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莫高窟游记(优秀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37:53
游莫高窟游记(优秀七篇)
时间:2023-06-06 16:37:53     小编:文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游莫高窟游记篇一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人参观了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

大巴在瓜敦高速公路上飞快地奔驰,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黄沙滚滚的沙漠戈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它坐落在鸣沙山东麓25公里处的断崖上。

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始凿于公元366年,从隋至元,历代多有增建,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分上下五层,窟区南北全长1600多米,现存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先参观了保存比较完好的几个洞窟。洞窟里有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绝伦的壁画,再加上层次丰富、设色明亮而浓丽的藻井,烘托出了一个充满宗教氛围的佛国世界。

洞内是不允许喝水和拍照的,大家都很自觉。借着自然光能看到窟中的一些景象,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飞天壁画:画中的人物有的伸展玉臂,腾云而上;有的浅唱低吟,低回婉转。那飘动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和流畅的线条使飞天的形象显得轻盈而妩媚动人,难怪壁画《反弹琵琶》被选为敦煌艺术的标志呢。

就当大家都在为古老的敦煌文化而陶醉的时候,导游又带着我们参观了几个毁坏的洞窟。这里,有些佛像的头已经被人撬走,有的整幅的壁画被人用化学胶布粘走了。

据记载,1900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了秘而不宣一百多年的“藏经洞”,这些珍贵无比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败加之王圆的愚昧,使这些珍贵的文物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盗劫。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骗取了佛经约一万多卷,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这批东西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于北京图书馆。在运输途中和运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损坏、遗失。这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走出洞窟,在外面的空地上,我没有看到在其他景区常见的售卖饮食和纪念品的小卖部,大家在特别安静和整洁的环境中欣赏着这国之瑰宝。

逝者如斯,面对无边大漠,面对那历经一千六百多年还屹立不倒的石窟,万般感触涌上我的心头:我愤慨列强的凌弱欺压与野蛮掠夺,赞叹莫高窟的辉煌文化,同时期望敦煌谱写出新的华章!

游莫高窟游记篇二

我探索着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不得不心生敬意!

汽车行驶在戈壁上,载着一行满怀好奇心的旅客,驶向三危山。不久,眼前便出现一段南北向的断壁,石窟如蜂巢般密布,窟前一条泉水河汩汩流过,河边种着一排红柳,白杨——这是中国最辉煌的宗教圣地。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意义非凡的丝绸之路。望着423窟内一片隋朝所刻的《莫高窟记》,王道士发现的17窟藏经阁,北凉三窟里残缺不全的佛像与壁画……它们仿佛把我拉回到千百年前,我好像看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人马,听到了北魏、武则天时期不间断地石窟开凿声……它是中古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我对莫高窟的历史意义心生敬意。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我对莫高窟信奉者的匠心心生敬意。

莫高窟多少岁了?从公元336年到如今,已经1600多年之久!

莫高窟外的河边有一座圆寂塔,外敷白色,沙漠的夕阳洒在它身上,更显端庄、凄凉。塔身旁有碑,是那位道士王圆箓。在博物馆里,我看见他的介绍与照片:小小的个子,普通不过的长相,几经转折,莫高窟成了他的家。但小小的人物,也是莫高窟第一位保护者。但因为当时清政府的无能,王道士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及时发现莫高窟惊人的蕴藏,我联想起了洞窟内残缺的佛像与不全的壁画。那是中国最大的遗憾啊!

临走前,我有幸来到敦煌莫高窟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墓前,墓碑上刻着五个字“敦煌守护神”,在这个充满神佛的地方,被称为“神”的凡人,只有他一个。我还记得第一位壁画修复师李云鹤1956年来到莫高窟,从此三代人扎根在了这片荒漠上,一起为神佛“治病”,如今耄耋之年的李爷爷仍然爬脚手架,拿修复刀,而往往一座雕像的修复需要数年之久。他们为了守护这片神圣的地方,不惜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在帮助壁画对抗时间,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始终保护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我对护卫莫高窟的坚守者心生敬意。

晚霞照亮了戈壁滩,我的心也被照亮,莫高窟让我心生敬意,但它正在一点点的老去,我愿守护它,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神圣的地方!

游莫高窟游记篇三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三危山和鸣沙山的环抱中,四周遍布沙丘和戈壁,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悬崖峭壁上。

莫高窟的壁画描绘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佛教故事,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沙侵蚀,壁画的颜色依然鲜艳,这是让人多么的惊讶呀!

