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阳节小学作文300个字(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3 06:40:52
最新重阳节小学作文300个字(3篇)
时间:2023-05-13 06:40:52     小编:文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小学作文300个字篇一

迅速吃好晚饭后,我从口袋中掏出一把早已准备好的精致的小剪刀,跑到爷爷奶奶身边,说:“爷爷奶奶,我给你们剪指甲,好吗?”爷爷听了,一愣,带着怀疑的神情说:“乖孙女,你也会剪指甲?”“会!”话虽这么说,可我却心虚得很,毕竟我从来没剪过指甲呀!不过我相信:只要用我的诚心,就一定能完成任务。不是有句老话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说干就干,我拉过爷爷的手,开始行动了。哇!爷爷的指甲好硬哦!万事开头难,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剪了第一刀。“爷爷,痛不痛?”“不痛不痛,这哪会痛呀!”爷爷满意地坐在沙发上说,“爷爷这是在享我孙女的福啊!”

忽然我发现爷爷有个手指头上竟没有指甲,我急了,问:“爷爷,你这个手指头的指甲呢?”

爷爷见我着急的样子,连忙说:“小平平,别急!这是我在部队时弄掉的。那是一次军事练习,我们正在训练擦枪,由于我一心想快些,用力过猛,让枪给夹了。没事,现在早好了,一点也不痛了。不信你摸摸,它硬得很呢!”

听了爷爷的话,我赶紧去摸,那肉果然已很硬了。是呀,都已经几十年了,能不硬吗?爷爷可真是个坚强的人哪!我一边摸着他的手指头,一边这么想着。

剪好了爷爷的手指甲,轮到给奶奶剪了。我捏过奶奶的手,发现虽说奶奶是个女的,可手却很厚,而且也很粗糙。我心中格登了一下。奶奶见了,猜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也想听听奶奶的故事?”我抬头看着奶奶慈祥的眼睛,点了点头。

奶奶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可没现在这样的好条件。因为你爷爷在外面当兵,所以家里的事、田里的活都由我包干了。我这双手干过的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它可作出了大贡献呀。

听着奶奶的话,我竟忘记了给她剪指甲,而是把她的手捧起来,紧紧地贴在我了的小脸上。

一次剪指甲竟让我懂得了那么多,这得感谢这个重阳节呀!但是愿在人们的心中每天是重阳!

重阳节小学作文300个字篇二

重阳节来了,我很想遗忘,因为南疆没有重阳。

也曾装着无意的打听菊花,才知南方的菊花是用来装点春节的,哑然失笑之余,心隐隐的痛。

曾自诩为读一点书的人,终于只能遗忘文化。仅有的机敏,只成为一种求生的本能,就算可以洞悉明察社会结构的各种缝隙,也难以寻求游刃有余的快感,不知是自己*不够,还是自己人性本能的善良蜕变不了,那一丝思辨转化不了社会层面上夺取权力资源与生活资源的世俗与阴暗的经验,却又不能完全释怀,只能界定自己很俗气。

这样退到南疆,也许不为过。我知道我不适合今天的竞争情状和品格,就像误落北方森林的一株松树,我长不成白杨的挺拔,也就无法争夺阳光同雨季。有人说东北的森林,使人顿生紧张感,那一颗一颗的树,一样的粗细,一样的高,一样的绿,一样的旁枝横逸,又是一样的回击着对方的侵扰。谁都想多探一片蓝天,但枝丫都毫不客气的拒绝;谁都想多一个雨季,但叶片彼此都发出互不占有的呼吁。对于泥土,竞争就更是激烈,你的根挤进我的领地,我的根扎进你的地盘。正真是无声的斗争,有序的排列,没有妥协回答妥协,有的是侵逼引发侵逼。在这样的森林里我是不会散步,人生的急促与窘仄会让我退让,它也许威逼不了我,但一定会煎熬我。

其实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又总是会切换为某种定数。有一段时间我总和老公唠叨,多少年一直消瘦的我,为什么一来这里就长胖了呢?且一发不可收拾呢?老公嬉笑:“人比黄花瘦吗,黄花都没了,人还瘦干什么?”老公说话总是一语双关。笑闹之后,莫名落寞。

我排斥竞争但不等于拒绝成熟。我不可能穿上瑶服,扮成村姑,所以就不可以安然于懒散和堕落。我知道成熟需要雍容大度,但是这里的野性,不能造就敦厚、从容、豁达的灵光。压抑和浮躁最终叩击不开我的渴望飞翔心扉。

拒绝重阳是因为这里没有重阳,李清照的重阳来不了这里,王维的重阳来不了这里,就连刘禹锡的重阳,也是坚决的凝望故乡。我不高尚,也没有力量,更不会做信誓旦旦的好事者,带来重阳,那就拒绝吧。

重阳节小学作文300个字篇三

自古以来,中国便把“九”这个数字视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聚,便把这天定为“重阳节”,又因为“重阳节”是老年人过的节日,所以,又把这天称为“老人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远,插茱萸叶子,饮菊花酒,在欢笑声中度过这一天,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的《九月九忆日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给我们描述了的先辈过重阳节的温暖幸福的情形。但是是,今日的重阳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尽管日历上鲜红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标注着“重阳节”,但是是绝大多数人家中却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的影儿。不少老人依旧呆在屋中,洗衣做饭,替儿女子孙分忧。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出的几声风吹树叶的声音记录着昔日重阳的欢声笑语。学生父母们口中吟诵着“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却连“茱萸”到底为何方神圣都不知道;孩子们像宝贝一样捧在手里的东西不是献给老人们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语文书……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告诉华夏子孙正在淡忘这个中华的传统节日。

如今,已经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我们,是否真的不再需要传统社会的习俗了呢?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这些为我们身边最亲近、给予了我们最多关爱的人所设立的节日,真的不需要了吗?恰恰相反,这些节日中所包含的亲情伦理道德,这是我们这些人最需要学习的。孝敬长辈,为其分忧,是我们在重阳节这天最应该做的,也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阳节这天,仍有不少人还记得它——这个老人的节日。在大山里侧耳细细倾听,还能听见脚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老人的耳畔,还回想着女儿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阳台上,撒着两三颗茱萸杆和黄中带青的茱萸叶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记本上,字迹中还能看见“欢度重阳,为爷爷奶奶做事”的记录,在老人的床头柜上,慢慢的茶杯里飘出了缕缕菊花的清香气息……

重阳节,希望在不久之后的九月初九,会重新飘起菊花酒的气息,响起老人们的欢笑,拾起儿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925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