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论文 文化自信论文(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4 03:15:07
文化自信的论文 文化自信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09-24 03:15:07     小编:MJ笔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一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二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他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至鸿蒙未开,天地未分之时,就是在这片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足以令世界惊叹的文明。孤城绝塞,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声势浩大,威严耸立兵马俑;有形象生动的甲骨文,有龙飞凤舞的狂草;有笔直端庄的正楷,有流畅连绵的行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还有着一套庞大的礼仪,科举,官员制度,这种种的一切,让我们享有着数千年的辉煌历史。我们也因此逐渐产生了自负干。

然而,所有的骄傲,所有的自负,都伴随着炮火声被击碎,被摔破,那些所谓的五千年文明,在面对敌人的刀锋时,竟是如此不堪一击,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一幅幅珍美的画卷,被肆意扔掷于地上,踩在脚底,好像我们的文明也被踩在了脚底,陷入沉睡。

我们不禁回想:“我们,做错了吗?”

于是开始广开言路,大招大揽,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但是我们又回首发现,自己究竟成了什么样子?这边一块,那边一点,中国人的意志也逐渐开始模糊,文化的辉煌好像离我们又远了一点。那种屹立于世界之巅峰的自信,不见了。

丢失了。

他们为了追求而追求,身上那种身为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自信,那种自付不会输给任何人的自信,好似被我们遗弃了。

如今的中国,文化乱象,急需寻找一支主心骨,作为文化融合的主体,这时候,我们理应高昂着头颅,露出不言而喻的微笑,然后洪亮的说道:“选中国文化!”

理应如此。

只有当我们内心重新拥有那种以一持万的'自信之时,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才有可能回到五千年前那,原本属于我们的宝座上!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三

摘要:职高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如何让这些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即时评价”,体验进步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本文提到了五种的评价方式。并提议不要吝啬评价,让尊重和赞美给学生一个未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即时评价职高学生自信风帆

教育心理学家佩奇的“不同诱因对算术成绩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受任何评价的学生的成绩往往低于受表扬或批评评价学生的成绩。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新课改后的课堂“即时评价”,所谓的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如何对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职高学生使用正确“即时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学生体验进步成功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更是我们本课程教师要反思的一个问题。职业高中的学生们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操作技能培养的信息技术课,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几次考试作为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这种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统一标准轻个体差异的单一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利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让学生品尝进步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信息技术课中几种如何让职高学生体验进步愉悦,树立自信心的“即时评价”方式,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信息技术课上,对于起点不同的学生,不应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同层面的学生,要求不同,评价方式也不同。因为城乡富裕水平的差距,还存在一小部分从没接触过电脑,水平相当于零的学生。在分层评价中,我一般采用“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指对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同一个层面的学生间的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本堂课中自己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与同一层面其它同学间存在的差距,及时调整,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促进学习,使知识技能得以发展。“纵向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人自身发展的评价。通过学习后的纵向评价,让学生对自身现在知识结构水平与以往知识结构水平进行对比,体会到自身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比如:对于第一堂上机操作课,接触键盘时,我一般对学生进行一次打字预测试,给同学们一个初始评价,做为以后学习的参照。采用qq上的星级制,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级别的星级,但是通过练习,星级的级别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会打击初学者的学习信心,只是让他们感觉自己的起步比一些同学晚些,过段时间就会赶上。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的打字速度的差距不断拉近,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分层评价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学习目的,逐步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参照老师给的一个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它能让老师通过自评表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这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能做出相应教学内容的调整;学生通过自评,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心知肚明,避免因知识的漏洞,阻碍自己享受学习上的进步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在最初的学生自评实验中,我们发现自我评价有它自身的优点,但在操作实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的问题:1、反馈的信息有时并不能如实的反映出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填表时学生的面子问题或态度问题)。2、纸张的消耗很大(每堂课每个班级发反馈表)。3、无纸化的教学,却要带笔,不习惯,在电脑操作室填写自评表成问题。为此,为了让自我评价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作了一些改进:1、不记名填写。2、上网下载一个评价表的程序,进行相应改动,让学生进行电脑填写和提交。

