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通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4 09:24:48
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5-24 09:24:48     小编:cyyllee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明白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书写形式,能正确运用四年种标点符号,了解标点符号本身也可以表达意思。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表演能力、协作能力,激发学生自信心。教学重点:

掌握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四种标点符号的不同之处。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趣味标点。昨天老师去标点王国参观,认识了四个身怀绝技的朋友。它们分别是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课堂上来,和大家见个面。下面我们就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本领呢!

出示:

趣味标点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

二、体会提示语中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的使用方法

句号朋友说:“我的本领最大,因为我一出现就可以造就一个完整的句子,俗话说作文靠的就是字词句篇,除了成形的篇,我就是老大了。”

小结:通过句号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句号就是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说完了。

2、逗号的使用方法

小逗号摇着尾巴悠闲地说:“句子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长嘛,我的本领就是把句子切开,停顿一次就切一次,我才是最厉害的呢!”

小结:显而易见,逗号事用在句子的中间,表示停顿的。

3、问号的使用方法

问号姑娘坠着耳环眨了眨眼睛神秘的说:“我不但可以代表一句话,还预示着问题的出现,我是发问公主,你们都不如我!”

小结:从问号姑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问号是用在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的末尾。

4、感叹号的使用方法

感叹号迫不及待地跺着脚说:“啊!这里真热闹啊!我也要加入,赶快和大家认识!”

小结:看来感叹号的本领就是用来表示命令或感叹语气的。

三、总结

听了四位朋友的自我介绍和老师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的本领。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老师总结了一首标点符号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四、练习

接下来我们就来练一练怎么运用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的呢?

出示:

1、春风吹绿了大地(。)

2、清晨(,)我背着书包上学去。

3、你知道为什么会下雨吗(?)

4、花园里的花儿真美呀(!)

五、拓展 听小故事:

明代才子徐文长有一天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友人们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

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篇二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标点符号复习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考指导用书》中要求“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二、知识要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一、复习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引号(“ ”)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圆括号(),方括号[ ],注解文字放里边。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介绍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名称

(一)句号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 ?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例如,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例如,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感叹号 [!]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例如,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六)分号 [ ;]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 :]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八)引号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十)破折号 [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十一)省略号 [ „„ ]

1、用于引文的省略。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连接号 [ —]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十三)间隔号 [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例如,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十四)书名号 [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三、做题:中考指导书37、38页14——18题

四、作业:

指导用书的第38页到第39页:19-22题。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篇三

标点复习教案

许华

高考标点符号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考查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误类型:

1、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04年吉林卷)

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一般用顿号,作用相当于“和”、“以及”。如果有三个以上的并列成分,连词只用在最后的两个并列成分之间,其余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本题应把“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之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2、并列的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全国卷)

并列的分句作谓语时,如果并列的成分是主谓结构,分句之间用逗号。“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并列的分句,且都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应把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

3、表约数的数词之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95年全国卷)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如果表约数,数词之间语言上没有停顿,不用顿号,“

三、四里”应是约数,表示大概距离,应把顿号去掉。

4、引语中“某某说”后面误用冒号

“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04年广东卷)

“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可放在引用的话语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的话语之间,后面用逗号。“训斥我”的后面如果用冒号,前文的话便没有着落了,应把冒号改为逗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混用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05年湖北卷)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有表示列举的省略的意思,二者不能同时使用,此句应把省略号改为逗号。

6、误用书名号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05年重庆卷)

书名号是标明书名、报刊名、篇名,而《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一种“活动”,应该把《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去掉,改用双引号。

7、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琢磨的天然之美。(04年天津卷)

直接引用原文,引文结束时,点号在引号内。引文成为说话人的句子的成分时,引文完了不用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外。此句“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应把句号放在引号外。

8、该用冒号而误用分号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95年全国卷)

冒号一般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示下文,但在总括性的话语之前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这句是先分说,后总说,总说内容的前面用冒号,此句应把句中分号改为冒号。

