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2 05:42:16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汇总8篇)
时间:2023-09-12 05:42:16     小编:念青松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一

复习备考阶段,大家的时间都很紧张,这就需要我们能合理地安排时间。首先要根据老师的课程安排拟订一个“宏观”计划:比如先复习古代史,再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最后再复习世界近现代史。

其次根据“宏观”计划再制定一个符合自己时间的“微观”计划:例如,每天下午一点至一点半之间必须巩固历史基础知识。但记住:务必使自己每天的学习都在计划中进行。

二、立足书本

成考试题无论怎样灵活和新颖,总是万变不离课本的。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考前一定要回归课本,全面复习,达到能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多从原因、过程、评价、影响、本质等几方面来掌握。

在平时的学习中则做到“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学习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应想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学习到明清时期的文化就应回想起唐宋时期的文化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适量的习题

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买一两本好的参考书,看上面典型高考试题的解析;做上面既基础又新颖的选择题;抄上面经典简答题的答案,最好能记住以便灵活的运用到其它材料题或简答题上。

注意综合比较,穿插训练各类貌似题,注意对简答题材料分析等综合性强的试题的分析研究。对一些典型例题,还要变换角度,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充分发挥题目的潜在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四、记忆方法

不可否认,历史学习中要求记忆的东西确实很多。

我建议在背诵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以历史时间为主轴: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以把1640年到1689年各年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一条历史线索。

二是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比较记忆,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可以把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进行比较,从而帮助记忆。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二

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灌溉工具。

错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的冶铁工具,不是灌溉工具。

3.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同一概念。

4.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错误。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虽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但除了小农经济模式外,还有皇室经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租佃经济。

5.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很富足。

错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

6.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因此小农不与市场联系。

错误。自给自足不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不与市场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品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

7.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

8.井田制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制。

错误。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由于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9.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地主、官僚、豪强强取豪夺。

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豪强强取豪夺是其直接原因。

10.从长远看,官营手工业最具有生命力。

错误。从长远看,民营手工业最具有生命力。民营手工业虽然发展受政府政策的限制,规模小,但其生产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带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点。因此从长远看,该生产经营形态最具有生命力。

11.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表现。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相反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12.唐朝的“柜坊”是兼营旅店的货栈和交易场所。

错误。唐朝的“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13.唐代“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错误。“市”和“坊”的界限真正被打破是在宋代。

14.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害无益。

错误。要一分二的看待,封建社会初期积极作用为主,封建社会晚期消极作用为主。

15.闭关锁国是指禁绝对外贸易。

错误。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清政府仍设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迈出了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错误。“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外国技术,迈出了我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中国资产阶级产生早于中国无产阶级。

错误。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诞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业中,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

3.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错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但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5.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错误。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使用机器生产。

6.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洋务企业。

错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7.中国的近代化就是经济实现工业化。

错误。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8.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可以随意先完成任何一个。

错误。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顺序不能颠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实业救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上发展是基本平衡的。

错误。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沿海、沿江等地,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

10.允许臣民自愿剪发的是中华民国政府。

错误。清朝末年,清政府就允许臣民自愿剪发,民国政府是强行剪发。

11.西服传入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

错误。西服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存。

1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是因为清政府支持缠足。

错误。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不要缠足。

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3.新中国的土地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错误。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4.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错误。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5.“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教训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

错误。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党在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而自然灾害只是客观原因。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唯一模式和最终模式。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进一步流转,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唯一模式和最终模式。

9.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变革生产关系。

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内容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

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体现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表现。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逐渐明确的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措施。

12.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13.经济特区特殊之处是实行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社会制度。

错误。经济特区只是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社会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特殊社会制度的地区是特别行政区。

14.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错误。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深圳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专题四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东方黄金、白银的渴望。

错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对东方黄金、白银的渴望是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原因。

2.完成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错误。麦哲伦本人因死于菲律宾,所以他本人没有完成环球航行,严格地说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环球航行。

3.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中得到了巨额财富,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错误。虽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国在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中得到了大量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转化为资本,而是用在封建统治阶级奢侈享乐上,所以两国很快衰落下去,并未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4.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期。

5.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但还不是世界霸主,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

6.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错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也不是凯伊发明的飞梭。

