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困难职工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9 11:34:15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
时间:2023-09-09 11:34:15     小编:琉璃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一

扶贫工作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驻村帮扶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一、定点扶贫帮村工作的指导思想

定点扶贫帮困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为重点,通过发挥本单位、本部门职能优势,采取智力的、科技的、经济的、科学的方法和措施,牢牢把握“奉献爱心,共建和谐新村”这一主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定点帮扶对象解决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定点扶贫帮村工作的原则

在定点扶贫帮村工作中,应坚持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出个好主意”的原则,以实际行动,努力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解决定点扶贫对象的实际困难,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三、定点扶贫工作的对象

定点帮扶对象: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帮困规划和指示要求,以市扶贫办下达的具体扶贫点和单位进行扶贫。

四、定点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1、由局领导带领局扶贫帮困小组成员,深入扶贫帮困村进行实地调研。主要是摸清基本情况,特别是掌握低保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和失学儿童等情况,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扶贫帮困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2、签订帮扶协议。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帮扶对象充分研究协商,拟定帮扶协议。帮扶协议一旦形成,并经双方确认签字后,则按协议条款逐条加以落实。

3、帮扶工作的重点。一是提供智力支持。要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自身实际,加大对帮扶对象智力支持的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法律。在五·五普法期间,我们要经常对帮扶对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采取一定的方式,结合当前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以给他们上法制课、赠送法律书籍和音像制品的方式,教育群众学法、用法、守法;以外出务工农民工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为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宣传学文化、学科学为重点,引导农民群众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学会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帮扶对象经济收入有较大的增长;以运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手段,解决好帮扶对象的各类矛盾纠纷,无偿为他们提供公证、律师及法律援助服务,达到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二是提供经济支持。尽管目前司法行政经费有限,但我们要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为帮扶对象着想,积极筹措扶贫资金,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本年度我们要在上年度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扶贫资金的来源:采取行政挤一点,协会出一点,职工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在春节期间,向特困家庭提供一定的实物支持,鼓励单位职工捐款、捐赠衣物和其他用品。市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他们紧急所需的物资。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农三连党支部努力形成党政领导、工会负责、职工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不断提升我连扶贫帮困工作的整体水平而努力工作。

一、目标任务

二、领导小组

组长:朱建堂、林江山

副组长:薛菁

成员:彭国玲、周檑、张修泉、易蓉、邓勇

二、工作措施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四、几点要求

为全面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让沈阳振兴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困难群众,现就20xx年全市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保障水平为目标,以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困难为重点,坚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扶贫帮困工作水平,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沈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一、主要任务

(一)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20xx年,城市低保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或月标准增加额不低于50元;农村低保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5%,或年标准增加额不低于480元;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金年人均增加额不低于600元。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二)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沈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城市贫困群体非集中供暖补贴标准,城市低保卢每户每个取暖期补贴标准由500元提高到700元,城市低保边缘户每户每个取暖期补贴标准由300元提高到420元。同时,参照城市集中供暖补贴标准,完善农村供暖政策,实现城乡供暖救助一体化。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房产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三)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整合和规范医疗救助政策,加大支持城乡贫困居民参保参合力度,加强医疗救助与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的衔接,大力推进医疗慈善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已经设立惠民医院(病床)的地区,要继续完善相关政策,以收治贫困患者为重点,通过降低医疗收费、综合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设立药事服务费、双向转诊等配套改革措施,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四)进一步破解居民家庭收入核对难题。运用信息手段,通过资源共享,建立完善沈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组织筹建沈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制定出台并落实《沈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编委办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五)加强完善五保供养工作。全面清查全市农村五保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管理。根据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物价上涨情况,逐步探索建立科学的五保供养标准确定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面实施各中心敬老院由所在区、县(市)民政部门直接管理的新体制,将中心敬老院纳入本地区事业单位管理。中心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实行聘用制,并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六)抓好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在完善市、区县(市)两级‘防灾减灾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两级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建设。继续开展“市级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每个区、县(市)要有一个社区达到“市级减灾示范社区”标准。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七)妥善安排灾民生活。根据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制定灾民救助方案,确定救助对象,及时下拨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保障灾民住房、饮食、衣被、就医、取暖和子女就学等基本需求。对符合条件的灾民要及时纳入低保和低保边缘户保障范围。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八)继续推进军地对口帮扶活动。

