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 级物理教案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9 11:08:10
2023年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 级物理教案模板
时间:2023-05-19 11:08:10     小编:cyyllee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 级物理教案篇一

物理

九年级

平顶山市十四中学李伟物理组

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二、重力

三、

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它简单机械

题:§12.1 弹力

时: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学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3、认清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4、测力计测○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19——2、3、4

题: §12.2 重力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2)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3)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具、学具:大小不同的几个砝码、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提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的物体受到和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四)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课本:p46——2、3

题:§12.3 摩擦力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力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重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难点: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教具、学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或相对运动时,产生一个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可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图甲

图乙

图丙

二、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可用公式:f=uf

f表示摩擦力(n)u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

f表示压力(n)

三、摩擦的利与弊

有利的方面:例如,鞋与地面间的摩擦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四、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五、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增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注意:滚动摩擦远远小于滑动摩擦

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作业:课本p

523、4。

题:§12.4杠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过程: 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机械的例子,引入杠杆概念。

一、杠杆:(概念)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1、支点(0):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或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三、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四、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起子。2、费力杠杆:l1<l2,钓鱼杆。3、等臂杠杆:l1=l2,天平。

练习:一课一练 作业:p59 3、4

题:§12.5:其它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一)、识与技能: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3)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新课。

一、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性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移动

性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性质: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例如:方向盘,自行车把手。

斜面:省力。并且斜面越长越省力。

练习:一课一练。

作业:p63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人教版 级物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模型和课件动画演示并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的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

现代汽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热值、热机的效率

【教学准备】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塞子、水 【教学程序】 一、复习内能:

1、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哪些?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物体发生热传递后,能量有什么变化? 3、做功改变内能实质是什么能量发生转化? 二、实验引入:

演示课本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酒精燃烧的化学能→水蒸气的内能→塞子运动的机械能

说明:这个实验,展示了人类利用内能的过程。热机就是应用之一。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三、热机和种类及原理:

1、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车发动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机可以提供动力?(燃烧燃料获得内能,利用内能做功)

热机的原理: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内燃机:

第1页

共3页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用在汽车上的动力机械,就是内燃机。内燃分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教师展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活动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结构及各部件的配合。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并分步讲解: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吸气冲程为什么能把混合物吸进气缸?②压缩冲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③做功冲程是能量是如何转化的?④排气冲程中为什么能将废气排出?

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现代汽车”

五、燃料的热值

1、要求学生说出家里使用哪种主要燃料,并讨论用木柴、煤炭、液化石油气烧水做饭,消耗量一样吗?为什么?

2、燃料燃烧中能量如何转化?

3、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千克(j/kg)

4、指导学生看热值表,对常用燃料的热值有一定的了解。

5、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计算:q=qm或q=qv 六、热机的效率:

1、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热效率:①用煤气灶烧开水时,煤气能完全燃烧吗?②煤气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吸收吗?③什么叫热效率?

2、利用教材图所示的内燃机的能流图启发学生思考:在内燃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到哪里去了?

3、引出热机的效率:

4、启发学生从热机的能量损失寻找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

2、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车发动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 3、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

第2页

共3页

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 排气冲程:

4、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千克(j/kg)

5、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计算:q=qm或q=qv 6、热机的效率:

第3页

共3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359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