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视防控工作计划篇一
xx年6月6日是第x个全国“爱眼日”,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是我们的通向美丽新世界的桥梁,是获得光明的器官,所以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眼睛,让孩子们了解眼睛的重要性,懂得如何爱护好自己的眼睛。
1、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孩子了解自己的眼睛,知道爱护和保护眼睛,普及爱眼知识。
2、通过活动体验使幼儿 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如:不要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1、爱护眼睛健康宣传单
2、宣传板报
3、各班活动教具
20xx年6月6日上午
1、向家长发放爱护眼睛健康宣传单
2、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方式宣传
3、各班半日教学活动,开展“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
近视防控工作计划篇二
防治工作总结
我校在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再根据下发的综合防治计划,配备人员、组织领导小组,着重对视力不良、营养不良及肥胖、龋齿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健康教育
要防治学生常见病,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所以,我校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多年来,我校坚持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去,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教育的测试,以了解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次课桌椅的调整,使学生坐到更合适的课桌椅,学校还有专门的黑板报进行宣传,定期出版,每个教室都有“卫生角”来宣传健康知识。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1、近视
我校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保护视力关键在于预防,所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了解近视发展原理及其危害性使他们知道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是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还利用健康教育源、广播、录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及认识做好眼保健操的重要性,对新发病及边缘视力,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告学生用增视明眼药水及增规明近视仪进行治疗,但是还不够,还需加强宣传,要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2、营养不良与肥胖
营养不良与肥胖是学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不断提高,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为有效控制各类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一方面我校加强宣传、普查措施,另一方面发告家长书,配合加强学生的营养午餐以提高学生的营养,保证学生有健康的身体。
每年4月除了初三学生毕业体检外,我们还对初一到初二年级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各类测试,并对同学按照营养评价标准进行对照,分出属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学生。
3、龋齿
我们通过健康教育,由牙防所对学生进驻学校治疗牙齿,对全校的学生进行氟化泡沫治疗,使学生的龋齿发病率逐年减低。
以上是我校在近视、龋齿、肥胖和营养不良防治中所做的工作,通过总结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区教育局、防疫站的领导下,我校一定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治结合,宣传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相结合,把学校的近视、龋齿、肥胖和营养不良防治工作进一步搞好。
近视防控工作计划篇三
谁都希望自己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双眸,宛如夜空中闪亮的星星。而患了近视病后,那厚厚的眼镜片,像什么似的,显不出一点孩子的活泼和可爱。更看不出一点斯文的`气质。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首先要有正确的用眼姿势,同学们每天都要读书写字,有的人写字时,下巴搁在桌上,肩膀歪着,眼睛恨不得钻到纸里去,这样眼睛为了调节合适的距离,使肌肉得不到放松,晶状体凸度增大,长久之下,睫状体内的肌肉得不到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眼睛就会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用眼姿势,眼与书的距离要保持33厘米左右,千万不能躺着或走着看书哟!
其次要注意合适的光线,简单的说,就是不能太暗或太亮。否则会使散瞳缺少屈光度而造成近视。我想你一定经历过。
还有就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看书一小时后,就要向远方眺望一会,看看绿色的田野,一幢幢的楼房,以此来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千万不可立即看电视。
眼睛是宝贵的,如同我们的生命,我们一定要爱护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展示着一个人的聪明、可爱、活泼。让我们积极的预防近视,让你的心灵之窗永远明亮。
近视防控工作计划篇四
针对本校视力、肥胖检测的数据做一下分析及采取相应措施。此次分析的数据是2011年与2012 年两年的汇总,参加人员是本校1—5年级学生。
一、视力
近视是学校中的常见病,而且具有明显增高趋势,因而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近视的发病率,使学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上学期我校的近视率为61.57%,本学期的检出率为55.71%,下降了5.86个百分点。本学期继续重视近视的干预工作,争取使近视率保持平稳的基础上有所下降。
近视干预措施: 1.卫生措施
儿童少年的读写时间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增加。学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眼睛。
(2)正确的读写姿势
学校每学期初要对学生视力进行普查,认真登记,动态观察视力变化。对视力下降或处于边缘视力的学生,要采取积极矫治措施。
(2)假性近视治疗
对于近视已严重影响视力,则应考虑配镜纠正。3.健康教育
近视眼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各方面的改善和多方协助。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视力不良的宣传教育工作。
(1)每周二,中午13:10设立卫生广播时间,针对视力不良、眼保健操专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了解眼保健操保护视力的原来和意义。
(2)利用学校卫生宣传栏,以学生画报的形式,提高学生认识,营造校园氛围。
(3)下发家长信(视力检查医生开出的通知单),宣传健康用眼习惯及学生家庭书写照明要求。
4.提高全员认识
(1)学校建立学生视力不良名单表,以班级为单位下发,班主任监督,针对边缘视力学生,监督纠正学生用眼习惯。班主任随时监控教室内照明情况,保证学生良好书写环境。
(1)初针对学生眼保健操,开展纠错活动,运用眼保健操穴位图,教育视频,让学生掌握眼保健操正确做法。纠错同时,对班主任、科任老师进行眼保健操培训,一边教师纠正学生眼保健操。加大眼保健操、课上“三姿”检查力度。
(4)开展班级“三姿”评优活动,评选出“三姿”标兵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肥胖、营养不良
儿童的营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仍存在着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锌缺乏的问题,这是影响儿童青年少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我校去年的肥胖率为22.10%、超重14.78%、营养不良16.92%。今年分别为肥胖率为22.00%、超重11.68%、营养不良17.91%。由此可见肥胖儿和超重学生的数量有所下降,但“豆芽菜”型儿童数量有所上升。这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校要继续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运动,继续降低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并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肥胖干预措施:
1.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肥胖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健康膳食、平衡营养对学生的健康发育的重要性。
2.每周二,中午13:10设立卫生广播时间,针对肥胖专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利用学校卫生宣传栏,以学生画报的形式,提高学生认识,营造校园氛围。4.下发超重、肥胖学生运动处方、平衡膳食知识。做好学生健康教育。5.提高各层人员对学生超重、肥胖情况的知晓率,知晓人群普及到学生本 人、学生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校领导。
6.针对超重、肥胖学生下发身高、体重信息表,让学生及家长了解学生身体情况。
7.建立班级超重、肥胖学生健康档案,提高班主任认识,以班级为单位,与教师班级量化考核挂钩,监督学生生活饮食习惯,监控学生身高、体重变化。8.体育教师做到了解班级内超重、肥胖学生情况,以科学的方法,增加学生体育课的活动量。
11.课外活动时间,一年级跑三圈;
二、三年级跑四圈;四年级跑五圈;五年级跑6圈。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 小学部
2012年8月
