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开头优秀(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3 07:11:04
国学作文开头优秀(三篇)
时间:2023-05-13 07:11:04     小编:文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作文开头篇一

首先,“古诗大比拼。

”请说出带有江或湖的诗句,不能重复。前几轮选手们都对答如流,随着诗句越说越多,有的选手开始重复败下阵来。最终一位大姐姐赢得本关第一名。我挺佩服她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就把诗句背了出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她要下多少功夫呀!我觉得自己和她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

接下来,“美德大考验。”通过就餐考验她们谦让的美德。

餐桌上有六个人,但每次上的食物数量只有五个,看看他们六个人怎样分食。还考验她们和长辈一起进餐时的礼貌用语等,她们表现的都特别棒,我是自叹不如。

通过观看《山东省国学小名士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

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同学们我们一起培养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吧!

国学作文开头篇二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国学作文开头篇三

寒假里,焦作日报社为校园记者举办了有意义、值得回味的“读经典写美文”活动,这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化。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铿锵有力、琅琅的读书声,是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读《弟子规》。《弟子规》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勿箕踞,勿摇髀”。任晓光老师告诉我们: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睡如弓。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慌乱,慌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马虎草率。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穿着整洁,不要拖拖拉拉的,要时刻给人们一种利落的感觉。

《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原则。“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如果犯了错误,能够改过,就等于没有过错;如果犯了错误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弟子规》引导我们怎样对待父母、师长;怎样处事、为人;怎样学习。诵读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真使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929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