7.瓦特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

错误。瓦特不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的第一人,万能蒸汽机是瓦特“改进”或者说“改良”的。

8.手工工场与工厂的主要区别是规模大小不同。

错误。手工工场与工厂的主要区别是手工工场使用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生产,而工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9.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腐朽的表现。

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它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10.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错误。并不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才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的情况。

1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新航路的开辟,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专题五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经济危机期间物价一定是飞涨的局面。

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一般会出现生产停滞,物价下降的现象,物价飞涨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一般出现在经济危机爆发前。

2.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错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只是缓解了危机,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3.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只有美国实行了经济干预。

错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下,并不只是美国实行了经济干预,实际上各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干预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国、日本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轨道,走向法西斯道路。

4.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错误。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与主导的资本主义。

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6.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行,使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人民手中。

错误。人民资本主义并不等于资本家放弃了所有股票,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7.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实行计划经济。

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错误。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9.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在二战后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是国家干预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10.“国有经济”就是公有制。

错误。“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11.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错误。西方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1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实现国有化。

错误。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而国有化只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方式之一。

专题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错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超越了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来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不必要的。

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但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是错误的。

3.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

错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斯大林模式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错误。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在初期和二战时期曾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5.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错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6.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都是重工业。

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在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在重工业。

专题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时,美苏同盟关系不复存在。

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是1944年召开的,当时美苏仍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苏同盟关系是二战结束后破裂的。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相同。

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经济的发展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两大机构,关贸总协定属于国际贸易体系的机构。

4.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错误。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5.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支配地位。因此,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发行美元,进行经济扩张。

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借此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它有利于美国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资本输出。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同时规定:美国须保证各国中央银行可随时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如果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势必造成美国黄金外流,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将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所以美国不会无限制发行美元。

6.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一个临时多边贸易协定,它的成立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但其通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并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因此不能真正克服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也没有真正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7.1999年欧元问世后,所有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

错误。当前,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欧元,如英国是欧盟国家,但英国使用的货币是英镑。

8.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成员间的差异性也最小。

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集团化组织。这个组织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大量发展中国家,有大量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差异性最大。

9.世界贸易组织在争端解决机制上没有强制约束力。

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国际组织,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10.2001年,中国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缔约国地位。

错误。中国虽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但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因此中国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是恢复世界贸易组织缔约国地位。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三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四

二战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在二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历史。二战后的历史三个阶段:第一是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944--1954);第二阶段是60-80年代冷战和世界的深刻变化(多极划趋势出现);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巨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走势。

二战后的历史四条线索:其一是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高速发展,不平衡到趋于多元;其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改革,解体到剧变,曙光(曲折发展。);其三是民族解放大胜利,殖民体系大崩溃,第三世界兴起;其四是国际关系领域两极格局到美苏争霸,两大阵营瓦解,再到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明朗。

1、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体系的内容(处置法西斯;建立联合国;划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系中的矛盾。体系的评价(积极为主--三个有利于;消极之处明显。国际格局巨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注意其国家。

3、深刻理解战后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重点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特点,(两个结合)作用。

4、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互相对峙的两大集团历共出现过三次:同盟国和协约国;轴心国和盟国;北约和华约。注意其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原因(四方面:科技;国家宏观管理;安定环境;剥削落后地区。)1973年危机的原因,特点,启示。

6、欧共体建立的原因,发展的趋势,产生的影响(对欧洲,美国,世界)。

7、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原因,表现(经济,政治)。

8、苏共二十大的内容和影响(对苏,东欧,中国,资国,世界)。

9、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对比东欧和西欧的经济,政治,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0、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的态势,成因。在争霸的不同阶段两强和中国的关系变化。从两强争霸中得出的启示。

11、亚洲新加坡、韩国等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潜在的隐患。

12、60-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政治多元化的表现和成因,影响。 60-70年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四个突出特点和成因。

13、理解苏东剧变的实质和原因。正确认识之。

1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是总体政治和经济形势的特征和表现。本次国际格局变动的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6、注意近代物理学的突破,其他科学家的贡献。牛顿,居里夫妇,爱因斯坦,拉瓦锡,门捷列夫等。

17、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特点、影响。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五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二、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领土主权进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 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l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七