以整体推进“百团帮百村”活动深入开展为着眼点,以科技、文化扶贫为引领,协调驻沈部队开展“四送”(送项目、送科技、送器材、送健康)活动,对口援建农业设施和农业项目,着力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此项工作由市民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九)加大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完善相关住房保障制度,继续做好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根据市场租金情况适时调整廉租住房补贴标准;对经济适用住房继续采取实物建设和货币补贴结合的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通过新建、回购、企事业单位自建、长期租赁社会房源等多种方式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此项工作由市房产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低收入一级残疾人专项救助工作,救助标准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同步提高。制定出台《沈阳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继续加强残疾入托养服务体系建设,新建2个“阳光之家”,完成8个区域性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改造任务。全面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工作,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培训社区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深入持续开展特殊教育工作,与有关部门合作,建设沈阳市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托幼中心。开展贫困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大学生资助和残疾入学院学生学费补助工作。加强社区残疾人科普学校建设和管理。开展“慈爱儿康行动”,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打造“市儿童医院康复基地”品牌。完成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建设,开展辅助器具展示及验配工作,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援助。开展沈阳市20xx年残疾人千人就业创业工程,扶持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和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者,加强残疾人就业基地、残疾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村残疾人群体帮扶力度,积极争取和利用康复扶贫贷款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此项工作由市残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协、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民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一)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以慈善助学为重点,继续开展“帮寒门学子圆大学梦”等助学活动。为在沈地震灾区学子提供生活补助。在慈善日期间开展专项助学活动。开展“关爱夕阳”系列活动,援助沈阳市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长年病人托养中心、农村敬老院配套设施建设。在节日期间开展系列慰问活动,为城乡敬老院捐赠食品和衣物。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开展“阳光助医——慈善医疗济困行动”,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医疗设备设施援助。继续开展贫困家庭重特大疾病临时救助及扶残项目。此项工作由市慈善总会等社会公益组织负责。

(十二)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力度。落实困难群体援助就业工作目标,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实名制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三项工作指标。认真组织开展20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等专项援助工作,帮助援助对象尽快实现就业。确保“4050”人员社保补贴资金按月足额发放。做好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此项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残联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三)深入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做好面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的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推进信息化管理,合理调配城乡学校受助指标。继续免除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并对符合政策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完善资助当年考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此项工作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四)继续推进医疗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广覆盖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实现设备、人才、技术、管理等全方位的扶持和支援。继续深入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定期组织医疗队到贫困村送医送药开展义诊活动,使患病农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继续增加在全市二级以上各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贫困群体开设济困病床数量,坚持医疗诊治费用减免优惠政策。此项工作由市卫生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五)继续实施农村扶贫开发计划。认真落实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专项扶贫为主体,加强产业化扶贫,落实扶贫开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发展脱贫致富主导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强化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把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作为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此项工作由市农经委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六)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扶贫活动。实施农村科技人才研修工程,选送300名青年农民到高校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农村科技服务。深入开展“科普之冬”与“科技下乡,专家进村”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有力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力争扶持30个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新建10家科普惠农服务站,10家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积极开发农村科普资源,编发农业科技图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力推进“双百万”工程、“文化四进”、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年要组织各种惠民演出1000场,放映电影20xx0场,使直接受益群众超过**00万人次。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十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帮扶困难群众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继续做好以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就学为重点的“工会圆你大学梦”项目。继续开展解决困难职工家庭采暖问题的“冬季援助行动”。继续推进破产企业工伤人员医保帮扶工作。大力推进“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开展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困难劳模以及关爱农民工等送温暖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探索更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公益项目,积极拓展市大学生服务中心职能,继续做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不断完善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加强希望工程建设,完善希望工程网络,拓展公益服务功能。各级妇联组织要继续深入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1+1扶贫助学活动,面向单亲、留守、流动、孤残等特困家庭的女童开展结对帮扶。落实省妇联“扶助单亲贫困母亲”项目,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帮助贫困妇女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此项工作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负责。