自我评价有时虽不能立即让学生体会进步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但它像“果树”的“杀虫剂”,直接影响“果实”的丰收,同时,“学习果实”大丰收所带来的愉悦以及学习自信心的逐步积累,与课堂中的“自我评价”是分不开的。

职高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但学习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信息技术课不会受太大的基础水平的限制,作为本课程的教师,我们要保护好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模糊评价则可以创设一种自由、轻松的环境,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有时学完一单元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时,我会让学生做一些发散性的练习,比如:海报制作时,定了一个“环保”的主题,给学生一些素材,但有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组织不合理或缺少一些知识元素的情况,不是一些原则性的操作错误时,我一般会给些模糊评价,适当指点、建议、引导,告诉他们怎样做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即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针对性评价是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作中肯评价,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收获的过程中能够更坦然地正视自己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弥补。在教育心理学家佩奇的评价实验中,这种效果也是最好的,他称这种评价为“顺因评语”。

职高学生,很在意老师对他的关注,合理的针对性评价,学生还是很乐意接受。它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更有目的得改进学习。比如:在上internet课时,我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完成一篇有关“搜索引擎方法”文章。目的是让学生能动手,熟练对查找内容准确的搜索,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与“搜索引擎”相关的课外知识。一位学生提交的作业中发现,他是从多篇的网上文章随意拼凑,还一部分明显离题,我想这位学生可能并没仔细的阅读相关的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在评价中我首先指出它这篇文章的开头引入部分非常切合题意,搜索的内容也很到位,但有些部分衔接不是很理想,结尾太仓促。虽有点像是作文点评,但点评后,这位学生很快做了修改,又提交了一份,这样,我就达到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整理,增加“搜索引擎”课外知识的目的。当教师给学生针对性评价时,学生感到你对他的重视,他会认真考虑你评价的合理性,并会做出相应的改进。针对性评价除此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让他们在改进得以提升,在提升体验进步的喜悦。

展示性评价,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学生的制作结果,进行评价,可以是老师点评,也可以学生互评。

职高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不如普高学生外,他们的交往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往往比普通高中学生强。每次的展示评价时,都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记得一次“电子报”(word综合题)展示评价时,学生争先恐后的喊自己的机子号(我们给每位学生的电脑标了号),因为能够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作品,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学生更愿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让同学们一起来享受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评价的方式很多,不要吝啬你的评价。每堂课中,都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尊重和赞美可以改变一个人生命的方向,作为教师,每一句评价其实是在给学生一条路、一个未来。如果说孩子的物质营养来自粮食,那么,它的精神营养则是评价。让你合理的“即时评价”给职高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带来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不断体验到进步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在学习的旅途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2]袁丽英.职高生学习策略:现状调查与提高途径.职教通讯.2006年第7期

[3]路海东.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四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2.1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2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2.3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五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否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一件大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抗拒西方文化冲击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为大学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提出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决心,拥有共产主义理想并付诸实践。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中出现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倾向一旦为西方分裂势力、反华势力所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内涵,深挖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并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先进性,才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术界未给出具体定义,学界采用的是费孝通先生的阐释,即:“‘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本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文化自信”就是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形成的肯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也可以把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概括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其特色和发展方向的掌握,了解其内涵,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感,进而热爱自己的国家,愿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发展,基础决定发展,发展巩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有了文化自觉,对自身及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有了正确认识,就形成了文化自信,更加坚信自己的国家会富强,文化更先进。同样,文化自信必然让人们更珍惜这种文化,发现这种文化的独到与优秀之处,产生更坚定的文化自觉,从而更加珍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举世瞩目,可是,近代以来中国却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同时,西方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更加剧了旧中国的衰落。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已经崛起,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显著变化,但是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也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对西方文化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看不到问题的本质,认为中国所以落后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落后,中华民族不如西方民族、中华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社会主义不如西方资本主义,甚至产生对社会主义的不自信或否定。一些迷信西方文化的“香蕉人”,盲目追随西方发展模式,崇洋媚外,成为西方文化的代理人。

