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汉字,组词。
2.根据词语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给国王做饭的厨房。(御橱)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奚落)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睦相处)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相提并论)
3.回顾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用奚落引出新授。
4.交代学习目标:
a.能找出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b.分角色,有感情读文。
c.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巩固,和课文内的简单回顾,引出新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学习指导一:
屏幕出示:
a.回顾什么是神态描写。
b.自由读2——8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1)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2)生自由读文,汇报,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3)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再读这三个词,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怒发冲冠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释义“懦弱”,理解“懦弱”。
4.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生配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10——17自然段。
角色分配合理。
注意抓住人们与陶罐的神态,能运用上表情与动作更好。
2.小组展示朗读。
3.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4.赠送名言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判断得有根据。
师:染的。(全场大笑)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兴高采烈)能 -- 。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 ” 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 “ 课标 ” 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
师: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陶罐易碎,铁罐坚硬,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
师: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一个傲慢无理,一个谦虚礼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
师:读好了吗?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词。
师: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老师看谁的动作快,开始了。
三、品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
生:不要骄傲,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
师:好了,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
生:瞧不起,嘲笑……
生: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
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
汇报: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
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
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
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
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11他们最终如何呢?
四、总结
1、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互相谦让,学会全面看问题。
五、作业
同学们联系课文,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为文物,铁罐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学情简介】三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
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说一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关于看待别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之重,本节课是以“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为突破口。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划一划,找出铁罐与陶罐的对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次对话,重点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与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知道大家都特别爱读书,尤其是童话和寓言。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寓言,那就是第24课《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坚硬的铁罐和易碎的陶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屏幕出示词语,
现在心里默读一遍,有不熟悉的现在心里记住它。
3、同学们,词语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下面我们就随着它们一起走进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
4、打开书,我们分段读文,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奚落”)
二、 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理解“奚落”
师:那么,文章中的“奚落”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真正的理解“奚落”。
2、学习2——9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请自由读2——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直线画出来。
(2) 谁来读读铁罐第一次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什么?(骄傲,傲慢、看不起别人)
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嘲笑铁罐)
那通过铁罐这个表现,你认为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别人,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铁罐不慌不忙,他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不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说明了什么?
(陶罐谦虚友好)
谁再来读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习。
生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表演读第一组对话。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读得这么好,首先抓住了重点提示语,进一步理解读,然后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读。这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后面的三组对话。
3、学生自主学习后面的三次对话。
(1)提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练读后面的三次对话,注意圈出描写神态或心情、重读的词语和标点,进一步理解读,然后还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同桌合作表演读。
(2)同桌练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习第二次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师:从他们读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加动作表情再读。
生自由交流说,陶罐没有说完的话。
师:对,我们有理时就要争辩,要理直气壮。
(4)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谁想跟老师一起来读第三组对话。(大屏幕出示第三组对话)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不好)同学们都比老师会读书,谁来读读。
生读。
(5)学习第四次对话。
生: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指名生朗读第四次对话。
师:同学们,铁罐一次又一次地用不好听地话说陶罐,这就是——
生:奚落。
(6)指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分角色朗读。
过渡:陶罐谦虚而不懦弱,它不跟铁罐针锋相对,而是向铁罐讲明道理,可以看出陶罐的胸怀非常宽阔,铁罐以为自己很坚固,就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据理力争,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说出了那么多蛮不讲理的话。
4、学习10——17自然段。
(2)生交流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师相机板书“光洁、美观、无影无踪”。
(3)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生交流汇报
三、 揭示寓言,领会中心。
1、如果你碰到了这只铁罐,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交流说。
3、揭示寓言寓意,身体和灵魂
四、 作业:
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语句,积累语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4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