(十八)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春节期间,为城乡低保户、孤儿、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和农村五保户,每户发放临时救助金600元,为城乡低保边缘户每户发放临时救助金360元。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城镇居民、驻沈部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确保城乡贫困群众春节期间的基本生活。继续开展沈阳支援阜新和城区与县(市)的对口支援活动,由和平区支援康平县、沈河区支援法库县、铁西区支援新民市、大东区和皇姑区支援辽中县。此项工作由市直机关工委、市慈善总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党政组织要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确保扶贫帮困工作有效开展。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要深入实际,具体研究制定扶贫帮困的具体计划和措施,确保贫困群众能够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三)宣传发动,弘扬典型。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宣传扶贫帮困的优秀典型,弘扬奉献精神,激发社会各界扶贫帮困的热情与爱心,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规范管理,加强监督。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在扶贫帮困款物的发放过程中认真履行相关手续,严格按程序办事,确保扶贫帮困款物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帮困款物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截留、挪用扶贫帮困款物的要给予严肃查处。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20xx年市直单位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市委、市政府安排了34个市直单位(名单附后)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建、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市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在吉办发[20xx]4号文件中都已明确。现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就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是瞄准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要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本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每一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至少要包扶一户贫困户,每个重点村的贫困计生户力争全部得到帮扶,以体现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要帮助扶贫村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管理,监督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二是协助开展规划,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按照重点村村级规划,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问题,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具备初级医疗防疫条件的村级卫生所(室)、文化站;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努力做到让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强化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使扶贫村贫困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要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努力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要积极做好重点村“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招生培训选拨工作,确保有愿望、符合条件的初高中毕业生得到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批、致富一方。

五是加强组织建设,尊重贫困群众的事务参与权。要不断推进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充分考虑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体的影响;要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

二、帮扶措施

1、协助重点村制定好“”扶贫开发规划,并指导他们认真组织实施。继续坚持开发扶贫的方针,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定扶贫开发项目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

2、瞄准贫困群体,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要帮助重点村对贫困户进行全面建档立卡,并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真正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

3、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提供帮助与服务。要在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提供信息,帮助贫困村疏通流通渠道,开展内引外联,为重点村引进急需的项目、技术和人才,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路子。

三、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组织各级党政机关等单位参与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践行党的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因此,派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帮扶单位以及工作组,要对帮扶村的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要尽力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投入,千方百计为挂点帮扶村办好事、办实事。

2、要按要求报送有关材料。派驻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市直单位,于4月底以前将本单位定点扶贫帮扶计划和党员干部“1+1”包户扶贫情况统计表报市扶贫办。

3、加强督查考核工作。年内我们将会同市村建办和市新村办共同对各单位的帮扶效果进行督查、年底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三

一、资金项目安排使用原则

(一)精确到户,夯实责任。依据建档立卡锁定入库的贫困人口、根据各户发展的产业规模,按照2018年产业脱贫项目资金补助标准,由各村负责贫困户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督和项目落实及上报,并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负有监督责任。

(二)核准对象,精准发放。瞄准建档立卡锁定入库的贫困户,优化扶贫项目设计,确保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精确用于有种植、养殖、小型加工、小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

(三)贯彻政策,严格标准。各村到户产业补助要严格执行《陕西省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贫困户生产发展的补助标准为发展传统种养殖业每户最高补助2000--4000元,不擅自提高和修改标准。

(四)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各村产业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指标安排使用和项目申报信息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按照贫困户申请、帮扶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实际调查、张榜公示并上报、镇审核程序申办,项目实施的户要在村内公示七天以上,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切实加强补助资金管理

(一)坚持“一卡一户”精准发放。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到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政策指导,由各村具体负责落实精准扶贫到户产业项目的调查核实、一卡一户,补助资金精准发放到户。

(二)严格使用规范。各村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要围绕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三)完善监督制度。发挥好村监委会、群众代表等监督作用,发动他们全程参与监督。决不允许出现向贫困户集资、摊派等问题,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程序合法、安全、公开、公平、公正。凡在资金使用中出现的各类违纪行为,镇纪委将严肃查处。

(四)加强监督检查。镇上将定期组织检查,随机开展抽查,对下达的产业到户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扶贫项目全覆盖督查,并对各村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使用安排情况进行公告公示,接受贫困群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昭陵镇南豆芦村 2018年5月28日

