

258.硫化氢的水溶液叫做氢硫酸, 它具有弱酸性, 其中硫化氢分两级电离。

259.酸雨的 ph 值小于 5.6。

260.二氧化硫可与溴水碘水褪色。(反应方程式很重要。)

261.硫酸具有吸水性, 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262.亚硫酸根的检验, 加入硫酸或盐酸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再将该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有亚硫酸根。

263.硅是原子晶体, 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 硬度大, 熔点沸点高。

264.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 形状的固体, 硬度大。 石墨硬度小, 质感软,有滑度, 具有导电性。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65.金刚石可用于雕刻玻璃制钻石, 工艺品等。 石墨可做笔芯, 制作润滑剂和电极。 碳 60 可用于生物材料等方面。

266.二氧化硅硬度大, 熔点高, 是六方柱状石英晶体。 属于原子晶体, 晶体中粒子间的作用力有共价键。 水晶, 石英, 沙子, 硅藻土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267.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 是分子晶体, 晶体中粒子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的作用力, 用于生产纯碱, 小苏打, 料素等。 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可以做制冷剂。

268.硅酸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是一种比碳酸还弱的酸, 不能由二氧化硅直接制得, 硅酸具有不稳定性, 能与强碱反应, 硅胶是干燥剂, 也可做催化剂的载体,硅酸应密封保存。

269.硅酸钠俗称水玻璃, 泡花碱。 硅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能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硅酸钠溶液显碱性。 硅酸钠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270.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 但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

271.非金属单质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作用, 但是硅能与氢氟酸作用。

272.无机酸一般溶于水, 但硅酸难溶于水。

273.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 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作用。

274.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275.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 电渗析法, 离子交换法。

276.蒸馏法是利用各组分挥发性不同或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

277.海水提溴的程序有: 浓缩海水(通入氯气酸化) ——得到溴单质——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姜秀珍气吹入吸收塔(加入吸收剂二氧化硫) ——得到氢溴酸此时富集溴元素——通入氯气得到产品溴。

278.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279.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和氮氧化物。

280.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 引起赤潮的原因是因为水中含有氮磷的营养元素。

291.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92.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汽车排出的尾气当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293.绿色化学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七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八

化学知识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单词,要掌握单词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标。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化学知识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

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讲究方法记忆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

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

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

对有些知识,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5)歌诀记忆法

对必须熟记的知识,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又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要重视实验

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前首先要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牢记实验装置的要点,按照操作步骤,细致认真地操作。

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留心观察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做镁的燃烧实验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发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热等现象,更要注意观察镁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因为这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是不同于镁的物质,因此镁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此外,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毕写好实验报告,都是不可忽视的。

要注重小结定期复习

“化学易学,易懂,易忘”,很多初学化学的同学都有此体会。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小结,系统复习。

做小结时,首先要把课堂笔记整理好,然后进行归类,列出总结提纲或表格。例如,初中化学第一章小结提纲如下:1、基本概念;2、重要的化学反应;3、 重要的反应类型;4、重要的实验;5、化学的基本定律;6、重要的化学计算。

在做好小结的同时要注意定期复习。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好趁热打铁。也就是说,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这样遗忘的程度小,学习效果好。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也要不时抽空浏览一遍,“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得牢固。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九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5物转化率越_高___。反之,则相反。一般地,k_10_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_〈__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__=_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_〉__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十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同学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吗?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当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时,呈酸性;当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时,则成碱性。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nahs,na2hpo4),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nahso3),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9、写离子方程式时,“易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确,强电解质(难溶的除外)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肯定拆;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时,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那就要看情况了。在固相反应时,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都不能拆。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的反应实质,如浓h2so4和cu反应,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还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和so42-,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同样,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剂中,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如ch3cooh在水中为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在液氨做溶剂时,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ch3cooh就可以拆。这点中学不作要求。)

10、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王水比浓硝酸氧化性更强。

旧的说法就是,浓硝酸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ocl和cl2能氧化金。现在研究表明,王水之所以溶解金,是因为浓盐酸中存在高浓度的cl-,能与au配位生成[aucl4]-从而降低了au的电极电势,提高了au的还原性,使得au能被浓硝酸所氧化。所以,王水能溶解金不是因为王水的氧化性强,而是它能提高金的还原性。

“张冠李戴”

