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黄山奇松》
三亚市第七小学 黄菊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一、谈话导入
二、赏析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点学习迎客松
略学陪客松、送客松
总结三松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
2、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什么意思?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5、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6、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7、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8、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9、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10、(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11、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1、学生 自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2、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3、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4、交流: 迎客松“奇”?在哪?
5、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6、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7、学生想象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8、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9、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10、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11、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1、观看视频,深入了解黄山美。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
3、设计一个“看图猜名松”环节来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看图竞猜的过程中,内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三大名松的认识和理解。
4、因为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分化难点,达到目标。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画面,先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接着看图说话,让学生紧扣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和秀美。
迎客松 热情欢迎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获取信息的习惯。
导入新课时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能否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真心学习,至关重要。(设计意图:引用明代大文豪的诗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想去揭开那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升腾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几乎就没有学生去过黄山,连我也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我凭借文本和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奇松的千姿百态、“四绝”,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学生的喜悦激动之情洋溢在脸上,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随同学生一起游历了黄山的山山水水,享受了黄山奇松的美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懂得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感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并且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标点符号,初步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有以下几点:其一、教学整体不够流畅,这样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让学生保持在那样的情境中,流畅是必需保证的。其二,教者语言还需要磨练,过渡语、评价语言要更加及时到位,这方面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特别是遇到学生“意外”发言,缺少应对和引导;其三,教学内容安排过满,以致于准备当堂完成的“小练笔”没有来得及去做。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黄山风景片(播放黄山视频)。
师配解说词:(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 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就必需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出示图片),如果要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读的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的更棒!
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
和你们印象中的奇松一样吗?解释“遒劲”、“郁郁苍苍”。
“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吗?
(出示图片)观察“遒劲”,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郁郁苍苍”是什么意思?(青翠茂盛)那么“郁郁”和“苍苍”究竟哪个说的是“茂盛”,哪个说的是“青翠”呢?(“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5、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结合你们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7、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板书:虽然……却……)
8、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师请学生示范动作。
(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9、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10、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陪客松的美与奇。
指导朗读。板书(如同……)
11、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盆景”大家都见过吧,谁能把自己对盆景的了解说一说?(人工加工的植物)这里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的盆景”似乎有些矛盾?(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的加工,也能像精雕细琢的盆景一样姿态优雅。)奇不奇?
12、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板书:比作……,好像……)
13、配乐读第二小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三)、总结提升,升华情感。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多媒体出示:
黄山奇松 ,真是奇特!
把你对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处表达出来。(生自由发言)
黄山松奇特不奇特?(改板书奇?为奇!)
打开随堂本,写一段解说词。
多媒体出示小练笔要求:
请站在导游或黄山奇松的角度,给黄山奇松写一段解说词。
(12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虽然……却……
陪客松 如同…… 奇?(后改为“!”)
送客松 比作……,好像……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1、过渡: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一绝情有独钟呢?学习了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看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奇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多么优美、多么遒劲的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的告诉大家吗?
(3)学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
8、指导学生说话: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四、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习或第二节的学习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习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成人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六
教学内容: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难点: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交流收集到的学习资料,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见面时,你们要求老师上课声音响亮,能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你们对自己也提出了不少要求:要预习好课文,要善于提问。我回去之后,仔仔细细读了几遍课文,并通过网络收集到了不少资料。我越读,越觉得课文写得很精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要与大家交流。不知你们预习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习很到位!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通过读词语、扩词、听、读、评价读课文等,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听,当好评委,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挑战同学,挑战自我。这样整个环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三、审题,提问:
1、过渡:我们知道,学习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引导学生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方法。学生很会提问,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四、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里形成画面,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来解决问题。
2、你们想先解决哪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评析:通过举手表决,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决定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
3、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⑴仔细阅读课文,想想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里?边读边想,边在书上做做记号,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⑵学生先个人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⑶全班交流,并适当地引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
评析:此环节,先引导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借助搜集的资料,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体会: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里;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补充、互相探究,对问题就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解决学生在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4、讨论解决其他问题。
5、小结:同学们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在头脑中展现画面,自己解决了不少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用这种方法读书,我们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读书本领。
评析:此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提升,鼓励学生用好的读书方法来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五、作业:下节课,我建议同学们在班主任陈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活动,当一回黄山小导游。要当好小导游,你准备做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沟通:有句话说:“坐如钟,站如松。”你们现在坐得像一面钟。站起来让我看看,哟,还真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黄山松呢!
