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700字篇一
我敬佩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却从未忘却忧国忧民。草庐一对,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借风、借火、借箭,轻摇羽扇,决胜千里之外。他在江东舌战群儒,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之时;在危机时刻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想出条条妙计之时;在中军帐中从容地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之时,我都由衷地崇敬与敬佩。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第一人".
我悲哀怜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兴复汉室,但他的远见卓识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实施,这就为后来蜀汉政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刘备去世,临终托孤,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少主刘禅年幼无能,蜀国的一切重担,荣辱兴亡,都压在了他身上,但他却"力挽狂澜于既倒".平定五路大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前后《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是何等雄壮而又悲凉!
诸葛亮鞠躬尽瘁,爱民如子。就连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军中之事,用最后力量保护大军安然撤退。当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时,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读过《三国演义》后,我为诸葛亮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而我们要学习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挠,忠心爱国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对时代有用的人。
在阅读过《三国演义》、学习过《出师表》后,该学生能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进行用心用情的评价难能可贵。建议能结合诸葛亮的《诫子书》再写一段,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丰满,结构更稳定。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700字篇二
假期里,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拿着它,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所以只用两天我就看完了整本书。连妈妈都觉得特别神奇。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就属诸葛亮了,他在我眼里就像一个下棋的人。周瑜、蒋干、蔡瑁、张允等人都是他的棋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是他布下的“棋局”,全都在他的英明指挥下取得了胜利。
读到诸葛亮答应周瑜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这段时,我在心里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然而事情的发生总是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他只是很轻松的只让鲁肃给他二十只船,每只船再配备士兵三十人,并在船两旁立上成束的稻草。然后,他趁着夜色和雾气把船靠进曹操的水寨,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等缺点,抓住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在没有摸清状况的前提下,让士兵对着船只猛射。而那些箭都射在了稻草上。最后,每只船上的草靶子上都插满了箭矢,每艘船上有将近五六千只,二十只船不就十万支了吗?顺利地在三天之内完成了任务,化解了周瑜对他的为难。
读到这里,我被他的足智多谋给折服了,他为什么如此聪明呢?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又善于观察,所以知道那天的天气非常适合行动。他对对手也很了解,知道生性多疑的曹操不会在这种天气下冒然出兵,并且极有可能会采用射箭的方法击退敌人。原来,聪明和智慧也要靠多阅读各方面的书才能积累起来!原来,遇到困难也要勤动脑才能想出办法来解决!
当然,我也要像诸葛亮那样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勇敢面对,努力想办法解决。正因为他不畏惧困难,自己去想办法才借到了箭,完成了这个任务。而平时,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就有点畏难情绪,想放弃。想想假如当初是我面对对手给出这样的难题,我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并且只有死路一条了。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以后,让我明白,今后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定要努力想办法解决,实在想不出就请教老师,绝不把难题丢在一边儿。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更被诸葛亮的一个个妙计所折服。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博览群书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7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