中国画起原始,演变各朝有特点。

三代人物肖像主(夏商周),秦汉门类最齐全。

士大夫有名作,魏晋南北画活跃。

隋唐五代画高峰,两宋艺术全发展。

文人画元明清,写意山水占主坛。

2、古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口诀:

a、元代杂剧创高峰,说唱演跳熔一炉。

明代传奇黄金期,曲文优华富诗境。

清代京剧广流传,多演历史故事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文明五千年。

b、元剧盛衰因科举(停止或恢复),关马郑白最出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宋元南戏昆山腔(明传奇形成),魏改梁创汤辉煌(魏梁辅的“水磨腔”,梁 鱼辰的《浣沙记》与汤显祖的《牡丹亭》)。

民间舞台竞争时,昆曲京剧来争雄。

弋海余昆四大腔(弋阳盐姚山各特创),京剧之最满城唱。

生旦净丑徽汉合,国剧国粹扬中华。

c、中国戏曲历史久,元代杂剧繁荣时。

明代传奇有四腔(弋阳,海私,余姚和昆山),良辅“水磨”鱼辰《纱》。

清代艺人融百家,京剧从此走天下。

3、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口诀:

汉字书法同步行,自发自觉两阶段(魏晋前后来承担)。

楷笔祥备结构严(特点),东汉魏晋唐发展(始定盛事有流传)。

草笔简,钩不断,线流畅,情纵性,汉初东晋成熟源(发展)。

楷规矩草放纵,二合之下行特产(行兼备楷草)。

东汉西晋两世纪,书体成熟归演变。

4.状况口诀:

一战烟云散,凡-华体系建。

美英法操会,德国被战败。

企图谋世霸,美逊“十四点”。

英保殖民地,限法又削德。

法德俩宿敌,赔款又分割。

意欲扩,日夺德,帝国内部再风波。

5、中国古代书画歌:

一脉相成古今字(至今3600年),方块表意硕果存(苏美尔文、埃及文和玛雅文死字)。

书画本是同根生(象形楔形圣书字),六千年前共祖宗(文字图画是明证)。

6、汉字起源与演变口诀:

甲金篆隶楷正体,演变脉络繁简趋(总趋势)。

古文隶楷两阶段(甲金篆隶属古文),隶楷正书辅行草(正式辅助两阶段)。

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口诀:

四大发明源中国(指针、火药、印外用),人类历史被促进。

十进圆周割圆术(刘、祖数家铭尽记心),世界千年领先路。

赤道标属十氏星(石申《天文》八百星),世界存古星表属。

简仪前于望远镜(浑仪被改郭守敬),世界天器为最先。

混合选,人育交,(《汜胜》《齐民》造后福),中国祖先智慧深。

《内经络》,《针灸》疗,(望闻问切基本功),博大精深永世存。

辽木塔,三宝舟(宝船郑和画永存,建筑之迷未曾解),文明古国当神州。

辨位置靠牵星(《武备志》《过洋图》),畅通无阻海上行。

8、东欧各国变革口诀:

南铁托,社自治(南斯拉夫铁托,社会主义自治)。

波兹南,哥改革,中计和企治;

匈牙利斐俱乐,57年,民法遭毁,卡达尔新政策有收获;

60年捷克年,杜布切克“布拉格”,遭遇苏军断改革。

9、中国古代文化歌诀:

a、《诗经》楚词早出炉,汉赋唐诗尽辉煌。

宋词元曲人人唱,明清小说罢帝王。

b、《诗经》风雅颂,楚词赋新歌。

《离骚》浪漫境,汉代有“乐府”。

唐诗辉煌诗仙白,三吏三别“史”杜甫。

宋词豪放婉约歌,杂剧散曲合元曲。

古今传奇熔一炉,明清小说天下传。

c、民间歌谣出《诗经》(风雅颂里显风格),楚国屈原唱《离骚》(端午江边祭屈平)。

要属绚丽汉代赋(半诗文半综合体),早熟唐诗繁似锦(诗仙诗圣富意境)。

宋词两派有奇人(词坛作家数千人),散曲元剧称元曲(关马创作最为高)。

明清小说达顶峰(四大名著今为宝),至今未有相比者(无穷财富书中藏)。d、《诗经》楚词横出世,汉赋唐诗达顶峰。

宋词元曲千古作,明清小说言心声。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篇八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336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