1、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它并非是固态的水——冰;因为当它挥发变成气态的co2时,没留下任何“湿”的痕迹,外表又似冰,故把它叫做“冰”。

2、“白铅”是锌而不是铅。因其断面银白,硬度与铅相仿所致。

3、“黑金”是铅的误称,因其断面灰黑且具金属光泽所致,并不是金。

4、“银粉”是铝粉,因其粉末为银白色误称。

5、“金粉”是铜锌合金粉末的误称,因其合金有金黄色金属光泽所误。

6、“石炭酸”并非是酸,它是有机物苯酚的俗称,因它最早从煤焦油中提取又有酸性而得名。

7、“水银”不是银是汞,因其常温下呈液态且为银白色而得名。

8、过磷酸钙是ca(h2po4)2和caso4混合物的商品名称,其各化合物结构中并无过氧键。

9、纯碱na2co3是盐而非碱,因其水解,溶液呈碱性且水解产物中有naoh而得名纯碱。

10、铅糖并非糖,因其有甜味而得名,它有毒,不可食用,其化学名称叫醋酸铅。

1l、甘油不是油,是多元醇(丙三醇),因其无色、粘稠、有甜味,外观似油而得名。

12、水玻璃并不是玻璃,而是na2sio3水溶液的俗名,因其无色粘稠,既有粘性(矿物胶)又不能燃烧、不受腐蚀而得名。

13、发烟硫酸并不发烟,而是形成的酸雾。(so3吸收水分形成的小液滴)。

14、不锈钢不是绝对不生锈,它也能因盐酸等强酸腐蚀而“生锈’。

15、酚醛树脂不是酯,而是由苯酚跟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一种俗称电木的塑料)。

16、王水不是水,而是由浓盐酸跟浓硝酸以3:1的体积比混合的一种能氧化金、铂的强氧化剂。

作为分类依据是不科学的。其实,就性质而言,凡属芳香族化合物的物质大多无香味

18、有甜味的并非都属糖,如糖精,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因其甜度远远大于糖类中的单糖而得名;其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酰亚胺。糖类并非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淀粉等。

19、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置换出的是h2o中的h2;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是2na2o2+h2o=4naoh+o2,应为2na2o2+4h2o=4naoh+2h2o+o2,还原产物应是生成物中的水。

20、甘汞不是汞,而是hg2cl2。

21、王铜不是铜,而是cucl2?6?13cu(oh)2。碱式氯化铜

22、臭碱不是碱,而是na2s?6?19h2o,因其水溶液显碱性(水解)且有h2s生成而得名。

23、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ci,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不一定含so42-,也可能含有ag+,若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此溶液中了一定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so32-。

24、某气体遇nh3有白烟产生,并不一定是hcl,可能是hno3蒸气或cl2。

25、电石并不产生电,因其在电炉内高温至2500℃左右时由c和cao合成而得名。

26、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一定为co2,可能为so2。

高中化学各部分的学习方法

基本概念的学习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是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关物质组成的概念,如元素、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有关物质结构的概念,如原子、分子、化学键等;有关物质性质的概念,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有关物质变化的概念,如化合与分解,取代与加成等;有关化学量的概念,如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等。

掌握化学概念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的过程。首先要通过生动的直观感知,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图表、电教手段等,注意观察和想象。理解概念是中心环节,例如通过个别实验感知了化学变化,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要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定义,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例如电解和电离,就要注意比较,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念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例如:氧化还原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深广度就有所不同。

最后,要通过复述、复习、练习、计算、实验等多种方式巩固和运用概念,以达到准确理解熟练掌握的目的。

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

学习化学基本理论可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有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分散系等。

基本理论较为抽象、逻辑严密并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学习时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具或形象比喻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如电子云模型、原子、分子结构模型。要抓住最基础、最本质的内容,分清主次。例如电解质溶液理论,讨论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电离度、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盐的水解等。其核心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抓住它,其它内容就容易理解。还要注意基本理论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例如:氧化还原理论、元素周期律都与物质结构理论有关,要把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融汇贯通。应该在适当阶段进行归纳总结,或列出表格以加深印象。最后,掌握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学习化学平衡理论就可指导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并解决一些相关的具体问题。

化学用语的学习

据化学事实,即具体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变化来学习,这样才能印象深刻、正确掌握,不出生编乱造的差错。作为一种工具,加强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经常地、反复地读、写、用才能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时,制卡片,编韻语、做游戏、搞竞赛等都是有益的辅助活动。

