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0 05:37:15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
时间:2023-09-10 05:37:15     小编:温柔雨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篇一

课题前期工作扎实。

课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研究管理制度,并且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等方面保障了课题研究的实施,从宏观上推动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发展。课题组从课题提出的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课题的创新点这几方面对课题进行了严格的论证。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亟待解决,课题研究相当具有价值,而且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计划安排得当。前期的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教材的深挖,对德育的渗透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改变了,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等等也印证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实施落到了实处。

课题研究可持续性强。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研究法、互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方法积累了大量的纸质、照片、音视频资料,这些资料从最初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到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研究成果真实地彰显了有序、有效的课题具体实施过程。在研究成果上,后峪小学课题组初步探索出具有一定科学性、广泛性、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在计算机高级培训、多媒体的实践应用中的提高充分显出这一策略的实践应课题成果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可推广性,课题研究可持续性强。

课题研究调整建议。

一是丰富研究方法,注重调查研究,将校内研究与主题实践相结合,加强家校共育,注重家长反馈意见,使课题研究得到深入。

二是课题的研究成果最终应该服务于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层面的佐证材料应再充分些,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篇二

课题开题论证意见专家论证组意见:大竹县杨家镇明德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狠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为此,学校在大竹县教育局及教育科研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从学校自身出发,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最终确立了研究课题。今天,由胡忠诚、罗恒等同志组成的专家组对该校课题《“明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现场评估与论证。

德育工作过于程式化、德育内容过于固定化、德育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教育不能形成合力,选择了课题《“明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这个课题。目的在于引导教师们积极探索出一套德育教育的活动形式及有效途径,让学生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课题设计方案注意紧扣课题标准,做到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详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切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易于操作。整体上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建议:根据开题论证过程中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行细致修改,正确解决好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了解国内同类课题的情况,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对课题名称和设计方案仔细斟酌,在完善方案的基础上抓紧时间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使课题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希望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组的要求,求真务实,规范操作,持之以恒,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篇三

本篇论文以市政工程中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为研究方向,在参考相关学术文献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目前我国市政工程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运用挣值法进行成本管理的观点,以新元大道市政工程为案例,体现了挣值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先进性,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成本管理各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对项目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市政工程成本的影响因素挣值法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研究分析了论文的案例新元大道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后运用挣值法对案例进行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确定了分析中的各项参数,找出存在的问题偏差并制定纠偏措施;最后,针对施方的成本管理,提出了项目成本管理成功的保障措施。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图表法、比较法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有定性研究分析,又有定量研究分析,研究方法较为科学。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成本管理方法还较为落后,类似挣值法这样的先进管理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很少,因此,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问题与不足

本篇论文在数据收集上还有不足,没能涵盖市政工程中所有的分部分项工程,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入更多的数据资料。

本篇论文在研究中未加入质量目标,希望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入并进行探讨,更能充实研究效果。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篇四

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

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

名称: 浅圆仓储粮技术规程(试行)

------------------类别: 储粮技术政策法规

------------------发布单位: 国家粮食储备局

浅圆仓是指仓壁高度与内径之比小于1.5的圆筒式地上粮仓。

本规程规定了浅圆仓储粮的基本要求,包括储粮前的检查、入仓粮食质量要求、粮食入仓操作要求、粮食储藏管理以及粮食出仓等技术要求和处理原则。

4.1 检查仓壁、仓底:仓壁、仓底未干燥或受潮均不得装粮。检查仓顶防水及隔热效果是否完好有效。

4.2 检查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设计及设备选择应符合《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浅圆仓设计暂行规定》,通风孔板安装要牢固,风道应畅通。

4.3 检查粮情测控系统:该系统应符合《中央直属储备粮库粮情测控系统技术质量要求》,要在正式装粮前进行空仓检测调试,测温电缆间距不大于5m,垂直方向点距1.5~3m,距离粮面、底部及仓壁各30cm左右处必须设点检测。电缆安装应牢固,粮食进仓冲击不漂移,能承受粮食出仓产生的拉力,在粮食自出粮口出仓后,应能使其不妨碍清仓作业且不被损坏。4.4 检查气密性能:仓内所有通气孔、门及进、出粮口等密封后,在500帕压力下,半衰期不小于1分钟。

4.5 检查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按《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试行)》有关规定执行。4.6 新建浅圆仓初始装粮应进行试装粮压仓试验,进行沉降观测。正式使用装粮后2~3年内,应每隔3~6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压仓方法按《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的暂行规定》执行。

5.1 入仓粮食水分必须严格控制在当地安全储藏水分范围内。

5.2 粮食入仓前必须进行除杂清理,入仓粮食杂质含量应在0.5%以内。

5.3 入仓储备粮食的品质必须符合《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中“宜存”指标的规定。

5.4 不同粮种、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粮食要分仓储存。5.5 同一浅圆仓分批次入粮时,各批次间的粮食温度差应小于当时的露点温差。若达到或超过露点温差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风,平衡粮温。

6.1 浅圆仓装粮入仓时间宜在秋后至初春的低温季节进行,使入仓粮食处于低温状态。6.2 粮食从进粮口入仓必须经过布料口(均分器),使粮食比较均匀地分散入仓,以减低粮食自动分级,还可使粮面易于平整。

6.3 粮食入仓开始阶段装于底层约30cm的粮食以及入仓最后阶段装于顶部约30cm的粮食,在入仓前宜喷洒防护剂。喷洒方法可于粮食进入提升机或输送带时,用自动或半自动施药器械喷洒防护剂乳剂或悬浮剂,宜用微胶囊缓释型防护剂悬浮剂,不适宜用防护剂粉剂。粮食入仓一次装不满仓需间隔较长时间时,应于每次入仓粮食的顶层部分喷洒防护剂乳剂或悬浮剂。用药量见附表。

