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小学作文字 端午节小学作文字篇一
端午既是我人生的起点,却也是我人生阴暗的开始,呱呱落地时那就是端午。而且还是正午的十二点,爸妈离婚时那也是个端午,那天的夕阳显得格外的妖艳,仿佛滴出血来一般……
也许那时还小,也许从小很少跟妈妈接触的缘故,那时我竟没感觉到什么。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的长大了,一些事情我真正的明白了,没有妈妈是多么的痛苦!
每当看见其他的孩子在妈妈的笑脸中上学,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在妈妈的面前哭泣,每当这时心中就会泛出一中特别的酸楚。
现在我已经是初三的学子了,即将中考,回想起这三年间班主任如母亲般的呵护,与关怀,想到高中又是孤独的一人,泪水无缘无故的掉了下来……
我时常想妈妈回来会怎样,但是脑中那个残酷的现实始终不会改变:“就算妈妈回来你们也会像陌生人一样,毕竟当初的抛弃,五年的蹉跎岁月会磨灭很对的东西,会很多很多……
如今又是一个端午,又是一个生日,可是不一样的是还有一个别离,初中三年芳华岁月的别离,这连串的打击让我那颗脆弱的心不堪重负,好像找个人好好说说心里话,可是回首自己的朋友,几乎全是墙头草,唉人生弄人啊!
我的端午既是哀伤的代表,又是欢乐地天地,更多的则是矛盾的黑暗……
端午节小学作文字 端午节小学作文字篇二
有个节目,人们总是大口大口地吃粽子,红红火火地赛龙舟,不用说,这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原来写作“端五”。因为唐代皇帝唐玄宗他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为避用“五”字就用“午”代替成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成‘端午“了。
为什么会有“端午“这个节日呢?因为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极力主张抗秦,却被贵族反对。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国家沦亡,却无力挽救,满怀悲愤,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纪念他。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用米和叶草包成粽子,投到江里祭祀屈原。又划动大小船打捞鱼虾,投粽子是为了不让鱼去吃他的尸体。最后就形成了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特别是那诱人的粽子。解开绳子,剥开粽叶,甜粽子里的白白的糯米和咸粽子里面黄黄的棕肉,都升着蒸汽,撒发着一股股香甜的气味,两种粽子放在盘子里,一个像宝石,一个像玛瑙,在灯光下闪着银光。我最爱的还是美味的叉烧味咸粽子,美味极了。
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在门上悬艾草,目的是为了给全家人带来平安,幸福和美满。小孩还可以带上各种各样的香包随处炫耀,那清香四溢的味还可以辟邪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呀!科技在进步,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流传下去。
端午节小学作文字 端午节小学作文字篇三
昨天是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在这里是第二大节日,热闹无比。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一对艾草,艾草茎头用红纸包两道,倒挂在门的两边,红绿相间、芳香扑鼻、驱邪招福,增添了节日气氛。
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糖、豆、肉、枣等做的,用一种特别长的竹叶包的,再用竹线或稻草捆住。形状有无角的(圆柱形的)、三角形的、四角形的。有豆砂粽、肉粽、枣粽、糕粽等,以粽馅料而命名,味道各异。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里,加水后还要加草木灰水一起煮,煮四、五个小时才熟透,又香又甜。
清晨,村东头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庙里出发,犹如一条两里长的巨龙慢慢向石拱桥蠕去,好不壮观!队伍前头是几位爷爷敲锣打鼓,接着是一群身穿黑衣道士口中念念有词,紧接着是老奶奶们手捧经盘边走边念:屈原颂、增寿经、消灾经等,再后面就是善男信女们,她们手拿着粽子,经过石拱桥时每人都向河中投二个或五个粽子给屈原“吃”。祈求保佑人们无灾无难。
今天城里要进行龙舟竞赛,延平河边的公路已是人山人海,当延平区那身穿黄衣队来时,不小心龙舟撞到桥墩,龙舟翻个四脚朝天,人们不欢而散。
端午,古老的中国节,我们的骄傲,我爱这个节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5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