化学事实的学习

化学事实一般指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形成,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按从个别元素到元素族到周期系;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顺序编排的。内容面广,量多。一般感觉“易学易忘”,“难记难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处理理解与记忆的关系。首先要抓住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知识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以理论为指导把知识串联起来。具体物质的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之间的关系。各类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等等。其次要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不仅能获取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也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抓住共性,注意个性,举一反三,就便于掌握,不易混淆。还应及时进行归纳小结,如元素族的通性,有机官能团的特性等,或列表或画图均可。最后,元素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能经常密切联系实际,就可以生动活泼地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在元素组成、价键结构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这类知识种类繁多,反应难记,初学时常感困难。对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异构现象、通式,同系物、系统命名等一定要准确掌握。例如,若对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得清楚,对于二氯甲烷是否有异构体的问题就不会产生错误判断。对于同分异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在推导可能存在的有机物结构时就不会出现遗漏或错误。其次,要掌握各类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有机物的性质由结构决定。特别是官能团,是应应的中心。所以只要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就可以大致判断它应有什么性质,提供区分各类有机物的特征反应。例如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就可推测能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当然也要注意化合物的特殊性(个性),例如,甲酸能发生银镜反应。

再次,要掌握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是有机制备的基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有机物种类繁多,掌握了相互转化关系,就可以熟练地解答制备问题,甚至可能提出几种合成路线。最后,要注意做好实验,加深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若能经常联系应用,将有助于加深认识和记忆。

系统复习

可分为阶段性复习和终结性复习。前者是指在一章、一个单元、期中、期末进行的复习;后者主要指初中或高中学业结束时的总复习。系统复习可以使平时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深化和提高。系统复习之前要确定内容、制订计划,拟出提纲,以做到有针对性,有系统性,有计划性。在实施时要注意:

(1)综合运用,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复习时特别要紧紧抓住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不是只靠大量做题,要通过做题培养思维能力。注意进行归纳综合,可以采取列提纲,制表格等形式。

(3)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差别。在系统复习时,要从实际出发,在力争达到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目标,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这就要特别注意在教师指导下,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4)要注意系统复习不只是单纯为了巩固已有知识,还有再提高的任务。系统复习具体方法很多,可以拟提纲,列图表,可以做练习、可以做实验。如有条件还可利用展览、电教等手段。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没有基础就根本谈不上能力;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扎扎实实,切勿盲目攀高,以免眼高手低。复习主要以教材为准,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形成点与面的知识网,使知识更加全面而又精准。同时,对基础知识的全面回顾还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

2、掌握化学原理,注重其解题思路

考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应该注意到了,化学具有非常多的化学原理及规律。化学同物理一样是自然学科,他们一定会遵从自然规律。所以考生不要在庞大的化学方程式及原理面前怯步,只要找到其内在规律,不断的深入总结,舍弃表面追究其根本,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记忆,做题时,不要做完题就没事了,应注重解题的思路。

3、注重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和物理都是自然学科,都会注重其实验,化学更为优胜,近几年化学高考化学中,以实验为主线来命题的数量明显增多,所占的分数也越来越重。考生想要取得高分,一定不能放松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4、加强解题训练,培养实战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当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加强经典题型的训练,训练的知识点应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知识点来,深刻理解知识点,打好基础,适当的时候做下模拟试题或者真题。

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质量还要注重速度。选好适合的题目类型及数量,有助于加强思维的训练,减少再次做题的时间。做完题后,应注意归纳总结,反思解题的过程及技巧,长期坚持训练,解题能力一定会加强的。

5、把握重点做好时时纠错

由于复习的时间有限,且高三要复习的可门和知识点非常庞大,怎样在少量的时间里面做好复习,是考生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主要方法,就是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的突击。同时要对考试中出错率高的地方要即使做好反思,对此地段也要强化训练。每一次考试的错误点及练习的错误点,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分析,分析其原因。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事实的话,使人震惊(贬)八面玲珑:形容窗户通透明亮,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不以为然:不认为它是正确的灯火阑珊:人烟稀少冷清轩然大波:很大的纠纷(贬)

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贬)沸沸扬扬:议论的声音多而杂

顶礼膜拜:及其崇拜(贬)豆蔻年华:十三四岁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高中化学苯的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定义: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731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