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经中医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8 14:50:14
2023年内经中医精选
时间:2023-05-08 14:50:14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内经中医篇一

我的书屋我的梦党的作文 推荐度:

我的书屋我的梦党史的征文 推荐度:

以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征文 推荐度:

真实的自己的事日记 推荐度:

对亡者的思念的诗句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汗是体力活动时皮肤腺体通过毛孔排出的一种含盐的体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经之中的汗,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汗】字,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定义:汗是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

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汗的成语就特别多,比如汗流浃背,挥汗如雨……那么中国医学是如何定义汗的呢?

在中医看来,通过汗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那么汗是如何形成的!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如果阳盛阴衰,热气逼迫津液向外走,就是汗。

如果阳气不足,营阴不能内守,就会向外散。

这两者都是自汗,虽然有相同的表象,但原因却不同。

如果这两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竭阴或者是亡阳的症状。

上边提到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热邪太盛,一种是阳气亏虚。

如果一个人稍微动一动就出汗,虽然不是自汗,那么这种情况下,也是阳气不固的一种表现,如果出汗之后身体偏冷,这种情况定是阳气亏虚无疑。

那么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阴虚,如果阴虚,则阳所依附的阴不足,以至于热邪乘虚而入,逼迫津液外泄,就是我们所谓的盗汗。正常情况下,我们白天的时候不出汗,因为白天阳气行于外,卫护周身。而到了晚上,阳入于阴,则外无所固,内热发作,形成盗汗。

所以通过出汗的不同时间是可以判定一个人的体制的。如果是白天非正常出汗,多为阳虚或者是阳邪太盛。而夜间盗汗,多为阴虚。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汗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素问·评热病论篇》: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也就是说,人体之内的汗,是通消化食物得来的。而谷生于精,也就是告诉我们食物是蕴藏天地精华的。所以,一个人只要能够吃饭,能够通过食物吸收天地精华,这个人就还有救。

知道了这个汗是通过食物化生来的,那么这个汗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排出体外呢?实际上就是皮肤腠理。

《灵枢·营卫生会》提到: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歧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漂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循其道,故命曰漏泄。

我们可以通过这段话清楚的了解到,汗的排泄是通过皮肤腠理,并且是有排汗的通道的。但是人体内如果有热,就会逼迫这个汗不走寻常路,脸上,头上甚至全身都出汗,这就是因为体内之气漂悍滑疾。

虽然非正常出汗的形式千差万别,但是无非就是因为阴阳失衡,而阴阳失衡的原因无外乎三种,阴虚,阳虚,阳邪盛。邪气在表,桂枝汤发汗即可。而阳虚补阳即可。如果是阴虚,热邪内侵,就会兼有里证,所以有句话这样说:阳虚好治,阴虚难调。

出汗,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所以通过我们对汗的理解,可以很简单的认清一个中医的水平,避免自己被江湖郎中诓骗。

s("content_relate");

【内经之中的汗】相关文章:

1.内经中的汗

2.内经的由来

3.内经的意思

4.内经的圣人

5.内经的认识

6.内经的来源

7.内经的精华

8.内经感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512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