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集义乡人口(汇总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4 16:54:15
最新集义乡人口(汇总6篇)
时间:2023-09-04 16:54:15     小编:雅蕊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集义乡人口篇一

(1) 识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重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分突出的制约因素。

1、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材料一:

我国1949年人口达504亿,1990年达到11.4亿,相当于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七个发达国家人口总和的1.9倍,超过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的总和;199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2.5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这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人口基数大

材料二:

按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降低到千分之十一点四计算,每隔两秒仍有一个婴儿诞生,每天大约出生43 000人,每年净增长1000万以上的人口。

新增人口多

材料三:

显示:中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图

人口素质偏低

(2)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材料四:

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图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

人口的比重

中人口密度分布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再次显示:

(3)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最基本特点

[2]农村人口多、年龄结构老年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2、 人口迅速增长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1) 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

[1] 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会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

[2] 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变成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2)人口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生活贫困、妨碍人类资源的开发

3、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考下列问题:

[1] 我国人口形势是怎样?表现在哪里?

[2]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2) 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的过多和过快增长

表现:

材料五:

显示图片(未作)

材料六: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每年平均净增人口1000余万,致使每年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5%以上要被新增加的人口消费掉,这就不得不减少资金的积累,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七:

“九五”时期,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和下岗待业职工有2200多万;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37亿左右。

材料八:

人均国土面积占世界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占1/4,人均谈水资源占1/4,人均森林资源占1/9。我国500多条江河,多数已被污染;大多数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达30—40吨;城市噪音和垃圾已成为一大公害。

[2]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材料九:

据统计,90年代初,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未6000万吨,比10年前增加一倍。在380个城市中,至少有2/3的城市中才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集义乡人口篇二

厚德中学 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

(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渡:知道了我国人口的比例,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五十年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我国已经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同学们根据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数绘制“人口数折线统计图”。

(老师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根据折线图得出结论。)

结论:

二、我国人口增长快。

课件展示:中国、叙利亚、阿曼三国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的对比图。 1 、我国人口增长原因:人口基数大。

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我国的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压力增加。

3、对生态环境也造成巨大压力。

4、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5、就业形势严峻,由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结构性失业突出。

6、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7、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也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3、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

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实行计划生育

提高人口素质

三、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

2、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3、你认为人口密度的这种分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略)

[教学点评]

我国的人口,是中国地理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同学们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学生比较了解和熟悉的,执教老师让学生在统计、绘图等活动中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绘制图表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课件中三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年净增人口数统计对比图的展示,得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这一结论,可谓水到渠成,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度高。

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人口密度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这一结论。)

集义乡人口篇三

第九册教材中《可持续发展》分为三个框题。第一框题“控制人口,提高素质”讲述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第二框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讲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环境的现状,使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框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讲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近年来,由于各种报道,学生了解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也懂得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对我国人口、环境的现状等也有所了解。但在认识方法上也有偏激、片面、非理性的问题。本单元力图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国情、国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策,懂得制定这些国策的依据,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支持国家的各项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计划生育政策。

知识目标: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能力目标:数据分析的方法,学习预测的方法,分析问题能力培养

重点是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人口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和具体化。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与评价、分析与归纳、自主与探究、总结与反思。

1、用视频导入

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宋丹丹回忆刚结婚时的幸福和现在奔波不定的生活的一段)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主题

2、通过图片和数字让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数字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到我国人口现状

3、通过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掌握我国的人口状况的特点

4、通过活动进一步感受我国人口压力

6、课堂小结、练习巩固知识。

板书主要是一个线索,便于导学,便于理清思路。

集义乡人口篇四

2:了解世界人口现状,懂得人口众多增长过快所带领的严重后果

3: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合理的人口数量标准

借用语文中议论文体裁来分析社会教材。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社会教材大多亦如此,阅读教材时,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们往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多围绕其展开,如第35页最后一段,首句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就是本段的论点其余都是用论据来论证这一论点的。

自制投影片

导入  新课

之前我们已经学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摁扣问题。

讲授新课

人是社会的主体,能否正确地妥善地解决好,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点明了的重要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是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请阅读课文第一目。

一 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或延缓作用

人多意味着劳动力多,但“人”后面还跟着“口”人是生产者更是消费者。

辨析:人是生产者同时是消费者。(  )

人是消费者同时是生产者。(  )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有一项奖励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在那时由于人太少,劳动力兵力奇缺,勾践的这种奖励措施有利于越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这一措施推广到今天呢?当然不能。因为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口的过度增长,只会强化人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延缓甚至阻碍作用。

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材料:人体质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发烧,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个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于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适合人类需要又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人类生存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还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带来灾难。所以人类生存和发展还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二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1 请看课本36页图5-2,什么感觉?   人口过多。1997年世界人口达58亿,1999年60亿,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90亿。

2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十五,发展中国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达三十,而发达国家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现负增长(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组数字能说明什么?   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

3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这十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其中亚洲占六个,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亚洲,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无常住人口。这组数字又能说明什么?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后果一、人均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二、自然资源消耗越来越多;