(二)思想意识淡漠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的距离已无法阻碍外界不良信息进入,使西方资本主义普世思想流入高校,这给涉世尚浅、辨别力弱的大学生造成世界同一的假象,模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区别,放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警惕。受此影响甚至是操控,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由此,西方文化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开来,言必称欧美,行必效西方。一些思想不坚定的大学生,认不清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本质,阶级意识淡漠,甚至走上歧途。

(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市场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开始侵蚀大学生思想,特别是西方腐朽堕落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开始一切向“钱”看,以高考专业选择为例,考生不是以兴趣、专长和为社会贡献为导向,而是以能赚多少钱为标准选择专业。入校后大学生学习松懈、散漫,出现花钱雇人上课、代写作业、期末考试作弊等不良倾向。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表现得很自私,与寝室同学相处不融洽,打架斗殴事件也屡见不鲜;大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动机不纯,未做事先问回报,还要和老师、学校讨价还价,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互相攀比吃穿,用高档手机、电脑、化妆品,甚至进出高档娱乐场所,在qq空间、朋友圈发图大晒,而对于学习却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面对师长的劝诫却大谈人生短暂、行乐需及时的谬论,对自己扭曲的人生态度毫无悔改之意。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者,但是大学生存在上述种种不良倾向,归根结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熟悉、不了解,传统文化底蕴不深厚,无法形成文化自觉,进而导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自信,无法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精神上缺少强有力的正能量。没有强大的文化助推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更谈不上爱国主义、那么如何帮助大学生挺起民族脊梁呢?就是要采取种种措施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树立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伟大的中国。

(一)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学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5000年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曾经数度领先世界,儒家思想、老子哲学、孙子兵法等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地理学、航海学等都曾领先于世界。这些都足以让我们骄傲。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领会这种文化的无穷魅力。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媒体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快餐文化、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催生出他们浮躁的心理。大学生处于青春易动的年龄,对需要多读书、多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他们被被网络文化深深吸引,没有时间、没有耐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课程设置上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倾斜,加大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时,加上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能够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使大学生身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受熏陶,习惯于这种文化。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才能对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了解,懂得国家创建的艰辛,珍惜国家发展给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年龄上为90后,其父辈也多为70后,没有经历过建立国家的艰辛,所以当代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少,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不扎实。进入大学后,又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时间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国家而学好专业知识、为强大国家而贡献力量的理想。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经过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真理。可以说,能够学习并掌握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是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的,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对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制度的认可,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而这种理性只有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才能给予。

(四)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意识

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事态下,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就成为大学生唯一目标,人文素养培养被忽略。而事实上,“就业竞争实际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用人单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教师的培养观点很容影响大学生,使他们认为只有专业技能才是王道,忽视包括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参加工作后发现专业技能只是基本的工作要求,更多的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而这正是大学生缺失的。所以,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意识,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注释:

兰亚佳.职业紧张研究现状与展望[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01):2-6.(责任编辑赛汉)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六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七

主题聚焦:向往的生活,永恒的古典美学

【素材速写】李子柒的视频有一个特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央视新闻评)

主题聚焦:人生有专一,必然创奇迹

【素材速写】一撇一捺,传承创新写活力。传承打造个性,创新打造魅力。从鲁班凳、鲁班将军案到榫卯结构的世博会中国馆模型、汉诺塔、苹果鲁班锁、菠萝鲁班锁、木质小猪佩奇,喜欢琢磨的“阿木爷爷”时常会在一榫一卯中加入一些新元素,让传统工艺与当下碰撞出美丽的火花,这样的“火花”与时俱进,创造活力,也是传统文化技艺蝶变新生的关键。人生有传承与创新,事业有生机与活力。(摘自太阳鸟时评)