评析:因为是借班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尽可能消除这种陌生感,我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师生问好的形式,改变以往一尘不变的“起立、敬礼。”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也可以让学生从开始上课就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喜爱。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来到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展现在眼前有哪三大奇松?教师相机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它们奇在哪里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用横线划出三大奇松的句子。
评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三大奇松的名称。现在通过复习引出新知,并且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欣赏迎客松的奇美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奇特?(学生答后出示课件:迎客松的字画)
2、你从第一句话中看出迎客松奇在哪里?从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1)(相机解释:郁郁苍苍:苍翠茂盛。)教师指着画面说:“它的叶子长得怎样?”(苍翠茂盛),所以书上用了一个词语“郁郁苍苍”。你平时还看到哪些树木长得郁郁苍苍?(高大的雪松、榕树、香樟树……)现在谁能用“郁郁苍苍”说句话?例句:夏天,街道两旁的香樟树长得郁郁苍苍。
评析:课后有一个习题:用“郁郁苍苍”造句,于是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词语理解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言运用的练习。
(2)(相机解释: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现在,这棵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多年了。它经过292000多天的风吹日晒,就可以说它饱经风霜。照例说迎客松经过那么多艰难困苦会怎样?生答后,教师再引导他们看画面,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教师问学生:迎客松奇在哪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评析:我通过查资料得知迎客松的年龄,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饱经风霜”。再与“郁郁苍苍”作对比,更深地体会迎客松奇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3)你们能用朗读告诉别人迎客松奇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吗?(朗读练习,加深理解。)
3、知道迎客松怎么得名的吗?
(1)生读
(2)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因为作者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迎客松的热情。)
(3)假如我们的客人老师刚到黄山,请你学学迎客松的热情,伸出手臂对他们说些什么?
评析:利用现有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的想象,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进一步让他们感知迎客松的热情好客。
(4)练读
大家说出了迎客松的心声,拿起书用朗读告诉游客迎客松奇在它的姿态独特、热情好客。
4、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引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
(1)解释“乃至”:甚至。用不仅……而且……代进去怎么说?
(2)练习:有人说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看见迎客松就会想到(黄山)。在这里你们感受到迎客松又奇在哪里呢?(地位奇)
评析:通过练习,理解“乃至”的意思。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迎客松的地位奇特。由词语表象到文本内涵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3)练读
请大家带着自豪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话。
5、整体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迎客松这个大自然的杰作,值得我们欣赏与赞美。请大家拿起书本夸一夸我国的珍宝吧!
6、语文实践活动:练习背诵。
你想不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导游呀?让我来帮你一把吧。(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填空练习。)谁能把这段导游词熟练地说出来,我就奖给他一枚老师亲手做的书签。正面是一棵迎客松,反面是我送给你的一句话。
评析:我带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设计了这个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在帮助学生背诵这段文字,内化文本的语言。再说课后有一习题就是背诵这段文字,在课堂上趁热打铁,练习背诵,符合人的遗忘曲线。另外,语文学科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所以促发我这样设计背诵与奖励方法。我将真诚的期待化作书签上的一句话送给学生,让师生在零距离的课堂上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
.自学欣赏“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
1、黄山松真神奇呀!关于“陪客松”“送客松”,我相信在座的小导游能够自己学好向我们介绍。就按照学“迎客松”的方法。小结学法,板书:读句子划词语读句子感奇特
评析:由扶到放,根据学法指导,学生自学欣赏“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美。我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点石成金术远比直接送给金子要好。
2、汇报交流
(1)哪个小导游向我们介绍“陪客松”的奇特?出示陪客松的画面(陪客松奇在它的位置及高大)
(2)指读
(3)集体配乐朗读
(4)哪个小导游向我们介绍“送客松”的奇特?出示送客松的画面(送客松奇在它的姿态)
相机点播“天然盆景”:出示人工盆景的画面。比较得出游人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指着画面解释“蟠曲”
评析:“天然盆景”“蟠曲”这两个词比较难理解,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形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送客松”的奇特。
(5)指读
(6)集体配乐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黄山不仅有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而且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因此,(引读第三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配乐朗读
2、其他学生模仿黄山松的姿态,一名学生站起来观看,并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板书:千姿百态)所以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
3、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4、出示其它黄山松的画面,让学生选择一种松树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进行说的训练。以奖励书签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提示:作者在描写三棵松树时都是先写看到它们的姿态,然后用打比方的方式展开想象。
评析:新课标要求,高年级阅读目标要揣摩作者的表达顺序。于是我总结了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后要求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尽量要把语文课上扎实,为课后读写结合作准备。
四、总结全文
1、《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三大奇松的分写(板书:分)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总写(板书:总)来黄山奇松的“奇”。因此,游人及作者对黄山奇松可谓是“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全文由总(板书)到分再到总,层次清楚。
评析:我想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于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与写法一起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时在写作方面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最后我想真诚地送给大家一句话:愿你们像黄山奇松那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奇迹!