昭陵镇南豆芦村 2018年5月28日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四

帮建单位:平凉市科协、平凉市建筑设计院

二、基本情况

通化乡何岔村(已并入新庄村)位于庄浪县东北部,北水洛河上游河谷。处于关山林缘区,距乡政府6公里,现有3个社**6户657人,耕地面积1974亩,人均3亩。现有劳动力322人,其中男174人,女**8人。现有大家畜200头,鸡存栏1000多只,猪存栏**4头,农民人均纯收入1736元。有贫困户59户236人。

全村共有道路4条,总长11公里;人饮工程1处,全部通上了自来水;现有四年制初小一所。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认真贯彻县委及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稳定解决低收入人口温饱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大产业化扶持力度,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规划原则

(1)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在抓好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统筹兼顾,搞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使该村的基础条件、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程度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要从实际出发,集中有限资金,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解决的困难,在产业开发上走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科技致富的路子。

(2)坚持整村脱贫与扶持低收入农户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扶贫开发的特征:在着眼于整村开发脱贫致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特殊情况,因户制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扶持其尽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

(3)坚持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贯彻国家扶贫政策,把国家的投资、部门帮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群众自筹、信贷资金、投工投劳为主,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加大物资、资金投入力度。

3、建设目标

(1)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75%以上。

(2)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3)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人均产粮达到340公斤,全村所有农户实现稳定解决温饱。

四、建设内容

1、计划投资7.5万元,治理防护河堤**0米。

2、计划投资6万元,改扩建道路6公里,达到通村四级公路标准。

3、帮扶贫困户30户,年内解决温饱20xx扶贫攻坚实施方案策划书。

4、发展养殖大户(养牛户)10户,种植优质牧草100亩,种植洋芋500亩,输出劳务人员200人,完成“三荒”造林300亩。

5、计划投资9.6万元建成沼气户60户。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帮扶帮建,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村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推广,增强“造血”功能。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从而达到整体脱贫致富的目标。

2、社会效益分析

规划的项目一次性启动和全面实施,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深层次挖掘村域资源潜力,有效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村民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群众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生态效益分析

本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既加快了农业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又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密切协作

其职责是: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段,编制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组织技术培训,对村规划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评价;规划完成后,建立健全保障村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

2、科学规划,规范建设

结合村上实际,因地制宜,把提高贫困户经济收入和提高整村经济发展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各类项目建设综合化、配套化。

3、加强服务,搞好培训

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切实搞好技术服务和培训。对村干部和重点示范户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培训,使其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4、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在全面落实扶贫项目的同时,要把现有贫困人口作为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扶持,按照全村的整体规划,逐户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扶持方案,对所开展的基础建设、产业开发及其它项目以实物形式落实到户,使每户有一项稳定的增收产业,有一名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对个别确因天灾人祸出现返贫的户,适当予以补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真正实现整村发展,共同致富。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五

认真落实好“十个一定要”,利用好上级部门优惠政策,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围绕七项重点任务(村街道路硬化、农村垃圾处理、安全稳定用电、文化体育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缺什么补什么,开展项目帮扶工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二、主要任务

(一)村街道硬化

村修长265米,宽5米的水泥路,并且铺设路沿石、街道两边铺砖、大街两旁安装路灯共计15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55万元,其余资金由上级部门帮扶,以上工程6月底动工9月底完工。毫村修长1150米,的水泥路,造价22万元,8月初动工,12月底完工。村修长500米,宽6米的水泥路,造价13万元,7月份动工,8月底完工。

(二)、农村垃圾处理

村建垃圾池4个,需资金1.2万元;毫村建垃圾池6个,需资金2万元;村需配备垃圾运输车辆;以上工程8月份建设,10月份完成。

(三)、安全稳定用电

村线路改造4千米;新增变压器4台;村需添置100千瓦变压器一台,1200米的输电线路;毫村需上100千瓦变压器2台。

(四)、文化体育资源共享工程

农家书屋升级,配套dvd、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村实施体育工程,配备10000元健身器材,投资48.4万元建设的文化体育广场,该工程6月底动工12月底完工。、东纪毫2个村新建农家书屋,10月份完成。

(五)、农村危房改造

毫村3处危房急需改造,需资金9万元;村2处危房,土房6间急需改造,需资金18万元;乡党委政府协调住建局落实补助资金,10月底前完成。

(六)、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个村均编制示范村环境整治规划,落实好上级财政补助。