主题聚焦: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素材速写】我们为什么要读诗?古诗词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味着什么?从叶嘉莹身上,或许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叶嘉莹诗心早慧,却一世多艰,遍尝生死不能相见、故土不能相还的寥心荼苦。是诗歌如日月光华,照亮了她生命中的灰暗时刻;又如一叶轻舟,渡她涉过生命的长河。在故土沦陷之时,她写下“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的哀婉之声;在女儿遭遇意外的时刻,她用“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书写椎心之痛;漂泊海外时,她注解杜诗“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以浇胸中思乡块垒……那些与生命相融合的感发,那些以诗词为舟楫的依托,让她免于“在苦难中被磨碎”,也塑造了她一生的温润沉静、坚韧持守。所以有人说,“她站在那里,就是对古典诗歌最好的注解”。(摘自人民日报)

主题聚焦:择一事,终一生

【素材速写】如何留住这些文化遗产,光靠一个人的倡议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携手努力,让其“活”在当下。最近传统文化“火出圈”了,无论是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还是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都让我们感受到制作人的诚意与演绎者的专业。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苔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而实现这个美好愿景,需要你我携手同行。(摘自21广东二模名师范文)

【素材速写】通过对三星堆的考古,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浪漫想象,感受到“三星伴月堆,至西十五里”的历史判断,感受到“东有扶桑,西有若木”的大胆猜想。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古,亿万国人都能获得丰厚的精神滋养,从而提升文化自信,更坚定地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摘自网络)

【附】彩蛋:“传统文化”话题提分金句

1、“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文化力量】

2、“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以古为今】

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什么的文化才会有什么样的民族与国家,才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正是因为中华文明承载自强不息的勇毅顽强、蕴藏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涵盖协和万邦的融会贯通,方能在吐旧纳新、更迭换代上继承与弘扬。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4、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推动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如何看待现象级“文化节目”?】

5、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文化正是内在的密码。迈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文化是内在密码】

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而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了解它们的历史,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更要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携着辉煌的文明,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硬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是核心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必须积极地加强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安全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11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习**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渠长根,大众话语镜下的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6]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用蔡武.i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8]涂成林等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完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黎德化,程广云,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0]周建华,略伦习**的传统文化观d】,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3).

[11]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c).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九

文化是有共性有个性,但是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在这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

我站在河边,任由清凉的风吹拂着全身。清风在源源不断地吹着,时而缓,时而急,透过衣服,一直渗入我的内心,使我不由得也变得轻飘飘的,仿佛我已经被它所征服,成为它的俘虏。不过我已经和风融合在一起,也成为自由束得风了,我尽情地飘呀,飘呀,越过高山,越过大海,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过去。

岳阳楼上,范仲淹正在把酒言欢。他虽然在政治上失意,惨遭贬谪。尽管他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他却不像“迁客骚人”一样,借酒消愁,反而是在岳阳楼上把酒临风,欣赏美景。还挥笔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这正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范仲淹自己认为自己还有能力回到朝廷,有能力为百姓作主,只是迟早罢了。正因为也有了这种自信,才使他从失败和灰心中苏醒过来,内心振作。自信的风唤醒了他的颓唐,他也在自信的风中吟唱。

转眼我又回到了更久之前,来到了乌江边。楚霸王正站在江边,仰天长叹;随即拔出宝剑,这把曾经取下无数首级的剑,如今架在了项羽的脖子上。一刹那,血染红了乌江水,威风凛凛的楚霸王倒在了呜呜的风中,正如当初他在风中起义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只有呼呼的风声。楚霸王在乌江自刎,是因为他没有自信。他没有自信在失败后振作起来,没信心再去领导江东子弟去打天下。他的结局使可悲的。同样在风中,他在自信的风中崛起,在自卑的风中逝去,多少令人叹息。

