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0 05:02:16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
时间:2023-09-10 05:02:16     小编:翰墨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篇一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参考答案:

1、c(3分)

2、d(3分)

3、d(3分)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篇二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我们):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

(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

(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篇三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5.诗中所表现的江南雪和朔方雪的美,有怎样不同的特色?(4分)

16.关于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作者是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4分)

17.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么关系?(4分)

分)

15.(4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朔方的雪独立不羁,撼天动地。一是优美,一是壮美。

16.(4分)江南的雪虽然滋润美艳,充满生机和乐趣,但是雪罗汉的消失使人产生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于是自然进入对朔方雪的描写。可以说写雪罗汉成为连接二者的桥梁,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着由此及彼、承上启下的作用。

17.(4分)写江南雪的特质,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美景及雪中欢乐的怀念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由于现实的社会环境太寒冷太黑暗,所以写朔方的雪奋飞的雄奇景象,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作者以江南雪的优美衬托朔方雪的壮美,从而突出表现了对壮美的战斗生活的追求。

18.(4分)“美艳”表现在雪野中的宝珠山茶、单瓣梅花、蜡梅花和雪下面的杂草上。描绘形态: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描画色彩:灿灿地生光;状写气势:蓬勃奋飞,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勾画空间: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篇四

中考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有3篇文章,共15个选择题。阅读最重要的是积累,没有一蹴而就的办法。平时要多阅读、多听,久而久之就能找到语感,也就是有些同学说的有感觉。

在这里介绍一个扩大词汇量的简便方法,那就是看到长得像但不认识的单词就去,说不定它就是你所认识的某个单词的亲戚,或者是形容词、名词、副词等形式,这样一来你等于又多认识了几个单词。

很多时候,做阅读理解题需要从文章里找答案。这并不是要求考生去逐字逐句阅读,而相反是快速通读全文大概了解文章意思后,仔细阅读每个题目,遇到试题内容与原文内容相近的,就立即找到原文对应的位置仔细阅读。

做题按先易后难顺序

因此,建议考生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把第一篇和第三篇做完之后再去做第二篇,这样可以避免在难题上纠结而浪费过多时间,也可以树立一定的信心。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完形填空和看图填词里一般均有2~4题是考察固定短语搭配,比如动宾、动补搭配等。这些固定短语搭配需要学生经常温习和巩固。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篇五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小题1】不少成语出自第一篇文章,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1)黄发垂髫 (2)尝贻 (3)高可二黍许 (4)两膝相比者

【小题3】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小题4】与“绝类弥勒”中的“类”,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分门别类

b.画虎不成反类犬

c.以此类推

d.类多如此

【小题5】翻译句子(6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小题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自称先辈为了逃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村里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2)没有不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神情和姿态。(3)(佛印)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

【小题6】略

阅读教学工作计划策略 阅读理解练习题篇六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

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我一边吃力地蹬着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衬衫和后背贴在了一起,额头沁出一层汗珠.爬上一道陡坡准备跨越一条铁道.我弯腰弓背,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突然,车子在水泥的路基上颠簸了一下,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猛然地侧过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安然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殷红的鲜血顿时淌了下来.母亲潸然泪下:“好玉玉,妈难为你啦……”我用手帕擦去母亲腮边的泪水,打趣地说:“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母亲破啼为笑,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尚的永恒之爱!

问题:

1、依据词义,在文中找成语写在括号里.

(1)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

(2)很平安,没什么疾病或事故.( )

(3)停止哭泣而笑起来.( )

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1、(1)心旷神怡 (2)安然无恙 (3)破涕为笑

3、懂得孝敬自己的长辈.

4、示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025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