(七)、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

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帮助村发展成为瓜果蔬菜示范村,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帮助东纪毫村壮大养殖规模,发展成为畜牧养殖专业村,帮助村发展成为优质小麦特色种植村,落实上级财政扶持资金,重点加强村幸福乡村建设。

三、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一)乡帮扶项目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帮扶项目涵盖农业农村各个重点领域,要综合协调,全面推进。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乡帮扶项目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苏计林同志担任,成员由其它党政班子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定期协调调度项目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全力组织实施。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及驻村工作组的联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项目工作组织体系。

(二)包村领导充分发挥统筹推进作用,每村分别由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分包,包村领导定期深入到村,调度项目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开发工作的部署,既达到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我县特色产业带建设,又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

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和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金桔产业特色优势,积极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发展滑皮金桔,努力打造柳州市特色水果产业带,提升融安金桔种植规模和品牌效应,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精准脱贫的成果。

产业精准扶贫滑皮金桔项目计划发展春植滑皮金桔4000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

计划发动1350户贫困户参与项目实施,受益贫困人口达到5000人。

滑皮金桔标准化种植,三年可进入投产期。

投产前每亩投入资金(含苗木、肥料、农药等,不含人工劳务费)7500元,投产后每亩投入3000元,亩产值达到15000元,实现亩纯收入120xx元。

项目实施可巩固1200户4800人脱贫成效。

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20xx年贫困户和20xx年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奖补标准和限额

滑皮金桔项目每亩奖补1000元。

滑皮金桔项目按户计算奖补面积自然连片最低为0.5亩,不足0.5亩的不予验收,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验收程序和标准

(一)验收程序

20xx年4月底前,按照标准要求完成滑皮金桔种植的农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各乡(镇)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奖补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奖补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二)验收标准

1.种植时间为20xx年1—4月,面积在0.5亩以上,园相整洁,长势良好。

2.按标准化栽培技术种植,每亩种植60—65株,成活率达到90%以上。

3.水田种植要犁田开沟起畦,沟宽30厘米以上,畦高30厘米,畦面宽2—2.5米,再建立高出畦面10—15厘米的种植堆。

4.旱地及宜果荒坡地要求全垦整地,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要沿等高线修筑宽度2米以上的梯地。

确定种植点后开挖60厘米×60厘米种植坑,施入适量有机肥、农家肥后回土,要建高出地面15—20厘米种植堆。

5.果园不得套种影响果树生长的藤蔓和高杆作物,套种的矮杆作物离果树主干不得小于0.5米,无插花式间套种其它树木等情况。

6.按滑皮金桔生产技术规程做好日常管护,清除园内杂草,按要求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资金筹措和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400万元。

项目实施与管理

项目由县扶贫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负责实施。

县农业局负责种苗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为参与产业开发的建档立卡户建立台账,组织验收和发放奖补造册登记审核等工作,并对验收结果负责;县扶贫办负责奖补资金拨付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七

xx村20xx年精准扶贫帮扶工作计划 按照《绍兴镇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年)》、《绍兴镇20xx年精准扶贫帮扶实施方案》等总体要求,结合xx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个到村到户”, 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贫困优先、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xx村位于镇驻地北xx公里,地处六背山腰,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稻田面积436亩,旱地面积60亩。苗族聚居,村驻地寨,海拔910米,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山体滑坡较严重。地质构造古老复杂,有5个自然寨,有5个村民组,207户,922人。主导产业为水稻、养殖和外出务工。20xx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20xx年全村粮食产量261吨,人均占有粮食283公斤。今年重新审定后划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419人,贫困户107户。公路通村,有民办小学一所。

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仅能维持自身的生活,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尽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xx村极大支持和关注,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需要,大部分人口仅解决了温饱,普遍没有现金,生产投入不足,有些农户连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也无钱购买,更谈不上去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多种经营。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帮扶困难职工方案篇八

为全面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水平,增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能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按照《安康市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安政办发[xx14]16号),在全市择优选择10个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进行“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试点。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按照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提速度、强管理、重配套”的整体要求,围绕“生命至上、避灾优先、改善条件、加快致富”的工作思路,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以财政扶持资金保值增值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绩效为目标,以扶贫、扶弱、扶强为重点,通过集约土地发展特色产业、集中培训促进就业、集成政策鼓励创业,全面落实“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措施,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试点社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力争通过十个社区的试点建设,实现搬迁户每户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试点社区搬迁群众有组织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建成特色产业5万亩,建设省级农业园区10个,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10个,人均增收5000元的目标。

