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一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教学
设计冯家屯小学高艳琴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
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
感受天都峰之险。【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1)、指名读。(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1、齐读
2、谈体会
3、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
1、默读
2、反馈(我和老爷爷的勇气都是从对方身上得到的。)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
总结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高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
老爷爷 我(小姑娘)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高冯 家 屯 小 学艳
琴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二
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小组讨论、朗读法、师生合作法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小作者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趣事。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排除疑难字词。
2.全班开火车朗读课文,注重对生字词读音的检查。
3.大声齐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叙述文章大意。
1.分小组朗读每个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石级、仰望、攀着、心颤、鲫鱼背”的含义。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小组讨论这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词语?
4.爸爸的话有什么含义?
5.你从作者的这次爬山经历中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天都峰如此险峻,然而作者和老爷爷最后都爬上了山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吧!大家在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爬天都峰
时间:假期
地点:黄山的天都峰
人物:我、爸爸、老爷爷
事情发展:爬山前 爬山时 爬山后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三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
4、师: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他害不害怕?你怎么知道的?
四、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师:这五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师:前面说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人?(提示: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爷爷对我说了什么?
(提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5、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6、老爷爷怎么回答?
(提示:对,咱们一起爬吧!)
五、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师: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我和爸爸、老爷爷爬上峰顶后的对话。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提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5、师: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6、师:“居然”是什么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师: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7、师: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8、师: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9、师: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 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10、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
(提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师:“汲取”是什么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师: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结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3、让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旧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交流: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五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理解爸爸的话。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齐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齐读、谈体会、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六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习××××××××××。
教学重点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习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习。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汲取老爷爷
犹豫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七
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小组讨论、朗读法、师生合作法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小作者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趣事。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排除疑难字词。
2.全班开火车朗读课文,注重对生字词读音的检查。
3.大声齐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叙述文章大意。
1.分小组朗读每个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石级、仰望、攀着、心颤、鲫鱼背”的含义。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小组讨论这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词语?
4.爸爸的话有什么含义?
5.你从作者的这次爬山经历中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天都峰如此险峻,然而作者和老爷爷最后都爬上了山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吧!大家在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爬天都峰课文教案篇八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习××××××××××。
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二 次 备 课
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2.自由读,边读边想:两个“也来爬天都峰”,让你读出了小姑娘和老爷爷怎样的想法?
3.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4.师生合作检查学生分角色朗读情况。
5.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坚定爬上天都峰的决心的。
(三)师生合作学习六、七自然段。
1.出示六、七自然段,齐读。
2.抓重点词语理解感受。
“终于”,他们都爬到了山顶。从“终于”一词中,你能想到他们在爬山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吗?指导读“……一会儿……一会儿……”
老爷爷在爬山过程中又会怎么做?课文中没写,你能写出来吗?(学生简单练笔,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多写几句)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抄写下来。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八——十自然段。
1.出示课文八——十自然段。自由读。
2.理解感悟。
“汲取”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说我们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3.分角色读这三段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1.小组内自主练习。
2.小组展示读,评价交流。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观察字形。
2.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辫、勇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展评学生书写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根据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合作出一期板报。
3 爬天都峰
终于
奋力
我 汲取 老爷爷
犹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7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