三、全球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发展中国家失业增多经济受阻

五、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老年人赡养问题。

由人口带来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虽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长具有惯性,世界人口增长势头还将延续很长时间。为了唤起各国政府人民对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联合国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双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双重身份:生产者和消费者

双重作用:促进或延缓作用

双重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双重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同环境保护相协调。

课堂练习

是非判断题

1.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两者都是无条件的。

2.       在生产资料限定的条件下,人口增长过多,就会强化作为消费者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3.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的差距为10∶1,1989年扩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但与人口增长的地区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关系。

4.       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国人口增长马上停止。

5.       人口增长过快,贫困加剧,人们扩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口更加增多。

选择题

1.在个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总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极洲至今还没有常住人口。可见         (      )

c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d 世界人口急剧增加

2.人口发展必须控制在生态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这说明了      (      )

a 人对生态环境是无能为力的

b 人口发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d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受经济规律的制约

问答题

人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而人从出生到参加工作前的时间和年迈生病的那段时间,他不是生产者,但仍是消费者,因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这段话的中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作业 布置 见作业 本

集义乡人口篇五

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下游地区连续普降暴雨,洪水袭击了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但暴雨并不是造成这次洪涝灾害的唯一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这说明大自然已经对我们吹起了警号。

大自然对我们警号长鸣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对大自然肆意破坏所造成的。在史前时代,我们是崇拜、敬畏自然。农业时代,我们是有限地改造自然,且没有超出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面临的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而进入工业社会后,我们开始大肆改造自然,企图征服自然。发展不遵循客观规律,不与环境相协调,如“三废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使得自然受到破坏。我们也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是我们不遵循客观规律的所造成的。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主要的人为因素有: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围湖造田;乱砍乱伐树林;图航运、灌溉、发电的方便,建造不合理的水利设施等。

我们过分改造自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原于我国人口过多。我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这个庞大的人口数字使自然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加大,形成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又反过来使人们更加贫困,造成恶性循环。每个人都要消耗大自然的资源,但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为了生存,只能向大自然大量索取资源。当大自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只能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如围湖造田、建造不合理的水利设施。使超过了大自然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由此可见,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是使大自然警号长鸣的原因之一。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保护环境。人类的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环境协调统一,否则就要受到环境的惩罚。我国政府应该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严惩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人大代表做好监督工作,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减少。并宣传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情,使我国公民提高环保意识薄弱,加强自觉性差,使保护环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人口这方面,我们应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可以解决人口问题。实行计划生育,还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青少年应自觉学习保护资源环境等基本国策,向家人好友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环保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承担环保责任;作为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为长大建设祖国奠定基础;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废弃物,积极使用宣传环保产品等,并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使大自然警号停止长鸣。

集义乡人口篇六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增长、迁移和分布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的确定

知识要求

智能训练

思想教育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

1、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分析人口分布图

3、教材重点难点

4、教材处理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2、教的手段及其依据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说学法指导

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动手画简单的人口增长图,动脑思考课本问题,克服学生“只听不思”的现象,从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运用图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想设计、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及其依据

教学

方式

教学过程 设计

依  据

时间

分配

导入 

用录像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3分钟

板书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分钟

板书

一、世界人口数:60亿(1999年)

引入

1分钟

讲述

10分钟

板书

1、速度:缓慢      加快 

练习

培养学生用图、绘图能力

5分钟

讲述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3分钟

引入

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决定?——引入人口自然增长率

练习

利用课本例子,让学生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让他们总结公式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分钟

板书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提醒学生注意用的是千分率——‰)

读图

通过读图来获得新知识,符合地理课堂的教学特色

5分钟

板书

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阅读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口增长的未来趋势

加深对人口增长的了解

5分钟

引入

讲述

1、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从中了解现代人口迁移的三种情况

2、投影资料,让学生总结科技移民的原因和影响

3、练习课本“想一想”思考劳动力输出的影响

10分钟

板书

三、世界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引入

前后联系,自然过渡

读图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3分钟

板书

四、人口密度= (人/km2)

练习

1、计算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

2、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人口密度

巩固所学知识

8分钟

小结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2分钟

板书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引入

读图

2、找出人口稀疏区,并分析人口稀疏的原因

通过读图来获得新知识,符合地理课堂的教学特色

15分钟

小结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分钟

板书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

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简单明了

练习

对本节书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

及时进行反馈

7分钟

总结

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5分钟

2、板书设计 及依据

本节内容板书设计 采用纲要式和表解式相结合,用powerpoint展示,边讲边板,穿插于教学过程 中。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数:60亿(1999年)

二、世界人口增长

1、速度:缓慢      加快    发达国家慢

发展中国家快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三、世界人口迁移

科技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四、人口密度= (人/km2)    人口密度大:稠密

人口密度小:稀疏

五、世界人口的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展快

人口稀少地区

苔原带、冰原带

热带雨林带

沙漠地区

高原、山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337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