评析:我觉得黄山奇松顽强的生命力,热情好客的个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作为教师对学生是满怀着期待的。所以临近结束,我要将人性的光辉吐洒出来,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学生。
五、作业
1、请你当一回小导游,选择喜欢的一种黄山奇松,写两三句导游词。
2、向父母选读美文: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读到他们心动,让他们在五一长假带你去黄山游玩。
评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将这一性质体现出来。读写结合可以将知识迁移,并加以运用。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选读美文这是课外拓展。“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于是我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以黄山游玩为目的,激发兴趣,诱导学生去读书。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七
(一)迎客松
1、师:谁来告诉大家,让你感受到黄山松奇的词句是哪些?(指名说)
2、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师: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2)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迎客松的什么?
3)师: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4)师:“枝干遒劲”是什么意思?(迎客松的枝干雄健有力)
5)师:(出示实物:一丛松树枝干)你们看这一丛枝干能用“枝干遒劲”形容吗?为什么?(因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饱经风霜”。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黄山奇松课件;一丛松树枝干。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黄山奇松(“奇”用红笔写)学生读。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奇”是什么意思?
3、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神奇的黄山感受奇特、美丽的黄山奇松吧!
二、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
1、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的奇,请你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
2、最好的观松处就是——
(玉屏楼)
(1)、课文哪句话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齐读)
(2)、作者主要描写玉屏楼前看到的哪些奇松?(指名学生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遒劲”应该是刚劲有力,很难折断,而这一丛枝干很弱小,一折即断。)
(3)、你是怎么理解“郁郁苍苍”的?能给它换一个词吗?(郁郁葱葱)
(4)、“饱经风霜”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迎客松在高高的悬崖上可能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干旱……)它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
(6)、是呀,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多年了,经历过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而它的叶却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怎样的?(那么的顽强。)这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这是多么奇特的迎客松呀!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
(7)、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人或物他们也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风霜,谁来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说一说。(学生造句,指名说)
3、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出示句二: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1)集体读
(2)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
(3)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奇)
(4)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枝干斜伸)
(5)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4、迎客松不愧为第一大奇松,它姿态优美奇特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
出示句三: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指名读、齐读。
(2)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
5、迎客松小结:
(1)(课件展示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你喜欢吗?
(2)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它的神奇它的美读出来吗?(齐读、诵读)
(二)陪客松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迎客松的奇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欣赏陪客松吧。谁来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1、指名读一读描写陪客松的语句。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板书:绿色巨人陪同观赏
3、在你印象中“巨人”是怎样的?从“绿色的巨人”你体会到什么?(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4、(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的绿色巨人啊!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送客松
过渡:见过了迎客松和陪客松,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出示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指名读、集体读
2、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板书:姿态独特枝干斜伸天然盆景伸出“手臂”告别)
3、从“依依不舍”你体会它的什么?(热情)
4、(出示送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送客松,多么奇特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奇特美美地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欣赏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同学们能把第二自然段美美地背诵一遍吗?
三、角色表演
师:欣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你觉得黄山松怎么样?你喜欢吗?请同学选择一种你喜爱的黄山奇松,上台来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介绍时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或展开想象说些迎接或告别的话,其它同学要认真听,觉得好的地方要夸夸他,觉得哪儿不足提出来帮助他。
四、总结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寒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五、布置作业
1、黄山奇松果然名副其实,但是老师心中仍然有个疑问,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和我一样——黄山奇松为什么会长得如此奇特,这样形态各异呢?你从黄山奇松身上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并跟同学讨论讨论。
2、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枝干斜伸
陪客松绿色巨人陪同观赏奇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伸出手臂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案例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三、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我们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㈡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准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3、交流汇报:
(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五。学习第二段: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
一奇在模样:优美、遒劲、郁郁苍苍、舒枝迎宾(填表)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学生网上搜索黄山松艰难生长材料,组织整理后备交流。
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是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
三奇在顽强的精神。
⑵大家说得挺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的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2.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
3.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同样的环境成长,模样也各有所奇。
写陪客松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独特、蟠曲、天然盆景、展“臂”送客
略写其他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齐声朗读
4.这一段的一、二两还告诉了我们去黄山要观赏三大名松首选何处——玉屏楼。因为——
5.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是啊,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地更加神气、更加秀美。“黄山不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不松不奇”。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八、作业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小练笔: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或展开想象它的样子,学习课文描述迎客松的写法,把它具体写下来。如有兴趣,你还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28621.html】