忽然,一阵寒风罢我从以前带回到现实中,我又变成了原来的我,但我却从中若有所思。自信,对于一个人来将,是多么的重要呀?自信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医治被失败伤害过的心灵,更像是一阵清风,吹开云层,吹散烟雾,为人生的前进方向开辟道路。

总之,人生不能缺少自信的风,正如汽车不能没有轮子,飞机不能没有翅膀。要时常沉浸在风中,让它来为人生补充动力,鼓舞你永远直前。当你遭遇挫折时更应该去吹吹自信之风,静下心来,重新振作。永远要铭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一

我们是号称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号称是唯一一个文脉和人脉都没有断绝过的文明,在文化方面我们曾经是自信甚至自大的。1840年那场战争以来,我们先是被动的被文化殖民、文化侵略,后来自己主动打倒孔家店,甚至自愿、主动接受文化殖民。

中华文化真的应该被打倒、被抛弃吗?遥想五四时期,对中华文化批判得最厉害的鲁迅、胡适等诸先生恰恰是对中华文化研究得很透,爱得最深的。我们必须继承先辈们的遗志,重拾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努力。

摈弃殖民心态,树立文化自觉,重拾文化自信,是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曾经的文化殖民是被动的,是为了救亡图存,现在的文化殖民则是主动的,是惯性思维,是崇洋媚外。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主权独立了,经济独立了,不再是殖民地,没有亡国亡种的危险,但是却有亡文化的危险我们的文化殖民的心态不减反增。以我这种非外语专业、外语学得很差的人为例,在读书期间,花在学习英语的时间比任何学科都多。

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加大交流,走向世界是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重要手段。

大放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于文化是活的,生动的,是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的。中华文明要大放异彩必须把文化的根深深扎进人民的生活中,植入人民的心理。中华文化绝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不仅仅是长城冷冰冰的石头,不仅仅是故宫等无声的建筑,而更多的体现在群众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在“按照穆斯林规矩宰杀”的牲畜的过程中,在农村播放的“坝坝电影”的银幕上。

文化也不能只是少数“文人骚客”的玩物,而是“百姓日用而知”的常识。文化的光彩不仅仅体现在莫言等作家的小说里,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冷冰冰的奖杯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写作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因为他的小说是对人民喜怒哀乐、中华民族的苦难最真实的记录。莫言的小说放出的光彩不仅仅是文学的光彩,更是人民的光彩。

文化不仅要走“下”去下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还必须走“进”去走进人民心理去;更需要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走出去必须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心态,我们绝不能如美国等国家一样,抱着文化侵略的傲慢态度走出去,而是应该以一种平和、和平、理性、谦虚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态度走出去。

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是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长期保障。

文化的光彩不能仅靠自觉,靠宣传,更为根本的是应该有制度保障。从小国马来西亚到大国俄罗斯,从文化相对弱势的俄罗斯到文化强国法国,无一不从政策制度上对自身的文字、文化加以保护。法语与英语同宗同源,同属印欧语系,尚且知道保护自己文化的纯洁性,我们对网络语言、英语的入侵不能坐视不管。

英语成为强势语言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有标准化,统一化的考试从国际标准的雅思、托福到国内的cet、pets。新东方、英孚、环球雅思……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能门庭若市,就是因为有考试这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人才来帮助英语传播文字和文化。有了这些标准,这些企业融资的融资,上市的上市,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典范。尽管这些培训机构本身没有传播多少文化,但是它们却传播了文字,为文化传播打开了通道和可能。我们为英语制定了统一的考试标准,偏偏没有为自己的汉语制度一个标准化的考试标准,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中华文化是最文明、最平和、最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之一,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文化,践行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让我们自信大方大声地告诉世界:我们来了!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二

广大团员青年们、同学们: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洋节”主要有:2月14日情人节、4月1日愚人节、10月31日万圣节、12月25日圣诞节等。“洋节”还在一些商家的热捧中,成了促销热卖的噱头,很多人并不了解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导致盲目、跟风、被动的过这样的`节日。