9、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别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94年全国卷)

同一句中,冒号一般只用一个,否则便会眉目不清,因此,要把“俗话说”后面的冒号去掉,这样才符合使用习惯。此外,本题“礼多人不怪”是引语,“嘛”不属于俗语的内容,单引号要放在“嘛”的前面。

10、句外括号外的标点误置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附言栏内注明所购书目的名称、册数)。(97年全国卷)

本题括号内的内容是对整句的阐释,属句外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此句应把句号放在括号前。

11、句内括号误置

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04年重庆卷)

句内括号是对句中词语的解释,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面。本题括号内的内容是对“瓜果、蔬菜”、“作物”的解释,不是对“叶子”的解释,因此,应把“(如丝瓜、番茄)”放在“瓜果、蔬菜”的后面,把“(如水稻、小麦)”放在“作物”的后面。

1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04年全国卷)

有些句子虽然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不用问号。此句中虽有疑问词“如何”,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问号要改为句号。

13、倒装句中误把问号前置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04年浙江卷)

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主谓倒装句,因为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用逗号。此句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14、表选择的问句误用问号

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05年山东卷)

本句是表选择的问句,表选择的问句一般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放在最后问句的后面,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此句应把前三个问号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是高考常设的考点之一,只要平时多积累,熟记标点符号的用法,日常学习中规范使用,并且学会总结高考命题中常设的错误类型,才能在做题时准确找出错误所在。

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篇四

语文复习

标点符号

一、书名号。

知识提要:书名号一般用于书名、篇名、报刊名、歌曲名、电视名、电影名等。注意:

1、相邻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需用顿号隔开。

2、书名号使用的范围很广,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例题:

1、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

3、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真精彩!练习:

1、在美国看到祖国的水兵

听到

歌唱祖国

的乐曲

作为中国人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呢

2、我订了

少年文艺

哥白尼

小数报

等版刊杂志。

3、我喜欢看这两部电影

爱德华医生

雨人

二、省略号。用法归纳:

1.表示说话的断续。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莫泊桑《项链》)2.表示列举的省略。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鲁迅《故乡》)3.表示说话的中断。

“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鲁迅《祝福》)4.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原来如此……”(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5.表示引文的省略。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用法(表示列举的省略)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用法(表示说话的断续)

6、表示沉默:

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例题:

1、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a

2、王强对老师说“《石灰吟》我会背了。千锤万击出深山……”b

3、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c 练习:

1、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2、他气喘吁吁的跑来说:“你……你们……快……快去看看。”()

3、她轻轻地哼起《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现象可曾引起过你的注意?()

三、引号。用法归纳: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1、表示引语 直接引用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2、表示特定称谓

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4、表示否定和讽刺

注意: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例题:

1、歌中唱道:“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a

2、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b 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3、它们呆呆的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c 练习:

1、试验者用黄色光照射水面,鲨鱼便索性躺在水底“绝食”,一动不动。()

2、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3、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 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4、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5、正像一首诗所说的那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有计划地读书,还能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6、太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7、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

四、破折号。用法归纳:

1、表注释、解释说明

非洲人的绘画——无论是木雕挂画、沙画,还是龟壳画、蝴蝶画。远远地望见了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2、表意思转折或转换、话题突转

3、用于标明语意递进,破折号后面的比前面的递进一层。

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

4、用于标明因果关系,破折号后面的是原因。

5、表语言的延长、声音延续

“要不——摔跤” 例题:

1、只听到“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a

2、爷爷想用手搓洗一下,可是腰弯不下去,只好两只脚互相帮助——左脚搓一下右脚,右脚搓一下左脚。b 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3、“卖香烟喽——明天敌人要扫荡。”老人悄悄地对交通员说。c

4、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我们年级开设了以下三个兴趣小组: ——摄影组; ——合唱团; ——读书社。d 练习:

1、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2、李白随即吟咏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5、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五、有些口诀要记牢。

【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例题:

1、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2、“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是说准了,猜错了就得卖我的糖。”(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

3、“立即停船抢救!”少奇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提示语在后用句号)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练习:

1、你刚才说什么

妈妈很惊讶

接着又问

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2、我有个外号你知道吗

小刚得意洋洋地说着

3、方博士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

爱护水资源

人人有责呀

六、考考你。

1、加标点,使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

(1)我赞

成他

成你

样(2)我赞

成他

成你

2、综合加标点。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

他用力支撑着

写下了

示儿

这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完之后

他慢慢闭上眼睛

与世长辞了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3、给下面文字选择标点符号的正确填法。

(1)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

是水浇得不够

是肥施得不足

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一位雷达兵在生产队当过副队长

他找到了答案

瓜秧开了花要授粉(c)

a ????,——!b ?、、?。c ?,?,:。d,,?。——。

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2)它把自己勤奋创造的满身宝物献给人民

叶可以喂蚕

枝条可以造纸

种子可以榨出高级润滑油

蓖麻这种毕生为人民造福的品德

不是很伟大

很高尚么(d)a ;,……,、。b。。。c :,……,? d :,……,、!

4、给下列句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1)太阳出来了

阳光下出现了五彩缤纷的景象

洁白的墙

青翠的叶

鲜红的花

它们把大地装点得更俏丽

(2)没事

山花听了说

你将来会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的山雀也在一旁说

对啊

对啊(3)吱

老鼠大叫

兄弟们

我搞到了一本

猫的故事

快来看啊

(4)老信天翁搔搔头说

让我想想

天有一个女儿

我曾听人们讲过一个故事

天女散花

天女

自然是天的女儿

(5)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

婀娜的舞姿

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6)今天

我们五

六年级的同学为校园栽树

同学们有的挖坑

有的浇水

有的扶着小树

大家的干劲真大啊

答案:(1)太阳出来了,阳光下出现了五彩缤纷的景象:洁白的墙、青翠的叶、鲜红的花、它们把大地装点得更俏丽。

(2)“没事,” 山花听了说,“ 你将来会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的。”

山雀也在一旁说:“对啊!对啊!”(3)“吱,吱……”老鼠大叫,“兄弟们,我搞到了一本《猫的故事》快来看啊!”

(4)老信天翁搔搔头说:“让我想想,对,天有一个女儿。我曾听人们讲过一个故事,叫《天女散花》,‘天女’自然是天的女儿。”

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5)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6)今天,我们五、六年级的同学为校园栽树,同学们有的挖坑,有的浇水,有的扶着小树,大家的干劲真大啊!

5、改正下面句子中用错的标点符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中修改)(1)他说了很多,我实在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2)哪里有阿文?哪里就有笑声!

(3)要不是妈妈叫醒我,真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呢?

(4)天!究竟有没有天呢,它开始怀疑了,它想……说不定。就是天女的爸爸吧!(5)我欢笑,回声也欢笑,我哭泣,回声也哭泣。

(6)在地球上,在太阳,月亮,星星照到的地方。有一个人在找东西,他各处都找遍了,草根底下、排水沟里、马路上——

(7)爷爷从北京回来。一到家就告诉我。他今天给我买了一本“童话新选”,我一听,高兴极了!忙从爷爷的手提包里取出这本新书。认真地看起来!

(8)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张叔叔,说:“南京长江大桥可真雄伟,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设计师,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叔叔:你说好不好。”

(9)到会的人很多,有:工人、干部、战士、教师、作家等。(10)作业做完了没有?李涛!

(11)教师批评我,说:“我这个人做事太马虎。”(12)我诚恳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满脸,涨得通红。答案:

(1)他说了很多,我实在听不懂他在讲些什么?(1)?改。(2)哪里有阿文?哪里就有笑声!

(2)?改,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3)要不是妈妈叫醒我,真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呢?