壁画里描绘的最多的是飞天,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飞天,任务体态饱满,常常的衣带自然下垂,在云朵和彩虹饿衬托下,徐风阵阵。有的飞天肩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线、有的倒悬着身子,从天而降、有的彩带飘逸,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偏偏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再说莫高窟的佛像,它们是用木头充当骨头,用稻草做肉,用泥巴充当皮肤,有趣吧。一个佛像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是睡着了吗;有的佛像蹲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好像在念经;跟多的佛像一丝不苟地站着,应该是在守护老百姓平安。

跟着讲解员来到了最为壮观的九层楼。进入洞窟,眼前一片昏暗。当手电筒的光束照进来时,一尊巨大的佛像出现在面前,大佛身披袈裟,慈眉善目。几乎要头抬到90度才能看到佛头,身高米的大佛,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室内佛像!

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破碎的壁画是古代生活的见证,是无价之宝,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游莫高窟游记篇四

中华大地上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比如规模宏大的故宫,历史悠久的长城,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万平方米,泥制彩塑2415尊,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

莫高窟的壁画举世闻名。壁画记录了佛教的传说与故事,画得栩栩如生,神仙好像就要腾云驾雾,和尚就要开口讲话一样。不同朝代的壁画甚至叠加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精湛的技艺。

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壁画,还有惟妙惟肖的彩塑。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等。我最喜欢的是一尊弥勒佛坐像,也叫“北大像”,高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第三大坐佛。这尊佛像外观轮廓错落有致,现在已经有九层造型。

莫高窟还有一个小房间——藏经洞。藏经洞是第17窟的简称,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佛教典籍,还有天文、历法、地理、方志、图经等。虽然这里由于多国从中抢掠,缺失了好多文物,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地方。

我们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料,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游莫高窟游记篇五

莫高窟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之上。它正面朝东,前按着宕泉河,面对三危山,这里泉水淙淙,树木茂盛,从外观看,三四层的洞窟都排列有致,断崖和周边的环境十分荒芜自然,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莫高窟始的历史非常悠久,它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366年,后来又经过了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这11个朝代,到现在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莫高窟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它现有492个洞窟,再加上北区的洞窟,就有735个。莫高窟的石窟群还包括:西千佛洞,现有19个洞窟;榆林窟,共有41个洞窟;五个庙石窟,现存22个洞窟,残窟有12个……这些数字无不说明:古代匠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我们今人才有幸看到这样辉煌的建筑。

走进莫高窟你可以发现它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宗教和社会情况,是壁画、雕塑、建筑三结合的立体艺术。里面有2400余年的彩塑,最大的彩塑高达33米,最小的彩塑像鸡蛋那么小巧玲珑的,依旧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人体的形象有佛、菩萨力士、俗人……每个人千姿百态,有立、跪、卧……每个人神态各异,有善、威、悲、怒、刚、憨……从这些彩塑中不难看出唐代彩塑已经达到了“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的艺术高度。

在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发展得很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千余个洞窟,在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被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像造像活动未受太大的影响。可是在北宋、西夏和元代时,莫高窟开始逐渐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在历时这么久的建造与修复过程中,莫高窟逐渐形成了如今庞大的规模,经历千百年的沧桑时光,莫高窟无声地讲述着中国的佛教文化史和彩塑工艺史,让人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让它大放异彩!

精彩点评:戴靖恬同学给我们讲述了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尤其是着重描绘其中彩塑的形态各样和工匠的技艺高超,牢牢抓住了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非常好!希望能在整合资料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描绘总结,这样读起来也更有感染力!

游莫高窟游记篇六

我搭上旅游穿梭巴士,准备参观敦煌莫高窟——这经受了千年的岁月的洗礼的中国文化的瑰宝。

车缓缓地行走在茫茫戈壁滩中一条蜿蜒的公路上。车中十分吵杂,但窗外却丝毫没有感染到热闹的气氛,保持着它神秘的寂静。时间还早,初阳洒下的橙黄色的微光,笼罩着大地。黄土无边无垠,只有上面偶尔略过的几簇沙棘,为这单调的黄色带来点绿意。

到达目的地时,天已经几乎全亮了。穿过两排绿树,又跨过一个广场,终于一窥莫高窟的全貌。莫高窟好似一个极高的淡黄色屏障,左右两边被绿意浓浓的树遮挡着,让人看不到它究竟伸展了多远,更看不到它后面的故事。人们只能抬头看着蔚蓝的天,丝丝的云慢悠悠地飘向远方。

莫高窟中间架着一个阁楼式建筑。虽每层都架在石壁上,却格外整齐。我将视线转移到它旁边的石壁,却也是格外的整齐——一个个洞窟的入口,都呈正方形,凹凸有致。上面整整齐齐地架着楼梯,旁边竖直地环着淡木色的围栏。经历岁月的洗礼,它早已面目全非,只能被后人武装起来,如一个身负重伤却仍要披甲戴盔伤号。