7.1 温、湿度检测及处理原则

7.1.1 采用粮情测控系统,设置定时巡检粮温时间,春、夏、秋季气温较高时,每1~2天巡检一次;秋、冬、春季气温较低时,5~7天巡检一次;除系统设置的检测点外,必要时对粮温敏感区随机增设检测点,不定时进行检测(进仓巡检)。如发现粮堆中部长期存在温度高于周围的“热心”,或粮温分层温差过大等“结露”先兆,必须及时处理。7.1.2 新仓储粮后的前3个月内,定时对仓内各检测点的粮温每天巡检一次。

7.2.1 取样点:根据仓筒直径和储粮高度,参照测温点设置,分层随机取样,每层扦取一份混合样品。

在离粮面和仓底各5~30cm处,分别在离向阳面仓壁和向阴面仓壁各5~30cm及中心点定点取样(共6份样品)。

7.3.1 虫粮检查取样点、检查期限、害虫密度计算方法及虫粮处理原则除按原商业部《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行)》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根据不同季节及粮温变化情况,对粮堆中易发生虫害的部位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及时掌握粮堆中害虫的发生与变化情况。

7.3.2 虫粮除治原则:整仓发生害虫,应采用ph3/co2环流熏蒸方法除治;粮面发生害虫,可采用粮面alp熏蒸或喷洒防护剂除治;粮堆底层发生害虫可在通风道内施入ph3熏蒸除治;粮堆内局部发生害虫,可用单管或多管风机施入ph3/co2熏蒸除治。发现有ph3抗性害虫,应采用其他熏蒸剂或防护剂进行除治。

7.4.1 检查:在春夏气温上升和秋冬气温下降季节,由于粮温、仓温、气温的变异,粮温仓温相差大时,在粮堆表层及靠仓壁的部位较易引起“结露”,应经常入仓检查(每周至少进仓检查一次)。另外,根据粮情检测系统对温湿度检测的结果,发现异常应立即进仓检查。进仓检查可采用粮食水分测定仪及简易温度巡测仪对易“结露”及异常部位随机检测粮食水分及粮堆温度。必要时应取样检测霉菌菌落数。

7.4.2 处理:及时通风处理或施用防霉剂抑制霉菌发生发展。机械通风技术见7.7;冷却降温处理方法见7.8。

7.5 发热粮的检查与处理

7.5.1 检查:按照7.1规定,通过粮情检测系统检测的粮温及进仓检查粮堆的温度,观察是否有发热迹象,如有发热应及时查明原因。

7.6.1 取样点:参照粮食水分检测的取样点,分层扦取混合样,同时对粮食品质最易变化的顶部及底层仓壁附近的粮食随机各扦取一份样品。

7.6.2 检测期限:分别在4月和10月各取样检测一次。7.6.3 检测项目及结果判定:检测项目同5.3,结果判定按《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执行。对储粮品质不符合“宜存”指标的粮食应及时出仓处理(加工、销售等),防止储粮品质陈化变劣。

7.7 机械通风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7.7.1 粮食入仓后,利用冬季自然低温进行机械通风,分阶段将仓内粮食温度逐步降低至最低温度(北方地区一般可降至0℃左右,南方地区一般可降至5~10℃左右)。

7.7.2 通风结束后,应做好仓底出粮口及各个通风口的密闭、隔热工作。通风冷却后的粮面应适时进行覆盖密封。

7.7.3 在春夏气温上升季节,应利用仓顶风机进行通风,适时排除仓顶积热,降低仓温、粮温差异。

谷物冷却机在浅圆仓储粮的应用具有保质、保量、保鲜的显著效果,是浅圆仓安全储粮的技术保障措施之一,是浅圆仓低温储藏稻谷、糙米、玉米、大豆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浅圆仓储粮在春夏季之交及夏秋季之交最宜采用谷物冷却机通风降低粮温,以保证储粮安全。

8.1 根据出粮口的数量,必须先从中心出粮口卸粮,待中心出粮口卸完粮后,再开启一组对称出粮口,调节控制两个出粮口流量使对称均匀出粮,防止输送机阻塞。待一组出粮口卸完粮后,最后再开启另一组出粮口,调节控制流量使对称均匀出粮。严禁从其他出粮口先出粮,造成事故。

自流卸粮时,严禁人员进入仓内!

出粮口卸完粮后,由于粮食本身摩擦力使仓内仍留存约20~30%粮食,此时,应小心在清除靠仓门内的粮堆后打开仓门,使清仓机械进入仓内清除残留粮食。

注:由于不同粮食摩擦力不同、静止角不同,存留在门后的粮堆高度不一,有可能无法全部打开仓门,因此应考虑在挡粮板上设置出粮口。8.2 清仓机械进入仓内作业时,应将测温电缆提升悬挂或集并,注意不要损伤测温电缆和通风孔板,注意防尘防爆以及废气污染。

8.3 清仓机械清仓作业完成后,由人工将仓房清扫干净。

高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流程篇五

1、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社会科学成果奖;或者获省(部)级三等科技、社会科学成果奖项目的前五名。

2、在会计科研、会计改革、会计和推行应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或先进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在全省范围得到推广,经同行专家鉴定并经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鉴定认可的主要贡献者。

3、1977年恢复高才考制度以前入校的在县(含县)以上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专毕业生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担任会计师职务满5年,现任会计业务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或大型总(副总)会计师、中型企业总会计师三年以上,工作业绩突出;或被评为省(部)级以上会计工作先进个人。

专著、论文

1、正式出版过本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2、在国家级专业刑物、专业学会或国家级重大课题研讨会上发表或入选论文1篇,并在省级专业学会年会、省重点课题研讨会上发表或交流(评上等级)论文2篇以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029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