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春节期间留守岗位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在重大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已经成为党内关怀的“老话题”。细品“走访慰问”,把“老话题”品出新味道,有助于用心用力用情做好“走访慰问”工作。
细品“走”的内涵。
《新华字典》解释:“走”,是会意字,其古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本意是“跑”,后引申为趋向、走向。“走访慰问”中的“走”字,既有“跑”的本意,体现各级党组织对老党员、老干部和生活困难党员的高度重视,急于第一时间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又有“趋向、走向”的引申义,到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家里,要“身”入,更要“心”入。惟有真心实意地“走”,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位。
细品“访”的意义。
《汉语字典》对“访”字有两种解释:向人询问,调查;探问,看望。“访”,最早见于篆文,是形声字,从言,方声。本义是中央派人慰问边域方国,后来扩大引申为专程前往问候、交流等。“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在重大传统节日,党中央要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参与,通过“访”的形式,专程前往慰问、看望那些为成就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贡献的老党员、老干部,体现的是不忘历史和对英雄的崇尚。
细品“慰”的深意。
《说文》曰:“慰,安也。”现代汉语释义:“慰”,是形声字,从心,尉声。本意是安慰,使人心里安适;心安。《后汉书·隗嚣传》有句“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其中“慰藉”体现的是对有功之士的特殊待遇。在重大传统节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放下“官架子”,丢掉“官腔”“官话”,用心用情与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党员交流,使之心里安适。
细品“问”的内容。
《说文解字》解释:问,其本义是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即所谓的“讯也”,由此引申出论难、考察、寻访、探望等含义。在《农村调查》中指出,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老党员、老干部求教,面对面相处,心贴心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需于民,不断汲取发展前进的不竭力量。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惟有细品“走访慰问”,用心用力用情践行,才能取得走访“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实效!
春节期间留守岗位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学生工作首要政治任务,统一思想,积极应对,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学生疫情防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
一是迅速响应,周密部署。
疫情发生后,学生工作部(处)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制定防控工作方案,部署安排部门工作任务。向各学院发布《_学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学生疫情排查工作的通知》,对学生疫情防控工作做出明确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向全体学生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致学生的一封信》,告知全体学生高度重视疫情,做好个人防护,理性对待疫情。
二是实时摸排,做好管理。
建立“学生工作部(处)—学院—辅导员”的防疫工作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和信息统计有效、畅通。全面排查寒假学生去向,及时掌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学生情况,重点摸排学生假期与疫区及疫区人员的“接触史”,做好湖北籍学生相关信息统计,协同相关部门做好留校学生管理,同时告知学生不得提前返校,严格落实了学校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三是签到打卡,精准施策。
考虑到学校目前仍处于放假阶段,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难免出现学生漏报、瞒报等现象,为确保准确收集学生疫情数据,在努力做好各类信息摸排统计的同时,通过“今日校园app”,利用大数据手段每日摸排监测学生健康情况。每日下发签到任务,学生每天打卡签到并上传地理位置和所处地点合影影像,对于未及时签到的同学,系统自动推送短信提醒,确保学校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真实所在地信息和身体健康状况。
四是思想引领,筑牢信心。
寒假期间,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矩阵,全面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进行学生舆情引导。通过“新医微学工”微信公众平台、辅导员工作群、学生班级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布多篇工作通知、温馨提示,提醒学生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增强广大学生的思想认同、防护意识和必胜信心,将防疫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抗疫宣传员,共同汇聚疫情科学防控宣传的正能量。
五是心理援助,消除恐慌。
为引导广大学生客观理性面对疫情形势,做好个人防护和心理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搭建“某某学院网络心理支持和互助平台”,组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咨询队伍,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络、电话、邮件预约等方式,为全校师生和社会民众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服务。心理援助服务开展以来,不断有来自校内外的热线咨询、邮件咨询,社会反响良好。
六是精准资助,关爱学子。
在全力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时刻,为保障我校困难学生正常生活,立即启动疫情紧急救助机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第一时间对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寒假期间外出打工学生、因为疫情目前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摸排统计,将对有现实生活困难的同学发放临时困难补助,资助支持学生缓解经济压力渡过难关。
春节期间留守岗位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暾阳耀党恩,慰问暖人心。”在新年临近之际,中央划拨33660万元用于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充分体现了组织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关爱,对老党员、老干部的深深牵挂。要把走访工作做“到位”不“走位”,切莫为完成规定动作“逢场做戏”,而应用真心真情让走访慰问走深走实。
切莫“走秀场”,要带着“真心”去走访。
走访慰问是一次与党员群众直接“面对面”对话的宝贵机会,也是我们党历来关心关爱党员干部、凝聚党心民心、永葆鱼水深情的有力抓手。走访慰问既要有仪式感,也要有人情味,不能只是拿着慰问品、慰问金走个过场、拍张照片、发个报道“来去匆匆”,更重要的是要在真情实感上下足功夫,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要把慰问对象当成我们的亲人,和他们同坐一条板凳,放下“官架子”、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谈谈老人、谈谈小孩、谈谈疫情对生活的影响,用“土话”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彼此感情,让走访对象在沟通交流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切莫“背剧本”,要带着“诚心”去慰问。