(3)?改!

(4)天!究竟有没有天呢,它开始怀疑了,它想……说不定。就是天女的爸爸吧!(5)我欢笑,回声也欢笑,我哭泣,回声也哭泣。

(5),改;

(6)在地球上,在太阳,月亮,星星照到的地方。有一个人在找东西,他各处都找遍了,草根底下、排水沟里、马路上——

(6)——改……

(7)爷爷从北京回来。一到家就告诉我。他今天给我买了一本“童话新选”,我一听,高兴极了!忙从爷爷的手提包里取出这本新书。认真地看起来!

(7)。改,“”改《》去掉。改,(8)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张叔叔,说:“南京长江大桥可真雄伟,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设计师,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叔叔:你说好不好。”

(9)到会的人很多,有工人、干部、战士、教师、作家等。

(10)作业做完了没有,李涛?

(11)教师批评我,说我这个人做事太马虎。

(12)我诚恳地接受教师的批评,满脸涨得通红。

6、巧加标点。

(1)从前,有个旅店贴了张广告,上面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一位旅客走来,要求住店。店主指着广告说:“你没看见广告牌上写的吗?下雨天不留客!”客人说:“我看见了。广告说得很清楚,下雨天要留客!”其实,这句话有两种不同解释,是标点符号在其中作怪。下面就请你通过添加标点符号来实现意思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2010年9月

语文复习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2)刘大伯看了儿子的电文:“船已行二日即到”。他弄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拿去问人,三个人看了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三种意见都言之有理又各不相同,请你代其说出: 张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四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船已行了两天,马上到

2.船已出发,两天后就到

3.船已出发,本月二号就到

2010年9月

标点符号专项教案 标点符号教案篇五

一、知识普及

◆顿号

1.定义: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顿号歌: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

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

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例:这篇文章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

2.注意事项: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例: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3)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4)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5)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例: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逗号

1.定义:逗号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2.逗号是汉语中最常见的标点符号,用法丰富,为避免语法带来的学习复杂化,请同学根据例句来熟悉。

(1)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她衣服新潮夺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分号

1.定义:并列的词语用顿号,并列的短语用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就应该用分号。

2.用法:

(1)主要表示并列关系(即两个句子无轻重之分)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

例1: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

例2:微笑是美的;美是有感召力的。

例3: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例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在单句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用于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也可以用分号分隔。

例5: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3)有时候,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也可以用分号来间隔。

例6:昨天一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大雪来。

例7: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问号

1.定义: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结尾。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问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基本用法:

(1)凡是表疑问的句子,不论是询问,还是责问、反问、选择问、商量、设问或不需要回答而语气是疑问的句子,末尾都用问号。

例1:“真的?”“真的。”(特指问)

为什么不能去呢?(反问)

把笔借给我,好吗?(商量)

你怎么不说了呢?(询问)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我?(独词问)

我们是坐车去,还是走路去?(选择问)

(2)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但反问句语气很重,感情强烈,末尾可用叹号。

例2:国家主席可以被活活整死,连在骨灰盒上署真名的权利都被剥夺;堂堂元帅在集会中竟遭无知学生的辱骂和问罪;„„这哪还有什么尊重可言!

(3)关于选择问句

注1:一般情况下,在选择问句中,问号标在句末而不是句中。

例3:我们是坐车去,还是走路去?

注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但是这种用法在考试中出现的较少。

例4:我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

3.常见误用(括号内是正确用法)

(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例1:至于谁来当我们医院的院长?(,)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例2: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2)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

例3:去北京哪天动身啊?(,)张主任。(?)

二、练习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3.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

4.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5.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6.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7.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

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8.哦,老虎,笼中的老虎,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

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

9.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10.我哪里知道他从何处来()

1.,,;

2.;

3.,;,;,,,,;

4.,;,;

5.、、,,6.?

7.、、8.? ?

9.、、10.。、?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992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