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所选择的10个试点安置社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完善土地、山林流转平台,规划产业板块布局,培育市场主体,落实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发展壮大以茶叶、核桃、魔芋、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壮大以养猪、养羊、养鸡和各类水产养殖为主的养殖业。力争试点社区特色产业达到5万亩以上,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培育各类园区。采取加大招商引资、鼓励返乡创业、能人大户带动等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建设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依法有偿流转土地,探索搬迁户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农业园区;依托各类工业园区,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渠道接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景区,通过景区就业,促进搬迁群众增收。力争试点社区建成10个以上省级农业园区,建设10个以上现代化龙头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建成休闲旅游观光景区8个以上,实现搬迁群众就业创业5000人以上。

加快转移就业。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切实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通过建立劳务输出就业信息平台,广泛收集用工信息,择优选择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开展维权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提高有组织输出程度,实现“转移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力争通过试点建设,每年有组织劳务输出1万人以上。

实施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通过安置社区服务岗位和门面房经营安置一批,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行业;通过城镇经商,兴办、领办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安置一批,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园区景区提供就业岗位安置一批,重点发展手工艺品、农家乐、交通运输、物业物流等产业。通过全民创业,在搬迁群众中广泛培育市场主体,带动广大群众兴业致富。

完善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民政救助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困难搬迁群众的救助扶持,对无就业、无劳动力的搬迁户,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使其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积极争取省上对我市开展“一区一策、一户一法”搬迁群众增收试点的支持,省补资金按照总额控制、分项补助、有偿使用、保值增效、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试点资金的效益,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

园区景区带动群众兴业。对在试点区域建设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或各类市场主体、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的,按照自愿有偿、互惠互利的原则,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作为股本参与经营,社区搬迁群众享受股本分红,增强园区景区与社区的融合度,扩大园区景区对社区就业的牵引力和带动力,促进搬迁群众兴业。

资金互助鼓励家庭创业。参照扶贫互助资金模式,在试点社区扩大或设立互助资金组织,引导群众入股,滚动发展股本金,作为银行贷款的担保金,为搬迁群众贷款提供担保,增强银行对搬迁群众创业兴业的贷款规模,扶持搬迁群众创业。

以资代劳促进就近就业。从试点资金中提取部分资金,加大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重点搞好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全覆盖”。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园区和合作社,成立劳务专业公司与市场主体进行平等对接,签订劳务合同,促进搬迁群众就业。

强化项目捆绑。各县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加大试点社区项目捆绑力度,扶持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对搬迁户发展特色产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山林经济的,涉农项目要优先扶持;对搬迁户自主创业建设工业、农业园区、各类合作组织的,各相关部门要提供优质服务,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土地整理、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向试点安置社区倾斜。要通过多渠道整合捆绑项目,确保每个试点社区实际捆绑并落实到位项目资金不少于xx0万元。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工作,要按照“目的考核、目标管理、项目实施”的要求,加大试点社区建设力度,每个试点社区落实一名县级领导挂联,一个部门包抓,一批干部帮扶。结合试点社区工作实际,通过因户施策、因户定扶,逐户弄清情况,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每户搬迁群众都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促进搬迁群众稳步增收。

完善试点方案。各县区要按照“镇域统筹、点面结合、以大带小”的要求,制定完善试点社区“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方案。试点方案要详实具体,有操作性,特别是要把试点放在整个镇域的层面上统筹搬迁工作,要依托安置社区兼顾面上,充分利用试点社区现有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以及区位优势等,找准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方式,明确帮扶措施,落实帮扶项目,确定扶持办法。要通过省级试点资金的扶持,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大发挥试点资金效益,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兴业。各县区的试点方案要抓紧上报市搬迁办审核备案。

注重搞好结合。各县区要把试点建设和创新社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凡是确定为试点的社区,都要开展“四新”培训、创建“五星”社区,即开展“新社区、新农民、新技能、新风尚”教育培训,创建“法制管理星、创业致富星、文化特色星、环境优美星、服务保障星”社区。通过四新培训和五星级社区创建,进一步完善社区机构,落实管理人员,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创新服务内容,提高搬迁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全面提升搬迁群众文明素质,加快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建设安全、文明、富裕、和谐新社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910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