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健康教案篇一
1、初步了解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食物。
2、尝试根据荤素搭配,学订一餐食谱。
3、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及其主要营养。
2、材料准备:每日食物结构图,一周午餐食谱图,胖、瘦和健康娃娃图片一张,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讲出:在三角形的食物结构中,最下面的是需要多一点,最上面的需要少一点。)小结:粮食蔬菜和水果,每天要吃不能少;鸡肉鱼是和豆奶,不多不少要正好;巧克力糖果和肥肉,每天少吃要记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启发幼儿说出专吃荤菜,不吃素菜,容易发胖;只吃素菜,不吃荤菜长得瘦;不挑食,样样吃最好。)四、认识食谱。
小结:每天的午饭营养很丰富,有荤的、有素的,真好吃。
2、讨论:我们请小客人吃些什么呢?
1、教师交待操作要求:盒子里有许多食物卡片,你想请小客人吃什么,就在食谱上贴什么。
2、幼儿操作。
3、评价幼儿订的食谱。
教学反思:
我把自己扮演成为一个餐厅经理的样子,设置一种全新的情景,让孩子首先是感兴趣,让孩子真的融入到我设置的情境中,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参与性,给他们提供的食品并非真的实物,而是图片、模型、文字等,因为大班有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识字量,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也有助于每个还得都能得到相应的成功,在此活动中,我还让他们两次进行配餐,让他们在对合理膳食有进一步的认知,在此环节中我只是灌输什么是对的,而不去追究孩子到底错了没有,只是一步步的引导,让他们把正确的搭配变成他们自己的需要,在评选“最佳配餐”中也是让幼儿对知识的内化的一个过程。而且整个过程教师没有更多的参与,主要让孩子们自己去讨论,自己去根据配餐原则去解决问题,孩子们已经有了关于配餐的知识和经验,在平时我给他们讲述的也比较多了。作为老师就应该相信孩子,他们有能力去完成。
让幼儿自己制作水果沙拉或者是蔬菜沙拉,我也是忐忑了很久,害怕孩子出意外,万一把手割伤了怎么办呢?但是我在准备了创可贴的情况下还是让孩子自己做了,因为大班的孩子需要你承认他,他们已经有了非常强的自主性,但是结果是没有一个孩子被割伤,虽然有的孩子比较胆小,承担摆盘、出谋划策等工作,我想也是自我肯定的一个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有“我能、我行”这种想法,当老师的一定不能去遏制,相反的应该去鼓励,去表扬,去肯定,就算是被割伤了有怎么样呢?至少让他得到了一种痛的经验,下次更注意!
活动结束了,我想这次活动在他们心中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班健康教案篇二
我发现现在的'幼儿吃东西不合理,往往是想要吃的东西吃东西,不喜欢吃的东西就一点也不吃,不懂得什么食物吃了有营养什么没营养,所以我抓住这一现象上一节大班健康活动营养设计师。目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营养与人成长的关系,让幼儿理解合理、科学的搭配。这次活动我分了三大环节去完成的。
1、初步了解营养与人成长的关系,让幼儿理解合理科学的搭配。
2、尝试为自己设计一份营养中餐,对食物的搭配感兴趣。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各种食物图片、一次性纸盘、健康笑脸贴纸。
一、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1、导入主题:(大家好!欢迎进入快乐食物王国,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请你们随便挑选,尽情吃吧!)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师出示图片。
二、营养宝塔
2、你平时有像这样吃过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表达。
3、你觉得哪些食物可以多吃点,哪些食物应该少吃?为什么?
引导幼儿讨论。
4、我们来听听食物王国的营养博士是怎么说的。
(我们吃的食物就像一座营养宝塔……)
5、师幼共同谈论对营养宝塔的认识。
三、我是营养设计师
2、提供各种食物图片,幼儿选择食物,制作一份营养中餐食谱。选取几份比较典型的食谱,引导幼儿讨论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利于健康,给设计合理的中餐食谱加盖健康笑脸。
小百科:营养,指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及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而摄取和利用食物养料的生物学过程。
大班健康教案篇三
1、能大胆选择材料,用自己喜欢的花瓣粘贴成花朵。
2、乐意佩戴自制的花手环展示舞蹈。
竹环人手一对,双面胶、剪好的各色花瓣、音乐“手腕转动”磁带、录音机。
一、激发兴趣
1、在“手腕转动”的音乐声中,教师戴上花手环和幼儿一起跳舞,引起幼儿兴趣。
二、认识材料
1、出示竹环、花瓣及双面胶,观察材料,引发幼儿联想。
三、介绍制作方法
1、先选好花心,选择一组花瓣,将花瓣粘贴在花心周围。
2、做好一组花朵后,将花朵有序地粘贴在竹环上。
3、可选择绿叶装点一下花手环。
四、幼儿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重点:
1、围绕花心,选择喜欢的花瓣粘贴成花朵。
2、有序地将花朵粘贴在竹环上。
五、小小展览会
1、互相欣赏作品,鼓励幼儿向同伴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随音乐一起跳舞,充分展现自制的花手环。
大班健康教案篇四
(一)了解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哭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
(二)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重点:知道哭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体验,情绪是可以转变的。
准点:学习使用积极的方式调节各种消极情绪,帮助自己开心起来。
(一)幼儿用书第1册第14~-21页。
(二)语言cd(《找来的开心》)、音乐cd(歌曲《心情歌》)。
(一)多样的心情
1、回忆已有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感觉,有快乐、有悲伤,有激动,有生气……快乐、开心的时候,你会干什么?生气、难过的时候,你又会怎样?(引导幼儿谈论已有的经验,说说自己是怎样表达不同的感觉的,如开心的时候开怀大笑、唱歌等,难过的时候一个人独处、哭泣等。)
2、重点引导幼儿谈论“哭”的体验。
一一什么时候你会哭?(请幼儿举例说明。)
——哭的时候和哭过之后,心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二)心情变变变
1、阅读故事,理解内容与角色特点。
——棕熊蓬蓬是怎样找到开心的?为什么他会感到开心?(阅读幼儿用书,理解心情是会变化的,感受到帮助了别人,会使自己觉得充实起来的道理。)
2、帮助幼儿拓展经验。
——当你不开心的时候,你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变得开心?当身边的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你后什么办法使他们变得开心?(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大胆说说调节情绪的办法。)
活动延伸
(一)音乐游戏:心情歌。
(二)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内容进行创编,如“我高兴,我高兴我就大声笑(哈、哈、哈)”,体验表现和表达的乐趣。
活动提示
(一)开心、哭,是均几常见又熟悉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所以从这两点切入引导幼几体察情结,接受消极情绪的存在,进而了解一些有效的排解方法。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理解“不开心”和“哭”都是正常的、不用回避,而要积极面对。
(二)教师要关注最后帮助幼儿拓展经验的环节,固为排解不快的情并不一定都要像故事里的“蓬蓬”那样“找点儿事情做”,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始儿与同件通过讨论互相启发,找到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班健康教案篇五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哮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幼儿观看过录像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
队形:两路纵队
(2)学习"跳竹竿"游戏a、讲解游戏玩法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
队形:梯形队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队形:梯形队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队形:四散
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等),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结束活动中通过"叫号接棒"的游戏助幼儿调整教的活动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3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