是啊!如今的莫高窟虚弱不堪,像一个重症病人,等待着它的死期;又像那即将埋没于地平线的太阳,极力燃烧着自己,好让中国将近两千年的敦煌文化,让后人知晓。

叹着气,踏入第一个窟中,感受到第一缕清凉的空气,一切都静了。我环绕四周,循着导游手电筒的光观赏部分壁画和雕像。很多壁画的颜色已变得极淡,甚至隐于黄土。那一个个的女子,已看不清相貌,只能依稀看到她们婀娜的身姿。透过那浅浅的颜色,有时还能看到佛慈祥的微笑,若有若无,好似又即将消逝。还能看到大块的壁画脱落下后留下的伤痕。单调的土黄色特别刺眼,让我总感觉是滴着鲜血的伤口。脑子里也只能责骂原来负责人的看管不周。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慢慢地走着,踏入了藏经洞,踏入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的历史,也走近了那一个遗臭万年的人——王圆箓。

1900年,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及洞内经、文书、文物四万多件;1907年,王圆箓把洞内24箱写本和五箱其他艺术品卖给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价值200两白银;1908年,王圆箓把洞内一万多件最为精华的敦煌文书卖给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价值600两白银;1914年,王圆箓把洞内570段珍贵文献再次卖给斯坦因,价值500两白银……一时间,多少价值极高的经书流失海外。藏经洞,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却不曾给当时卑微的我们留下些什么!

我默默地站在藏经洞前,透过小门,怒视着这不到十平方米的空荡荡的小空间。我仿佛看到了一批批运送经书的外国人,把一箱一箱放到马车上,带着中国智慧的结晶,在茫茫戈壁中扬长而去。不知王圆箓是否看到,那一个个如血残阳。痛心!愤怒!无奈!只能在心里愤愤地、一字一顿地诅咒着王圆箓,避开这让人痛心的地方。

藏经洞的对面是一座石碑。仔细辨别上面的字,猛然发现这竟是王圆箓的功德碑!这历史的罪人,本已无脸面对自己的祖先,竟还有脸为自己刻功德碑!它就在树立藏经洞对面,好似是有人有意为之,让人咒骂,讽刺王道士,时刻不忘他的愚蠢与他犯下的滔天大罪。我讽刺地一笑,细细读起碑的内容,不想却读到了另一个王道士。

那是1892年的一天,漂泊不定的王圆箓来到了莫高窟。已近不惑之年的他,看到莫高窟无人看管,一片残破,于是这位王道士留于此地,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修整残缺。

1900年他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宝物。从1900年到1907年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希望有关领导予以重视,却始终无人过问,直至有一天莫高窟失火了。

他急需钱财修理,于是将文物卖出,用这些钱财来清理洞窟,并修建了第三层楼,架起木桥,还让人刻了他这座功德碑。他非常自豪,宣布着他功劳,好让人记住他。

人们对历史的愤慨无从发泄,也只能将怨恨愤怒的洪流将功德碑淹没。这个功德碑,必然被人砸过砍过,像他一样接受无数人的咒骂,但即使被人砍得四分五裂,也只能无声地接受着制裁,等待着有人能帮他平冤。

这个功德碑只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最卑微渺小的产物,王道士只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渺小卑微的人。这是因为它和他,都处在那个当时最卑微渺小的国家,都处在那个国家最卑微渺小的时代!

步出莫高窟已是黄昏,残阳如血,远远望去,在茫茫沙漠间,王道士佝偻的背影正缓缓离去。

游莫高窟游记篇七

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有很多。如,宏伟的故宫,雄伟的万里长城,神奇的秦始皇兵马俑,秀丽的西湖……而今天,我就带大家看一看中国文化遗产之一,美丽的敦煌莫高。

敦煌莫高窟,简称“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朝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王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v^^v^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拥有万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是描绘生活形象的,有的是描摹自然风光的,还有的是反映民间生活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成百上千的飞天。这些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着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着银弦,有的倒悬着身子,从天而降……看着这些精美无比的变化,仿佛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还有一个面积不太大的洞窟,名叫“藏经洞”。这个洞中曾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珍贵的文物。但是,由于清王府的腐败无能,大量文物被掠走,剩下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你想知道“敦煌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吗?“敦煌”是因为地理位置。而“莫高窟”这个名字,据唐巜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还有一种说法: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最美是莫高窟,而莫高窟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796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