走访慰问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止于“慰”,还需努力在“问”上下功夫。在“问”这个关键环节,慰问对象是主角,慰问者是配角,切不可把“硬板凳”变成“主席台”,硬凹剧本、高谈阔论、喧宾夺主。慰问过程应做到“精准施策”,针对独居老党员,当做一位安静的“倾听者”,心贴心地听听他们的“苦水”和“牢骚话”;针对退休的老干部,当做一位合格的“汇报者”,实打实地谈谈近期工作思路、未来规划打算;针对生活困难的党员,当做一位热心的“志愿者”,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只有做到“靶向慰问”“用心倾听”,才能帮助其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才能真正“慰”出真情。
切莫“做样子”,要带着“决心”去落实。
走访慰问切勿“一走了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半篇文章”。在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后,“挽起袖子一边看”可不行,必须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场能解决处置的当场处理,不能解决的做好记录、建好台账、及时上报,联系相关单位协同解决。要注重摸排致困问题症结,既要解决老问题,也要查摆新问题,做好不漏一人、不错一处,切实把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反映的问题跟踪好、解决好、落实好。走访慰问不是节日“专利”,要定期对慰问时解决的问题跟踪回访,防止随解决随反弹,也要跟进帮助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着力做好走访慰问的“最后一公里”。
春节期间留守岗位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春节,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中影响最为深远,礼仪最为隆重,人们最为重视的节日。因其时适值隆冬将尽,新春界临,故又称春节。
过春节,糕和馒头是一定要蒸的,糕谐音“高”表示高升发财、蒸蒸日上的意思,;馒头象征“满”、“发”。寓意这一年中能有个好彩头。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逢春节来临,各家各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扫尘过后,家家户户纷纷上街购买春联,窗花,年画等,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它们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除夕夜,大地被一种和谐的气氛笼罩,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共叙天伦。随着阵阵的欢声笑语,一个个烟花争先恐后地飞向空中,在空中开出各种美丽的形状,有花朵状的,有柳条状的,有圆形的,数不胜数,把整个夜空映得五彩斑斓。孔明灯点缀着夜空,随风四处飘散着。爆竹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午夜,新年钟声的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人们都穿着新衣服,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共祝新年大吉大利。春节最高兴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孩了,因为过年了,我们不仅都有新衣服穿,还有吃不完的好东西。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它寄托了长辈们对晚辈的关爱和希望。
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它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象征着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
春节期间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
春节期间留守岗位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岁末年初,走访慰问正是“高峰期”。走访慰问是党内关怀的有力抓手,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更是解民忧抒民困的有效方式。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走访慰问的本质和意义,用心点燃走访慰问的“烟火气”,让“寒冬”变“暖冬”,做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暖心人。
靶向发力送“诚心”,点燃走访慰问“真情火”。
走访慰问是访察民情、听取民意的重要形式,而非“完成指标任务”“送去米面油”的形式主义。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用“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真情实意做好调查研究,用“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靶向发力,推动走访慰问精细化。要聚焦重点工作,全面理解走访慰问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文件及政策解读,为走访慰问取得实效提供坚实保障;能够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走访方案及走访台账,因地制宜开展好走访慰问活动,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不丢一片。要“投其所好”,以全面调研为基础,充分了解群众“喜好”,准确掌握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进而对走访对象、慰问方式等进行精细化分类,确保走访慰问“所送”即为群众“所需”。
真情问需送“暖心”,点燃走访慰问“亲情火”。
好事要办好,走访要走实。走访慰问是一件暖民心聚人心的好事,决不能带着“任务论”在“送到签字留影走人”中草草了事。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作为亲人,在真情问需中提升走访慰问温度,切实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真正走近群众,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坐农家炕头,唠唠家长里短,谈谈民生民情,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想,传递党的声音,送去党的恩情。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引导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做好“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和“__”获得者有关待遇的落实和走访慰问工作;做好对因公去世基层干部家属的走访慰问、照顾救助和帮扶工作;倾听了解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的诉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取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推进落实送“决心”,点燃走访慰问“热情火”。
走访慰问是解决群众困难的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不可“一走了之”。各级党组织在走访中要增强解决群众困难的决心,提高办事力度,既要在过程中有倾听有了解,也要在走访后有推进有落实、有反馈有总结,真正做到感情融入、精力投入、作风深入。对于群众的实际困难,要竭心尽力为其排忧解难,能解决的现场给予解决方法,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做好记录,以高度热情做好群众“贴心人”。走访慰问后也要做到“掷地有声”,认真梳理群众诉求和困难,及时反馈至涉及单位及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做好跟踪处理和反馈,切实解决群众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群众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声,真正让走访慰问活动成为凝心聚力的“暖心工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27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