近视防控工作计划篇五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的变化,精神疾病发病率与日俱增, 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据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4.76‰,居全国之首;据此推算,我市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约6.93万人。其中能得到规范、有效治疗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还不到两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和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远高于正常人群,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和沉重负担。据湖南省芙蓉司法鉴定中心统计,从去年1月份到今年5月份,共接受了417起精神病患者涉案鉴定,其中90%不负法律责任。这些鉴定者中有288人属于精神分裂症。由此可见,对危害社会、家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与治疗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权保护等问题,亟待妥善解决。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民生项目,该项目负责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全程、连续的管理和治疗,并为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免费治疗和住院,其目的就是提高精神病患者治疗率,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这个项目是广大重性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福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xx年12月,该项目列入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公共卫生项目,20xx年正式启动,国家批准经费686万(因此也称为686项目)。20xx年我市被国家确定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以下简称686项目)示范市,北湖区、苏仙区及宜章县为项目示范区县。
二、项目实施成效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项目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雷晓达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干弟、市卫生局局长王东任副组长,发改、卫生、财政、公安、民政、人社、宣传、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郴州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卫生局,为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市卫生局成立了全市卫生系统686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应急医疗处置小组,负责医疗技术指导和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项目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办公室设在市精神病医院,成立专门的科室,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各项目示范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确了1名专人从事重性精神病的随访管理工作。同时,对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项目工作中的分工和职责进行明确细化,突出三项制度的落实(排查制度、随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使之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二)扎实工作,初见成效
项目工作启动以来,市、县区项目单位制定实施方案,举办专题培训班,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病人排查和随访工作,并加强了应急处置,项目工作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
1.全面落实工作措施。组织项目县区医疗卫生单位,在辖区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借人口普查和大走访活动的有利契机,逐户上门走访,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确保不遗不漏。对排查发现的重性精神病人,以及被评估为高风险等级、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全面采集信息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同时逐人制定救治、服务等措施。截止6月30日,共筛查、诊断复核、建档立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是718人,开展随访878人次,超额完成项目任务。
2.加快资源整合。建立、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市、项目县区医疗卫生单位互通信息、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发挥整体优势,切实将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救治、服务、管控等工作落实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卫生、财政、民政、公安、发改和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格局。
3.广泛宣传,加强培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宣传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以提高乡村(社区)医生对于常见重性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和跟踪随访治疗能力为主,重点培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兼职人员,熟悉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的宣传要点和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和宣传材料等对农村常住及流动人口、乡镇企业工人等进行宣传教育。城区主要依托健康教育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已经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以集中培训为主,采用分层、分级、自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参与精神疾病防治的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人员,患者家属、公安机关人员、居委会(村委会)干部、社区助残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管理、患者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计算机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患者家属护理教育、民警和居委会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等为主,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有力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培训项目管理人员、社区/乡镇卫生院精防专干、患者家属、民警及居委会工作人员共996人次。
4.强化长效管控。在敏感时期和时段开通重性精神病人收治绿色通道,预留床位用于紧急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确保随时送达、随时接收。同时加快重性精神疾病预防救治体系建设,严格做到“病能有医、疯能有控”。卫生系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导检查,一是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定期对相关单位上报的各种报表、数据等资料进行审核、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反馈意见。二是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督导小组,由分管局长带队,对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应进一步加快
(二)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多部门合作是做好精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在工作落实和职责分工中仍存在一些不明确之处,公安、民政、教育、卫生行政,以及疾控、县乡医疗机构在项目分工中职责部分存在有交叉和空白。因此,建议以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在规章制度上真正体现各级管理者和参与者绩效。
(三)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保障制度需进一步健全
我市尚无健全的针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保障制度,导致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因无力支付治疗费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精神卫生问题仅仅依靠卫生部门是有限的,医院对于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抚养人的“三无”精神病患者、生活困难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流浪乞讨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医疗救治经费问题无从落实(如住院救助1500/人,精神疾病专科医疗机构还需要垫付),这些特殊的精神疾病群体,有的经过治疗后仍无法返回(遣返)而占用医院床位,有的是需要较长时间住院治疗而又没有经费保障,这使得精神疾病医疗机构不能正常运转,病人得不到有力救治。建议在医保、新农合、民政救助等领域建立长效机制解决这一问题。
(四)资金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由于项目县区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排查、随访难度较大等原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保障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基础上,应大力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确保开展此项工作所需经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0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