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在此,旅商共青团向广大师生提出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如平安果等等。

3、广泛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向学生宣传不过“洋节”的理由;各级团组织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拒绝过“洋节”,倡导民族文化深入家庭,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

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传承文明,过中国节!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三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吐纳八面来风,自信而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敦煌文化,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

2、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比如,中华民族保持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等等。这些思想体系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一言以蔽之,文艺是绝佳的精神食粮,触及人的灵魂,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

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 3000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学人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用智慧、汗水和家国情怀破译了神秘甲骨文中的“文明密码”,让汉字散发出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民族向心力,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今天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硬磐石。

6、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这样的形势倒逼着我们,必须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一句话,就是用更有力的传承发展,让中国文化软实力更硬、更强、更精彩,不断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7、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发展,不断融合不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体系。而中华文明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情感之源、动力之源和信心之源,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在新时代就要更加深怀自信,理直气壮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8、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可。我们还要深怀自信,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推动文化交流,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使之融于民族文化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9、树立全球意识、世界胸襟,倡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主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

10、顺应时代大潮,提升文化自信,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才能确保文化安全。善于用战略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去占领每一个阵地,才能让文化糟粕失去生存的土壤。

11、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其实是在说文化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传承和发展文化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保护文化财富、创新文化发展、涵养文化自信,审美情趣、传统气质、民族精神才能在新时代发展下去。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四

近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最引人注目的是2016年高考语文由150分增到180分,英语则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成绩占高考总成绩的比重增加,意味着国学教育将备受重视。这不仅仅是高考各科成绩的变动,更是对本民族文化重视的体现,是中国人走向自信的体现。

如今,不重视民族文化的事件屡屡曝光。小到游客们在文化古迹上随便刻字,大到省市打着修缮壁画的旗号肆意涂改原作。这是由于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并且将外来文化神圣化,由此可见,现今社会需要提高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而提高语文成绩比例正好可以引领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提高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

提高国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单单是为了保护遗迹,更可以提高国人自身的道德、人文、文学修养,从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神,《论语》《孟子》《诗经》各个都是经典,通读中华文化经典有利于自身文学修养的提升,从而提高自身实力。鲁迅从小通读文化经典,将经典内化于心提升自身文学修养。用文学铸成的唇枪舌剑成就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而这样的鲁迅也让国人的文字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让国人在国际社会中更加自信。毛泽东青年时终日浸泡在书籍的海洋之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华夏民族的智慧,丰富了自身的文学知识、提高了自身文学素养,成就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代伟人毛泽东,而这样的毛泽东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国人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立足之地。由此观之,为了提高国人自身的道德、人文、文学修养,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需增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高考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国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仅能使国人更加自信,更能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国家更加自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软实力已经占据了各国竞争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现今各大强国之间拼的不仅仅是军事的强大,还有经济,更重要的是文化。为了是中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防止文化入侵。为此中国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人自身文化修养,增强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自信,立于不败之地。由此观之,为此需要增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从娃娃抓起便是的办法。高考是指挥棒,它指引着国人学习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国人便会从小将文化内化于心、不断发酵,将民族精神领悟至心,从而达到提高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的目的。

高考改革意味着教育偏重的方向。提高语文成绩所占比例意味着教育将偏重文化教育。而文化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小灌输。这次改革是高考成绩的变动,是文化教育重视的体现,是对本民族文化重视的体现,更是国人走向自信的体现。

秀的中国人!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五

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

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丰厚的、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以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当前,它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里。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

创新

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所谓创造性转化,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所谓创新性发展,是指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为其增添新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从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不仅增强了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也使世界上向往社会主义的人们增添了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体现,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经过长期探索,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始,我们形成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全国兴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正在转化为人们的自觉遵循和行动。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要点

如何树立文化自信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448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